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说话得体的一项 

A、假如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对科代表说:“难道你让我交两遍不成?”
B、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选出说话得体的一项 
[     ]
A、假如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对科代表说:“难道你让我交两遍不成?”
B、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选出说话得体的一项()


  1. A.
    假如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对科代表说:“难道你要我交两遍不成?”
  2. B.
    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3. C.
    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好,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4. D.
    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题网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选出说话得体的一项(  )

[  ]

A.假如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对科代表说:“难道你要我交两遍不成?”

B.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好,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练习题(七年纪·上)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比拉的礼物

  一天,健康恢复中心的一群年轻人来到香巴拉野生动物保护区考察旅行。香巴拉的创建人蒂皮·赫德伦笑容满面地指着围栏中的猎豹介绍说:“它叫苏比拉,是只3岁的猎豹。”

  苏比拉把头转向观众,凝视着他们。浓密的茶色皮毛上,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纹那么耀眼,观众们发出由衷的赞叹:“啊啊……瞧啊,它真美!”

  惟独后排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不耐烦和不满意地嘟囔着,他是科里。17岁的科里一直梦想做一名职业棒球队球员,没有人怀疑科里的能力。州里一位为名校物色棒球人才的人也是如此,他招募了科里。然而这都是车祸以前的事了。

科里在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一同失去的,还有希望、精神支柱。他苦恼万分,身心疲惫,万念俱灰,自暴自弃。他不敢想未来,他拒绝别人的帮助。“别缠着我,”科里曾对康复中心主任说过,“你帮不了我,没人能帮我。”

导游介绍说:“猎豹从不吃腐肉,而是吃鲜肉。虽然被关在围栏里。”

腐肉?这个词似乎引起了那个男孩的兴趣。那不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大声问道:“腐肉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解剖用的尸体,一般的尸体,遗体。”年轻的助手说。

  “猎豹不吃被车撞死的人和动物。”那男孩嘿嘿地笑着说。

  观众们议论起来。

  苏比拉喜欢观众的反应,总是愿意展示一下它的本领。它绕着围栏飞奔起来。参观的人群惊叹道:“啊,它真是太美了!”

  “它只有三条腿!”有人惊讶地叫道。

  “真的!”前排的一个姑娘叫喊说。其余的年轻人屏息睁大眼睛看着,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没有人比科里更震惊。他迷惑不解地看着那动物令人难以置信地全速奔跑,他提了一个所有人都在想的问题:“用三条腿它怎么能跑那么快?”猎豹轻松自然的动作使科里惊异不已,他低声说道:“难以置信,真是难以置信。”他凝视着那少了一条腿的漂亮动物,脸上露出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之光。

蒂皮站在人群后面解释说:“你们大家全注意到了,苏比拉是头独特的豹。没有人告诉过它不应该或者是不能像四条腿的猎豹跑得一样快,它也不认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它才跑得这样快。”

  那男孩沉默不语,饶有兴趣地听蒂皮继续往下说,“我们是从俄勒冈州一家动物园里得到苏比拉的。它还在娘胎的时候,脐带缠在腿上,腿肌肉萎缩,出生没多久就失去了那条腿。只剩下三条腿,前途看来没有希望。动物园当时正考虑让它安乐死。”

  她接着说:“我们听到苏比拉的事,收养了它。”

  “它来后不久就表现出它的价值——具有爱和意志顽强的特殊天赋。过去的几年里,苏比拉的天赋感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它无需言语,却成了我们最有说服力的发言人。”

  科里不再说风凉话了,温和地问道:“我们可以摸摸它吗?”

参观旅行结束时,领队要找一名志愿者把滚轮式大活动门打开并顶住,让面包车开出保护区牧场。出乎大家的意料,科里举起了手。

(选自《读者》2002·8有删改)

1.阅读全文,分析文中画线的“惟独后排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不耐烦和不满意地嘟囔着”一句中,“男孩”为什么“不耐烦”“不满意”?

2.科里的心理和行为在看了苏比拉的表演和听了苏比拉的经历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科里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的几个阶段。

3.本文题目是“苏比拉的礼物”,但正文中没有出现“礼物”一词。你认为“苏比拉的礼物”是什么?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科里是一个很有运动天赋和运动才能的年轻人,如果没有那次不幸的车祸,他做一名职业棒球队球员的梦想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B.科里说“别缠着我”,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其实在这时他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启发、鼓励和支持。

C.科里听到导游说“猎豹从不吃腐肉,而是吃鲜肉”时大声问“腐肉是什么意思”,表明科里开始积极提问,对生活已经有了希望。

D.科里听到苏比拉“只有三条腿”时的震惊和“难以置信,真是难以置信”的低语说明他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认为这都是假的。

E.科里在参观旅行结束时,主动举手做打开并顶住活动门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他已经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接受了苏比拉赠送的礼物。

5.你从苏比拉身上看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题。

①从北京学习归来,我为父亲买了一双布鞋,是北京老字号“步瀛斋”的。过几天就是“父亲节”了,也算做女儿的一点孝心吧。看着厚厚的千层底上细细密密的麻线纳成行,我得意地想:退休在家的父亲,穿着女儿买的布鞋,既养脚又舒心,心里一定会乐翻了天。

②回到家,迫不及待地给父亲“献宝”,可父亲打眼一瞅,说:“哦,这鞋我穿不了,太大了。”我顿时感到一片孝心白费了,非常委屈地说:“人家大老远儿带回来的,您连试也不试一下,怎么就说不合适呢?我知道弟弟穿42号的鞋,您的比他的大一个号嘛。”父亲一听笑了,说:“我的脚小,一直穿40号的,你这鞋整大了三个号,就是垫上鞋垫也穿不了啊。”“啊!”我懊丧极了,突然意识到工作五六年了竞从未给父亲买过鞋。因为知道母亲的鞋比我的大一号,就根据弟弟的脚臆断,买了43号的鞋。

③第二天,我把布鞋送到了一家熟人开的鞋店寄卖,同时准备在这里为父亲重新买一双鞋。我浏览鞋架,选中了一双露脚的凉鞋。想着父亲出门散步时穿着既凉快又雅观,总比趿拉着拖鞋好。店老板一听我给父亲买鞋,微微一笑,伸手拿下一只四季鞋说:“还是给你爸买这种吧。他到我这里来两趟了,都是试的这双鞋,但没买就走了。这么热的天,你爸可还穿着皮鞋呢!”他的话里有些许的责备。想到父亲试着心仪的鞋子舍不得买,去了又回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做女儿的竟始终不知父亲脚上穿的什么,喜欢什么!我深深地自责,赶忙让老板把鞋装好。给父亲买回去。

④一进家门,最先看到鞋柜上摆着的那双破旧的四季鞋,表皮的漆脱落得斑斑驳驳,两侧鞋帮深陷进去,已没有了鞋的样子。父亲肯定又想拿它凑合一年了。

⑤让父亲试新鞋的时候,他竟像个害羞的孩子一不小心被人发现了心事,很难为情似的。我忍不住嗔怪:“想要双鞋怎么不说呢!”父亲只“嘿嘿”地笑。望着父亲。我的视线模糊了,往事涌上心头。

⑥听母亲说,在我不记事的时候,冬夜里,啼哭不眠的我总是被穿着单衣的父亲抱着,在屋里转着圈哄,直至入睡;记事后,是父亲教我唱歌、绘画,让我对艺术有了最早的认知;再后来父亲做了业务员,常年在外奔波,可不管旅途多么劳顿,总不忘给家里的每个人带回礼物;上大学时父亲送我到学校,毕业时又穿着同一身衣服把我接回家。大学几年间父亲供我吃、穿、用,从未短过花销,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记忆最深的是每次假期结束返校时,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的行李包提手上缠布条,缠几层提起来试试,再缠几层,再试试,父亲说:“多缠几层布条提垫包来才不勒手。”

⑦都说父爱如山——是像山一样的沉重,也像山一样的沉默吧!父亲将满满的爱给了我,当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时,他寂寞的心我却没能体会!细细想来,父亲的爱并不沉默,只是我这个做女儿的多年来享受父母的爱已成了习惯,却从未想过回报。“子欲养而亲不待”!猛然想起这句话.我的心不禁紧了一下。

⑧也许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读书时专注于学业,工作后专注于事业,结婚后专注于爱人和孩子。而父母却总是在我们的专注之外。可仔细想想,父母陪伴我们的时日又能有多少呢!

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都低头看一眼父亲脚上的鞋吧!或许只这一眼,就能让每一天都变成父母的节日!

1.结合选文①~⑥段,用简洁的词语依次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

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

2.有人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臆断”应改为“判断”。你觉得用哪一个好?结合选文说说好在哪里。

3.选文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⑦段中说父爱“像山一样的沉默”,又说“父亲的爱并不沉默”。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5.选文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6.如果从下边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作为选文的题目,你更喜欢哪一个?试说明理由(至少说出两点)。

A.感恩父爱             B.给父亲买鞋         C.寸草心三春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下题。

青虫之爱

毕淑敏

  我有一位闺中好友,从小怕虫子。

  早春天,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走进教室,我们都屏气等着那心惊肉跳的一喊,不料什么声响也未曾听到。她翻开书,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许多年过去,各自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作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摘青椒的时候,突然从蒂旁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一样扔出老远。

  待柿子椒停止了滚动,我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个小虫,何必如此慌张。”

  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

  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

  “你知道我为什么怕虫子吗,我小的时候,是不怕虫子的。有一次妈妈听到我在外面哭,急忙跑出去一看,我的手背又肿又红,旁边一条大花毛虫正在缓缓爬走。我妈知道我叫虫蜇了,赶紧往我手上抹牙膏,以后,她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形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出窍。”

  “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

  “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阴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给我第一个反应是像以往一样的昏倒,但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智也是从来没有的清醒。

  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

  “我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了解了当年我妈妈,让我一生对虫子这种幼小的物体骇之入骨,一方面保护了我,一方面用一种不恰当的方式,把一种新的恐惧,注入到我的心里。如果我大叫大喊,那么这根恐惧的链条,还会遗传下去……

  “我颤颤巍巍伸出手,长大之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虫子的体温,比我的手指要高得多,它的皮肤有鳞片,鳞片中有湿润的滑液一丝丝渗出,头顶的茸毛在向不同的方向摆动着,比针尖还小的眼珠机警怯懦……”

  女友说着,我在一旁听得毛骨悚然。只有一个对虫子高度敏感的人,才能有如此令人震惊的描述。

  女友继续:“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的病态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

  “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选自《毕淑敏散文》,有删节)

(1)

文中说“我比刚才看到虫还愕然”,“我”为什么感到“愕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多处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请任选一处描写人物动作或心理的文字,在文中用“——”标出,并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中有“我”和“女友”两个人物,你认为谁是这篇文章着力描写的主要人物?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推断不合理的两项是

A.

滗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男生用飘落的杨花坠都能把女友吓得昏过去,是为了表现女友怕虫子的程度之严重。

B.

女友小的时候是不怕虫子的,在她被一条大花毛虫蜇过之后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看到虫子就灵魂出窍。

C.

女友的母亲只要看到女友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吓唬她,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她,只是方式不恰当。

D.

女友为了女儿,经过长期艰苦锻炼之后,由过去极端惧怕虫子变得见到虫子一点儿也不怕,神态自若。

E.

作者通过写女友凭着对女儿的爱,战胜了见到虫子就惊恐万状的毛病的经历,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祢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5.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6.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17.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

18.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2分)

19.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

20.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3.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4.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6.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稿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字、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3.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