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填空。
成语“不求甚解”就出自《五柳先生传》,它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A、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过分下功夫。
B、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仁寿县联谊学校2012年上学期半期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题型:048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1)

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沃灌(热水)

B.

其欣悦(观察)

C.

白玉之环(腰佩)

D.

援疑理(询问)

(2)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先生不知何人也  高可二黍

B.

千里者     余从师也

C.

无从致书观    不敢出一言

D.

欣悦      真不知马也

(3)

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主要是写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志趣爱好及生活状况,他有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和著文章。

B.

甲文中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原因是不慕荣利,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C.

乙文主要写了作者少时读书之难,抄书之苦及从师求学时生活的艰苦,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D.

乙文可知作者最终取得成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刻苦好学,二是博览群书,三是虚心请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持沃灌(热水)               B其欣悦(观察)

C 白玉之环(腰佩)             D 援疑理(询问)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生不知何人也     高可二黍

B 马千里者           余从师也

C 无从致书观         不敢出一言

D 候欣悦             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是写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志趣爱好及生活状况,他有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和著文章。

B. 甲文中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原因是不慕荣利,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C .乙文主要写了作者少时读书之难,抄书之苦及从师求学时生活的艰苦,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D.乙文可知作者最终取得成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刻苦好学,二是博览群书,三是虚心请教。

4.把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持沃灌(热水)                B其欣悦(观察)
C 白玉之环(腰佩)              D 援疑理(询问)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生不知何人也     高可二黍
B 马千里者           余从师也
C 无从致书观         不敢出一言
D 候欣悦             真不知马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是写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志趣爱好及生活状况,他有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和著文章。
B.甲文中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原因是不慕荣利,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C.乙文主要写了作者少时读书之难,抄书之苦及从师求学时生活的艰苦,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D.乙文可知作者最终取得成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刻苦好学,二是博览群书,三是虚心请教。
【小题4】把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仁寿县联谊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持沃灌(热水)                B其欣悦(观察)
C 白玉之环(腰佩)              D 援疑理(询问)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生不知何人也     高可二黍
B 马千里者           余从师也
C 无从致书观         不敢出一言
D 候欣悦             真不知马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是写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志趣爱好及生活状况,他有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和著文章。
B.甲文中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原因是不慕荣利,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C.乙文主要写了作者少时读书之难,抄书之苦及从师求学时生活的艰苦,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D.乙文可知作者最终取得成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刻苦好学,二是博览群书,三是虚心请教。
【小题4】把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四川省仁寿县联谊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持沃灌(热水)                B其欣悦(观察)

C 白玉之环(腰佩)              D 援疑理(询问)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生不知何人也      高可二黍

B 马千里者            余从师也

C 无从致书观          不敢出一言

D 候欣悦              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是写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志趣爱好及生活状况,他有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和著文章。

B. 甲文中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原因是不慕荣利,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C .乙文主要写了作者少时读书之难,抄书之苦及从师求学时生活的艰苦,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D.乙文可知作者最终取得成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刻苦好学,二是博览群书,三是虚心请教。

4.把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持沃灌(热水)                B其欣悦(观察)
C 白玉之环(腰佩)              D 援疑理(询问)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生不知何人也     高可二黍
B 马千里者           余从师也
C 无从致书观         不敢出一言
D 候欣悦             真不知马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是写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志趣爱好及生活状况,他有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和著文章。
B.甲文中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原因是不慕荣利,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C.乙文主要写了作者少时读书之难,抄书之苦及从师求学时生活的艰苦,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D.乙文可知作者最终取得成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刻苦好学,二是博览群书,三是虚心请教。
小题4:把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九年级语文下(北京课改版)·银版 北京课改版·银版 题型:048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范仲淹南都苦学

《名臣言行录》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②辰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怠,辄以水沃面;往往④粥不充,日昃⑤始食。遂大通六经⑥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________,________!”

[注]①孤:幼年丧父叫孤。②再适:再嫁。③南都:今河南南阳县。④zh4n):稠。⑤昃(z8):午后。⑥六经:《诗》《书》等六部著作。⑦慨然:激昂的样子。

(1)

结合语句理解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B.

C.

D.

(2)

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

(2)或夜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

________________

(3)

范仲淹是________(填朝代)时期著名文学家,我们学习过他的《岳阳楼记》,请你从中选出填在(乙)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士当________,________!”

(4)

据王粲《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成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1)五柳先生和诸葛亮的读书方法很相似,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与“观其大略”意思相近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

(2)对于五柳先生和诸葛亮这种读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发表自己看法。

________________

(5)

(甲)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乙)文中有“慨然有志于天下”的句子,请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回答: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的“志”各是什么?

五柳先生:________

范仲淹:________

(2)请用一句格言式的语句写出你自己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指导用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①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②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龙盘虎卧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③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家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  】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根据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  】,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是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们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④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会明白了: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⑤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精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⑥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玉墨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多么大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⑦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  】之心、【  】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⑧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⑨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的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⑩还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大雪。大雪里饱含水汽,落在仍然枝叶翠绿茂密的树上,雪积了很厚、很重的银冠。第二天阳光一照,十分奇丽壮观,但是不少树承受不了了,枝桠被压得劈开。银雪、绿叶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桠内质,望过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断后的模样,一样的惊心动魄。树无声,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同身受它骨折的疼痛。

  (11)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12)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生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13)看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周涛)

1.从下列四项中选出填入上文第③段和第⑦段【  】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

A.教益  浅薄  敬仰  爱慕

B.教训  浅薄  敬仰  爱戴

C.教益  鄙陋  尊敬  爱慕

D.教训  鄙陋  尊敬  爱戴

2.为什么说大树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根据②、③、④、⑤、⑥、⑦段的内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说大树心里面比谁都清楚,你能说出它清楚的具体内容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第⑨段起叙述了树的苦难,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①段说树“会教会你许多东西”,说说看你读了本文以后学到了哪些东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结合上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乃至社会现实,自选一个角度,展开说说《大树和我们的生活》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牵牛花:最美的花

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②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惟独牵牛花不同。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彩。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

③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

④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那是真正的花篱。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

⑤这么着,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

⑥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但对于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

                                      (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作者林少华)

7.细读第②段,找出“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中的“残缺”具体指代的内容,填在下面的空格上。(要求:每一点不超过15字)(3分)

⑴刺槐,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        ⑵            ▲           

            ▲            ;        ⑷            ▲           

8.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4分)

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

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

我选(  ▲   ),品析:                        ▲                               

9.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中“我”为什么“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4分)

                                     ▲                                         

10.文章结尾说:“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结合全文及你的生活体验,写一则关于“幸福”的150字左右的随感。(6分)

【帮帮你】随感就是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文章中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