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加粗词语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品性。(用一个词语回答) 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 A、宽宏大量 B、刚气 C、慈爱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馨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 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 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④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鲁迅《雪》)
1.第一段中所谓的“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从哪里表现出来?(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分析一下“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个比喻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加粗的“仿佛”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描写中,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对江南的雪与对朔方的雪的态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章理解下列语句,并回答问题。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加点的词“这样”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上文的“如粉,如沙, 决不粘连”相照应,写出了朔方的雪干燥、纷飞的特点。
B.表现出了朔方的雪压倒一切的气势、旺盛而不可抑制的力量,以及蓬勃奋飞的生命激情。
C.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朔方的雪乐于奉献、毫无保留的牺牲精神。
D.极具个性的朔方的雪,正是鲁迅永不颓丧的伟大品格和毫不退怯的战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
被窝赞美诗
①诗人们不写诗赞美一下被窝,是奇怪的事。有一阵儿,报上说诗人们由于缺少题材在苦恼。一窝蜂地写过麦子,又写土地与河流。
②我不知写诗是怎样一回事,也不知诗人那边有什么说道。要是有人请我写诗,我会毫不犹豫地提笔写一首赞美被窝的诗。为什么不呢?
③我在童年最迷恋的就是被窝,它既是寒夜中温暖所在,又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北国太冷了,从雪地里回来的孩子,连汤带饭吞咽一通,然后把浸透了汗水的毡鞋垫拽出来在火炉上烤。那时没有电视、吃过饭在十五瓦的电灯泡底下看几页书,便是小孩子的夜生活。母亲早早把被子焐好了。像口袋状的被子吸吮着火炕的热气,这样钻进去时就不冰人肌肤。
④在北方,掌灯时分,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进了谁家的门,炕上早焐好一排排被子,五色纷呈。炕头一般是爹的,然后是娘,第三必是最小的孩子,其余不论,而炕梢归长男或长女。炕头不光热,又是尊位。老乡恭请客人“上炕上炕”,上的也是炕头。
⑤满炕的被子,可一观贫富。数量多少是一回事,有的人家六七个孩子,不过三四床被,小崽子伙一条盖。粗精又是一回事,我小时住的盟公署家属院,户主都是干部,但盖缎子被的人家寥寥无几。而我母亲有一床色调温馨的浅粉色的缎子被。用手一摸,光滑沁凉无比,在冬夏都是一样的。多数人家的被面为一袭花布,图案色彩千篇一律为红绿相间、龙凤盘绕、牡丹芍药。几年前,我又在辽东乡间农舍仔细看过这种被面,感到这情调很美。巴黎有些现代派画家如芒·罗西亦喜用红绿对比来渲染情欲。对被子的第三项观察是脏净。被子焐好了,被头就显在枕头上面。也看出这家的境况。
⑥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了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风雪在屋外的树梢上辗转啸号,我为什么不满足呢?玻璃窗上的霜已遮住了窗花,像一层簇密的白毛。用指甲一划,雪粉簌簌而落。若屋子里烧得够热,玻璃中央会晕染般现出一个黑圆。一次,我忽然想起静夜里的麻雀,这长长的夜,麻雀一定在冻脚。当屋檐之冰可垂一尺的冬天,麻雀故意蓬松毛羽,缩得尽量圆,如一个土豆。而眼睛仍乌溜溜的。太可怜了,它们冷。我不知麻雀的妈妈们知道不知道它们的孩子要冻死了。想着,我哭起来,在炉旁缝袜子的妈妈问:“原儿,你怎么了?”
⑦我无法回答,闭着眼睛任泪水顺眼角往下流。
⑧在屋舍、火炉、父母和被窝构成的安谧温暖中,我独钟被窝。它时时是我的朋友。我使劲嗅着被头的气息,这是老朋友的味道。后来在我下乡插队之时,劳累一天钻进了被窝,被里和棉花的气息扑鼻而来时,也流着泪忆念母亲和家。如今童年远去,但读书与写作疲惫之极时,净去衣物而入被窝,棉布会轻抚你的脖颈,心里也涌起一份感谢。在所有的老朋友中,被窝是最忠实的老朋友。虽然它足不出户,也没见过世面,勤恳可也,如老仆然。
1.、第⑤段中加点词“寥寥无几”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诗人不写诗赞美被窝是因为诗人喜欢“麦子”、“土地和河流”。 |
B.文中说被窝“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这是因为在北方孩子几乎没有夜生活。 |
C.作者认为辽东地区的被窝图案色彩很美,因为和西方现代画家风格相近。 |
D.本文采用散文的形式,托物言志,赞美了被窝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
4.、文章是赞美被窝的,说说你对第⑤段的理解。(4分)
5.、品味语言(7分)
(1)第③段中加点词非常有特点,选择一处作分析。(4分)
(2)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A、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
B、在童年,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
6.、第⑥段中记叙了想到麻雀受寒冷而流泪的事,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想。(用80字左右,8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作者认为诗人不写诗赞美被窝是因为诗人喜欢“麦子”、“土地和河流”。 |
B.文中说被窝“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这是因为在北方孩子几乎没有夜生活。 |
C.作者认为辽东地区的被窝图案色彩很美,因为和西方现代画家风格相近。 |
D.本文采用散文的形式,托物言志,赞美了被窝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虹口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
被窝赞美诗
①诗人们不写诗赞美一下被窝,是奇怪的事。有一阵儿,报上说诗人们由于缺少题材在苦恼。一窝蜂地写过麦子,又写土地与河流。
②我不知写诗是怎样一回事,也不知诗人那边有什么说道。要是有人请我写诗,我会毫不犹豫地提笔写一首赞美被窝的诗。为什么不呢?
③我在童年最迷恋的就是被窝,它既是寒夜中温暖所在,又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北国太冷了,从雪地里回来的孩子,连汤带饭吞咽一通,然后把浸透了汗水的毡鞋垫拽出来在火炉上烤。那时没有电视、吃过饭在十五瓦的电灯泡底下看几页书,便是小孩子的夜生活。母亲早早把被子焐好了。像口袋状的被子吸吮着火炕的热气,这样钻进去时就不冰人肌肤。
④在北方,掌灯时分,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进了谁家的门,炕上早焐好一排排被子,五色纷呈。炕头一般是爹的,然后是娘,第三必是最小的孩子,其余不论,而炕梢归长男或长女。炕头不光热,又是尊位。老乡恭请客人“上炕上炕”,上的也是炕头。
⑤满炕的被子,可一观贫富。数量多少是一回事,有的人家六七个孩子,不过三四床被,小崽子伙一条盖。粗精又是一回事,我小时住的盟公署家属院,户主都是干部,但盖缎子被的人家寥寥无几。而我母亲有一床色调温馨的浅粉色的缎子被。用手一摸,光滑沁凉无比,在冬夏都是一样的。多数人家的被面为一袭花布,图案色彩千篇一律为红绿相间、龙凤盘绕、牡丹芍药。几年前,我又在辽东乡间农舍仔细看过这种被面,感到这情调很美。巴黎有些现代派画家如芒·罗西亦喜用红绿对比来渲染情欲。对被子的第三项观察是脏净。被子焐好了,被头就显在枕头上面。也看出这家的境况。
⑥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了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风雪在屋外的树梢上辗转啸号,我为什么不满足呢?玻璃窗上的霜已遮住了窗花,像一层簇密的白毛。用指甲一划,雪粉簌簌而落。若屋子里烧得够热,玻璃中央会晕染般现出一个黑圆。一次,我忽然想起静夜里的麻雀,这长长的夜,麻雀一定在冻脚。当屋檐之冰可垂一尺的冬天,麻雀故意蓬松毛羽,缩得尽量圆,如一个土豆。而眼睛仍乌溜溜的。太可怜了,它们冷。我不知麻雀的妈妈们知道不知道它们的孩子要冻死了。想着,我哭起来,在炉旁缝袜子的妈妈问:“原儿,你怎么了?”
⑦我无法回答,闭着眼睛任泪水顺眼角往下流。
⑧在屋舍、火炉、父母和被窝构成的安谧温暖中,我独钟被窝。它时时是我的朋友。我使劲嗅着被头的气息,这是老朋友的味道。后来在我下乡插队之时,劳累一天钻进了被窝,被里和棉花的气息扑鼻而来时,也流着泪忆念母亲和家。如今童年远去,但读书与写作疲惫之极时,净去衣物而入被窝,棉布会轻抚你的脖颈,心里也涌起一份感谢。在所有的老朋友中,被窝是最忠实的老朋友。虽然它足不出户,也没见过世面,勤恳可也,如老仆然。
【小题1】、第⑤段中加点词“寥寥无几”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小题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诗人不写诗赞美被窝是因为诗人喜欢“麦子”、“土地和河流”。 |
B.文中说被窝“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这是因为在北方孩子几乎没有夜生活。 |
C.作者认为辽东地区的被窝图案色彩很美,因为和西方现代画家风格相近。 |
D.本文采用散文的形式,托物言志,赞美了被窝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
被窝赞美诗
①诗人们不写诗赞美一下被窝,是奇怪的事。有一阵儿,报上说诗人们由于缺少题材在苦恼。一窝蜂地写过麦子,又写土地与河流。
②我不知写诗是怎样一回事,也不知诗人那边有什么说道。要是有人请我写诗,我会毫不犹豫地提笔写一首赞美被窝的诗。为什么不呢?
③我在童年最迷恋的就是被窝,它既是寒夜中温暖所在,又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北国太冷了,从雪地里回来的孩子,连汤带饭吞咽一通,然后把浸透了汗水的毡鞋垫拽出来在火炉上烤。那时没有电视、吃过饭在十五瓦的电灯泡底下看几页书,便是小孩子的夜生活。母亲早早把被子焐好了。像口袋状的被子吸吮着火炕的热气,这样钻进去时就不冰人肌肤。
④在北方,掌灯时分,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进了谁家的门,炕上早焐好一排排被子,五色纷呈。炕头一般是爹的,然后是娘,第三必是最小的孩子,其余不论,而炕梢归长男或长女。炕头不光热,又是尊位。老乡恭请客人“上炕上炕”,上的也是炕头。
⑤满炕的被子,可一观贫富。数量多少是一回事,有的人家六七个孩子,不过三四床被,小崽子伙一条盖。粗精又是一回事,我小时住的盟公署家属院,户主都是干部,但盖缎子被的人家寥寥无几。而我母亲有一床色调温馨的浅粉色的缎子被。用手一摸,光滑沁凉无比,在冬夏都是一样的。多数人家的被面为一袭花布,图案色彩千篇一律为红绿相间、龙凤盘绕、牡丹芍药。几年前,我又在辽东乡间农舍仔细看过这种被面,感到这情调很美。巴黎有些现代派画家如芒·罗西亦喜用红绿对比来渲染情欲。对被子的第三项观察是脏净。被子焐好了,被头就显在枕头上面。也看出这家的境况。
⑥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了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风雪在屋外的树梢上辗转啸号,我为什么不满足呢?玻璃窗上的霜已遮住了窗花,像一层簇密的白毛。用指甲一划,雪粉簌簌而落。若屋子里烧得够热,玻璃中央会晕染般现出一个黑圆。一次,我忽然想起静夜里的麻雀,这长长的夜,麻雀一定在冻脚。当屋檐之冰可垂一尺的冬天,麻雀故意蓬松毛羽,缩得尽量圆,如一个土豆。而眼睛仍乌溜溜的。太可怜了,它们冷。我不知麻雀的妈妈们知道不知道它们的孩子要冻死了。想着,我哭起来,在炉旁缝袜子的妈妈问:“原儿,你怎么了?”
⑦我无法回答,闭着眼睛任泪水顺眼角往下流。
⑧在屋舍、火炉、父母和被窝构成的安谧温暖中,我独钟被窝。它时时是我的朋友。我使劲嗅着被头的气息,这是老朋友的味道。后来在我下乡插队之时,劳累一天钻进了被窝,被里和棉花的气息扑鼻而来时,也流着泪忆念母亲和家。如今童年远去,但读书与写作疲惫之极时,净去衣物而入被窝,棉布会轻抚你的脖颈,心里也涌起一份感谢。在所有的老朋友中,被窝是最忠实的老朋友。虽然它足不出户,也没见过世面,勤恳可也,如老仆然。
1.、第⑤段中加点词“寥寥无几”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诗人不写诗赞美被窝是因为诗人喜欢“麦子”、“土地和河流”。 |
B.文中说被窝“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这是因为在北方孩子几乎没有夜生活。 |
C.作者认为辽东地区的被窝图案色彩很美,因为和西方现代画家风格相近。 |
D.本文采用散文的形式,托物言志,赞美了被窝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
4.、文章是赞美被窝的,说说你对第⑤段的理解。(4分)
5.、品味语言(7分)
(1)第③段中加点词非常有特点,选择一处作分析。(4分)
(2)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A、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
B、在童年,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
6.、第⑥段中记叙了想到麻雀受寒冷而流泪的事,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想。(用80字左右,8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作者认为诗人不写诗赞美被窝是因为诗人喜欢“麦子”、“土地和河流”。 |
B.文中说被窝“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这是因为在北方孩子几乎没有夜生活。 |
C.作者认为辽东地区的被窝图案色彩很美,因为和西方现代画家风格相近。 |
D.本文采用散文的形式,托物言志,赞美了被窝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被窝赞美诗
①诗人们不写诗赞美一下被窝,是奇怪的事。有一阵儿,报上说诗人们由于缺少题材在苦恼。一窝蜂地写过麦子,又写土地与河流。
②我不知写诗是怎样一回事,也不知诗人那边有什么说道。要是有人请我写诗,我会毫不犹豫地提笔写一首赞美被窝的诗。为什么不呢?
③我在童年最迷恋的就是被窝,它既是寒夜中温暖所在,又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北国太冷了,从雪地里回来的孩子,连汤带饭吞咽一通,然后把浸透了汗水的毡鞋垫拽出来在火炉上烤。那时没有电视、吃过饭在十五瓦的电灯泡底下看几页书,便是小孩子的夜生活。母亲早早把被子焐好了。像口袋状的被子吸吮着火炕的热气,这样钻进去时就不冰人肌肤。
④在北方,掌灯时分,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进了谁家的门,炕上早焐好一排排被子,五色纷呈。炕头一般是爹的,然后是娘,第三必是最小的孩子,其余不论,而炕梢归长男或长女。炕头不光热,又是尊位。老乡恭请客人“上炕上炕”,上的也是炕头。
⑤满炕的被子,可一观贫富。数量多少是一回事,有的人家六七个孩子,不过三四床被,小崽子伙一条盖。粗精又是一回事,我小时住的盟公署家属院,户主都是干部,但盖缎子被的人家寥寥无几。而我母亲有一床色调温馨的浅粉色的缎子被。用手一摸,光滑沁凉无比,在冬夏都是一样的。多数人家的被面为一袭花布,图案色彩千篇一律为红绿相间、龙凤盘绕、牡丹芍药。几年前,我又在辽东乡间农舍仔细看过这种被面,感到这情调很美。巴黎有些现代派画家如芒·罗西亦喜用红绿对比来渲染情欲。对被子的第三项观察是脏净。被子焐好了,被头就显在枕头上面。也看出这家的境况。
⑥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了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风雪在屋外的树梢上辗转啸号,我为什么不满足呢?玻璃窗上的霜已遮住了窗花,像一层簇密的白毛。用指甲一划,雪粉簌簌而落。若屋子里烧得够热,玻璃中央会晕染般现出一个黑圆。一次,我忽然想起静夜里的麻雀,这长长的夜,麻雀一定在冻脚。当屋檐之冰可垂一尺的冬天,麻雀故意蓬松毛羽,缩得尽量圆,如一个土豆。而眼睛仍乌溜溜的。太可怜了,它们冷。我不知麻雀的妈妈们知道不知道它们的孩子要冻死了。想着,我哭起来,在炉旁缝袜子的妈妈问:“原儿,你怎么了?”
⑦我无法回答,闭着眼睛任泪水顺眼角往下流。
⑧在屋舍、火炉、父母和被窝构成的安谧温暖中,我独钟被窝。它时时是我的朋友。我使劲嗅着被头的气息,这是老朋友的味道。后来在我下乡插队之时,劳累一天钻进了被窝,被里和棉花的气息扑鼻而来时,也流着泪忆念母亲和家。如今童年远去,但读书与写作疲惫之极时,净去衣物而入被窝,棉布会轻抚你的脖颈,心里也涌起一份感谢。在所有的老朋友中,被窝是最忠实的老朋友。虽然它足不出户,也没见过世面,勤恳可也,如老仆然。
21、第⑤段中加点词“寥寥无几”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2、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2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诗人不写诗赞美被窝是因为诗人喜欢“麦子”、“土地和河流”。
B.文中说被窝“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这是因为在北方孩子几乎没有夜生活。
C.作者认为辽东地区的被窝图案色彩很美,因为和西方现代画家风格相近。
D.本文采用散文的形式,托物言志,赞美了被窝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24、文章是赞美被窝的,说说你对第⑤段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品味语言(7分)
(1)第③段中加点词非常有特点,选择一处作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A、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
B、在童年,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⑥段中记叙了想到麻雀受寒冷而流泪的事,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想。(用80字左右,8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一课一练(开明) 题型:048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A.关于我的母亲,我写的不少了。二十年代初期,在美国写《寄小读者》时写了她;三十年代初期,她逝世后,我在《南归》中写了她;四十年代初,我以“男士”的笔名写的《关于女人》这本书中写了她;同时在那时候,应《大公报》之约,再写《儿童通讯》,在“通讯三”中又写了她。这些文章在《冰心文集》中都可以找到,也可以从这些文章中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B.我想,天下没有一个人,不认为自己的母亲是最好的母亲(当然也有例外)。但是母亲离开我已经五十七年了,这半个世纪之中,我不但自己做了母亲,连我的女儿们也做了母亲。我总觉得不但我们自己,也还有许多现代的母亲们,能够像我母亲那样得到儿女的敬爱。
C.关于母亲的许多大事,我都写过了。现在从头忆起,还觉得有许多微末细小的事,也值得我们学习。
D.我记得民国初期,袁世凯当总统时,黎元洪伯伯是副总统,住在车厂胡同(黎伯伯同我父亲是北洋水师学堂的同班同学,黎伯伯学的是管轮,我父亲学的是驾驶)。父亲却没有去拜访过。等到袁世凯称帝,一面把黎伯伯封为武义亲王,一面却把他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里。这时父亲反常到瀛台陪他下棋谈话。我总听见母亲提醒父亲说你又该去看看黎先生了,她听父亲说瀛台比我们家里还冷也提醒父亲说别忘了多穿点衣服。
E.母亲从来不开拆我们收到的信件,也从来不盘问我们和同学之间的往来。因为她表示对我们的信任和理解。我们反而不惮其烦地把每封信都给她看,每件事都同她说。
F.她从来不积攒什么希奇珍贵的东西。她得到的礼物,随时收下,随时又送给别人。
G.她从来没有“疾言厉色”,尤其是对佣人们,总是微笑地、和颜悦色地嘱咐指挥着一切。
H.她喜爱整洁,别人做得不周到时,她就悄悄地自己动手。我看见过她跪在铺着报纸的砖地上,在扫除床下的尘土。
I.母亲常常教导我们“勤能补拙,俭以养廉”的道理。她自己更是十分勤俭,我们姐弟的布衣,都是她亲手缝制的。祖父十分喜欢母亲的针线,特别送她一副刀尺,这是别个儿媳所没的。她做衣服还做得很快,我的三个上中学的弟弟,都是一米六七的个子,母亲能够一天给他们做出一件长衫。那时当然没有缝纫机!
J.她是个最“无我”的人!我一直努力想以她为榜样,学些处世做人的道理,但我没有做到……
1.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意思与“疾言厉色”的“疾”意思相同的有
[ ]
2.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意思与“俭以养廉”的“养”意思相同的有
[ ]
3.下面词语中与“无我”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有
[ ]
4.从A节中可以看出,本文是第________次写到母亲。整个A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 ]
A.突出母亲在我心里的地位。
B.更深入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与尊敬。
C.列举出写过的作品,以备读者查阅。
D.与C节前后呼应,使其自然地过渡到叙述关于母亲的“微末细小的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