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句子的翻译不对的是   

A、吾义固不杀人。
译文:我善良坚持道义,从来不杀人。
B、必为有窃疾矣。   
译文: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文: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做法一样。
D、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虽然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加粗词语的含义。
(1)山北之塞(   )
(2)固不可(   )
(3)甚矣,汝之不(   )
(4)虎亦卒去(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 ”或“×”。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慰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1)或陈王曰(           )            
(2)尉果广(           )
(3)陈胜凡六月(           )         
(4)杀两尉(           )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召见,载与俱归。
                                                                                            
3.下列对陈胜、吴广号召大家起义的言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利害关系,借以激怒大家。
B.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利害关系,指明斗争方向,并激励士卒立下雄心壮志。
C.指出大家的处境,以“戍死”威胁大家,指明斗争方向。
D.分析处境,晓以利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本文题目是《    》,选自《    》。(2分)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请广于君    广:                   

    (2)祲降于天  休: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夫韩、魏灭    河曲智叟以应

    B.秦王挠    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c.与臣而四矣    上使外

    D.天下缟    可以调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把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B.秦王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流咂千里”的场面,目的是用武力恫吓唐雎。

    c.唐雎不畏强暴,慷慨陈词,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D.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D.陈胜王王:称王

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i):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晋侯赏从者亡:逃亡

B.禄亦及弗:没有

C.能如乎是:这样

D.以吾过志:志向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3.读了本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3题。 (15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1..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等死,死国可乎?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解释划线词语。(4分)

適戍(    ) 天大雨(     )为天下(       )以为亡 (    )

3..联系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4分)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译: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                            

4..按照提示用原文中的句子填写。(3分)

①文中交代陈胜起义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②文中交代陈胜起义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③文中与“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相照应的句子是                                                          

5..从陈胜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及楚,楚子①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②?”对曰:“子女③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④;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⑤,右属櫜鞬 退避三舍,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选文中晋公子即重耳。)

注释   ①楚子︰楚王。因楚国国王受封子爵,故称楚子。   ②不谷:国君自称。  ③子女:美女侍从。   ④舍:一舍是三十里。  ⑤鞭弭:鞭子和弓。  

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公子若晋国       

以君之灵        乃送         

2..选出下列“以”字用法与“则何以报不谷”中用法和意义一致的项(    )(2分)

A.若以君之灵

B.以与君周旋

C.固以怪之矣

D.太医以王命聚之

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1)虽然,何以报我?

(2)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4..选文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比喻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猛浪若奔                      B.   一百许里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C.   皆生寒树                      D.   自富阳至桐庐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译文:                            ▲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长勺。
A.骈死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i):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晋侯赏从者亡:逃亡
B.禄亦及弗:没有
C.能如乎是:这样
D.以吾过志:志向
【小题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小题3】读了本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