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借代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你这样一点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22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

(  )

(2)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  )

(3)怎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乡村铁质  刘向民

    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③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④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⑤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⑥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⑦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6.下列对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 文章开篇作者说:“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这一行文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B. 在第三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高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比作了自己的兄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它们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

C.第五段作者运用排比修辞,使文章的行文充满气势,生动地写出了在充满铁质的乡村中生活的农人们旺盛的生命力和他们坚强、直率、质朴的性格。

D.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图景以及在乡村中生活着的人们,凸显了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的风貌。

E.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我”的根就在乡村。与乡村比较起来,城市是让人厌恶的存在,是宁静美好的乡村的对立面,文章中处处都有“我”对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批判。

7.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作者在行文中着重描写了乡村的土地,有怎样的妙处? (4分)

                                                                                     

8.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6分)

①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

                                                                              

②(他们)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

                                                                             

9.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铁质”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根据你对文章的品读,谈谈对“铁质”象征意义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选文,回答问题。
  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假山。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堂外三面通廊,堂后有宽广的平台,台下就是一大片莲塘,种着天竺种千叶莲花,这是两年以前好容易从昆山正仪镇引种过来的。原来正仪镇上有个顾园,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在东亭子旁,有一个莲池,池中全是千叶莲花,据说还是顾阿瑛手植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珍种犹存,年年开花不绝。拙政园莲塘 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艳,不同凡卉;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并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蕊、七八蕊以至十三个蕊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其实我们只要走到水边,凑近去细看时,还是可以看到那捧心西子态的。今夏花和叶虽觉少 了一些,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姹娅欲笑哩。
1、选文大致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请加以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⑴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     )
⑵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     )
3、文中引用卢彬士先生的诗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句中“锦鳞”指____________,这里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作者对远香堂的莲花作了哪些方面的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享受生活》

       我喜欢同风浪搏斗,驾驭坚固的小船服从于我的意志和膂力,它轻轻地掠过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水波不停地使它上下颠簸。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我也喜欢划独木舟。我说我喜欢在月夜泛舟时,你们也许会哑然失笑。的确,我不可能看见月亮从松树后面爬上天空,悄悄地越过中天,为大地铺上一条闪光的道路,但我好像知道月光就在那里。当我累了,躺到垫子上,把手放进水中时,我仿佛看见了这照耀如同白昼的月光正在经过,我触摸到了她的衣裳。偶尔,一条大胆的小鱼从我手指间滑过,一棵睡莲含羞地亲吻我的手指。
1、阅读选文,说说你从中了解到海伦性格中哪两个不同的侧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很多,可以从形象塑造、意境创设、修辞使用、词语锤炼等多角度入手,请任选一个角度,仿照下列例句A或B,对选文作一点赏析。
       例句A:我喜欢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
       例句B: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程学习手册 语文 八年级(下) 配人教版 题型:048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________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________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________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________,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

根据文意,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依次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收存  收藏  贴在  挂在  迎面  仰面  发现  发觉

(2)

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我”的“良心”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5)

上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你用抒情的句子说几句赞美老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乡村铁质
刘向民
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③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④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⑤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⑥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⑦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一天天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小题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文章开篇作者说:“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这一行文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B.在第三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高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比作了自己的兄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它们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
C.第五段作者运用排比修辞,使文章的行文充满气势,生动地写出了在充满铁质的乡村中生活的农人们旺盛的生命力和他们坚强、直率、质朴的性格。
D.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图景以及在乡村中生活着的人们,凸显了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的风貌。
E.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我”的根在乡村;城市是宁静美好乡村的对立面,让人厌恶,文章处处都有“我”对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批判。
【小题2】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作者在行文中着重描写了乡村的土地,有怎样的目的?(6分)
【小题3】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6分)
①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3分)
②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3分)  
【小题4】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铁质”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根据你对文章的品读,谈谈对“铁质”象征意义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伟大的悲剧(节选)
茨威格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相关链接】事件背景:今天,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1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而进行激烈的角逐。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南极点,并顺利返回。而斯科特及其同伴却在归途中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
斯科特写给英国公众的绝命书片段:“仅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能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如果我们能够活下来,我本来想把我的伙伴们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它一定会深深打动每一个英国人的心。如今不得不让这些潦草的札记和我们的尸体来讲这些事迹了。”
【小题1】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小题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6分)
(1)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的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2)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4分)
【小题4】第③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小题5】请根据你对“伟大的悲剧”一词的理解,联系历史或现实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伟大的悲剧(节选)

茨威格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相关链接】事件背景:今天,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1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而进行激烈的角逐。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南极点,并顺利返回。而斯科特及其同伴却在归途中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

斯科特写给英国公众的绝命书片段:“仅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能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如果我们能够活下来,我本来想把我的伙伴们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它一定会深深打动每一个英国人的心。如今不得不让这些潦草的札记和我们的尸体来讲这些事迹了。”

1.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6分)

(1)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的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2)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4分)

4.第③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5.请根据你对“伟大的悲剧”一词的理解,联系历史或现实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伟大的悲剧(节选)

茨威格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相关链接】事件背景:今天,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1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而进行激烈的角逐。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南极点,并顺利返回。而斯科特及其同伴却在归途中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

斯科特写给英国公众的绝命书片段:“仅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能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如果我们能够活下来,我本来想把我的伙伴们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它一定会深深打动每一个英国人的心。如今不得不让这些潦草的札记和我们的尸体来讲这些事迹了。”

1.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6分)

(1)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的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2)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4分)

4.第③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5.请根据你对“伟大的悲剧”一词的理解,联系历史或现实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