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形近字组词不正确的选项是

A、悲怆 沧海
B、波斓 斑澜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一课一练(开明版)初二(三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万人大礼堂;往北宴会厅;向南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屋顶是穹窿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1.选出依次为文中空处填写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①入  ②通  ③穿过
B.①通  ②入  ③穿过
C.①穿过  ②通  ③入
D.①入  ②穿过  ③通

2.准确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3.万人大礼堂设计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万人大礼堂的灯光设置有什么深刻意义?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5.“体积86000立方米”这句话中加粗词语“达”如果换成“是”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三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答题。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②,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③,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聚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④,舟薄于石又覆⑤,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济阴:郡名。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巨室:世家大族。④吕梁:地名,龙门山。⑤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覆:翻,这里指翻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贾人急曰(  )

(2)尔百金(  )

2.比较下面句中加粗的“若”字,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1),渔者也

(2)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3)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4)更役,复赋,则何如

(5)为佣耕,何富贵也

(6)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

A.(1)(2)(3)
B.(4)(5)(6)
C.(1)(4)(5)
D.(2)(3)(5)

3.选出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打鱼的划着船去救他)

B.我济上之巨室也(被我救上岸的人很多都是大户人家)

C.渔者载而升诸陆(渔夫把他拉上船后,就自己跑上岸去)

D.立而观之,遂没[站在岸上观看(的人),也慢慢地被水淹没]

4.按要求填空。

(1)与“向许百金”中的“向”相对的词是:________。

(2)与“舟薄于石又覆”相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

(3)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________。

(4)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________。

5.选出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

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不了没顶之灾的事。

B.本文揭露了商人奸狡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求救的故事,批判了渔夫的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本文选定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贾人许金能酬,说话算数;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E.这则寓言讽刺了只重钱财、不守信用的商人,告诫人们要“言必信,行必果”,而不能出尔反尔,失去信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并回答问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惧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③戮:杀。④殄:通“腆”,使……富足。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敬亮 雅:平常
B.仓卒免官而已 但:却
C.亮外出 数:shuò
D.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 给:jǐ
2.下列加粗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琬见推之后 见推:被审讯罪状
B.呼问占梦赵直 占梦:根据梦中情境预测吉凶
C.举茂才 茂才:荐举人才科目之一,即秀才
D.后事宜以付琬 后事:指诸葛亮的丧事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表示提拔升任官职的一项是(     )
A.琬为东曹掾
B.为参军
C.举
D.代裔为长史,抚军将军
4.对下列两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意甚恶之
②背亲舍德
A.①心中非常厌恶
  ②离开家乡亲朋,放弃侍奉父母的义务
B.①心中非常厌恶
  ②背起亲朋好友,舍弃高尚德行
C.①神情很难看
  ②背起亲朋好友,舍弃高尚德行
D.①神情很难看
  ②离开家乡亲朋,放弃侍奉父母的义务
5.“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的正确意思是(     )
A.因此您应该向天下人显示您是因功而被举荐的,以此来表明这次铨选(选拔官吏)的人是清高而有声望的。
B.因此您应该向天下人显示您是因功而被举荐的,以此来表明这次选举是清明而慎重的。 C.因此您应该向天下人显示您的功业和举措,以此来表明这次选举是清明而慎重的。
D.因此您应该向天下人显示您的功业和举措,以此来表明这次铨选的人是清高而有声望的。
6.“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的正确意思是(     )
A.公琰是一个立志忠正,他和我一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
B.公琰立志忠雅,他是和我一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
C.公琰立志忠雅,他是赞同与我共同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
D.公琰是一个立志忠正,赞同与我共同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为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原因的一组是(     )
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②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③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④背亲舍德,以殄百姓。
⑤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
⑥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A.①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备出访广都,见蒋琬不理政事,喝得大醉,要给他定罪,但诸葛亮为他求情说他是国家的人才,不是方圆百里的人才。
B.蒋琬被免职后,曾向赵直占梦,得知主公一定会秉公办事,这是大福将至预兆。
C.蒋琬坚辞茂才之举,诸葛亮认为这样做,既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又让大家一里不痛快。
D.蒋琬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和器重,以州中小吏而最终成为诸葛亮的法定继承人重要的原因是他处理政事,以大体为重,而不追求表面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语文 七年级下 苏教版 题型:048

  住33号那会儿,左邻32号是个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丢在空袭中:“文革”,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和他划清□□,远他而去,不久,和他□□□□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我终于不揣冒昧地问:

  “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怀?”①

  老人无言地将我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我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②

  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这个时候正是深秋。我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③可者说就是一颗心。”

  这是真的,是十分肖似心脏的形状。我的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④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我凑凑。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甫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其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孔百疮,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⑤

  老人最后将叶子放到了我的小书桌上,他说:“这答案交给你啦,这实在是一部历史,然而更是一部哲学啊。”

  如今我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每当我在人生际遇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我总能从它那里吸收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精神。

(1)

若给短文补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乐观向上

B.

特殊的树叶

C.

老人

D.

老人和树叶

E.

一片珍贵的树叶

F.

我和老人

(2)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

(3)

第二段空白处依次应填充的一组词语,正确的是

[  ]

A.

坎坷 多种 界线 相依为命

B.

坎坷 各种 界限 相依为命

C.

曲折 很多 界限 朝夕相处

D.

悲惨 多种 界线 朝夕相处

(4)

根据语境,写出第三段加粗词语的含义。

矍铄:________

冒昧:________

(5)

简答:文中画“____”句把树叶比作心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

(6)

文中序号的①~⑤个问句中,________是设问,________是反问。(只填序号)

(7)

请你谈一点对选文中加粗句深刻含义的理解。

________

(8)

请为文章重新开头,使其变成倒叙的顺序。(20字以内)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语文·七年级·下册 题型:048

阅读理解

  住33号那会儿,左邻32号是个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  ),(  )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丢在空袭中;“文革”,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和他划清(  ),远他而去,不久,和他(  )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我终于不揣冒昧地问:

  “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怀?”①

  老人无言地将我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我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②

  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这个时候正是深秋。我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③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这是真的,是十分肖似心脏的形状。我的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④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我凑凑。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甫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其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孔百疮,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⑤

  老人最后将叶子放到了我的小书桌上,他说:“这答案交给你啦,这实在是一部历史,然而更是一部哲学啊。”

  如今我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每当我在人生际遇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我总能从它那里吸收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精神。

1.若给短文补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乐观向上   B.特殊的树叶    C.老人

D.老人和树叶  E.一片珍贵的树叶  F.我和老人

2.第二段空白处依次应填充的一组词语,正确的是

[  ]

A.坎坷 多种 界线 相依为命

B.坎坷 各种 界限 相依为命

C.曲折 很多 界限 朝夕相处

D.悲惨 多种 界线 朝夕相处

3.根据语境,写出第三段加粗词语的含义。

矍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冒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文中画“________”句把树叶比做心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标序号的①~⑤个问句中,________是设问,________是反问。(只填序号)

6.请你谈谈对选文中画“________”句深刻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为文章重新开头,使其变成倒叙的顺序。(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语段阅读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________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 )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在眼前了。

1.选文第一段从多方面描写了江南水乡春夜的景色,请按要求摘引选文中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通过视觉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触觉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嗅觉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听觉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选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采用了________描写手法,作用是________。

4.第2段中的加点加下划线词“果然”与第1段中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句话中用“似乎”“也许”“料想”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第一自然段景物描写,有四种不同的理解,最正确的一组是( )

A.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急切而愉快的心情。

B.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秀丽夜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秀丽夜景,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D.描写江南美丽的夜景是用来陪衬船航行得很快,表现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7.说说对“赵庄便真在眼前了”中的“真”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出对虚词“但……而且……”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A.连用两个“但”,反复说明船行得并不慢。

B.尽管船行得很快,但由于“我”看戏心切,以为船慢,用了“但……”。

C.不仅“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进一步突出迫切心情,乃至产生幻觉。

D.“料想”之后用“但”,一个疑虑否定了前面的猜测,希望又失望,愈见希望之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荐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l 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12.第②段中加点词语“进一步”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13.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绿色石油”有哪些优越性。(2分).

14.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15.下列说法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C.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D.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