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凄神寒骨凄:凄凉 |
B.隶而从者隶:跟随 |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 |
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
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
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 |
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
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
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
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
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阶段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六)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凄神寒骨凄:凄凉 |
B.隶而从者隶:跟随 |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 |
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
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
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 |
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
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
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
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
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凄神寒骨凄:凄凉 |
B.隶而从者隶:跟随 |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 |
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
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
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 |
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
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
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六)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凄神寒骨凄:凄凉 |
B.隶而从者隶:跟随 |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 |
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
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
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 |
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
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
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一课一练(开明版)初二(三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①万人大礼堂;往北②宴会厅;向南③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屋顶是穹窿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1.选出依次为文中空处填写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
[ ]
2.准确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3.万人大礼堂设计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万人大礼堂的灯光设置有什么深刻意义?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5.“体积达86000立方米”这句话中加粗词语“达”如果换成“是”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三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答题。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②,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③,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聚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④,舟薄于石又覆⑤,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济阴:郡名。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巨室:世家大族。④吕梁:地名,龙门山。⑤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覆:翻,这里指翻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贾人急号曰( )
(2)予尔百金( )
2.比较下面句中加粗的“若”字,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1)若,渔者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3)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4)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6)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
3.选出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打鱼的划着船去救他)
B.我济上之巨室也(被我救上岸的人很多都是大户人家)
C.渔者载而升诸陆(渔夫把他拉上船后,就自己跑上岸去)
D.立而观之,遂没[站在岸上观看(的人),也慢慢地被水淹没]
4.按要求填空。
(1)与“向许百金”中的“向”相对的词是:________。
(2)与“舟薄于石又覆”相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
(3)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________。
(4)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________。
5.选出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
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不了没顶之灾的事。
B.本文揭露了商人奸狡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求救的故事,批判了渔夫的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本文选定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贾人许金能酬,说话算数;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E.这则寓言讽刺了只重钱财、不守信用的商人,告诫人们要“言必信,行必果”,而不能出尔反尔,失去信用。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