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言为心声”,请用一句话表述你从下面句中听出的“弦外之音”。 
  鲍西娅: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他堵住伤口,费用归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夏洛克约:上有这样的规定吗?(          )     

A、我不愿意去请医生。
B、我非常愿意去请医生。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问答题

“言为心声”,请用一句话表述你从下面画线句中听出的“弦外之音”。
(1)鲍西娅  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他堵住伤口,费用归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     
  夏洛克约上有这样的规定吗?    (    )   
(2)狗娃(一息尚存)爷爷……     
  水上漂  死丫头,蚂蝗缠着鹭鸶脚,想甩脱又甩不脱啊!    (    )  
 (3)院长(唱)  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言为心声”,请用一句话表述你从下面句中听出的“弦外之音”。 
(1)鲍西娅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他堵住伤口,费用归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夏洛克:约上有这样的规定吗?(          )     
(2)狗娃(一息尚存)爷爷……水上漂死、死丫头,蚂蟥缠着鹭鸶脚,想甩脱又甩不脱啊!(              ) 
(3)院长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12)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

  (13)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

  (14)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

  (15)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16)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

  (17)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18)——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19)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

  (20)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24)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25)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26)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

  (27)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28)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9、体会文中画线句“我一下子惊呆了”和“我心中一惊”,说说两个“惊”字表现的人物心理有何不同。(2分)

  10、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⑵段中“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一句的作用是为接下来矛盾的突然出现蓄势。

  B.从高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善于克制自己又能随机应变的老师。

  C.第(27)段写李晓成为作家和王娜娜在法国留学且博士后在读这一结果,印证了这两个学生都不是“坏学生”。 

  D.从这篇小说的主旨来看,是要告诫同学们要尊重老师,不要随意损害老师的人格尊严,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1、仔细揣摩本文第(25)段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体会它对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3分)

  12、本文的标题若改为“一堂难忘的语文课”好不好?请简述理由。(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12)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

  (13)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

  (14)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

  (15)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16)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

  (17)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18)——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19)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

  (20)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24)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25)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26)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

  (27)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28)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9、体会文中画线句“我一下子惊呆了”和“我心中一惊”,说说两个“惊”字表现的人物心理有何不同。(2分)

  10、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⑵段中“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一句的作用是为接下来矛盾的突然出现蓄势。

  B.从高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善于克制自己又能随机应变的老师。

  C.第(27)段写李晓成为作家和王娜娜在法国留学且博士后在读这一结果,印证了这两个学生都不是“坏学生”。 

  D.从这篇小说的主旨来看,是要告诫同学们要尊重老师,不要随意损害老师的人格尊严,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1、仔细揣摩本文第(25)段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体会它对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3分)

  12、本文的标题若改为“一堂难忘的语文课”好不好?请简述理由。(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下面的题。       
纯真与练达
  ①纯真与练达是两种不同的素质,这两种素质在文学家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  
  ②纯真,指的是文学家胸中一片赤诚,有时竞如未曾入世的处子。《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绝无掩饰地敞露胸襟,是其纯真;鲁迅让爱子骑在脖子上,吟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其纯真;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为一曲《思乡曲》所动,竞于稠人广座之中失声恸泣,是其纯真;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田间,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据丁玲所记,说话还有些腼腆,这也是其纯真。至于作家写作时异于常人的诸般表现,更令人见其肝胆。传说汤显祖写《牡丹亭》至“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抑制不住,跑到染房里落泪;狄更斯伏在自己的手稿上哀哭;福楼拜为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服毒而痛苦呻吟;果戈理突如其来的哈哈大笑……作家坦然披露胸怀,让世人一览无余。没有这种纯真,作者绝写不出真性情的文字,而免不了时有造假。  
  ③练达,照字面上解,是熟练通达,实际上是对事情本质透彻的理解。《红楼梦》中有一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倘若剔除其世故的一面,便是很好的说明。上面列举的大作家都有各自的深沉,鲁迅的深刻固不消说,郭沫若又岂止热烈而已?对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果戈理晚年为世界观所苦,终将《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付之一炬,也是练达的曲折表现。没有这种练达,作家绝写不出深刻的文字,而难免要流于肤浅。  
  ④纯真与练达这两种不同素质,乍看来似若冰炭,然而,它们却应该而且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实两者本来就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文学创作要求文学家既纯真又练达。这是因为:只有纯真而无练达,任情感泛滥起来,文字自然缺乏深度;反之,练达有余纯真不足,又容易变得圆滑,文字也会失却光泽。我们看到,古往今来的大手笔总是两种素质兼而有之。我特别敬佩伟大的曹雪芹,你看,一部《红楼梦》,通篇是真情流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同时又通篇蕴涵哲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⑤文学家既要纯真,又须练达,二者间充满辩证法:对待生活既充满热情,又能冷静进行剖析;立身处世既心无诡诈,又胸有准绳;不论何种际遇,既能深入进去,又能超脱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既能如痴如醉,走火入魔,又能冷心铁面,不断战胜自己;灵感之强烈,如霹雳经天,而思维之缜密,又如水银泻地;一篇写就,既能感情浓烈,色彩斑斓,又能鞭辟入里,力透纸背;甚至行文上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凡此种种,推而广之,都是纯真与练达之间的辩证法。  
  ⑥时代寄厚望于既纯真又练达的全素质文学家。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提到鲁迅、郭沫若、果戈理三个人,为什么第③段又重复提到这三人?换成其他人物的事例好不好?
                                                                                        
3.根据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另外选取一个恰当的事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章④⑤两段都是阐述“纯真”和“练达”之间关系的,能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么?
                                                                                       
5.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精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到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在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时,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请你按提示的要求分别找出相应的例句,写在下面。

    ①引用名人名言来写托翁的眼睛:

    ②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写托翁的眼睛:

    ③运用比喻的方法来写托翁的眼睛:

    ④以书用典故传说来写托翁的眼睛:

(2)作者抓住托翁之眼光具有的全面、深刻的特点,进行了淋漓的赞美。请你找出相应的句子,并体会一下描述、赞美“眼睛”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3)对文末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读一读关于托尔斯泰的传记,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聆听植物的心声
秦岭
       ①古老的印第安人有这样一个传统:他们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做上一段祷告,以此来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 
       ②德国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地对植物进行最新声学研究后发现: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甚至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似乎还真为民间的传统提供了佐证。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恩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了”。 
       ③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的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反应几乎一样。例如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内啡呔。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这就是植物喊'哎哟'的方式。”
       ④德国德雷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相互沟通和了解的,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反而听不到。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不仅证实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当植物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在整个切面释放出乙烯气体。弗兰克·朱利曼一直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这种气体的分子开始轰击标准激光束,然后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朱利曼说:“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⑤还有的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相互交流的。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文章有改动)
1、文章开头叙述印第安人的传统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引用施特恩海默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③段,根据文中有关语句完成下表。
     
 现象  反应           结论                                       
 叶子被虫咬  
 动物受到伤害                                                           

4、从目前研究进程来看,科学家认为植物之间是通过哪两种方式来沟通和交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的内容及平时的积累,你认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请写出其中的三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聆听植物的心声
       ①古老的印第安人有这样一个传统:他们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做上一段祷告,以此来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
       ②德国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对植物进行最新声学研究后发现: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甚至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似乎还真为民间的传统提供了佐证。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恩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了。”
       ③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反应几乎一样。例如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内啡舦。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这就是植物喊‘哎哟’的方式。”
       ④德国德雷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反而听不到。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则不仅证实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当植物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在整个切面释放出乙烯气体。弗兰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这种气体的分子开始轰击标准激光束,然后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朱利曼说:“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⑤还有的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相互交流的。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迷。
1、文章开头叙述印第安人的传统有什么作用?
     答:                                                                                             
2、文章第②段中引用施特恩海默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答:                                                                                               
3、细读第③段,根据文中有关语句完成下表。
4、从目前研究进程看,科学家认为植物之间是通过哪两种方式来沟通和交流的?
     答:①                                                                                                                              
            ②                                                                                                                               
5、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你认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请写出其中三种。
     答:①                                                                                                              
            ②                                                                                                                
            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纯真与练达
郭启宏
  ①纯真与练达是两种不同的素质,这两种素质在文学家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
  ②纯真,指的是文学家胸中一片赤诚,有时竟如未曾入世的处子。《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绝无掩饰地敞露胸襟,是其纯真;鲁迅让爱子骑在脖子上,吟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其纯真;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为一曲《思乡曲》所动,竟于稠人广座之中失声恸泣,是其纯真;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田间,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据丁玲所记,说话还有些腼腆,这也是其纯真。至于作家写作时异于常人的诸般表现,更令人见其肝胆。传说汤显祖写《牡丹亭》至“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抑制不住,跑到染房里落泪;狄更斯伏在自己的手稿上哀哭;福楼拜为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服毒而痛苦呻吟;果戈理突如其来的哈哈大笑……作家坦然披露胸怀,让世人一览无余。没有这种纯真,作者绝写不出真性情的文字,而免不了时有造假。
  ③练达,照字面上解,是熟练通达,实际上是对事情本质透彻的理解。《红楼梦》中有一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倘若剔除其世故的一面,便是很好的说明。上面列举的大作家都有各自的深沉,鲁迅的深刻固不消说,郭沫若又岂止热烈而已?对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果戈理晚年为世界观所苦,终将《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付之一炬,也是练达的曲折表现。没有这种练达,作家绝写不出深刻的文字,而难免要流于肤浅。
  ④纯真与练达这两种不同素质,乍看来似若冰炭,然而,它们却应该而且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实两者本来就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文学创作要求文学家既纯真又练达。这是因为:只有纯真而无练达,任情感泛滥起来,文字自然缺乏深度;反之,练达有余纯真不足,又容易变得圆滑,文字也会失却光泽。我们看到,古往今来的大手笔总是两种素质兼而有之。我特别敬佩伟大的曹雪芹,你看,一部《红楼梦》,通篇是真情流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同时又通篇蕴涵哲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⑤文学家既要纯真,又须练达,二者间充满辩证法:对待生活既充满热情,又能冷静进行剖析;立身处世既心无诡诈,又胸有准绳;不论何种际遇,既能深入进去,又能超脱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既能如痴如醉,走火入魔,又能冷心铁面,不断战胜自己;灵感之强烈,如霹雳经天,而思维之缜密,又如水银泻地;一篇写就,既能感情浓烈,色彩斑斓,又能鞭辟入里,力透纸背;甚至行文上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凡此种种,推而广之,都是纯真与练达之间的辩证法。
  ⑥时代寄厚望于既纯真又练达的全素质文学家。(选自《云梦生涯》,有改动)
1.请在下列段落序号间用“‖”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①②③④⑤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②③段中提到的人物有几个是重复的,如鲁迅、郭沫若、果戈理,换成其他人物的实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另外选取恰当的事例,写一段能够替代它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④⑤两段都是阐述“纯真”和“练达”之间关系的,能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松 子 茶

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按要求摘取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①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

答:                                                                     

②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2. 文中说,“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判断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平凡起来了。()

B.松子虽小,但和“我们”一样,吸取了日月精华。()

C.小松子有时也可以做“我们”情绪的大主宰。()

D.在人心所动的那一刻,看见万物都是动的。()

3.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按字数限制填入方框中。(4分)

坦然地□□□□,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

4. 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作者阐发的这个人生道理是:                                                                       

5.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

仿句:                                                                   

                                                                         

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B.本文行文曲折有致,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C.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

D.“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句中的“它”指的是“身边的事物”。

E.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个深奥的深奥人生哲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很好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让人备受启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