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下面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粗制滥造
B、暗然失色
C、鹤力鸡群
D、诚皇诚恐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E.小蒙妈妈说“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又说“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这种唠叨体现出了妈妈做人的虚伪,同时扩大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6分)
【小题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6分)
【小题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E.小蒙妈妈说“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又说“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这种唠叨体现出了妈妈做人的虚伪,同时扩大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6分)

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6分)

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稿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字、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3.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3.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4.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6.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E.小蒙妈妈说“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又说“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这种唠叨体现出了妈妈做人的虚伪,同时扩大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6分)
小题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6分)
小题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九年级  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愉  快

周国平

  (1)读了大半辈子的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2)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即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3)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书好。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读诗、小说、散文。哪怕是专家们同声赞扬的名著,如果你不感兴趣,便与你无干。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相反,据我所见,凡是真正把读书当做享受的人,往往能够直抒己见。譬如说,蒙田就敢于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西塞罗的著作冗长拖沓,坦然承认自己欣赏不了;博尔赫斯甚至把弥尔顿的《失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称做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著作,宣布乔伊斯作品的费解是作者的失败。这两位都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无人能够怀疑。我们当然不必赞同他们对于哪些具体作品的意见,我只是想藉此说明,以读书为乐的人必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而且对此心中坦荡、不屑讳言。

  (5)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使他们视读书为一件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围绕着中心论点,作者从三方面展开论证,请找出或提炼文章中的三个分论点: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试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语境,明确第(4)段画线的句子意在告诉读者

[  ]

A.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是得到世人的承认的。

B.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对文章中作家、作品的评价是具有权威性的,是不容怀疑的。

C.无人怀疑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但他们对文章中作家、作品的评价也带有主观性,也是一家之言。

D.无人怀疑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但他们对于名家名著敢于直抒己见,不人云亦云,这正显示出他们出于性情的读书态度。

4.下列哪一项为本文没有用到的论证方法

[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5.第(5)段中画线句子表现的内容可以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来概括,请选出

[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综合测试二 题型:048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题

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

一路开花

  ①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笔;请用钢笔写字!

  ②她是我班里的学生,念五年级。孩小,瘦弱,怯懦不堪。很多次,我真想在分发作业的同时,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批评她,告试她,请改用钢笔写字。但又怕,这一个小小的举措,会刺伤她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因此,只好每每作罢,悄悄地在那张被铅笔抹盖的纸页上,写下我要说的话。

  ③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后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充遍撒的午后,便有了这样一个让人倍觉心酸的场景-一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④她开始躲我,面色仓惶地,神情狼狈地,像春花躲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远隔一整个炎炎夏季。譬如,我明明见她在那头的路口独自朝我迎面走来,却会在住一个不经意的时刻里,恍然丢失了她的踪影;明明见她在球场呼味呼味地拍着篮球,却会在与旁人寒暄过后的视野中,唯剩一个篮球在空荡落的地方跳跃;明明见她在厕所的出口耷拉着脑袋洗手,却在惊鸿一瞥之后,再度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的洪流,随她的日渐成熟的躲藏而越发奔腾,直至波澜壮阔。

  ⑤黄昏后的校因里,多了几分静谧与清冷。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知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晚颇为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⑥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那片划的嘻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预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雕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⑦她满目感激地合起手中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牵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⑧金色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缝隙,丝丝缕缕地交织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该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敞的办公泉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⑨市里举办长途赛跑的时候,他奋不硕身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五于米的路程,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退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难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里,依然冲劲十足,

  ⑩惊人的一幕终于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线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自,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线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壳无疑问,他受到了最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所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可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的注视的目光。你明明能抱第一你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项刻间泪流满面。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一支钢笔!我… 我只要一支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鸣呜的悲鸣,尽诉了他在一路奔地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面对这样一个不诸世事的孩子,顿然心生余愧。

  校门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所获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多么精致的,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啊!

1.文中写到哪三个人?请任选一个人物进行评析。

2.文章以“钢笔”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根据全文内容,把下面故事线索补充完整。

故事线索:“我”要她用钢笔写字——“她”就是不用钢笔写作业被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得到奖品(钢笔)

3.读第②段两线句。“我”批评她投有?结果如何?

4.“他”为同桌的“她”做了些什么?

5.结尾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说说“恸哭”在文中的意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写作题

综合性学习(10分)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每个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为此,某班的同学开展了“我爱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
【小题1】【新闻热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
《汉字英雄》于上周结束了两个多月的激烈角逐,“字典姐”陈怡曦不负众望摘得“汉字状元”。在观众大呼“节目结束太快还不过瘾”的同时,参加节目的小选手也无不暗下决心明年重返赛场,并呼吁更多的学生朋友加入到《汉字英雄》的行列中来。由此可见,《汉字英雄》的成功不仅仅是体现在收视率上,更是赢在观众的口碑与他们对于下一季节目的期许上。
【小题2】【深度探究】 “汉字英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暴露出“汉字书写危机”,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出现汉字书写危机的三个原因。(3分) 
材料一:
最近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座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 94.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人们更多将此归因于“键盘时代”对汉字书写的冲击。人们天天敲击键盘,不习惯于手写,那要记住字形肯定是有难度的。 
材料二:
过去语文老师教识字,都是从“字理的层面”教孩子这个字为什么会这么写,多以孩子日后写到这个字,往往就会联想起与这个字有关的历史和传统,这对于汉子属于“深层记忆”。可是现在,老师教识字一般是将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竖横撇捺让孩子死记硬背。这样的“浅层记忆”显然是不牢靠的。 
材料三:
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网上那么多错别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不会再有人指出。还有一些名人故事写错字。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小题3】【劝写汉字】活动举行完后,请你为班级的《我爱汉字》刊物写一段寄语(寄托希望的话语),希望同学们正确对待汉字、规范书写汉字。(要求运用至少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3分)
【小题4】【汉字推广】针对“汉字书写危机”,请你写一则宣传标语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字数不超过15字)(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写作题

综合性学习(10分)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每个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为此,某班的同学开展了“我爱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
小题1:【新闻热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
《汉字英雄》于上周结束了两个多月的激烈角逐,“字典姐”陈怡曦不负众望摘得“汉字状元”。在观众大呼“节目结束太快还不过瘾”的同时,参加节目的小选手也无不暗下决心明年重返赛场,并呼吁更多的学生朋友加入到《汉字英雄》的行列中来。由此可见,《汉字英雄》的成功不仅仅是体现在收视率上,更是赢在观众的口碑与他们对于下一季节目的期许上。
小题2:【深度探究】 “汉字英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暴露出“汉字书写危机”,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出现汉字书写危机的三个原因。(3分) 
材料一:
最近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座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 94.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人们更多将此归因于“键盘时代”对汉字书写的冲击。人们天天敲击键盘,不习惯于手写,那要记住字形肯定是有难度的。 
材料二:
过去语文老师教识字,都是从“字理的层面”教孩子这个字为什么会这么写,多以孩子日后写到这个字,往往就会联想起与这个字有关的历史和传统,这对于汉子属于“深层记忆”。可是现在,老师教识字一般是将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竖横撇捺让孩子死记硬背。这样的“浅层记忆”显然是不牢靠的。 
材料三:
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网上那么多错别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不会再有人指出。还有一些名人故事写错字。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小题3:【劝写汉字】活动举行完后,请你为班级的《我爱汉字》刊物写一段寄语(寄托希望的话语),希望同学们正确对待汉字、规范书写汉字。(要求运用至少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3分)
小题4:【汉字推广】针对“汉字书写危机”,请你写一则宣传标语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字数不超过15字)(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