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稀稀落落 难以置信 B.遮天蔽日 沉默寡言 C.万籁具寂 万物鼎盛 D.袅袅烟云 山崩地裂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一)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文中“可别恼”指的是
[ ]
A.雨是最寻常的。
B.一下就是三两天。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与文中的“人家”相同的一句是
[ ]
A.人家都不怕,就你怕。
B.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回去吧。
C.这个村子有百十户人家。
D.原来是你呀,差点没把人家吓死!
3.上文描绘了________图,突出了春雨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4.用“‖”标出上文的层次,指出前后景色的不同点。
答:________
5.“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的“逼”字的意思是哪两项
[ ]
A.强迫(你去看那小草)。
B.说小草颜色青得使人不能不注意它,极言小草色青。
C.小草靠近了人的眼睛。
D.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6.“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中的“烘托”的意思是
[ ]
7.“斜织”一词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
[ ]
A.描绘出雨丝在柔和春风吹拂中倾斜着、互相交错着飘落下来的样子。
B.描绘风不大、柔和,只能把雨丝吹倾斜、交错,不会使雨点横飞。
8.指出加粗短语所使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正确的是
[ ]
A.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充分地写出春雨连绵不断,令人烦恼。
B.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充分地写出春雨的细密、闪烁、连绵不断的样子。
C.用排比、对比的修辞方法,写出春雨又细又密闪闪发光的样子。
D.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突出地写出春雨闪光发亮连绵不断的样子。
9.文中括号[ ]内应填入的词语是
[ ]
10.“像花针”一句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是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世纪版名师点评测试卷(初一、下) 题型:048
幸福的错觉
幸福每每是痛苦的孪生兄弟。
昔日的非洲富婆出门要戴30斤重的铁环,用蹒跚的步态与大步流星奔波于烈日下的穷女人区别开来。那种稀里哗啦的铁环声掠过穷街陋巷时,远近的穷女人都会“啧啧”地艳羡和嫉恨:“看人家富得那份闲逸!”如今,当非洲富婆抹着猩红的厚唇,乘着“奔驰”招摇而过时,棕桐树下小憩的穷女人又会说:“啧啧,瞅人家富得猎豹也赶不上!”
文明人很少能说出自己真实需要是什么,幸福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由富人规划的。90年代暴发户们的典型形象是坐在写字台前以“大哥大”掩耳,于是在大潮如涌、尘土飞扬的街头,时常有人手持“大哥大”,幸福地耷拉着眼皮,以每步15厘米的步幅徘徊,接受街头行人的注目礼。
用多数人的匮乏凸显少数人的富足,是现代广告术的公开秘密。宫廷秘传、限量生产以及豪门、帝都、王朝、超霸等标牌,无非是要渲染一种使拥有者成为人上人的意识形态;而现代家庭之必需、绅士淑女之必备的措辞,无非是为这几个奢侈品的消费网罗更多的看客。黄金宴的就餐者 .
这种幸福的错觉使文明躁动不安。
汉末魏晋时,服食仙丹成了上流社会的时髦,因此致病、致死的有名医皇甫谧、晋朝的贾后、哀帝和北魏的道武帝等。流风所及,连买不起“五石散”的人也学着找个人多的地方躺下,作痛苦状,还念念有词:“药性发作了!”现代人似乎少了这份“滚一身泥巴,博片刻虚荣”的耐心和风雅。但他敌不过广告无孔不入的诱惑,于是要泄莫名火,发无名怨。贼胆大的去做绿林中人,搅得狼烟四起;贼心毒的恨不得药死所有幸福的邻居,在同赴黄泉时扯平幸福与痛苦的落差。
耐人寻味的是,万民钦慕帝王的富足,而帝王子女自古来都难耐“高处不胜寒”的压抑。拿破仑之子在新年之际,当人们张罗着是选一座宫殿、城池还是送一支军队作为幼王的新年礼物时,他只想要一双农民穿的仅值一个苏的木屐,穿着它上街,与那些赤脚在泥污中追嬉的顽童一起玩耍。
那是一个孩子自然而真实的需要。幼王的新年幸福只需要一个苏。
(注:一苏等于一法郎的二十分之一)
1.解释下列词语:
(1)招摇 (2)睥睨
2.“幸福的形式和内容是由富人规划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20字)
3.“为这几个奢侈品的消费网罗更多的看客”一句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4.第5段的一句话:“这种幸福的错觉使文明躁动不安。”
(1)“幸福的错觉”具体所指是什么?(分项说明)
A.
B.
C.
(2)“文明”指什么?(不超过20字)
(3)“躁动不安”指什么?(不超过30字)
5.下面例子哪些是直接用来说明“幸福每每是痛苦的孪生兄弟”的?(可选多项)
[ ]
A.非洲富婆戴铁环。
B.在尘土飞扬的街头,手持“大哥大”耷拉着眼皮,以每步15厘米步幅徘徊。
C.买不起“五石散”,却躺倒装呻吟:“药性发作了!”
D.绿林人搅得狼烟四起。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
B.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
A.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
B.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科学、文学、哲学等。 |
C.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
D.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但晚年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
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
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
A.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
B.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
C.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理生动。 |
B.文章句式多变,短句、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④段。 |
C.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可能”一词,既强调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桂林卷)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15分)
匠人与大师
梁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a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有删减)
【小题1】.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
B.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
A.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
B.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科学、文学、哲学等。 |
C.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
D.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但晚年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
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
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
A.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
B.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
C.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理生动。 |
B.文章句式多变,短句、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④段。 |
C.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可能”一词,既强调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理解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不怕艰苦著称于世……我国的古人早就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古人的格言,今天读起来仍然使人深受教育,对我们的同志,要进行这个教育。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当中,我们党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历尽艰险,饱受磨难而不坠革命之志,这是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都是艰苦奋斗的典范。方志敏同志在敌人的牢狱里写下的《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有这么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地,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精神情操!我讲这一段话,决不是说要大家去过方志敏所说的那样一种生活,而是说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有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浩然正气。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现在,就是在西方国家,有些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对享乐主义泛滥、思想堕落、精神颓废之类的“西方社会病”也深感忧虑。有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叫《西方社会病》。书中指出,西方自由的理论基础就是享乐主义思想,即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西方社会日益糜烂的享乐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已经造成无数的社会罪恶和大量的经济损失。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先进;一个国家在精神上挨饿,那么,迟早在物质上也要挨饿。日本一个教授写的《清贫的思想》一书认为被金钱欲、物欲、占有欲所支配是很危险的,现在需要重新宣传清贫思想,以消除人们在精神上的贫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有用的东西,但又要注意防止把腐朽当神奇,把痈疽当宝贝。……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
(1)在新形势下,如何理解“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代词的指代义。
①对我们的同志,要进行这个教育。
这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
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地,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
这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决不是说要大家去过方志敏所说的那样一种生活。(根据选文内容归纳,不超9个字)
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推断下面词语的含义,错误的一项是
[ ]
A.忧劳兴国:忧患辛劳能使国家强盛。
B.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C.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D.逸豫亡身:安逸享乐会影响身体健康。
(4)第一小节中“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有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浩然正气”中的“精神”、“浩然正气”分别指的是什么?(用选文中的话回答)
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选文第二小节“现在需要重新宣传清贫思想,以消除人们在精神上的贫困”中“清贫思想”、“精神上的贫困”两个词语的含义。
清贫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上的贫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小节“要注意防止把腐朽当神奇,把痈疽当宝贝”句中,“腐朽”、“痈疽”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选文中找出“精神上的贫困”这一词语的两个同义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小节引用《西方社会病》和《清贫的思想》两书的观点所要阐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两段文字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8~12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匠人与大师
梁 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a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有删减)
8.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9. 根据上下文判断应插入文中第⑤段画横线a处的论据是。(3分)
A.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B.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科学、文学、哲学等。
C.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D.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但晚年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10. 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11.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B.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C.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12.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理生动。
B.文章句式多变,短句、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④段。
C.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可能”一词,既强调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15分)
匠人与大师
梁 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a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有删减)
1..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2.. 根据上下文判断应插入文中第⑤段画横线a处的论据是。( )(3分)
A.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B.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科学、文学、哲学等。
C.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D.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但晚年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3.. 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4..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B.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C.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5..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理生动。
B.文章句式多变,短句、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④段。
C.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可能”一词,既强调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