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A、马到成功  
B、塞翁失马  
C、马失前啼
D、指鹿为马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  ]

(2)

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 头(   )

(2)斗折 行,明灭可见(  )

(3)凄神 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  )

(4)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暮寝 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 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 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 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 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 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 不已也(《愚公移山》)

[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

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7)

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祢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5.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6.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17.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

18.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2分)

19.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

20.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3.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4.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6.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稿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字、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3.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甲】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 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节选 有改动)

【注释】①蒋士铨(1725——1784)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青容居士。

【已】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陈谏议教子》)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改编)

   A.更录唐宋人诗(空暇)              B.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寝(尝试)

   B.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商人)      D.不见是马,因仆(质问)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原创)

A.汝贵臣                    贤能之用

B.然则何以解忧                然则何时而乐

C.教儿低吟之为戏            弗敢专也,必分人

D.贾人安能蓄                亲戚畔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22.你从蒋士铨母亲和陈谏议的教子方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 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节选 有改动)

【注释】①蒋士铨(1725——1784)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青容居士。

【已】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陈谏议教子》)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更录唐宋人诗(空暇)             B.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寝(尝试)

B.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商人)      D.不见是马,因仆(质问)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

A.汝贵臣贤能之用

B.然则何以解忧然则何时而乐

C.教儿低吟之为戏弗敢专也,必分人

D.贾人安能蓄亲戚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4.你从蒋士铨母亲和陈谏议的教子方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 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节选 有改动)

【注释】①蒋士铨(1725——1784)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青容居士。

【已】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陈谏议教子》)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更录唐宋人诗(空暇)              B.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寝(尝试)

B.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商人)      D.不见是马,因仆(质问)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

A.汝贵臣贤能之用

B.然则何以解忧然则何时而乐

C.教儿低吟之为戏弗敢专也,必分人

D.贾人安能蓄亲戚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4.你从蒋士铨母亲和陈谏议的教子方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 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节选 有改动)
【注释】①蒋士铨(1725——1784)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青容居士。
【已】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陈谏议教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更录唐宋人诗(空暇)              B.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寝(尝试)
B.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商人)      D.不见是马,因仆(质问)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
A.汝贵臣贤能之用
B.然则何以解忧然则何时而乐
C.教儿低吟之为戏弗敢专也,必分人
D.贾人安能蓄亲戚畔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小题4:你从蒋士铨母亲和陈谏议的教子方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 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节选 有改动)
【注释】①蒋士铨(1725——1784)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青容居士。
【已】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陈谏议教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更录唐宋人诗(空暇)              B.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寝(尝试)
B.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商人)      D.不见是马,因仆(质问)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
A.汝贵臣贤能之用
B.然则何以解忧然则何时而乐
C.教儿低吟之为戏弗敢专也,必分人
D.贾人安能蓄亲戚畔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小题4】你从蒋士铨母亲和陈谏议的教子方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