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解释不对的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B、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C、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措施)
D、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黄德彰
岷江的流向没有改变。从石板溪到叉鱼寺,水流正东。江南是我的故乡塘坝,江北一道小溪,叫石马河。溯溪而上,行五六里,丘陵间一片田原,茂竹半掩农舍,便是我的外婆家了,地名二房坝。
二房坝是我儿时寒暑假必去的所在。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一人是拄手杖的。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和我是不干活的。我是客人,又小,只管玩耍。外公则天天拄着手杖,到两里路外的观音寺吃茶。观音寺是平安乡的首府,总共不到30户人家,民居的屋顶覆盖着窄窄的石板街道,街道上稍宽的地方设有茶桌。这个只有二三千人的小乡,一乡的头面人物,大抵坐在茶桌周围的竹椅上。
外公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人物:全乡只有两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他一人便供给了全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曾对我说过,供舅舅上学,他花费了16石谷子。一个10亩田产的地主家庭,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他要让儿子也感受这种艰难。假期回家,舅舅不能享有外公和我的特权,他必须劳动。临开学了,须得卖米以筹学费,舅舅得与佃户张世华一道,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把谷子从谷仓放出来,一担担挑到擂房里去擂了,用风簸风它,吹去稻壳。再挑到半里之遥的长瓦房,那儿有个碾房,碾去米糠,使糙米变成精米。再挑回来,风去米糠,过筛,去掉碎米。每道工序,张世华干,舅舅一样地干。这时该卖米了,佃农挑一担,地主少爷也挑一担,一担担挑上街去。谷仓渐空,学费才足。舅舅已深知这些钱来之不易(纵然那稻谷已从佃农那儿剥削过来,是现成的),可以离家赴校了。
舅舅是修农学的。先上县农中,继而就读省高农,毕业后,到灌县林场工作了两年才考上了金陵大学,上这所大学也是外公的命令。毕业后就业于台北。正在这时,外婆病逝了。外婆病笃之际,外公叮嘱我的母亲千万不要告诉舅舅,希望儿子不为母病所累,在外继续发展。但我母亲还是给舅舅写了信,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母亲写信,舅舅还乡,都是违背外公意愿的事。但子女此种行为却是父亲教育的结果,陈氏家风使然。陈氏祖先,自湖北麻城入川,垦殖于二房坝以来,外公已是第七代了,代代相传,恪守孝道。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要求子孙缅怀并继承先辈的美德。外公事母至孝。他年轻时往往外出谋事,每离家,总先去乡场卖肉的所在,给屠户打个招呼:每逢赶集便给家里送肉,让老母常有肉食,待他归来一并结账付款。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母亲是外公的女儿,外公的孝行也在她这里流芳。年事渐高,外公已不再外出谋生,每年总得有几个月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外公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孔乙己叉开五指即可罩住的那种,人们吃豆花时用它盛蘸水,而在外公面前则是母亲特备的精肴,比如猪油白糖蒸蜂蛹之类。我和弟弟的眼睛,不免馋住那个小碟,老人也总是给外孙的碗里拈上一枚。眼见那碟子里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希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而外公又给我们各拈一枚。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小题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正确一个给2分,正确两个给3分)
答:外公是一个      的,      的,     的老人。
小题2:. 标题中“二房坝·外公·蘸水碟”三个词语表明了文章的思路,按提示填空。(4分,前两空各1分,第三空2分)
开篇写二房坝点明了                                   ,二房坝享有特权的是外公,由此推出了文章描写的                                   ;因为外公是全乡的头面人物,一方面他艰难地供成了全乡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中的一个——我的舅舅,另一方面他把祖德孝行传给了他的儿子和女儿——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将外公接到家中赡养,用蘸水碟为他特备精肴,我和弟弟馋住了碟中的精肴,以上构成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小小的蘸水碟盛满了                                                之情,这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3:.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各2分)
①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②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小题4:. 结合上下文,判断对“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这句话的理解,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这句话是陈氏家教的追求。()
B.这句话是陈氏家风的真实写照:祖辈的美德已经代代相传。()
C.“祖德流芳”揭示了文中人物行为的原因。()
D.这句话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小题5:. 文中说:“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联系全文想想,外公的言行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三语文同步讲解与测试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南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肋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指出句中通假字有误的一项。

[  ]

A.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B.寒暑易节,始一焉。反通返,往返。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通邱,高山。

D.一朔东。厝通措,放置。

2.解释句中加粗字不正确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九十。(将近)

B.聚室而曰。(商量)

C.遂率子孙担者三夫。(承受恩惠)

D.吾与汝毕力平。(险峻的大山)

3.下面句式判断不对的是

[  ]

A.且焉置土石?(倒装句,宾语前置)

B.如太行、王屋何?(疑问句)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陈述句)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陈述句)

4.用现代文解释下列句子。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_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_

5.“其妻献疑”的目的是:

[  ]

A.她认为移山目的根本不可能实现,是多此一举

B.她舍不得丈夫这么大年纪还得去拼命干

C.她并不一定阻止搬山,只是担心丈夫年老了,干不了

D.“献疑”的目的就在于阻止移山

6.语段中表明运土石的路程长、工作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到,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 《熟读精思》)
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
(1) 以是人多以书               (2) 同舍生皆绮绣                
(3) 疑质理                       (4)余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加冠         心到矣
B.读书千遍,其义自      才美不外
C.又患无师名人与游      谈笑有鸿
D.余之勤且艰若此       竹柏影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小题4】根据上下文,在【乙】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2分)
           、              
【小题5】【甲】文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用到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到,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 《熟读精思》)

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

(1) 以是人多以书               (2) 同舍生皆绮绣                

(3) 疑质理                       (4)余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加冠         心到矣

B.读书千遍,其义自      才美不外

C.又患无师名人与游      谈笑有鸿

D.余之勤且艰若此       竹柏影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4.根据上下文,在【乙】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2分)

           、              

5.【甲】文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用到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到,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 《熟读精思》)
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
(1) 以是人多以书               (2) 同舍生皆绮绣                
(3) 疑质理                       (4)余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加冠         心到矣
B.读书千遍,其义自      才美不外
C.又患无师名人与游      谈笑有鸿
D.余之勤且艰若此       竹柏影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小题4:根据上下文,在【乙】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2分)
           、              
小题5:【甲】文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用到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42中2012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熟读精思》)

  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以是人多以书余___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

(3)疑质理________

(4)余谓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

加冠

到矣

B.

读书千遍,其义自

才美不外

C.

又患无师名人与游

谈笑有鸿

D.

余之勤且艰若此

竹柏影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

(2)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上下文,在[乙]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

________、________

(5)

[甲]文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用到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指出下面的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僵劲不能动               支__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               被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加粗词的意思,并把正确意思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以是人多以书__________余(A、虚假  B、借  C、假期)
(2)余之勤且艰__________此(A、像  B、你  C、如果)
4、文中是如何写自己对老师的虔诚之态的?请用自己的话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是本文突出的手法,请举例说明这种手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请列举一、二个古今中外勤学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大自然的文字 伊林① (16分)
①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完很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②但是也有另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③让我们仰望天空。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的分别。就像书里的话语是用字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   他们没有罗盘,他们   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④云,也是天空大书的字。它   讲现在的事情,   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淫雨。
⑤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
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
⑥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⑧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原来这叫做漂砾,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⑨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这样,等将来你长大了,你再看到大自然的书时一定会像那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清楚明白。
【注】①伊林:俄国著名科普作家。曾为青少年创作了《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②漂砾: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
【小题1】认真阅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⑦段段首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3分)
【小题2】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请从你所填写中说明方法中选择一种说说其表达作用。(4分)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的分别。就像书里的话语是用字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小题3】如果把第⑧段画曲线的句子删掉,上下文会更衔接,请说说作者保留的原因。(3分)
【小题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作者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实例引领读者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后面的学问和奥秘。
B.本文采用总分结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C.第③④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分别是“即使……也……”“不但……而且……”。
D.本文将文学和科学的语言结合起来,语言浅易生动,活泼有趣。
【小题5】请你仿照示例续写一个句子,根据你平时细心观察所得,写出一种你所发现的“大自然的文字”。(文章中已列举的不可用)(3分)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云山变得像铁砧,雷雨就要来到。
              ,这也是大自然的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大自然的文字 伊林① (16分)
①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完很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②但是也有另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③让我们仰望天空。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的分别。就像书里的话语是用字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   他们没有罗盘,他们   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④云,也是天空大书的字。它   讲现在的事情,   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淫雨。
⑤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
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
⑥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⑧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原来这叫做漂砾,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⑨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这样,等将来你长大了,你再看到大自然的书时一定会像那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清楚明白。
【注】①伊林:俄国著名科普作家。曾为青少年创作了《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②漂砾: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
小题1:认真阅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⑦段段首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3分)
小题2: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请从你所填写中说明方法中选择一种说说其表达作用。(4分)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的分别。就像书里的话语是用字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小题3:如果把第⑧段画曲线的句子删掉,上下文会更衔接,请说说作者保留的原因。(3分)
小题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作者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实例引领读者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后面的学问和奥秘。
B.本文采用总分结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C.第③④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分别是“即使……也……”“不但……而且……”。
D.本文将文学和科学的语言结合起来,语言浅易生动,活泼有趣。
小题5:请你仿照示例续写一个句子,根据你平时细心观察所得,写出一种你所发现的“大自然的文字”。(文章中已列举的不可用)(3分)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云山变得像铁砧,雷雨就要来到。
              ,这也是大自然的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市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曾国藩)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譬富家居积每假借于藏书

B.俟欣悦,则又请焉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深远之韵。

C.手自笔录计日是人多以书假余

D.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譬之兵家战争(打比方)

B.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提出)

C.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通“无”)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忧患)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谈学习问题。甲文通过讲述幼时的求学情况和成年后求师的情况,意在表现作者勤奋的学习态度,乙文则谈论的是学习方法问题。。

B.(甲)文作者在老师面前“立侍”,“俯身倾听”,“色恭礼至”,这些内容写出作者求师的诚恳态度。

C.(乙)文“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一句告诉我们要想读到更多的书,明更多的道理,就不要怕花钱,不要怕花时间、不要怕花精力的道理。

D.(乙)文中,为说明看与读的关系,曾国藩连用了三个比喻,他强调看书,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可以扩大知识面;而读书,则可以积累知识,减少知识的遗忘。

4.翻译句子:(6分)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5.根据乙文内容写出“看书”、“读书”中“看”和“读”的具体意思:(2分)

看书:                                                                   

读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