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B、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C、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D、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浙江瑞安锦湖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晋〕 皇甫谧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录毕,走送之。 ③或以为痴。 ④辄进叔母任氏。
2.下列加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3分)
例:教有所阙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未尝稍降辞色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翻译: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2分)
。
4.这两个故事叙述两位古人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两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2分)
。
5.读《送东阳马生序》我们了解了宋濂自幼好学,读《晋书·皇甫谧传》我们知道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结合上文说说你更喜欢谁?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四支僵劲不能动 | B.未尝稍降辞色 |
C.同舍生皆被绮绣 | 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华题王 语文九年级上 (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上海市青浦区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曾多年在《人民日报》社工作、乔冠华的老朋友崔奇称乔冠华的去世,是“一代风流遽然尽,华章宏论地下深”。
青年作家张容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有与天下英雄孙权、周瑜的名字联在一起的‘江南二乔’,她们是‘风流姿色天下闻’。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内,也有‘二乔’并世而出,不过,他们是‘风流文采天下闻’。一位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担任毛泽东秘书25年之久的胡乔木,另一位即是本文的主人公,曾任共和国外交部长,活跃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乔冠华。”
据说,乔冠华少年时曾口出惊人之语:“天下文章李、杜、乔!”这当然是句夸张语,但他自诩文章敢与千古诗圣李白杜甫相比,也足见其少年时代的豪气。事实上,乔冠华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国际述评家,而且确有诗人的气质,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才华。他的诗作,正是他那闻名天下的风流文采的一个生动的反映。
1.上面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阅读文段,概括乔冠华的性格特点。
3.文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谈笑风生”一词写乔冠华的口才极好。
B.“诙谐幽默,明快活泼”写出乔冠华的国际政论文章也极好。
C.毛主席认为外交部起草的贺信不好的原因是立意不深,语言晦涩难懂。
D.乔冠华少年时代的惊人之语表现他少年时代的豪气。
5.文章中最后一段中的“据说”一词不可去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标读想用七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幼时记趣》,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和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旦,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羊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列各句加粗的词有四种解释,选出恰当的,把序号填进括号内。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2)作青云白鹤观
[ ]
(3)常蹲其身
[ ]
(4)项为之强
[ ]
2.汉语中某些动物的叫声有其相对固定的词来描绘,如本文中的“鹤唳”。请写出下列动物的叫声:
马________ 犬________ 狼________ 虎________
猿________ 狮________ 鸟________
3.请仿照例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写在后面横线上。
例句:观察自然的特殊爱好:见藐小微物,心细察其纹理。
(1)目力超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特的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爱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惩罚强暴,同情弱者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本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舌一吐而二虫尽力所吞”,“吐”和“吞”两个动作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蛤蟆捕虫动作的迅速、准确。
C.“冲烟飞鸣”的“冲”,让人想见蚊群在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况。
D.“鹤唳云端”的“唳”字,让人听到了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用词很准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