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读下列材料,从后面的A、B、C、D中选取相对应的观点。
  达尔文小时候,智力远不及其妹妹,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但他努力学习,终于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

A、逆境出人才   
B、学贵有恒  
C、读书贵在积累  
D、聪明来自于勤奋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填空题

读下列材料,从后面的A、B、C、D中选取相对应的观点。
①达尔文小时候,智力远不及其妹妹,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但他努力学习,终于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③俗话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
④匡衡少时家贫,家中无油灯,他就凿穿墙壁,借别人家的灯光读书。(   ) 
A.逆境出人才   
B.学贵有恒  
C.读书贵在积累  
D.聪明来自于勤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读下列材料,从后面的A、B、C、D中选取相对应的观点。
①达尔文小时候,智力远不及其妹妹,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但他努力学习。终于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③俗话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
④匡衡少时家贫,家中无油灯,他就凿穿墙壁,借别人家的灯光读书。(   )
A.逆境出人才
B.学贵有恒
C.读书贵在积累
D.聪明来自于勤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从后面的a、b、c、d、中选取相对应的观点。

①达尔文小时候,智力远不及其妹妹,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但他努力学习,终于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③俗话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

④匡衡少时家贫,家中无油灯,他就凿穿墙壁,借别人家的灯光读书。(  )

a.逆境出人才          b.学贵有恒       c.读书贵在积累       d.聪明来自于勤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读下列材料,从后面的a、b、c、d、中选取相对应的观点。
① 达尔文小时候,智力远不及其妹妹,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但他努力学习,终于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
②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③ 俗话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
④ 匡衡少时家贫,家中无油灯,他就凿穿墙壁,借别人家的灯光读书。(       )
     a.逆境出人才     b.学贵有恒      c.读书贵在积累     d.聪明来自于勤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7题。
  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隳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换衣服,引百余骑亲自来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围巡哨了一遍,方回。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倘兵来,只见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面皆下。”  
       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又问:“街亭左右别有军否?”探马报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懿乃命张郃引一军,当住王平来路。又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当夜调度已定。次日天明,张郃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1.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段意。
                                                                                                                                                         
                                                                                                                                                         

2.司马懿的用兵特点是什么?攻打街亭采取了哪些步骤?
                                                                                                                                                           
                                                                                                                                                           

3.这两段文字反映了马谡怎样的性格特点?
                                                                                                                                                           
4.司马昭认为“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司马懿也认为“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这是为什么? 而马谡屯兵山上的理由是什么?
                                                                                                                                                           
                                                                                                                                                           

5.两段文字哪些文字反映了“话本小说”的特点?
                                                                                                                                                            
6.写出与两段文字中的人物有关的成语或典故。(不少于5个)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它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反映了动乱人民的灾难和痛苦,以及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B.《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
C.《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课文没有像其他回那样神话诸葛亮,而是把他写成有血有肉的人,尤其是“挥泪斩马谡”的情节,刻画出孔明爱才、惜才、不忍杀马谡的仁义心肠。
D.从写作特色上看,《三国演义》的语言简练生动,鲁迅评价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结构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和精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
兰政文
  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再说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及烘烤食物潜入人体。尽管含量不多,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至于形形色色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萤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关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若摆放于居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了险境之中。举个例子,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房屋主人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致。
  金银首饰为人们所青睐,常将其作为身份尊贵的标志。殊不知,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掺入了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光彩夺目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材质成分更加复杂。美国专家检验了几千件首饰,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佩戴,很有可能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每年的“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
  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
  当然也不必谈辐射而色变,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
  建议你从生活细处做起,堵塞核辐射的种种污染途径。例如,房屋装修追求环保;谨慎对待收藏品;住房地址要远离污染严重的地方;遭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饮用;金银首饰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饰制品最好先经过放射性物质测定;不要频繁去高原和极地旅游,尽量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等等。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六期,有增删)
1.结合选文说说核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其实辐射也不可怕,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首段连用两个反问句,是为了激发读者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B.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3段中“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第6段中“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中“可能”表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9段开头“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一句,承上总结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启下引出人们不要因此太惧怕,太胆怯。
3.文章运用第二人称介绍、说明,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并概括一处,分析其作用。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说说应对核辐射,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不少于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湖北省十堰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

兰政文

  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再说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及烘烤食物潜入人体。尽管含量不多,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至于形形色色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萤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关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若摆放于居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了险境之中。举个例子,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房屋主人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致。

  金银首饰为人们所青睐,常将其作为身份尊贵的标志。殊不知,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掺入了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光彩夺目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材质成分更加复杂。美国专家检验了几千件首饰,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佩戴,很有可能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每年的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

  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

  当然也不必谈辐射而色变,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

  建议你从生活细处做起,堵塞核辐射的种种污染途径。例如,房屋装修追求环保;谨慎对待收藏品;住房地址要远离污染严重的地方;遭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饮用;金银首饰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饰制品最好先经过放射性物质测定;不要频繁去高原和极地旅游,尽量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等等。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六期,有增删)

(1)

结合选文说说核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其实辐射也不可怕,原因是什么?

(2)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

A.

首段连用两个反问句,是为了激发读者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B.

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3段中“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

第6段中“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中“可能”表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第9段开头“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一句,承上总结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启下引出人们不要因此太惧怕,太胆怯。

(3)

文章运用第二人称介绍、说明,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

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并概括一处,分析其作用。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说说应对核辐射,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不少于三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阅读散文,回答问题。(13分)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小题1】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3分)
                                                                              
【小题2】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2分)
                                                                             
【小题3】赏析理解语句。(4分)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2分)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说说第⑧段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头头是道。
                                                                             
【小题4】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2分)
                                                                                                                                                                          
【小题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第⑤段的“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母亲的心理,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
C.琦君的《春酒》与本文都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母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
D.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散文,回答问题。(13分)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1.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3分)

                                                                              

2.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2分)

                                                                             

3.赏析理解语句。(4分)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2分)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说说第⑧段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头头是道。

                                                                             

4.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2分)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第⑤段的“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母亲的心理,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

C.琦君的《春酒》与本文都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母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

D.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阅读散文,回答问题。(13分)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小题1: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3分)
                                                                              
小题2: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2分)
                                                                             
小题3:赏析理解语句。(4分)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2分)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说说第⑧段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头头是道。
                                                                             
小题4: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2分)
                                                                                                                                                                          
小题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第⑤段的“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母亲的心理,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
C.琦君的《春酒》与本文都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母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
D.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