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锐不可(dāng)(zāng)物(zè)歪 (gào)
B.张(huáng)失措(tī)防 (è)(sàng)
C.负(yú)顽抗(jìn)(lì)(chàn)巍巍 
D.转弯(mō)角 (kuì)退憎恶(wù)(sù)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锐不可(dāng)
B.张(huáng)失措
C.负(yú)顽抗
D.转弯(mō)角
(zāng)物
(tī) 防
(jìn) 
(kuì)退
(zè)歪 
(è)
(lì)
(wù) 
(jí)
(sàng) 
(chàn)巍巍
(s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贵州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锐不可(dāng)
B.惟妙惟(xiào)
C.负(yú)顽抗
D.转弯(mō)角
赃(zāng)物
提(tī)防
寒噤(jìn)
溃(kuì) 退
(zè)歪 
(è)
(lì)
(wù)
(jí)
(sàng)
(chàn)巍巍
(s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锐不可(dāng) (zāng)物 (zè)歪  (gào)
B.张(huáng)失措 (tī)防  (è) (sàng)
C.负(yú)顽抗 (jìn) (lì) (chàn)巍巍 
D.转弯(mō)角  (kuì)退 憎恶(wù) (s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聚仁教育集团2011-2012学年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加粗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锐不可当(dāng)      赃(zāng)物仄(zè)歪地窖(gào)
 

B.

张皇(huáng)失措提(tī)防阻遏(è)      奔丧(sàng)
 

C.

负隅(yú)顽抗寒噤(jìn)    瓦砾(lì)      颤(chàn)巍巍
 

D.

转弯抹(mō)角溃(kuì)退憎恶(wù)震悚(s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陈涉世家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 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句中加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亦死 (逃亡) 天大雨(适逢,恰巧)
B.将军身坚执锐(通“披”,穿着) 皆其长吏(惩罚)
C.为天下(通“倡”,首发) 卒中往往语(处处)
D.置人所鱼腹中(用网捕) 楚人之(怜惜,可怜)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B.等死,死国可乎?(反正等下去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C.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
D.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3.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第一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这部分点明陈涉起义的阶级和思想基础。显示他非凡的个性 和远大的抱负。
B.“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C.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制造舆论,树立威信,为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中看出陈胜的斗争才智。
D.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因为自然原因误期,却要被斩首,可见秦的暴政已达 到了极点。间接原因是“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这也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语文 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 银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前有一人,生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但他天资颖慧,生性好奇。他喂养了许多鸟雀,饶有兴味地欣赏其啁啾,聊以自娱。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皆好听极了。一日晚间,他在家听到附近传来一种声音,十分悠扬,遂臆断为一只小鸟,出去捕之。路上,遇见一位牧童,正在吹着一根木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开,使木管发出了那种响声,宛然喈喈鸟语,不过发音方式迥然不同。他惊诧不已,并在好奇心驱使下,送给牧童一头牛犊,换取了那支笛子。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他决定离家出走,意欲经历一些其他奇事。

  ……

  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堵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蝉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颤动躯壳或其他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其折断,欲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呜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其成因何在,更应予以谅解了。

(1)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①)事物中的丰富性,(②)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共同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前后两句画线句(特别留意加粗的词语),说说那人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这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细致描写那人找寻蝉的发声原理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于这两段文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第一句中“人迹罕至的地方”“天资颖慧,生性好奇”为下文那人不知道其他的发声方法而又能不断地探索作了铺垫。

B.

为了能展现那人在不断发现的知识面前的震惊,作者先后用了“极为惊异”“惊诧不置”“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等语句,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表现出了情绪的起伏。

C.

“遂臆断为一只小鸟”和“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一样,展现出了那人的轻率和过分自信。

D.

最后“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正好印证了作者所说的“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欲夸夸其谈;相反,学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新事物时,变得甚为优柔寡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轻巧夺冠优化训练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前有一人,生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但他天资颖慧,生性好奇。他喂养了许多鸟雀,饶有兴味地欣赏其啁啾,聊以自娱。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皆好听极了。一日晚间,他在家听到附近传来一种声音,十分悠扬,遂臆断为一只小鸟,出去捕之。路上,遇见一位牧童,正在吹着一根木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开,使木管发出了那种响声,宛然喈喈鸟语,不过发音方式迥然不同。他惊诧不已,并在好奇心驱使下,送给牧童一头牛犊,换取了那支笛子。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处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他决定离家出走,意欲经历一些其他奇事。

  ……

  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堵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蝉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颤动躯壳或其他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其折断,欲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呜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其成因何在,更应予以谅解了。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①)事物中的丰富性,(②)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共同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前后两句画线句(特别留意加粗的词语),说说那人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这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细致描写那人找寻蝉的发声原理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这两段文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中“人迹罕至的地方”“天资颖慧,生性好奇”为下文那人不知道其他的发声方法而又能不断地探索作了铺垫。

B.为了能展现那人在不断发现的知识面前的震惊,作者先后用了“极为惊异”“惊诧不置”“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等语句,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表现出了情绪的起伏。

C.“遂臆断为一只小鸟”和“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一样,展现出了那人的轻率和过分自信。

D.最后“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正好印证了作者所说的“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欲夸夸其谈;相反,学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新事物时,变得甚为优柔寡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磋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①王业不偏安:帝王的事业不能自安于蜀地一隅。②思惟北征,宜先入南:考虑着要想北征魏国,应先平定南中诸部,以巩固后方。③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④今贼适疲于西:此指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伐魏而言。⑤又务于东:指同年八月东吴陆逊战败魏将曹休。务,勉力从事。⑥进趋:赶快进兵。⑦坐大:安然地强大起来。⑧拊手:拍手(称快)。⑨秭归磋跌:刘备因孙权击杀关羽,兴兵伐吴,公元222年至秭归为吴军所败。磋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⑩逆见:预料。⑾利钝:顺利和困难。⑿逆睹:预料。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刘、王朗,各据州郡(  ) ②险于鸟巢,危于连(  )

③曹操手,谓天下已定(  ) ④关羽毁败,归磋跌(  )

⑤中间年耳(  )

2)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意思是说与其受制于他们,哪比得过去讨伐他们呢?

B.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意思是说行军艰苦,不能按时进食。

C.伪定一时——意思是说曹操暂时取得了政权。蜀汉自居正统,故称曹操为“伪”。

D.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意思是说坐在这里和行走起来的消耗是相同的。

3)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哪一句?抄写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叙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述北伐曹魏的理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前、后《出师表》中找出至今仍用于口头的词句,体会本文用词精练、句法工整的特点。

①前《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完成问题。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令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①王业不偏安:帝王的事业不能自安于蜀地一隅。②思惟北征,宜先入南:考虑着要想北征魏国,应先平定南中诸部,以况固后方。③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④今贼适疲于西:此指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伐魏而言。⑤又务于东:指同年八月东吴陆逊战败魏将曹休。务,勉力从事。⑥进趋:赶快进兵。⑦坐大:安然地强大起来。⑧拊手:拍手(称快)。⑨秭归蹉跌:刘备因孙权击杀关羽,兴兵伐吴,公元222年至秭归为吴军所败。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⑩逆见:预料。利钝:顺利和困难。逆睹:预料。

(1)给下列句中的加粗的字注音。

①刘、王朗,各据州郡(  )

②险于鸟巢,危于连(  )

③曹操手,谓天下已定(  )

④关羽毁败,归蹉跌(  )

⑤中间年耳(  )

(2)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意思是说与其受制于他们,哪比得过去讨伐他们呢?

B.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意思是说行军艰苦,不能按时进食。

C.伪定一时——意思是说曹操暂时取得了政权。蜀汉自居正统,故称曹操为“伪”。

D.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意思是说坐在这里和行走起来的消耗是相同的。

(3)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哪一句?抄写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述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述北伐曹魏的理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出师表》《后出师表》中找出至今仍用于口头的词句,体会本文用词精练、句法工整的特点。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

《后出师表》: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