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字注音不对的是 
死亦我所(   )    一食(   )   一豆(   )    

A、wù;dān;bēng 
B、wù;dān;gēng 
C、wù;shàn;gēng 
D、è;dān;gēng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课1测·七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类文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大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大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办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解剖的头盖骨里,并加以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的力量如此之大!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尔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生的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量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如果不落在沃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sh)n)□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在玻璃温室中养育着的盆花(ch9)□笑。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瓦(  )  坚(  )  长(  )

2.根据最后一段的两个拼音在下面方框中写出正确的汉字。

□  □

3.根据文意,把“有韧性”“有弹性”正确填入下面方框中。

□□□,能屈能伸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4.概括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和“这儿又是一个故事”的内容。

(1)“有这样一个故事”是:

(2)“这儿又是一个故事”是:

5.第五自然段末句“植物种子的力量如此之大”中的“如此”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语文版 2009-2010学年 第47~52期 总第203期 语文版 题型:048

天上的星星

文/贾平凹

  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

  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嗫嗫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来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角儿呢,还是五个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这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

  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我们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的亮,变成了弱弱的光。这使我们大吃一惊。

  “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月亮出来了。”我说。

  “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着它们哩。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

  “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这里好了。

  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它们虽然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选自《读者》)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面面相(  )    一(  )

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猥琐”所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概括“我们”的感情变化,完成填空。

(  )——快活——吃惊——(  )——(  )

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本文的主题是反映童真童趣,有人则认为是批评大人们对孩子的精神扼杀。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文段,完成题(1)~(9)题

感谢生命

李 丹

  ①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浑然不觉地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

  ②我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由吃了一惊。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处之的样子,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心地挂在林荫的树枝上。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层薄如ch2n________翼的白纱。

  ③时间从春延至初夏,一连好几个月,这些棉絮似的东西,一直在天地间不舍昼夜地飘扬,飞舞旋转,像白云撩动天际,像仙女翩翩起舞的裙裾,铺天盖地地弥漫整个京城。我不知它来自何方,也不知北方特有的长风,将它一丝丝、一缕缕地飘送到城外的哪一个山谷,哪一块草地,哪一片湖海。

  ④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

  ⑤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

  ⑥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敬仰之情。我无比喜悦地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灯。我不忍惊扰它美好的梦境,松开手,让它随风而去,我看见它像一羽洁白的翎毛,在风中纷飞旋舞,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r$ng________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希望,飘向它梦幻的草地与湖畔,去撒下一地可见的生命。

  ⑦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4ng________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

  ⑧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见有一种声音在y9n________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株嫩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这是它的心愿。但是这些成千上万翻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株浓荫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瘠,尽管艰难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荫,便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年复一年,像候鸟一样,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地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⑨我在惊叹这种奇妙无比的生命创造时,又为造物主非同寻常的姿态和慈母般的无私奉献情怀深深折服。

  ⑩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的使然,还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谙生命的无常,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程,还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动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

  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

  圣经上说,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亚当,又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条肋骨造成夏娃。因为他们在伊甸园偷吃了禁果,才繁衍了人类,夏娃是众生之母。而唯物论者认为,人是由类人猿衍变而来。人类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种形式转化而成,我们从何而来?已成为千古之谜,不得其解。尽管截今为止,世上已有无数学者写下皇皇巨著对生命的奥秘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进行最权威的论证和阐释,却没有一种答案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和毫不置疑地信服。

  其实,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用不着在这件事上刨根问底纠缠不休的。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自古以来,一代一代的人去了,一代一代的人又将生命延续、传承了下来。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不过是父精母血基因密码的一次偶然组合,至于为什么在这一个特定的时刻孕育了你,而不是在那一个时刻,为什么把你组装成这番模样,而不是那番模样,这其中一定总有道理。也许这就是人的生命如此纷繁奇异却又无法被人破译的奥妙所在。

  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之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不要绝望,只要一息尚存,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的挑战和蔑视啊。

  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变(  )

(  )

(  )

(2)在下列拼音处填写汉字。

ch2n________翼

r$ng________

4ng________然

y9n________切

(3)前三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图景?作者在后文是怎样对其进行概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画线句中,“从不失约”“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分别指什么而言?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由杨絮的生命创造谈到人类的起源,其中起过渡作用的段落是哪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探究生命起源有没有用?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⑩段,是作者在揣度,在思索,请你为作者明确地写出答案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段,作者给生存下的定义是“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的挑战和蔑视”。请你也为生存下个定义,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段作者直言“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请你写出你感谢生命的理由,要能体现你思维的深度和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轻松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海茫茫

余秋雨

  ①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

  ②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的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③在一个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被印刷过的白纸黑字曾经是令人仰望的符咒,因此,读书很可能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管什么时候,在写字桌前坐下,扭亮台灯,翻开书本,似乎都在营造斯文,逼近神圣。这种误会,制造了无以数计抛掷生命的游戏,而自己和旁人还十分安慰。

  ④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交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⑤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⑥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好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⑦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一点听起来不难理解,事实上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阅读时常常处于一种失落自我的被动态势,很少打开感觉选择的雷达。其实,即便是公认的世界名著,年轻时老师都是说必须读只能遵循,到了中年发觉与自己的感觉系统不对位就有权利拒读。人家好端端一本书,你也是好端端一个人,没有缘分就应该轻松地擦肩而过,如果明明别扭还要使劲儿缠在一起难受半天,多不好。

  ⑧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⑨有些朋友不理解:雪白的纸,乌黑的字,怎么能印出一篇篇这样的文字来呢?这是一种好心肠的痛苦,但不客气地说,这种痛苦产生于文化禁锢下的习惯和文化暖房里的梦幻。生活格局的开放,书报市场的开拓,使各色社会情绪有了宣泄的机会和场所,从总体看来不是坏事。例如嫉妒,既然有一批人成功了,难道那些暂时未成功的人连嫉妒一下都不可以?雨果说,一片树叶受到阳光照耀,它的背面一定是阴影,阳光越亮,阴影越深。树叶尚且如此,何况是人。白纸黑字不会只反射阳光,它们会传导阴影。把阳光和阴影加在一起,才是一个立体的社会。因此,不仅要允许嫉妒,也要允许做作,允许伪饰,允许炫耀,允许老滑,允许跋扈,允许酸涩,当然,也要允许你的不舒服,允许你的不理睬,从事事关注、事事难容,转变为关注不多、容忍很多,这应该

  ⑩以文字犯案,当不在容忍之列。但是我仍然要说,不要在文字官司上过于敏感。几百年的你争我斗,几十年的匕首投枪,使我们报刊上的有些文章保留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剑拔弩张、刁酸促狭,这是一笔沉重的历史旧账,不幸让这样几个作者肩负着,是很值得同情的。他们缺少法律常识,缺少人格概念,从来没有把人间的名誉当一回事,与他们打官司,自己也要回到人生的启蒙期,真是何苦来着。他们的日子一般都过得不宽裕,因为根据经验,人的生态和心态是互为因果的,一打官司,他们就要赔偿大笔的名誉损失费,从人道主义的立场看,又于心何忍?前不久我在东南亚的一些城市间独个儿漫游,遇到一位相知多年的佛学界朋友,问他这些年在干些什么,他居然说一直在打一桩名誉官司,我听他介绍了案情,觉得他遇到的事情在我们这里只能说是一种谁也不会在意的家常便饭,对他如此认真深感困惑,就笑着请教:“佛家讲究宽容,你这样打官司与佛教理义有抵触吗?”他回答,“如果我不去制限他们,他们还会继续伤害众生,因此我这一拳出去十分慈悲!”我似乎有所憬悟,但回来一想,又觉得这毕竟与整体环境有关。整体环境还很不卫生,你就没法对落在身上的尘埃过于认真。有一个卫生的念头就好,慢慢来,别着急。

  在这中间,惟一需要花点口舌对付一下的,是报刊间那些指名道姓,又完全捏造了事实的文章。因为捏造的事实比大声的谩骂更能迷惑人心,人们如果相信了那种捏造,那么,被捏造而又没有辩诬的人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但是,话虽这么说,真正辩起来却十分气闷,我的原则仍然是能不理尽量不理。这些年来本人由于不慎发表了一些文化随笔,有人说好话,干扰了几位先生的视听,于是逐渐有一些与我的名字牵在一起的“事实”刊载于几种报刊,起初以为有一个恶人与我同名同姓,后来搞清是在说我,刚想辩解说绝无此事,新的“事实”又刊布出来。正烦恼,突然想起,海外一些年轻的演员刚刚成名总会遇到类似的境况,他们几乎不辩,依然笑眯眯地演着唱着,我比他们年长,为何连他们也不如?这种想法解救了我,几年来未辩一言,到后来对那些文章读也不读,结果像没事儿一样存活至今。当然我的躲避也有底线,简单说来,如果别人受到诬陷而我知道真相,我不会躲避;如果事涉公共道义,我也不会躲避;躲避的只是自己的事。倒也不是大公无私,是因为自己的事怎么辩都是窝囊,我没有权利让我的朋友、学生、读者一起分担这份窝囊,窝囊比受伤更让人痛心。

  总而言之,书海茫茫,字潮滚滚,纸页喧嚣,墨色迷蒙,这是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文化景观,我们企盼了多年的,不要企盼来了却手足无措,抱怨不迭。解除过度的防范敏感,降低高昂的争辩意识,减少无谓的笔墨官司,让眼睛习惯杂色,让耳朵习惯异音,不太习惯就少看不听,即便习惯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也可以少看少听。一切自己做主,看一点悦目的,吸几口新鲜的,尝几味可口的,稍感不适就轻步离去,我没有义务必须接收我不想接收的一切,哪怕有人直呼姓名在门口喊阵也关窗拉帘,闭目养神,顺手打开柴可夫斯基或瞎子阿炳。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人生几何?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嫉(  )  跋(  )  张(  )

悟(  )  喧(  )  木(  )  骂(  )

2.阅读文章,概述一下作者自设的禁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篇写到:“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赞美它的什么?又害怕它的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章的第④段中,概括出作者对读书的主张,并阐述一下你对此主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本文之外,再写两句有关书的名言警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