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材料,完成下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伤仲永》)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1)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
[ ] |
A. |
|
B. |
|
C. |
|
D. |
|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
A. |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
B. |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
C.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陈涉世家》)
|
D.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
(3) |
用“/”为甲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断五处,不要求加标点。)
余 幼 时 即 嗜 学 家 贫 无 从 致 书 以 观 每 假 借 于 藏 书 之 家 手 自 笔 录 计 日 以 还。
|
|
(4)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 |
乙则材料中,因“家贫”和“嗜学”之间的矛盾,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两个方面的困难?(各用两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 |
两则材料都涉及到成才话题,从甲则材料来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送》文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终成为饱学之这士,这两则材料对的成才观有什么启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