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          

A、议论        
B、记叙        
C、描写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___________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o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⑦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请用文中原句回答:为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这一点很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文章空缺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并写出词语表达的效果。
原句: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_______不灵了。(①必定     ②往往)
选__________(填序号)。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材料,用文中的观点分析亚克敦没有成功的原因。
  材料:有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着各科各类的图书七万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人家问到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他活了66岁,可以说是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给人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语文 七年级下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邂逅霍金

  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果园)茶室,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有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的。

  6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左侧倾斜地靠在——或许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地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做出更杰出的贡献。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1)

通读文章,理解“邂逅”一词的含义:________。

(2)

文中有一句话照应了标题“邂逅霍金”,这句话是________。

(3)

文章开头为何从《时间简史》这本书写起?

________

(4)

用“——”画出霍金经过“我”身边时,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

(5)

文中写到,“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对“我什么也没有做”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霍金身躯弱小,倾斜地靠在或被安放在轮椅上,形象不适宜拍照,所以“我”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却没有拍。

B.

《时间简史》虽然热卖,但“我”却没有读过。

C.

“我”认为,对于霍金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一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D.

霍金目光显得异乎寻常,极度冷漠,不愿意与周围的人打交道。

(6)

霍金的“幸运”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用三个结构相同的整齐句式加以概括。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7)

通过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所要传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  ]

A.

歌颂霍金才华和毅力,赞扬他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

B.

提出名人取得成就需要特定土壤,认为如果名人经常被镜头、鲜花、掌声所包围,被集会、宴请、报告所牵累,就会失去个人的价值和可贵的时间。

C.

鞭挞表面尊重,但实为冷漠的剑桥大学的人与人之间关系。

D.

歌颂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对于更充分体现一个人的价值的巨大作用。

(8)

读了《邂逅霍金》,尤其是最后一节,你得到什么启迪?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七年级  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理解

人类的挚友蚯蚓

  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于毛足纲寡毛目。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粒结构,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吃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蚯蚓还能吸收土壤中镉、汞、铅等金属元素。根据科研人员测定:蚯蚓体内聚积的这些金属元素可达外界的十倍。据此,人们又可用它作为监测土壤中金属污染程度的“监测器”。

  蚯蚓的药用价值很高,其正式药名叫地龙,自古以来作为一味中药用于治病。

  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管理简易等特点,很适合大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王明说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蚯蚓,李红不同意,说他说的不准确,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为什么说蚯蚓是人类的挚友?请你将作者列出的理由一一写出来,并说说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写。

3.第二段中第二句里的“其”指代什么?

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5.作者在介绍科学知识的时候,也表现了对蚯蚓的赞美、喜爱之情,你能在文中找到例子吗?

6.请你选择一种小动物加以说明,要求既生动又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辽阔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雪、飘荡的白云,这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才是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河流、湖泊及地表浅层中的水已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蓝天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白云。

  ②云是悬浮在空中的极小的水滴。在夏季,天空中常常飘浮着一朵朵形似菜花、云体高耸如山的积雨云,这种云的水分较多,整个云体的总水量可达上百万吨;还有一种连绵起伏、云层布满天空的雨层云,这种云云体庞大,总水量可达几百万吨到上千万吨。这些云就像空中的水库,人类向往着开发它们,以它们蕴藏的丰富淡水资源为人类造福。

  ③在自然状态下,水从海洋、江河、湖泊和陆地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空气中。水汽随着空气移动,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依附在大气中悬浮的许许多多小粒子上凝结成云滴。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大部分云滴依然保持液态,叫做过冷云滴。在一定温度下,过冷云滴碰到一种被称为冰核的粒子,就会变成冰晶。当云中的冰晶达到一定数量时,冰晶的个体就会迅速增大、下降,形成雪晶。这样,有的云滴之间互相碰撞逐渐变大、下降;有的云滴与雪晶碰撞,形成更大的粒子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融化,降水就产生了。

  ④经过努力探索,人类找到了开发“空中水库”的办法,那就是创造促使云层降水的各种条件,进行人工增雨。目前我国人工增雨的方法,主要是在水汽充沛的云中施放催化剂,主要有干冰、液态氮,还有碘化银。实施的方式有飞机人工增雨和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等。飞机人工增雨一般在稳定深厚的层状云内进行。层状云覆盖面积大,但自然降水量很小,甚至不降水,主要原因是云内缺少足够的触发降水的冰晶。飞机在高空中将液态氮播撒在层状云里,液态氮迅速汽化产生低温区,当温度低于-40℃时,云中产生大量冰晶,从而增加降水量。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射入积雨云中,人为增加冰核数量,达到增加雨量的目的。

  ⑤我国是个水资源匮之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全国80.4%的淡水资源分布在长江以南,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仅占全国的14.7%。因此,专家提出,要加大科学的、规模化的人工增雨的研究实施力度,以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1)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的水圈。其中液态水指的是________,固态水指的是________,气态水指的是________。

  (2)下面是第①段中空白处的句子,怎样排列它们的顺序才合理?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

  ①淡水大约只占3%

  ②只有极少部分存在于大气、河流、湖泊以及地表浅层中

  ③海洋水约占地球全部水量的97%

  ④这大约3%的淡水绝大部分又分布在南极、北极和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3)第②段中为什么把云比喻为“空中的水库”?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回答。(不超过15个字)

  (4)根据第③段的内容,为下图的四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直接写在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5)联系全文看,对第③段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

  A.水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

  B.气态水在云中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的。

  C.自然状态下,从云中产生降水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

  D.水从陆地、江河、湖海蒸发变为气态,在云中又会变成液态或固态。

  (6)第⑤段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和________。

  (7)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4月5日北京降下了入春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北京晨报》记者获悉,雨前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人工增雨。

  据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介绍,他们接到4日夜将有小雨的天气预报后,在北京西部上空进行了两架次飞机增雨作业,共施放碘化银炮弹56枚。

  据了解,昨天北京市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超过12毫米,达到中等雨量。经过此次人工增雨,北京市的旱情已大为缓解。

  ①联系上面说明文第④段的内容来看,北京4月5日雨前进行人工增雨,使用液态氮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使________;使用碘化银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够________。

  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人人都在谈论天气,但没有一个人能对它有所作为。”读了上面的说明文和短消息后,你是如何看待马克·吐温这句话的?(答案不超过50个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指导用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理解。

自然界的各种奇妙语言

化学语言

  语言功能是人类独有的。鸟类用鸣叫表达感情,蜜蜂用舞姿传递信息。此外,还有许多生物,既不会鸣叫,又不会表现特殊的形体动作。它们有没有信息交流,又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呢?

  原来生物界最原始的信息交流媒介是化学物质,不妨称之为化学语言。这种化学语言,至今仍在从微生物到动植物的许多物种中广泛运用。同一个物种之间的交流媒介叫信息素,不同物种之间因利损关系不同而又有区分。蜜蜂种群能保持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是靠蜂王分泌的王权信息素。一旦蜂群成员感受不到王权信息素,就会乱成一团。蚂蚁找到食源后要返巢召集同伴,就在地上施放标这信息素,同伴就能寻迹随往。如果用蘸了乙醚的棉球在行径的中途擦去这种信息素,原来秩序井然的行列就会中断而左顾右盼,迷失方向。杉树受小蠹虫蛀食后会分泌一种使小蠹虫厌食甚至中毒的防御性化学物质;小蠹的对付办法是用聚集信息素召来大批同伴,传播病菌,使杉树患病直至死亡而停止分泌防御物。小小蚜虫受敌扰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使同伴疏散逃逸。田野和森林中的飞蛾则用性信息素招引配偶以繁衍后代。有些实蝇和菜粉蝶在产卵时会留下标记信息素,这样它们的同伴就不会在同一处重复产卵,从而可保证孵出的幼虫有足够的食源。蜂类使用蜇针时,释放的是一种既损害自身又使敌方受毒的互损素,它对同伴又起报警信息素的作用,使被蜇方成为蜂群的攻击目标。花香招引蜜蜂采蜜,同时帮植物传粉,则起着互利素的作用。大豆的一种寄生线虫可以休眠多年,要感受到大豆根部分泌的一种促孵化物质才能孵化,这种分泌物就是利他素。

  所有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量都极微,甲(  )一些生物靠它们进行信息交流的现象虽早已发现,但长期以来一直不知其所以然,乙(  )微量化学检测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才得以确定这些物质的化学结构。近20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飞速发展,形成了一门边缘学科,叫化学生态学。目前,中国生态学会下面也设立了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国内已有好几种经济作物害虫,如棉红铃、梨小食心虫、亚洲玉米螟、甘蔗条螟和白物透翅蛾等的性信息素在虫情测报和害虫综合防治中已取得实用效果。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工作展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声音语言

  人们发现,每当敌害来到白蚁的巢穴时,整群白蚁常常已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城”一座。为了揭开这个奥秘,昆虫学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原来,担任哨兵的白蚁能从很远的地方,就发出敌情“报告”,用自己的头叩击洞壁,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

  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是很多的。许多鸟都有着清甜多变的歌喉,它们是出色的歌唱家。据说,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二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有些动物学家对鸟类的各种语言进行了研究,并编成了一本《鸟类语言词典》。这本词典是很有用处的。举个例子说,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使飞机坠毁。现在有的机场已设立了鸟语广播台,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以便驱散它们,使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

  动物的声音语言千变万化,含义各不相同。长尾鼠在发现地面上的强敌——狐狸和狼等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如果威胁来自空中,它的声音便单调而冗长;一旦空中飞贼已降临地面,它就每隔8秒钟发一次警报。母鸡可以用7种不同的声音来报警,它的同伴们一听便知:来犯者是谁,它们来自何方,离这儿有多远。

  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些动物的警报声,不仅本家族的成员十分熟悉,就连其他动物也都心领神会。例如,当猎人走进森林时,喜鹊居高临下,叽叽喳喳地发出了警报,野鹿、野猪和其他飞禽走兽顿时便明白了:此地危险。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四处逃窜了。

  目前,分类学家正在研究,把动物的声音信号,作为动物分类的一种指标;生态学家正在探索,如何通过声音信号,来揭示动物行为的奥秘。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利用动物的声音语言来指挥动物,使之按人类的吩咐行事,不得越出雷池半步。

色彩语言

  孔雀是以华艳夺目的羽毛著称于世的。雄孔雀所以常在春末夏初开屏,是因为它没有清甜动听的歌喉,只好凭着一身艳丽的羽毛,尤其是那迷人的尾羽来向它的“对象”炫耀雄姿美态。

  现在已经知道,善于运用色彩语言的动物不光是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甚至连蜻蜓、蝴蝶和墨鱼也都充分利用色彩。

  观察一下背上长着三根长利的刺背鱼的体色变化,是十分有趣的。这种鱼体呈青灰色,貌不惊人。在交配前夕,雄鱼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同时腹部出现了红色,以警告旁的雄鱼,赶快回避。当它追求雌鱼时,随即披上了绚丽的婚装——腹部泛红,背呈蓝白,煞是好看。待到交配、产卵和鱼卵孵化后,雄鱼便再度恢复婚前的色彩——红色的腹部和青灰色的鱼体,日夜看守着幼鱼。

超声语言

  螽斯、蟋蟀、蝗虫和老鼠等动物,是用超声波进行联系的。螽斯有三种鸣声:“单身汉”螽斯唱的大多是“求婚典”,其他“单身汉”听到后,会此呼彼应地对唱起来。雌螽斯闻乐赴会,并选中歌声嘹亮者。两只雄螽斯相遇,就高唱“战歌”,面对面地摆好阵势,频频摇动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周围出现危险时,螽斯就高奏“报警曲”,闻者便“噤若寒蝉”,溜之大吉。

  海豚的超声语言是颇为复杂的。它们能交流情况,展开讨论,共商大计。1962年,有人曾记录了一群海豚遇到障碍物时的情景:先是一只海豚“挺身而出”,侦察了一番;然后其他海豚听了侦察报告后,便展开了热烈讨论;半小时后,意见统一了——障碍物中没有危险,不必担忧,于是它们就穿游了过去。

  现在,人们已听懂了海豚的呼救信号:开始声调很高,而后渐渐下降。当海豚因受伤不能升上水面进行呼吸时,就发出这种尖叫声,召唤远处的伙伴火速前来相救。有人由此得到启发,认为今后人们可以直接用海豚的语言,向海豚发号施令,让它们携带仪器潜入大海深处进行勘查,或完成某些特殊的使命,使之成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得力助手。

运动语言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鳌,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鳌,直至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蜜蜂的运动语言算是登峰造极的了,它能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自己的伙伴报告食物(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源的距离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舞蹈次数也不一样。有人因此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设想:派人造的电子蜂打入蜜蜂之中,指挥蜜蜂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按人的需要收获不同的蜂蜜,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真是一举两得。

气味语言

  一位昆虫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头新羽化的天蚕雌蛾,装进一只用纱布缝制的口袋里,然后在桌上放一夜。翌日清晨发现竟有40多万头同种雄蛾闯进这间房子,将那头雌蛾团团围住。天蚕雌蛾既无声音语言,又无色彩和运动语言,它是靠什么和雄蛾取得联系的呢?

  原来,许多昆虫都是靠释放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微量物质(即气味语言)进行通信联系的。这种微量物质称之为传信素。目前,人们已查明一百多种昆虫传信素的化学结构,并根据这些气味语言物质的作用进行了分类:有借以吸引同种异性个体的性引诱剂;通知同种个体对劲敌采取防御和进攻措施的警戒激素;帮助同类寻找食物或在迁居时指明道路的示踪激素;以及维持群居昆虫间的正常秩序的行为调节剂等。

  人们发现,运用气味语言的绝非昆虫一家,鱼和某些兽类也有这种本领。有些雄兽(如许多鹿和羚羊)在生殖季节,能用特殊的气味物质进行“圈地”,借以警告它的同伙:有我在此,你须回避。

  各种传信素的发现、分离和人工合成,丙(  )为我们揭示动物行为的秘密,丁(  )为进而控制、改造生物开辟了诱人的前景。据报道,最近已研制成功一种香味浓郁的“假激素”,蚊子、蛾子和小甲虫等害虫闻到之后,便会大倒胃口,停止吃食和排泄,中断发育周期,并不再繁殖后代了。一旦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对于使用农药的后顾之忧,也就可以彻底解除了。

1.文中画线句子中,“原始”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之”指代的是________。

2.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甲、乙、丙、丁4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3.下列物质属于“化学语言”范围的是

[  ]

A.性信息素
B.食源
C.互损素
D.花的香味
E.促孵化物
F.化学检测
G.蜜蜂舞姿
H.互利素

4.认真读上面的每一部分,完成填空。

①动物的“声音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②动物的“色彩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③动物的“超声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④动物的“运动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⑤动物的“气味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采用的是

[  ]

A.“总-分-总”式
B.“总-分”式
C.“分-总”式
D.并列式

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黑色金子——石油(12分)
张春贺
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供应中石油所占比例约为23%。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呢?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 石油不像水聚集在水库中那样聚集在沉积盆地最初形成的岩石——生油源岩,也就是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闭构造,石油才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⑤地质学家认为,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已有很大一部分石油因圈闭构造遭到各种地质作用的破坏而流失掉。在经历生成、运移和储集后,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
⑥可以看出,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对应着生油环境、沉积盆地的形成。相当规模的生油源岩、储集岩及储集岩形成的圈闭构造等几个要素,是生成石油和发现石油的核心。在石油的生成过程中,上述诸要素任何一项缺失或“不佳”,都会对石油生成全过程产生影响或破坏,导致仅形成规模较小的石油生成、聚集,而不具备商业化开采的价值。
【小题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2分)
选文②~⑥段主要介绍了                    和                     两方面的内容。
【小题2】根据选文②~③段内容,选出句子排列顺序符合原文的一项:(1分)
①沉积物持续加厚、温度和压力上升,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②伴随各种地
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不断堆积。③动植物死亡后,经过分解、混合,成为沉积层。④当温度和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小题3】选文第①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选文第⑤段“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一句中,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小题5】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黑色金子——石油
张春贺
       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供应中石油所占比例约为23%。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呢?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 石油不像水聚集在水库中那样聚集在沉积盆地最初形成的岩石——生油源岩,也就是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闭构造,石油才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⑤地质学家认为,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已有很大一部分石油因圈闭构造遭到各种地质作用的破坏而流失掉。在经历生成、运移和储集后,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
       ⑥可以看出,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对应着生油环境、沉积盆地的形成。相当规模的生油源岩、储集岩及储集岩形成的圈闭构造等几个要素,是生成石油和发现石油的核心。在石油的生成过程中,上述诸要素任何一项缺失或“不佳”,都会对石油生成全过程产生影响或破坏,导致仅形成规模较小的石油生成、聚集,而不具备商业化开采的价值。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⑥段主要介绍了                 和                 两方面的内容。
2.根据选文②~③段内容,选出句子排列顺序符合原文的一项
[     ]
     ①沉积物持续加厚、温度和压力上升,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 ②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不断堆积。 ③动植物死亡后,经过分解、混合,成为沉积层。 ④当温度和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3.选文第①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选文第⑤段“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一句中,画线词语“一般”能否删去? 为什么?
                                                                                                        
5.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黑色金子——石油(12分)
张春贺
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供应中石油所占比例约为23%。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呢?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 石油不像水聚集在水库中那样聚集在沉积盆地最初形成的岩石——生油源岩,也就是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闭构造,石油才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⑤地质学家认为,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已有很大一部分石油因圈闭构造遭到各种地质作用的破坏而流失掉。在经历生成、运移和储集后,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
⑥可以看出,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对应着生油环境、沉积盆地的形成。相当规模的生油源岩、储集岩及储集岩形成的圈闭构造等几个要素,是生成石油和发现石油的核心。在石油的生成过程中,上述诸要素任何一项缺失或“不佳”,都会对石油生成全过程产生影响或破坏,导致仅形成规模较小的石油生成、聚集,而不具备商业化开采的价值。
小题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2分)
选文②~⑥段主要介绍了                    和                     两方面的内容。
小题2:根据选文②~③段内容,选出句子排列顺序符合原文的一项:(1分)
①沉积物持续加厚、温度和压力上升,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②伴随各种地
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不断堆积。③动植物死亡后,经过分解、混合,成为沉积层。④当温度和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小题3:选文第①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选文第⑤段“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一句中,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小题5: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难点课课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 题型:048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处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像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感情。

[参考资料]

  ①关于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世间最美的坟墓》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

  ②关于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居有崇高位置。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③茨威格谈列夫·托尔斯泰

  马克西姆·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粘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深思熟虑,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摘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1.第二段中,作者连用四个“没有”写坟墓的简朴,表面的“没有”更表达出作者内心深蕴着的感情。下边是对这段文字的简略分析,请进行补充(每道横线上的字数不一定相等)。

分析:这座坟墓“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但这里却有无限的情思,有________,有________……

2.第②段中写墓地的夏天和冬天,用了“俯临”、“和暖”、“嬉戏”、“温柔”等极富感情色彩的词语,更显出墓地环境的清静和气氛的肃静。请体会这种感情和气氛,为墓地的春天和秋天各写一个描写句。(每句20字左右)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写道:“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阅读本文后,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的?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而有的人却“挖空心思”装饰自己的墓地。读到此处,不由得使人想起一首纪念鲁迅的诗中的相关诗句。请写出这几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就是托尔斯泰墓前成百上千的凭吊者中的一员,凭吊之后,有一本留言簿放在你面前,你最想在上面写下什么?请写出来。(字数在50个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二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理解

  ①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②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③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文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①段中找出两个最能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大的句子。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说防护林“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和第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所运用的四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粗的两个词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