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下面没有错误的一项

A、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但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
B、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参与。   
C、正义应融入道德之中、也应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7分)
幸福
苇岸
①哲学家培根一生写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谈论了人世所有大的事情,但惟独没有论幸福。或许他缺少了时间,因为他最后的《论谣言》便是未完笔的残篇。培根没有论幸福,但他论证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误解拥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疯狂追求的事物。譬如财富。关于财富,培根把它称作德能的障碍物。因为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但过量的辎重会阻碍行军,有时因为顾虑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
②唐朝诗人韩愈写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诗:“              。” 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财富上者,常常是那些尚未获得财富的人。这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
③幸福不是时代、国度、地区或阶层的专有物,幸福也不为财富的多寡所左右。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人类在寻求幸福的终极目的驱动下,创造出愈来愈广的器具帮助自己,机器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电脑解放了人类的脑力。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代这样,人类的生活如此紧张和匆忙。中非洲的洛美人反对把电灯引入进他们生活的丛林,南美洲的爱尔人阻止公路穿越他们定居的区域。他们并不认为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幸福,他们保持着自己纯洁原始的传统。在高度体现人类物质文明的欧洲边缘,有一座马德拉群岛,那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汽车和工厂,没有竞争和效率,劳动的人们面带微笑,在太阳下唱着舒缓悠长的歌谣。当工业社会的游客慕名而至,他们紧张的心弦倍感松弛,躁动的情绪复归宁静。人类的心灵向往什么呢?这向往如同梭罗所比喻: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④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入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当人们把幸福全部寄托于此时,拜金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我们费尽心机,仅仅为增加几枚银币;然而书内有黄金般的文字——历代最聪明的智者的话,我们无视,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市场和物价;然而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有限的地球除了要养活人类,还要养活人类的奢侈和虛荣。工业革命发生仅仅二百年间,人类便为此走到了自身所造成的各种毁灭性灾难的边缘。
⑤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认为,人类与世界存在着三种关系,即理性关系、实用关系和美的关系。理性关系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秘密,实用关系使我们满足肉体各种所需,美的关系则赋予我们的心以爱,消除我们行为中的功利主义。与世界的理性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学校,与世界的实用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办公室,而与世界的美的关系则是我们的家庭。我们不会完全呆在学校里,也不会完全呆在办公室里,而家是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由于有美的关系,我们与万物的距离消失了,我们同它们是近邻和兄弟。在万物中完整地获得自己的价值和人性,是人类心灵的天然属性,也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在其中将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小题1】本文标题为“幸福”,但开篇却由哲学家培根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第②段的划线处,应填入下列选项(    )。(2分)
A 白雪却嫌春色晚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 山净江空水见沙     D百般红紫斗芳菲
【小题3】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种进行分析。(3分)
【小题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①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②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小题5】第④段中提到的“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在当今社会中也不乏其例,请选取三个事例用排比句式写出。(3分)
【小题6】第⑤段作者的幸福观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辽宁省鞍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7分)
幸福
苇岸
①哲学家培根一生写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谈论了人世所有大的事情,但惟独没有论幸福。或许他缺少了时间,因为他最后的《论谣言》便是未完笔的残篇。培根没有论幸福,但他论证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误解拥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疯狂追求的事物。譬如财富。关于财富,培根把它称作德能的障碍物。因为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但过量的辎重会阻碍行军,有时因为顾虑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
②唐朝诗人韩愈写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诗:“              。” 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财富上者,常常是那些尚未获得财富的人。这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
③幸福不是时代、国度、地区或阶层的专有物,幸福也不为财富的多寡所左右。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人类在寻求幸福的终极目的驱动下,创造出愈来愈广的器具帮助自己,机器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电脑解放了人类的脑力。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代这样,人类的生活如此紧张和匆忙。中非洲的洛美人反对把电灯引入进他们生活的丛林,南美洲的爱尔人阻止公路穿越他们定居的区域。他们并不认为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幸福,他们保持着自己纯洁原始的传统。在高度体现人类物质文明的欧洲边缘,有一座马德拉群岛,那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汽车和工厂,没有竞争和效率,劳动的人们面带微笑,在太阳下唱着舒缓悠长的歌谣。当工业社会的游客慕名而至,他们紧张的心弦倍感松弛,躁动的情绪复归宁静。人类的心灵向往什么呢?这向往如同梭罗所比喻: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④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入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当人们把幸福全部寄托于此时,拜金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我们费尽心机,仅仅为增加几枚银币;然而书内有黄金般的文字——历代最聪明的智者的话,我们无视,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市场和物价;然而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有限的地球除了要养活人类,还要养活人类的奢侈和虛荣。工业革命发生仅仅二百年间,人类便为此走到了自身所造成的各种毁灭性灾难的边缘。
⑤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认为,人类与世界存在着三种关系,即理性关系、实用关系和美的关系。理性关系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秘密,实用关系使我们满足肉体各种所需,美的关系则赋予我们的心以爱,消除我们行为中的功利主义。与世界的理性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学校,与世界的实用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办公室,而与世界的美的关系则是我们的家庭。我们不会完全呆在学校里,也不会完全呆在办公室里,而家是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由于有美的关系,我们与万物的距离消失了,我们同它们是近邻和兄弟。在万物中完整地获得自己的价值和人性,是人类心灵的天然属性,也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在其中将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小题1】本文标题为“幸福”,但开篇却由哲学家培根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第②段的划线处,应填入下列选项(    )。(2分)
A 白雪却嫌春色晚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 山净江空水见沙     D百般红紫斗芳菲
【小题3】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种进行分析。(3分)
【小题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①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②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小题5】第④段中提到的“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在当今社会中也不乏其例,请选取三个事例用排比句式写出。(3分)
【小题6】第⑤段作者的幸福观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E.小蒙妈妈说“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又说“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这种唠叨体现出了妈妈做人的虚伪,同时扩大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6分)
【小题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6分)
【小题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E.小蒙妈妈说“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又说“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这种唠叨体现出了妈妈做人的虚伪,同时扩大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6分)

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6分)

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词语权变之妙
马挺生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1.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使用了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文章说明了__________事理。
3.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_____________,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功夫不负有心人!
D.得来全不费功夫
4.“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笔,而叶帅《八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朋友留下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题。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                                                        (作者:马挺生)

1.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

我的解释:    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3.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我的概括:      ______________ 

4.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_________  ”。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工夫不负有心人!                    D.得来全不费功夫!

5.“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笔,而叶帅《八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即可)。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朋友留下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7分)
幸福
苇岸
①哲学家培根一生写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谈论了人世所有大的事情,但惟独没有论幸福。或许他缺少了时间,因为他最后的《论谣言》便是未完笔的残篇。培根没有论幸福,但他论证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误解拥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疯狂追求的事物。譬如财富。关于财富,培根把它称作德能的障碍物。因为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但过量的辎重会阻碍行军,有时因为顾虑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
②唐朝诗人韩愈写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诗:“              。” 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财富上者,常常是那些尚未获得财富的人。这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
③幸福不是时代、国度、地区或阶层的专有物,幸福也不为财富的多寡所左右。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人类在寻求幸福的终极目的驱动下,创造出愈来愈广的器具帮助自己,机器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电脑解放了人类的脑力。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代这样,人类的生活如此紧张和匆忙。中非洲的洛美人反对把电灯引入进他们生活的丛林,南美洲的爱尔人阻止公路穿越他们定居的区域。他们并不认为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幸福,他们保持着自己纯洁原始的传统。在高度体现人类物质文明的欧洲边缘,有一座马德拉群岛,那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汽车和工厂,没有竞争和效率,劳动的人们面带微笑,在太阳下唱着舒缓悠长的歌谣。当工业社会的游客慕名而至,他们紧张的心弦倍感松弛,躁动的情绪复归宁静。人类的心灵向往什么呢?这向往如同梭罗所比喻: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④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入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当人们把幸福全部寄托于此时,拜金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我们费尽心机,仅仅为增加几枚银币;然而书内有黄金般的文字——历代最聪明的智者的话,我们无视,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市场和物价;然而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有限的地球除了要养活人类,还要养活人类的奢侈和虛荣。工业革命发生仅仅二百年间,人类便为此走到了自身所造成的各种毁灭性灾难的边缘。
⑤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认为,人类与世界存在着三种关系,即理性关系、实用关系和美的关系。理性关系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秘密,实用关系使我们满足肉体各种所需,美的关系则赋予我们的心以爱,消除我们行为中的功利主义。与世界的理性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学校,与世界的实用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办公室,而与世界的美的关系则是我们的家庭。我们不会完全呆在学校里,也不会完全呆在办公室里,而家是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由于有美的关系,我们与万物的距离消失了,我们同它们是近邻和兄弟。在万物中完整地获得自己的价值和人性,是人类心灵的天然属性,也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在其中将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小题1:本文标题为“幸福”,但开篇却由哲学家培根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第②段的划线处,应填入下列选项(    )。(2分)
A 白雪却嫌春色晚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 山净江空水见沙     D百般红紫斗芳菲
小题3: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种进行分析。(3分)
小题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①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②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小题5:第④段中提到的“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在当今社会中也不乏其例,请选取三个事例用排比句式写出。(3分)
小题6:第⑤段作者的幸福观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E.小蒙妈妈说“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又说“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这种唠叨体现出了妈妈做人的虚伪,同时扩大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6分)
小题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6分)
小题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四川省梅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________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

(作者:马挺生)

(1)

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

我的解释:________

(2)

文章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3)

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________”。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

A.

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

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

工夫不负有心人!

D.

得来全不费功夫!

(5)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笔,而叶帅《八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即可)。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朋友留下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广东省梅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________。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

(作者:马挺生)

(1)

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

我的解释:________

(2)

文章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3)

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________”。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

A.

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

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

工夫不负有心人!

D.

得来全不费功夫!

(5)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笔,而叶帅《八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即可)。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

(6)

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朋友留下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