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指出下面比喻句中加粗喻体的本体。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    )   

A、草原
B、森林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指出下面各比喻句中加粗喻体的本体。   
(1)风来似一片绿色的(    )   
(2)夜静如一堵坚固的(    )
(3)见地心的“热血”喷射上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美食身上穿
  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衣料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棉麻,到后来的人造纤维尼龙、的确良。其实,各种纤维制成的衣料都有局限,比如棉质服装虽然舒服,但总觉得不上档次,不容易吸引眼球;丝绸虽然轻薄柔软,但容易起皱;麻类虽然凉爽,但穿在身上总有刺痒感;化纤虽然平整,却难与皮肤亲和。而眼下又兴起了“绿色服装”“生态服装”
,人们又重新选择了天然纤维。一些服装生产商也开始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的生物布料。  
  ②大豆一直是博得大众喜爱的食品。现如今,大豆也不再仅仅用来磨豆腐、榨豆浆,一种用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新型服装面料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生产这种大豆蛋白纤维所用原料是榨油后的豆渣,因此称之为“绿色纤维”是再贴切不过了。经生化技术的一番“点化
”,大豆就从“吃的”摇身变成“穿的”了,大大提高了大豆产品的附加值。
  ③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像棉花般柔软,看起来具有丝织品的天然光泽和悬垂感,还能抗茵、防静电。它除了具备以上各种纤维的优点外,还有很多独特之处。由于大豆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是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保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现在穿着时尚的人们来说,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给了他们更多选择的余地,再加上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还符合免烫、易洗的潮流,更是会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另外,穿上大豆蛋白纤维衣服,最值得自豪的是可以这样宣称:“我的衣服可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哦!”
  ④大豆蛋白纤维备受宠爱,玉米纤维也不甘示弱。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装高好几倍的吸汗性,可以让球员在大汗淋漓时觉得更舒适, 为球衣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  
  ⑤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而玉米纤维则完全是从玉米这样可循环再生的农作物资源中提取,因而不会污染环境,更能被生物分解,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正可谓取自大地,再回归大地。  
  ⑥此外,玉米纤维还可以制成更柔软、更像真皮的人造皮革,而且玉米纤维通过加工改造, 还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复合纤维。目前,已有科学家考虑用玉米纤维制作宇航服。
  ⑦由此可见,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布料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选文有改动)
1.细读全文,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中加粗的“点化”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装高好几倍的吸汗性。                   (     )  (     )
4.请简要说明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有哪些独特的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0题。
仙人球小记
  (1)圆圆的,绿色的大肉球,从花盆里伸出来;又笨拙,又滑稽。我对它所知,只知道多浇水,便猛涨;不浇水,亦不死。是艰苦地方磨练出来的老疙瘩,只想活不想死的赖皮。倾服它的魅力,我愈是不会养花,愈是指望养它。但所见都是别人的。想讨,难以启齿——揣度别人也像我一样爱它。
  (2)有一天下班回来,见门前台阶边有一珐琅铁碗,碗内盛土,一个绿盈盈以棕色硬刺的小东西,它即是仙人球。惊喜不跌,连忙询问来由,却是母亲从垃圾堆里拾得。 
   (3)于是赶忙浇水。天天工余都要看上一会,希望快长。然而它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半年才张了一丁点。早晚天冷,把它拿到厨房里,出太阳的时候, 又拿出来接受光合作用。这么每日搬来搬去,不厌其烦。
  (4)有一天,球而飞。估计可能是晒太阳时,被谁家的小孩子拿去玩了。丢就丢了吧,想也无益。盆土也不倒掉,也许妈妈会在垃圾堆里再拾来一个。
  (5)春节大扫除,妻负责厨房清理,伸手掏一处间壁夹缝。大叫,被什么咬着了。他估计是小老鼠。于是我自告奋勇,一手举拖鞋,做出致命一级的姿势;另一手伸进去擒拿。很顺利。抓出来一看,却正是不翼而飞的仙人球!大约是“搬来搬去”的时期,无意间在厨房撞落,滚落在那儿,当时匆匆未察。它离盆两个月,也不见瘦,容颜尚好,刺儿硬着呢。于是请回原盆,依然浇水将养。
  (6)又过半年,有朋友提到,他的仙人球开了花,我过去不知道仙人球能开花,羡慕不已。问其球有多大?他双手合拢一比,比我的要小。于是断定,是因为品种不同。下了班,便对家中的劣种百般看不顺眼。
  (7)“喜新厌旧”的念头一生,便忍不住行动向那位朋友讨良种,恰巧他的球上萌生小球,才一个玻璃珠子大。便急不可,要回来,放在一个新买的陶盆里,郑重以待。失宠的那个,已经拳头大,不再浇水,并要丢弃。妈妈舍不得,毕竟是他老人家从垃圾堆里擢升起来的,且又是我的初相识——想及此,留下劣种也可以。
  (8)又过一年,朋友给我的那个宠儿,已经拳头大了,盛暑7月,还不见有花开。而原先那个劣种,却显出异象。妈妈连呼奇怪。我去察看,只见这球的侧边,一连生出4个毛茸茸的棕色东西,象粗毛笔头,不知将有何动作,很有点吓人。
  (9)又过5天,欣然从那毛里钻出4 个白色花蕾来!
  (10)于是大欣喜过望。赶忙连土从铁盆遣进陶盆,以示珍重,并放在书桌正中,以便在房间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它的进展,只可惜他一年饱受“饥遇”之苦,体积并没见长。
  (11)晚上,4个花蕾偷偷开放了。开得那么美,一时像牙雕的少年手中的喇叭,一时又象美人身上的白裙。仿佛有音乐从中悠悠飘出,在灯的辉映下,在夜这么宁静的时候!
  (12)我欢欣不能自已。除了请妈妈和妻环坐赏玩以外,又赶快把邻楼的朋友拉来,一同高兴。拿一碟炒花生豆,两杯黄鹤楼老牌汉汾,与朋友对饮,互念祝酒词,也愿我们自己的生命开出花来。
  (13)平时并不爱看花的妻,今天也格外凑趣,在我身边坐着,看着我微笑。她显然是为我之乐而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夜,在静静的灯光里,我陪了她很久,很久。为了明日有个好的工作精力,才并不情愿地睡下。
  (14)后查书,记载,仙人球不论大小,非得够了年头,才能吐蕾。我错怪了这所谓的“劣种”了。抚摸着花盆,心里有许多对不住它的话。 
1.《仙人球小记》这篇散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字里行间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球开花或不开花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是看其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因小球开花,大球而不再开花而断定良种和劣种,这种主观臆断违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划线短语中加粗字的解释写在括号内。
甚(  ) 翼(  ) 已(  ) 待(  )
4.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两个词语分别用相同意思的两个词语代替。
“有一天,球不翼而飞。估计可能使晒太阳时,被谁家的小孩子拿去玩了。”
估计(  )可能(  )
5.“是艰苦地方磨练出来的老疙瘩……”一句中的“疙瘩”与上文中的(  )一词相呼应。
6.“毕竟是他老人家从垃圾堆里擢升起来的……”一句中的“擢升”一词,其原意是提升是提拔,结合句子意思,试分析一下在这里为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请摘录两句,并说说这些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晚上4个花蕾偷偷开放了”中“偷偷”一词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在文中摘录融合了想象、联想、比喻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了本文,你对仙人球有了哪方面的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云南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5小题。
零下三十度的温暖
包利民
  ①那是记忆中最冷的一个冬天,最初的时候雪少,干冷干冷的,连我们在这地方长大的人都有些受不了。而且,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挫折,仿佛看透了世态炎凉,所以愈发地觉得从心里往外的寒冷。 
  ②闲得无聊,也是为了躲避伤痛和失望,我决定去乡下的老叔家。老叔一直和我很谈得来,他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没有读完就回乡务农,可从没见过他露出 过落寞的神情,相反却生活得有滋有味。在老叔那里,受他的情绪感染,我的心情也许会好些。那时老叔正赶着马车给镇上拉煤,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于是我决定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干活,也许劳累也可以使人忘掉很多事。
  ③没想到当天夜里下了这个冬天最大的一场雪,早起一看,那雪足有一尺多厚,大风呼啸,寒气逼人。我和老叔赶着马车出发了。煤场距镇上十多公里,那里荒无人烟,很是偏僻。虽然出发前我们已经全副武装,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大狗皮帽子,毛围脖,只露出一双眼睛,可坐在马车上,我还是 冻得眼睛生疼。老叔的鞭子打着响亮的哨子,说:“今天零下三十度,最冷的一天让你赶上了!”我眯着眼睛,看着白茫茫的雪野,冻得说不出话来。
  ④装完车,身上的汗便多了起来,竟是丝毫感觉不出冷了。休息片刻,马车开始向镇上奔去。风一吹,浑身的汗顿时变凉,接着便是彻骨的冷。那马身上一层细细的白霜,口鼻间突突地吐着大团的白气。我和老叔的帽子上围脖上也是白糊糊一片霜,风像细刀一样钻进身体,连打寒战的力气都没有了。中途路过一个小村子,远远地看见一个人站在村口的路边。待马车行近,看清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手里拿着笤帚和一只编织袋。老叔忽然用力一甩鞭子,收回时鞭杆戳到煤上,立时一团冻在一起的煤滚下车去。
  ⑤走出很远,不经意回头,见那女人正捡着马车一路颠簸下来的煤,装进编织袋里。又拉了两车煤,每次经过那个村子,那女人都等在那里捡煤,而老叔也总是故意弄掉些煤。终于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老叔说:“你老婶的弟弟住在这个屯儿,他跟我说起过这个女的。这女的家里很困难,男人死得早,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把地都卖出去了。自己家的那点儿口粮田,到秋天割下来的柴禾还不够平时做饭用的,她家冬天连炉子都不点,屋里冷得直挂霜,她每年冬天都冻得一身伤!”我点点头,说:“哦,所以她才在这儿等着捡些煤!”老叔甩了个鞭哨说:“捡的那些煤她也不烧,要等到儿子放寒假回来时,才把炉子点着,让儿子热热乎乎地过个年!”我心里一动,忽然觉得不那么冷了,便想着也帮那个女人一把。
  ⑥可是最后一次拉煤回来时,车却在半路陷进了雪地里。我和老叔又推又拉的,马蹄把雪蹬得飞溅,仍没能拉出去。老叔坐下来,说:“只好等过路的车帮忙了!”我也坐在车上,北风正紧,寒冷包围着我们。老叔从衣兜里摸出卷烟纸,掏出烟料来,熟练地卷好一支烟,点燃,深吸了一口,然后递给我。我虽不会吸烟,还是接过来吸了一口,立刻被呛得直咳嗽,忙又还给了他。他一边吸烟一边仔细地看着那明灭的火光,对我说:“你看,这么冷的天也不能把这一点烟头冻灭!”看着那一点火光,我亦很有感触,老叔又说:“这么大风,越吹,这烟头上的火越亮!人啊,有时也该像这烟头上的火光一样,冻不灭,吹不灭,那就有奔头了!”我一阵感动,老叔用最形象的比喻点醒着我。
  ⑦等过路的马车把我们的车拉出来时,天已经有些黑了。最后路过那个村子时,竟没发现那个女人等在那儿,可能她觉得天太晚了,我们从别的路直接回家了!老叔一路打着极响的鞭哨,并大声地吆喝着马匹,我手一推,一些煤便落在了路边。车穿过村子时,我回头张望,见那个女人的身影正出现在路边。
  ⑧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暖暖的有了春意。想起那个为儿子捡煤取暖的女人,想起冰天雪地中老叔不灭的烟头,那份爱,那种启示,便会点燃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热情。每一个冬天都是春天的先行者,是的,在那个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却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 (选自《时代青年》2011年第3期)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老叔”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加粗的“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开头、结尾都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说说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磋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①王业不偏安:帝王的事业不能自安于蜀地一隅。②思惟北征,宜先入南:考虑着要想北征魏国,应先平定南中诸部,以巩固后方。③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④今贼适疲于西:此指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伐魏而言。⑤又务于东:指同年八月东吴陆逊战败魏将曹休。务,勉力从事。⑥进趋:赶快进兵。⑦坐大:安然地强大起来。⑧拊手:拍手(称快)。⑨秭归磋跌:刘备因孙权击杀关羽,兴兵伐吴,公元222年至秭归为吴军所败。磋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⑩逆见:预料。⑾利钝:顺利和困难。⑿逆睹:预料。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刘、王朗,各据州郡(  ) ②险于鸟巢,危于连(  )

③曹操手,谓天下已定(  ) ④关羽毁败,归磋跌(  )

⑤中间年耳(  )

2)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意思是说与其受制于他们,哪比得过去讨伐他们呢?

B.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意思是说行军艰苦,不能按时进食。

C.伪定一时——意思是说曹操暂时取得了政权。蜀汉自居正统,故称曹操为“伪”。

D.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意思是说坐在这里和行走起来的消耗是相同的。

3)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哪一句?抄写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叙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述北伐曹魏的理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前、后《出师表》中找出至今仍用于口头的词句,体会本文用词精练、句法工整的特点。

①前《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A);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B)。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C)。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D),都如我的辛苦(E)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F)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G)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根据原文,在引文中的括号中填上相应的词语,并结合前后文分析所填词语的含义。

 A. 

 B. 

 C. 

 D. 

 E. 

 F. 

 G. 

  (2)对第1段文字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句中的“高墙”是夸张。形象说明“我”与故乡的人们之间的隔膜。

  B.句中的“高墙”是比喻。本体是“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之间的距离。

  C.这是一个议论语句,写出了“我”离故乡的一种感受。

  D.因“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差甚远,因“我”与故乡的人们有较大的隔膜,所以“我”的四面好像竖起了高墙。

  (3)与第4段文字中的“害怕”一词照应的语句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这一语句?

   答: 

  (4)怎样理解第3段中的三个“我不愿意”?

   答: 

  (5)第5段中画线语句中加粗的“这”指代的是什么?这画线的语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6)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是什么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1. A.
    一块玉可能是瑕瑜互见,但在一位高明的玉雕家手里,却能做到去瑕存瑜。(瑕瑜互见: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2. B.
    有不少二三线品牌,甚至不入流的品牌,将自己装扮得冠冕堂皇,虚高标价,谋取暴利。(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3. C.
    已经销声匿迹几个月的海盗不仅再次现身,而且在距离本土海岸700海里外的印度洋上突然动手。(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4. D.
    在足球的激情血性下衍生出不少暴力因子,队员从小耳濡目染很难不会成为一种风气。(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中考版 贵州专用 2009-2010学年 第30期 总第186期 贵州中考版 题型:013

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

一块玉可能是瑕瑜互见,但在一位高明的玉雕家手里,却能做到去瑕存瑜。(瑕瑜互见: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B.

有不少二三线品牌,甚至不入流的品牌,将自己装扮得冠冕堂皇,虚高标价,谋取暴利。(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C.

已经销声匿迹几个月的海盗不仅再次现身,而且在距离本土海岸700海里外的印度洋上突然动手。(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D.

在足球的激情血性下衍生出不少暴力因子,队员从小耳濡目染很难不会成为一种风气。(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儿童如诗

赵思运

  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是儿童的。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

  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他洞察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愣得哑口无言”。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和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就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当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憧憬是永恒不灭的。记不清在哪一家刊物上读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

  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国兵说:

  “刽子手叔叔,请把我埋得浅一点,你埋得太深了,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

  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锥心的疼痛,那种感觉绝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概括得了的。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到这首诗都会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绝不仅仅止于控诉。它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咦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的尊重,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们的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在上帝的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

  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

  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

子(  )   正(  )  憬(  )  子手(  )

(2)文中写“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出现过这样的情节?

(3)为什么说“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4)牛汉的小外孙女说“花灭了”,与牛汉的“花谢了”分别体现了两个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5)你如何理解第五自然段中“这个美好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6)文中引用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一首小诗,其作用是什么?

(7)文章结尾说:“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这里的“迷茫”与“光明”分别指什么?“诗歌”和“儿童”的共同点是什么?

(8)如果你用一个比喻形容儿童,你会选用什么喻体,为什么?

儿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