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
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A、举例子
B、下定义
C、打比方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内。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3

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内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中学作业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________,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到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朱子”指的是谁?作者认为怎样才算“敬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语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末句“这种生活”指的是怎样的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生活中,有些人看不起清洁工人,认为他们的职业不好,社会地位低下。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九年级语文上 北京课改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哪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过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聘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

(1)

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2)

在文中作者为什么称“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________

(3)

作者认为建筑自己美观结实的“精神小屋”需要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建筑自己美观结实的“精神小屋”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

(4)

读到第七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你把这位诗人的名字和他的诗句写下来。

________

(5)

文中有个“鸠占鹊巢”,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从文中看,“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鹊”指的是:________。

“鸠”指的是:________。

“鸠占鹊巢”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6)

理解文中加线句子的意思和句式特点,在下面横线上添加相关内容,重新造一个句子,使之适合全文的语境。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_。

(7)

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一些看法你都同意吗?请就一个方面写一段话,举例说明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________

(8)

下列对这篇散文欣赏品味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开头用“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及“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中国古话,其作用是统领全文,增强文章的色彩。

B.

作者认为人的一生遭受困厄欺诈太多,因而“第一间小屋”中恨比爱多,应该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C.

文中画线句子“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的含义是事业对人的精神的濡养或腐蚀具有很大的作用或影响。

D.

作者认为要使事业这间小屋坚固优雅就要认真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相得益彰缤纷和谐的局面。

E.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比,使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鲜明,一目了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部分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①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②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③我对于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满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④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
1.“居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     ]
     A.出乎意料,相当于“竟然”。        
     B.表过确实,相当于“果然”。
     C.在短时间内发生,相当于“突然”。
2.“这是有事实可证的”一句中“这”指代的是
[     ]
     A.指借雷峰塔的倒掉。        
     B.指代塔倒掉天下人民都欣喜。
     C.指代人们都为白娘娘抱不平,怪法海多事。
3.脑髓里有点贵恙是指
[     ]
     A.脑部有疾病的人                  B.有封建思想的人
     C.思想不健康的人                  D.思想怪异的人
4.作者采用“脑髓里有点贵恙”说法为了表示
[     ]
     A.委婉         B.指责       C.愤怒       D.讽刺
5.选段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
[     ]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6.第二段最后一句是反问,其作用是
[     ]
     A.有力论证普天之下人民的欢喜         B.自然地转入对法海的议论        C.以上两种都有
7.第二段最后一句怎样运用修辞方法的,选择确切的一项
[     ]
     A.提出问题,自问自答                     B.句式相同,意思相对
     C.列举事物作比较                            D.疑问形式加强语气
8.选段第三段中“偏要”“横来”两词用得好,表现法海的行为是
[     ]
     A.粗暴对待婚姻自主的态度。          
     B.蛮横干涉婚姻自由的恶劣行径。
     C.强硬拆散许仙、白蛇婚姻的手段。
9.选段第三段中“大约”与“一定”是否矛盾,判断正确的一项
[     ]
     A.不矛盾,“大约”表揣测语气,“一定”表揣测后得出的结论不容置疑。
     B.矛盾,“大约”表揣测语气,后边不能用“一定”。
     C.不矛盾,“大约”和“一定”用在两个句子里,表达两种意思。
10.第三段中“白蛇自迷……要干呢”一句修辞方法是
[     ]
       A.设问              B.对偶             C.反问
11.选段第三段中的议论语句是
[     ]
      A.①句         B.②句        C.③④句        D.④句
12.第②句用三个“逃”字,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
      A.连用三个“逃”字罗嗦,可改为:他无处藏身,终于躲到蟹壳里避祸。
      B.连用三个“逃”字,文字缺少变化,可改为:他东藏西躲,只能躲到蟹壳里避祸。
      C.用三个“逃”字,写出了法海的狼狈相,用得好。
13.第三段第③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是对玉皇大帝的颂扬。
      B.这句话用对玉皇大帝多数的事情的腹诽来反衬对他处理这件事的满意。
      C.这句话表明玉皇大帝不是个坏人。
14.对“水满金山”引号用法理解正确的是
[     ]
     A.表示引用      B.表示加重说明      C.表示否定      D.表示特定称谓
15.第三段④句中“这话”指的是
[     ]
     A.“水满金山”一案           
     B.法海逃到蟹壳里的事
     C.玉皇大帝拿办法海,法海躲到蟹壳里避祸一事
16.第三段从表达方式上看,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记叙,后说明                  B.先议论,后记叙
     C.先记叙,后议论                  D.先议论,后记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瓷器的雅俗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

了的即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它什么工艺品可以媲

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

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

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

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

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

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

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

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

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

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

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

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

精力去热衷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

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

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

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

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

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

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

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

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

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

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

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

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

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

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文章有改动)

20.“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这是文章的第①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含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句说的是:物质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前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瓷器的价值了。

    B.句中的“日子一好”是指现在物质生活的丰富了,人们衣食无无忧了。

    C.“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表层意思是人们喜欢瓷器、把瓷器当作工艺品欣赏,深层含意是人们对工艺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了。

    D.句中的“现在”“越来越觉得”两个词语所寓含的意味:在现代文明和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精明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瓷器在追求精神品位和经济方面的价值。

21.请简要说明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2分)

    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表达效果:                     

22.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请按要求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填空回答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5分)

    ①从陶器到      ;

    ②从      到      ;

    ③从      到      。

23.整体把握全文,按要求梳理出作者的思路。(3分)

    文章以“瓷器”为    ,先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再追溯    的历史演变过程;最后点出    的人生境界。

24.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仿句:                       

25.下面的文字摘自对作者的一篇访谈,结合上文,论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记者:还听说你买瓷器的时候很少看走眼,但买其他古董就常常受骗上当。

    作者:错了。我对瓷器经常看走眼。好在我不是收藏古董,是喜欢好看的瓷器。

    记者:只要是好看的你就收藏,这种“不问真假”的态度与一般的古董收藏者不同。

    作者:是啊,我几乎没有古董。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去鄂西山区辅导业余作者,在巴东小镇的土产门市部发现一只大花盆,景德镇瓷器,有托盘的,绘的是亭台山水,布局均匀灵巧,手法微妙。问一问,却是进货许多年,小镇无人购买。我大喜。五元钱买了,一路舟楫劳顿扛回来。我想这是对美的冲动,却谈不上古董收藏。

    A.从上面访谈文字看,作者喜欢收藏瓷器,凶为有了对瓷器较为深入的认识,作者才能对瓷器的雅俗有个人的感悟。

    B.“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这说明作者喜欢收藏瓷器是因为“皇家也是凡人”,都喜欢瓷器。

    C.作者在巴东小镇买回一只精美大花盆这件事,生动说明了上文中“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这一观点。

    D.作者收藏古董“不问真假”,是因为他“不是收藏古董”,买瓷器是出于“对美的冲动”,“是喜欢好看的瓷器”。

    E.作者“喜欢好看的瓷器”,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他有对高雅的精神生活的追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