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解释加粗的字不对的是   

A、山北之塞(苦于)  
B、通豫南(指出)   
C、毁山之一(草)  
D、寒暑节(交换)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精选(最新修订版)初三 题型:048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将近
B.面:向着
C.惩:苦于
D.许:准许

2.对“聚室而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聚集在屋子里商量。

B.集合全家人来商量。

C.集合在房间里筹划。

D.全家人聚集来筹划。

3.诵读文言文,要正确掌握长句中的停顿。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4.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置:________②荷:________

5.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________个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________,运一次土石需要________的时间。

6.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愚公移山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三语文同步讲解与测试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南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肋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指出句中通假字有误的一项。

[  ]

A.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B.寒暑易节,始一焉。反通返,往返。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通邱,高山。

D.一朔东。厝通措,放置。

2.解释句中加粗字不正确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九十。(将近)

B.聚室而曰。(商量)

C.遂率子孙担者三夫。(承受恩惠)

D.吾与汝毕力平。(险峻的大山)

3.下面句式判断不对的是

[  ]

A.且焉置土石?(倒装句,宾语前置)

B.如太行、王屋何?(疑问句)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陈述句)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陈述句)

4.用现代文解释下列句子。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_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_

5.“其妻献疑”的目的是:

[  ]

A.她认为移山目的根本不可能实现,是多此一举

B.她舍不得丈夫这么大年纪还得去拼命干

C.她并不一定阻止搬山,只是担心丈夫年老了,干不了

D.“献疑”的目的就在于阻止移山

6.语段中表明运土石的路程长、工作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而谋曰  室:家人
B.通豫南   指:指向
C.吾与汝毕力平 险:险峻的大山
D.杂然相    许:赞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九十      焉置土石
B.君之力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桓侯
D.跳往助      医好治不病以为功
3.下列各句中,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B.选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到“隐土之北”,是故事情节的开端,第二层写移山的情景,是故事情节的发展。
C.选段围绕愚公移山主要有三种态度,依次是赞同、献疑、支持
D.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孀妻有遗男,共五人,且老的老,少的少,且运输工具落后,移山根本不可能成功。
4.将第二大题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疑曰:“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1)解释文中的加粗字。

且(     )     献(     )

曾(     )     诸(     )

  (2)对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是

[  ]

   A.他受到北面大山阻塞,进出都要绕远的惩罚。

   B.他苦于北面大山的阻塞,所以进出都绕着走。

   C.他苦于北面大山阻塞,出入都要绕远的现状。

   D.他苦于山北有要塞,出入必须绕远。

  (3)“杂然相许”和“杂曰”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全国中考热点 语文 初三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北之塞(惩罚)
B.担者三夫(挑)
C.河曲智叟以应(同“无”)
D.惧其不也(停止)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

②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

(4)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5)下面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他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_______________
(3)何而不平:_______________
(4)且置土石: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苔痕上/阶绿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对“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中的“笑”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自愧不如的、推崇赞赏的笑。
B.这是自作聪明的、讥讽嘲弄的笑。
C.这是自命不凡的、阴险狡诈的笑。
D.这是自以为是的、洋洋得意的笑。
4.第二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观点出发,认为_______________,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_______________;说明智叟不_______________,愚公不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愚公移山》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难点课课练》九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 题型:048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为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山北之塞

[  ]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2)出入之

[  ]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3)通豫南

[  ]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4)杂然相

[  ]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5)且置土石

[  ]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2.翻译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诸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行、王屋两山本来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________;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

6.愚公移山非常艰难。表现劳力少的语句是________;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________;表现移山的坚定和专注的语句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理解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年九十     且:________

(2)杂然相许     许:________

(3)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________

(4)河曲智叟以应  亡: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

(3)

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1)江(长江)阴:________

(2)洛(洛河)阳:________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的鼠目寸光。

B.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

写智叟的“笑”,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

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5)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干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遣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本在冀州南,河阳之北/友人惭,下车引   
B.箕畚运渤海之尾/皆以美徐公   
C.河曲智叟以应/文叔为白衣时,臧匿死   
D.惧其不也/是亦不可以
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1)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且: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                                          
(3)杂然相        许:                                                                  
(4)蛇之神闻之    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4.对于愚公移山历来毁誉不一,你议为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