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与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觉



满目
B.临月披卷 摸瓜
C.焦的心境 类植物
D.案文字 还珠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5 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与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觉 满目
B.临月披卷 摸瓜
C.焦的心境 类植物
D.案文字 还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南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奏瑟
B、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C、因跪秦王
D、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偷偷地。
B、秦王不,为一击击          怿,高兴。
C、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为,演奏。
D、相如召赵御史               顾,回头。
3、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8 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①先生金姓,采名,字若采,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谓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③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④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选自国学扶轮社廖燕《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文评书——衡:衡量,评价
B.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之——排:批驳
C.鼎革后,绝意仕进——鼎革:朝代更易
D.惟坐贯华堂中——兀:茫然无措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金圣叹“善衡文评书”的一组是(   )
①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⑤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
⑥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金先生学问广博,评点诸书,别开生面,阐发作文奥秘,教己作文方法,谈论典籍和记载极其透彻,僧侣和俗人都觉得好。
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
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留行。
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他后代仍受求学者的称赞。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伶官传序》,完成1-7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1.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污(diàn) (chóu) 同仇敌(gài)
B.官(1íng) 襟(zhān) 意气之(shèng)
C.锦(náng) 爱(nì) 以锦囊(chéng)
D.聚(jiān) 睨(pì) 轻怕重(niā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绳索) (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逸豫(犹豫)可以亡身   抑(推究)其成败之迹
C.(装着)以锦囊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D.何其(多么)衰也!    凯旋而(收藏)之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是(     )
A.梁君臣之首
B.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C.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D.一夫呼,乱者四应
4.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岂非人事
B.与其所以失天下者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而智勇多困所溺②祸患常积忽微
B.①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独伶人也哉
C.①入太庙②而皆自人欤
D.①自然理也②莫能与
6.下列各句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评论庄宗的盛衰得失,阐明中心论点,既赞叹庄宗成功又慨叹庄宗失败,呼应文章开头。
B.以他的“极盛”和他的“极衰”构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强调“人事”作用。
C.“岂得之难……而皆自于人欤?”连用问句,发人深思,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D.段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判朝政,讽谏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性。
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钱神论      [西晋]鲁 褒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启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岂是之谓乎?

钱作为一个实体,有天和地的形象。它的内部效法地的方,外部效法天的圆。把它堆积起来,就好像山一样;它流通起来,又好像河流。它的流通与储蓄,都有一定的规则。在市场上做买卖方便交易,不用担心它消耗亏损。它很难折断,好像那些长寿的人;它像大自然一样运行不息,不会缺乏,所以它能够流传这么久,成为世间的神明宝贝,大家像敬爱兄长那样爱它,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孔方”。没有了它人们就会贫穷软弱,得到了它人们就会富足强盛。它没有翅膀却能飞向远方,它没有脚却能到处走动。它能够使严厉刚正的面孔露出笑脸,使口风很严的人开口。钱多的人干什么都能占先,钱少的人便得乖乖地排在后面。排在前面的人就是君长,而排在后面的只是臣仆。那些作君长的富足且有闲钱,那些作臣仆的贫困且钱财不够用。《诗经》里说:“富人哪,总是那么欢乐;孤独的人,好悲伤!”难道说的就是这个吗?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住,无幽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赈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钱”得名于“源泉”的“泉”,百姓每天都要用到它,它的源泉是不会缺乏的。再远的地方它也能去,再深的地方它也能到。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在讲学的地方总是疲倦得打不起精神,对于清谈一事也厌倦听闻,面对它便瞌睡得很,可是见到孔方兄便没有人不惊醒凝视的。钱所能给人们带来的祐护,是吉祥而没有不利的。为什么要读了书然后才达到富贵呢?以前吕公对写上钱数的空头帖子欣慰喜悦,汉高祖刘邦制胜在萧何多出二百钱,卓文君脱下粗布滥衣穿上锦绣绸缎,司马相如乘上高盖华车解下犊鼻围裙。官尊名显,都是由钱所达到的。空头帖子本来就很虚,更何况有实?多出的二百钱虽少,却带来了亲密的关系。由此说来,钱可真是神物了。它没有德行却受人尊敬,没有势力却那么红火,它能够推开富贵官宦之家的朱门、紫闼。有钱的地方,可以化危为安,可以让死的重新复活;可要是没钱了,那贵的就要变成贱的,活的也得把它杀掉。所以,和人争辩、打官司,没有钱就不能获胜;失意不得进仕的人,没有钱就不会被提拔;愁怨忿恨,没有钱就没法化解;好的名声,没有钱便不能被传播。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身居官位的那些人,对于孔方兄的热爱,从来都不曾停止。他们拿着它的手,一直怀抱着,不管它们是优是劣,也不管它们的年份远近。在孔方兄家中,宾客总是从四面八方聚来,门前如同集市一样热闹。谚语说:“钱虽然没有听觉,却可以暗中指使别人。”这话难道是假的吗?又说:“有钱便可以役使鬼神。”更何况是人呢?子夏说:“死生有它的命数,富贵在于上天。”我却以为,死生没有命数,富贵在于钱而已凭。凭什么明白这点呢?那是因为钱可以转祸为福,变失败为成功,使危险的人变得平安,使死人得以生还。性命的长短,官位、俸禄的高低,都在于钱的多少,天又怎么能参与这事?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季运行,万物生长,钱比不上天;使穷困的人显达,使处境窘迫的人得以摆脱,上天就不如钱了。如果有臧武仲的智慧,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仪和音乐来修饰,就可以算得上一个完人了。如今要成为一个完人又何必那样?只靠孔方兄便可以了。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故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仕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

大凡现今的人,只要钱罢了。所以说,军队没有钱财士兵就不会前来,军队没有奖赏士兵就不会前进。做官如果没有朝中公卿大臣做靠山,那还不如归田务农。即使有朝中公卿大臣,却没有孔方兄,那么和没有翅膀却想要飞翔,没有脚却想要行走又有什么不同呢?

(本文选自《魏晋南北朝抒情散文赏析》,原出处《晋书·隐逸传》,有增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井便易,不患耗折                  便,(价格)便宜。

B.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            文,修饰。

C.矣富人,哀此茕独                  哿,快乐。

D.宾客辐辏,门常如市                  辐辏:像车轮的辐聚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与“而况于人乎”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排金门入紫闼

B.死有知,其几何离

C.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D.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

B.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

C.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

D.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

3.D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

译文:

(2)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

译文:

(3)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

译文:

5. 顾恺之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使人“迁想妙得”。所谓“迁想”,即由此及彼的联想,“妙得”即经过揣摩后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请简要谈谈本篇带给你的“迁想妙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普宁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读音和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舻千里,旌旗蔽空    舳:zh*,船头

B.

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li2o,盘绕

C.

樽以相属       匏:p2o,葫芦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之上  渚:zh(,江中小洲

(2)

找出与例句“鱼虾而麋鹿”中加粗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

范增数项王

B.

稍稍宾客其父。

C.

见相如。

D.

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3)

分析上面文字,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这段文字表现出一种消极的社会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B.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句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观情怀。

C.

“而今安在哉?”翻译为“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的“蜉蝣”比喻人在天地间的渺小。

(4)

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多于南亩之农夫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不能容于远近

D.

月出于东山之上

(5)

(1)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 徽 始 教 契 丹 建 牙 开 府 筑 城 郭 立 市 里 以 处 汉 人 使 各 有 配 偶 垦 艺 荒 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资治通鉴·后梁记》)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弃物  靡:没有
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D.僮奴有恩  遇:遇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二子肖母也/久之,能足音辨人 
B.抚爱,益念孺人/先妣抚甚厚
C.诸儿见家人泣,随之泣/于其身也,耻师焉
D.十六年有妇/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译文:                                                                                 
(2)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04年高三统一练习(一) 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剌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已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已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地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已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 不朽的失眠。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人。天宝十二载中进士,后与夫人相继卒于洪州。其诗多羁旅题咏之作。)

(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故事定位在张继落榜之后,以时间为序,按“落榜——离京——夜泊姑苏——失眠——创作诗篇”的过程展开故事情节。

B.

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真实地再现了张继当年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张继处境的惋惜之情。

C.

文中以微火终其一生都不曾“华美灿烂”暗指张继因不曾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产生的遗憾。

D.

文中画线处“照抄”一词的含意是: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E.

文中的“不朽”不仅指那场“失眠”,也指“失眠”所引发的创作欲望,这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这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2)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试从文中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这些对比的作用。

  例一

  例二

  分析:这些对比________

(3)

文章第四段只有四个字“船行似风”,为什么一笔带过?试从结构和人物两方面回答。(1)从结构上看________(2)从刻画人物的角度看________

(4)

本文语言具有新颖性和表现力。如“不朽”修饰“失眠”,似与日常用语习惯相悖,却强调了张继失眠的意义。请从文中再找一例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②曰“舜目盖重瞳子③”,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④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

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矣。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也。自矜功伐⑥,奋其私智而

(《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舣:y!,附船着岸。②周生:汉时的儒者。③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④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⑤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⑥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

(1)

为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并解释

身亦被十余创________ 何兴之暴________

羽岂其苗裔________ 自功伐________

(2)

文中划“”的句子各有一个通假字,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同________

(3)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吾为若 德:恩德

B.

马童面之 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C.

陈涉首难 首难:首先遇难

D.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经营:筹划营谋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兴暴也

②谓霸王

③不忍杀之,赐公

④欲力征经营天下

[  ]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

A.

天之亡,我何渡

政由羽出,号“霸王”

B.

众数十万人,亦足

先破秦入咸阳者

C.

相与并争,不可

沛公不桮杓

D.

吾为

入前为寿

(6)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遂将五诸侯灭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项羽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是《史记》中描绘最精彩的人物,也最能展现司马迁的史才与文才,对此李晚芳曾评价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对于项羽最终“乌江自刎”的结局,司马迁也以超绝的历史眼光,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因此,后人赞叹说:“一赞中,五层转折,唱叹不穷。”那么,这五层转折体现在哪里?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的失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