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指出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而迁徙之徒也
B.妆成每被秋娘妒
C.不拘于时
D.句读之不知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8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     ]
A.而迁徙之徒也
B.妆成每被秋娘妒
C.不拘于时
D.句读之不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江西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锦、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邺,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于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初,太祖平柳城,班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不分,覆宗灭国。废立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注①太祖:曹操。②文帝:即曹丕,后为魏文帝。③并省:合并减少(官署)。④司直:汉置司直,帮助丞相举察百官不法之事。周昌:西汉大臣,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
1.对下列字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兵义者胜        义:遵守礼仪             B:务以俭率人        率:带领、带动
C:幸得免戾          戾:暴力、暴虐           D:属所亲眷          亲眷:亲近宠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1)未有树基建本者也 (2)古之学者必有师

B.(1)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1)太祖敬纳其言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1)此古所谓国之司直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一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毛玠“清公”的一组是(     )
①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    ②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③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    ④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
⑤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    ⑥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

A.(1)(2)(5)

B.(2)(4)(6)

C.(1)(3)(4)

D.(3)(5)(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毛玠被任命为治中从事,向太祖进言:出兵作战应合道义,不要贪恋官位,累积财物,才能成就霸王之业。

B.毛玠为东曹掾时,与崔琰负责选举,受到太祖信任。这时文帝任五官将,也亲自拜访毛玠,并且向他请教。

C.商议合并减少官府时,官员找借口要减东曹,实际是不想让毛玠作东曹掾,而太祖信任毛玠,下令减西曹。

D.魏国刚刚建立时,太子还没有确定,群僚拥护曹植为太子,毛玠劝告曹操不要废立长立幼,得到曹操的赞赏。

5.⑴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4分)
                                                                               
⑵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分)
                                                                           
⑶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分)
                                                                              
(4).吾属今为之虏矣!(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海南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后,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命谦口其罪——数:列举
B.乃手书谦名吏部——授:授官
C.超兵部右侍郎——迁:提拔
D.皆令归治丧,旋复——起:起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
①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②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 ③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④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⑤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
⑥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视,在郕王主政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也尽心国事,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力主不迁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B.于谦在“三杨”主政时,极受重视,所奏请之事都能得到即时批准。“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当权,于谦差点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处死刑,后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C.于谦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晋诸王的请求下重任巡抚,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灾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他父母去世,朝廷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但不久又担任原职。
D.于谦在发生众朝臣围打王振党羽马顺致使局面混乱的事件时,果断地设法稳住了王振,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的高度赞扬和朝臣们的依重。
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2008学年上海市嘉定一中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测试(二)、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人生大呼吸

  ①呼出废气吸进新鲜空气,生命就是在这种呼吸中保持与延续,这是近于废话的常识,然而,宇宙万物都以其不同方式,在做着生命的大呼吸,只是一般人没有如此理解罢了。举其大者,有日升月落的白天和黑夜,天体的运行才会保持平衡,那是宇宙的大呼吸;天有阴晴云雨,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取得养料繁衍生命,这是大自然的大呼吸;有平原与峡谷,高山与河川,而后才有山河之雄壮秀丽,这是大地的大呼吸;有潮涨潮落,才有大海丰富恒久的生命与多变的性格,这难道不是大海的呼吸?有涨有跌,股市才具有吸引亿万投资者不怕风险的魅力,经济运行就靠这一呼吸而保持社会的活力……文化巨人司马迁以及他所列举出来的这许多巨人,他们都在人生的大起大伏大悲大苦中,打磨出他们非凡的意志,人格的魅力,坚韧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独有的理解与思考,而后成就其大业,功垂后代。

  ②其实,这种人生大呼吸,一般人都有可能遭遇到,只是未必能够把它作为超越生理的精神呼吸,从中去获取生命的养料,并在逆境中完善人生成就其自身。孔子、孙子、屈原、司马迁、左丘明等等,他们的大呼吸,是被迫的,为此付出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巨大代价,他们是从高位堕入尘埃,从天堂打入地狱的巨大的生命落差中,完成了这种大呼吸,其中包括像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A  和《石头记》的作者  B  那样,是富贵乡的被放逐者,在破落之家中遭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但还有另外一种,生于底层,从苦难的污浊泥潭里走向高山之巅,像英国狄更斯、苏联  C  、美国杰克·伦敦等等,苦难的童年让他们直接从经济生活的贫困、出身的低贱、世道的不公等残酷黑暗的人生大波动中,感受人生,体验生命,并学会了这种大呼吸,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养料而后显示了非凡的生命价值。

  ③不管他们以何种形式接受了这种人生大呼吸,都说明这种精神呼吸,对于生命的升华,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在世,生活的道路不可能平坦。事业上的得失,人际关系上的处理,健康状况,战争的伤害,自然灾害的突发等等无不在伺机向我们发出袭击。不同的是,有的人,当这种袭击临头的时候,把它看作生命大呼吸的开始,接受它,并变被动为主动,沉潜下来,从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生存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反复反观自省,体察民情,透视社会,解剖人生,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吐故纳新,补缺堵漏,工其事,利其器,转害为利,避短扬长,忍辱含垢,毅然地让精神站起来,而且稳稳地站到一个新的生命台阶上去,不为眼前之利,而是为了千秋万代;有的人却不是这样,灾难一旦降临或偶遇挫折,就垂头丧气,眼前一片黑暗,悲天悯人,诅咒人生,以致自暴自弃自残自戕,一蹶不振而自甘沉沦。

  ④可惜,看看当今的父母亲,我不能不忧虑:________。拳拳然,期望其健康的概念,也不过是让儿女的肺活量大些,再大些,四肢强壮些,再强壮些;出人头地的标准,也不过是给他获取一个硕士博士的头衔,谋得一份好差使,不然就认为对不起儿女。不,这不是为人父母的完美之道。既然人生之路就是风雨之路,那么,每一步都会有泥泞,每一程都有可能触到暗礁遇上险滩,没有挫折就不会有成功,没有受过苦,也就不知道怎样到人生的舞台上,面对众多强乎去拼搏,去奋斗。这就是中国的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和“不幸的童年,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的精神内核。所以自小就应当让孩子懂得,健康的体魄、完美的知识结构与生存技能以外,还必须具有善于作这种精神大呼吸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世界迎着狂风恶雨巍然屹立,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这才是作为父母的真正的爱。

1.依照上下文,在第②段A、B、C三处空档中填人恰当的人名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第②段列举古今中外文化巨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

3.第③段“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吐故纳新”一句中,“纳新”在文中其实是指“吸取□□□□”。

4.从全文看,人人都应善于作人生大呼吸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

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理解和评价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

A.人生大呼吸是人人必须经历的,而成就伟人就是人生大呼吸的主要目的。

B.人生大呼吸对生命的升华不可缺,因为人们一旦遭遇灾难挫折便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C.人生大呼吸能激发我们奋斗自强的意志,叩问天地,体验生命,反思历史,从失败废墟上甚至从血泊中站起来,成就前人未能成就的伟业。

D.当今物质条件愈好,愈要自觉接收人生大呼吸,不然,被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就难以增大肺活量,无法完成硕士博土学业成为人上人。

E.上文运用了例证与对比论证方法,阐述了要获得人生的财富就必须具有善于作这种人生大呼吸的心理素质。

F.上文前三段文字是先总后分,逐层深入地阐明人生大呼吸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6.依照你的理解,在第④段空白画线处补写一段话,要求与上下文文意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生大财富”、“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之类的话题属老生常谈,但此文却能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你以为这种写法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河北省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注释】①庶子:官名。②执谦:坚持谦逊。③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④端悫(què):正直诚谨。⑤特进:官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谏之数:多次

B.今以病寝:卧床

C.百寮莫不为国之恨:憎恶

D.终不顺从邪指:旨意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喜为官“忠直”的一项是
①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    ②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③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    ④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
⑤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 ⑥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帝当政后,因为傅喜曾做过太子庶子,于是屡受提拔,虽然称病在家,仍然受到哀帝的特殊恩遇。

B.由于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的坚持,也是因为哀帝的器重,傅喜不但没有被遣归,相反被任命为大司马,封为了高武侯。

C.哀帝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愿,只好想方设法让大臣改变主张,他先免去了师丹的官职,然后打算免去傅喜、孔光的官职。

D.王莽又掌握了大权后,唯独没有免除傅喜的官爵,其中有傅喜耿介坚节,没有顺从定陶太后的意愿的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
(2)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08年嘉定一中测试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

人生大呼吸

①呼出废气吸进新鲜空气,生命就是在这种呼吸中保持与延续,这是近于废话的常识,然而,宇宙万物都以其不同方式,在做着生命的大呼吸,只是一般人没有如此理解罢了。举其大者,有日升月落的白天和黑夜,天体的运行才会保持平衡,那是宇宙的大呼吸;天有阴晴云雨,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取得养料繁衍生命,这是大自然的大呼吸;有平原与峡谷,高山与河川,而后才有山河之雄壮秀丽,这是大地的大呼吸;有潮涨潮落,才有大海丰富恒久的生命与多变的性格,这难道不是大海的呼吸?有涨有跌,股市才具有吸引亿万投资者不怕风险的魅力,经济运行就靠这一呼吸而保持社会的活力……文化巨人司马迁以及他所列举出来的这许多巨人,他们都在人生的大起大伏大悲大苦中,打磨出他们非凡的意志,人格的魅力,坚韧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独有的理解与思考,而后成就其大业,功垂后代。

②其实,这种人生大呼吸,一般人都有可能遭遇到,只是未必能够把它作为超越生理的精神呼吸,从中去获取生命的养料,并在逆境中完善人生成就其自身。孔子、孙子、屈原、司马迁、左丘明等等,他们的大呼吸,是被迫的,为此付出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巨大代价,他们是从高位堕入尘埃,从天堂打入地狱的巨大的生命落差中,完成了这种大呼吸,其中包括像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A  和《石头记》的作者  B  那样,是富贵乡的被放逐者,在破落之家中遭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但还有另外一种,生于底层,从苦难的污浊泥潭里走向高山之巅,像英国狄更斯、苏联  C   、美国杰克?伦敦等等,苦难的童年让他们直接从经济生活的贫困、出身的低贱、世道的不公等残酷黑暗的人生大波动中,感受人生,体验生命,并学会了这种大呼吸,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养料而后显示了非凡的生命价值。

③不管他们以何种形式接受了这种人生大呼吸,都说明这种精神呼吸,对于生命的升华,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在世,生活的道路不可能平坦。事业上的得失,人际关系上的处理,健康状况,战争的伤害,自然灾害的突发等等无不在伺机向我们发出袭击。不同的是,有的人,当这种袭击临头的时候,把它看作生命大呼吸的开始,接受它,并变被动为主动,沉潜下来,从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生存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反复反观自省,体察民情,透视社会,解剖人生,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吐故纳新,补缺堵漏,工其事,利其器,转害为利,避短扬长,忍辱含垢,毅然地让精神站起来,而且稳稳地站到一个新的生命台阶上去,不为眼前之利,而是为了千秋万代;有的人却不是这样,灾难一旦降临或偶遇挫折,就垂头丧气,眼前一片黑暗,悲天悯人,诅咒人生,以致自暴自弃自残自戕,一蹶不振而自甘沉沦。

④可惜,看看当今的父母亲,我不能不忧虑:                   。拳拳然,期望其健康的概念,也不过是让儿女的肺活量大些,再大些,四肢强壮些,再强壮些;出人头地的标准,也不过是给他获取一个硕士博士的头衔,谋得一份好差使,不然就认为对不起儿女。不,这不是为人父母的完美之道。既然人生之路就是风雨之路,那么,每一步都会有泥泞,每一程都有可能触到暗礁遇上险滩,没有挫折就不会有成功,没有受过苦,也就不知道怎样到人生的舞台上,面对众多强乎去拼搏,去奋斗。这就是中国的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和“不幸的童年,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的精神内核。所以自小就应当让孩子懂得,健康的体魄、完美的知识结构与生存技能以外,还必须具有善于作这种精神大呼吸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世界迎着狂风恶雨巍然屹立,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这才是作为父母的真正的爱。

6.依照上下文,在第②段A、B、C三处空档中填人恰当的人名(3分)

   A                  B                  C              

7.第②段列举古今中外文化巨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

8.第③段“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吐故纳新”一句中,“纳新”在文中其实是指“吸取□□□□”。(3分)

9.从全文看,人人都应善于作人生大呼吸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

                                                                            

                                                                            

10.对本文理解和评价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人生大呼吸是人人必须经历的,而成就伟人就是人生大呼吸的主要目的。

   B.人生大呼吸对生命的升华不可缺,因为人们一旦遭遇灾难挫折便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C.人生大呼吸能激发我们奋斗自强的意志,叩问天地,体验生命,反思历史,从失败废墟上甚至从血泊中站起来,成就前人未能成就的伟业。

   D.当今物质条件愈好,愈要自觉接收人生大呼吸,不然,被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就难以增大肺活量,无法完成硕士博土学业成为人上人。

   E.上文运用了例证与对比论证方法,阐述了要获得人生的财富就必须具有善于作这种人生大呼吸的心理素质。

   F.上文前三段文字是先总后分,逐层深入地阐明人生大呼吸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11.依照你的理解,在第④段空白画线处补写一段话,要求与上下文文意连贯。(3分)

                                                                            

                                                                                

12.“人生大财富”、“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之类的话题属老生常谈,但此文却能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你以为这种写法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注释】①庶子:官名。②执谦:坚持谦逊。③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④端悫(què):正直诚谨。⑤特进:官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谏之/数:多次
B.今以病/寝:卧床
C.百寮莫不为国之/恨:憎恶
D.终不顺从邪/指:旨意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喜为官“忠直”的一项是(       )
①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
②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③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
④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
⑤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
⑥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帝当政后,因为傅喜曾做过太子庶子,于是屡受提拔,虽然称病在家,仍然受到哀帝的特殊恩遇。
B.由于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的坚持,也是因为哀帝的器重,傅喜不但没有被遣归,相反被任命为大司马,封为了高武侯。
C.哀帝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愿,只好想方设法让大臣改变主张,他先免去了师丹的官职,然后打算免去傅喜、孔光的官职。
D.王莽又掌握了大权后,唯独没有免除傅喜的官爵,其中有傅喜耿介坚节,没有顺从定陶太后的意愿的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联合竞赛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①。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②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③,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④,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⑤,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注释】①庶子:官名。②执谦:坚持谦逊。③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④端悫(què):正直诚谨。⑤特进:官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数谏之数:多次
B.今以寝病寝:卧床
C.百寮莫不为国恨之恨:憎恶
D.终不顺指从邪指:旨意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喜为官“忠直”的一项是()(3分)
①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    ②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③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    ④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
⑤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⑥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帝当政后,因为傅喜曾做过太子庶子,于是屡受提拔,虽然称病在家,仍然受到哀帝的特殊恩遇。
B.由于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的坚持,也是因为哀帝的器重,傅喜不但没有被遣归,相反被任命为大司马,封为了高武侯。
C.哀帝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愿,只好想方设法让大臣改变主张,他先免去了师丹的官职,然后打算免去傅喜、孔光的官职。
D.王莽又掌握了大权后,唯独没有免除傅喜的官爵,其中有傅喜耿介坚节,没有顺从定陶太后的意愿的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5分)
(2)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辽宁省五协作体高二上学期合竞赛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①。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②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③,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④,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⑤,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注释】①庶子:官名。②执谦:坚持谦逊。③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④端悫(què):正直诚谨。⑤特进:官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数谏之数:多次

B.今以寝病寝:卧床

C.百寮莫不为国恨之恨:憎恶

D.终不顺指从邪指:旨意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喜为官“忠直”的一项是()(3分)

①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    ②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③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    ④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

⑤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⑥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帝当政后,因为傅喜曾做过太子庶子,于是屡受提拔,虽然称病在家,仍然受到哀帝的特殊恩遇。

B.由于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的坚持,也是因为哀帝的器重,傅喜不但没有被遣归,相反被任命为大司马,封为了高武侯。

C.哀帝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愿,只好想方设法让大臣改变主张,他先免去了师丹的官职,然后打算免去傅喜、孔光的官职。

D.王莽又掌握了大权后,唯独没有免除傅喜的官爵,其中有傅喜耿介坚节,没有顺从定陶太后的意愿的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5分)

(2)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①。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②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③,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④,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⑤,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注释】①庶子:官名。②执谦:坚持谦逊。③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④端悫(què):正直诚谨。⑤特进:官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数谏之数:多次
B.今以寝病寝:卧床
C.百寮莫不为国恨之恨:憎恶
D.终不顺指从邪指:旨意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喜为官“忠直”的一项是()(3分)
①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    ②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③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    ④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
⑤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⑥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帝当政后,因为傅喜曾做过太子庶子,于是屡受提拔,虽然称病在家,仍然受到哀帝的特殊恩遇。
B.由于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的坚持,也是因为哀帝的器重,傅喜不但没有被遣归,相反被任命为大司马,封为了高武侯。
C.哀帝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愿,只好想方设法让大臣改变主张,他先免去了师丹的官职,然后打算免去傅喜、孔光的官职。
D.王莽又掌握了大权后,唯独没有免除傅喜的官爵,其中有傅喜耿介坚节,没有顺从定陶太后的意愿的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5分)
(2)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