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加粗的字不对的是 A、惩山北之塞(苦于) B、指通豫南(指出) C、毁山之一毛(草) D、寒暑易节(交换)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精选(最新修订版)初三 题型:048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对“聚室而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聚集在屋子里商量。
B.集合全家人来商量。
C.集合在房间里筹划。
D.全家人聚集来筹划。
3.诵读文言文,要正确掌握长句中的停顿。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4.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置:________②荷:________
5.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________个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________,运一次土石需要________的时间。
6.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愚公移山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三语文同步讲解与测试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南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肋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指出句中通假字有误的一项。
[ ]
A.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丘通邱,高山。
D.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2.解释句中加粗字不正确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B.聚室而谋曰。(商量)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承受恩惠)
D.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3.下面句式判断不对的是
[ ]
A.且焉置土石?(倒装句,宾语前置)
B.如太行、王屋何?(疑问句)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陈述句)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陈述句)
4.用现代文解释下列句子。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_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_
5.“其妻献疑”的目的是:
[ ]
A.她认为移山目的根本不可能实现,是多此一举
B.她舍不得丈夫这么大年纪还得去拼命干
C.她并不一定阻止搬山,只是担心丈夫年老了,干不了
D.“献疑”的目的就在于阻止移山
6.语段中表明运土石的路程长、工作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1)解释文中的加粗字。
且( ) 献( )
曾( ) 诸( )
(2)对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是
[ ]
A.他受到北面大山阻塞,进出都要绕远的惩罚。
B.他苦于北面大山的阻塞,所以进出都绕着走。
C.他苦于北面大山阻塞,出入都要绕远的现状。
D.他苦于山北有要塞,出入必须绕远。
(3)“杂然相许”和“杂曰”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全国中考热点 语文 初三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
②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
(4)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5)下面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他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难点课课练》九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 题型:048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为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惩山北之塞
[ ]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2)出入之迂也
[ ]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3)指通豫南
[ ]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4)杂然相许
[ ]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5)且焉置土石
[ ]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2.翻译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诸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行、王屋两山本来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________;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
6.愚公移山非常艰难。表现劳力少的语句是________;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________;表现移山的坚定和专注的语句是: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