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豫让传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而智伯

事:侍奉
B.女为己者容 说:“悦”,爱慕。
C.吞声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形状:形体和容貌。
D.于是襄子乃豫让 数:多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变名姓为刑人

今其智反不能及
B.欲刺襄子 斧斤时入山林
C.豫让伏所当过之桥下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D.使人问之,果豫让 师道之不传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决心为智伯报仇,这样就不会愧对死去的智伯了。因为智伯当年以国士之礼对待他,对他有知遇
      之恩。
B.豫让不用卑鄙的手段报仇,却在身上涂漆使自己长疮,吞炭让声音变得沙哑,目的是使得妻子都认不
      出他。
C.豫让首次刺杀未成,襄子饶恕了他,认为他是一位义士。这表现了襄子的胸襟和气度,突出豫让的志
      行可贵。
D.豫让自杀后,太史公写“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反映此事震撼人心,增强了故事的悲
      壮性。
D,C,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陕西西安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B.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C.则虽死不恨:仇恨
D.子不事范、中行氏乎尝:曾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去事智伯衡乃诡对
B.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今行而无信,秦未可亲也
C.吾所为者极难耳焉置土石
D.襄子数豫让曰要之死日,然后是非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C.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陕西西安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B.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C.则虽死不恨:仇恨

D.子不事范、中行氏乎尝:曾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去事智伯衡乃诡对

B.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今行而无信,秦未可亲也

C.吾所为者极难耳焉置土石

D.襄子数豫让曰要之死日,然后是非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C.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进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裹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荚,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赵襄子最怨智伯  怨:恨

       B 襄子如厕,心动  动:感动

       C 襄子必近幸子  幸:宠信

       D 则虽死不恨  恨:遗憾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②顷之,烟炎张天

              ①士为知己者死

              ②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①襄子乃数豫让曰

              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①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②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豫让“忠义”和襄子“宽宏”的一组是(3分)

              ①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

              ②卒释去之

              ①我必为报仇而死

              ②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

              ②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①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

              ②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赵与韩、魏合谋灭掉智伯之后,三家分晋。赵襄子虽最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对故主智伯的忠诚,把扮作受刑奴隶、试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了。

B 由于未能实现替智伯报仇的意愿,豫让于是希望求得襄子的衣服砍上几刀。襄子很为豫让的义气所感动,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C 豫让为了报答范氏和智伯的知遇之恩,决心刺杀襄子。他先是隐身厕中,再是漆身吞炭,后是伏身桥下,但三次行刺都以失败而告终。

D 豫让的朋友劝他去委身侍奉襄子,并借机刺杀襄子,被豫让拒绝了。豫让认为既然做了别人的臣子,就应该忠心事主。否则就是不忠,是让人羞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进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裹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荚,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赵襄子最怨智伯  怨:恨

       B 襄子如厕,心动  动:感动

       C 襄子必近幸子  幸:宠信

       D 则虽死不恨  恨:遗憾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②顷之,烟炎张天

              ①士为知己者死

              ②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①襄子乃数豫让曰

              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①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②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豫让“忠义”和襄子“宽宏”的一组是(3分)

              ①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

              ②卒释去之

              ①我必为报仇而死

              ②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

              ②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①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

              ②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赵与韩、魏合谋灭掉智伯之后,三家分晋。赵襄子虽最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对故主智伯的忠诚,把扮作受刑奴隶、试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了。

B 由于未能实现替智伯报仇的意愿,豫让于是希望求得襄子的衣服砍上几刀。襄子很为豫让的义气所感动,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C 豫让为了报答范氏和智伯的知遇之恩,决心刺杀襄子。他先是隐身厕中,再是漆身吞炭,后是伏身桥下,但三次行刺都以失败而告终。

D 豫让的朋友劝他去委身侍奉襄子,并借机刺杀襄子,被豫让拒绝了。豫让认为既然做了别人的臣子,就应该忠心事主。否则就是不忠,是让人羞愧的。

(2012广东高考语文专题测试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日:“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

        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注:壅:堵塞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六年,拜御史中丞。          拜:拜见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    用事:掌权

        C.忽辛遂伏辜。                  辜:罪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识:作标记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雄飞乃先自降一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   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C.然臣未尝敢轻用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D.卢世荣以言利进用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逍遥游》)

13.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3分)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辩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B.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C.则虽死不恨:仇恨
D.子不事范、中行氏乎尝:曾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去事智伯衡乃诡对
B.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今行而无信,秦未可亲也
C.吾所为者极难耳焉置土石
D.襄子数豫让曰要之死日,然后是非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C.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非常讲解·教材全解全析 高中语文 必修5 (山东版) 山东版 题型:048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以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日:“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

下列句子中加粗实词的解释和加粗虚词意义用法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说己者

容:打扮  为:意义用法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中的“为”

B.

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

恨:遗憾  以:意义用法同“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中的“以”

C.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乃:意义用法同“良乃入,具告沛公”中的“乃”

D.

自为计,寡人不复

释:释放  其:意义用法同“汝其勿悲”中的“其”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项是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  ]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

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入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

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

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扬州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文言文阅读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集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於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问涂厕之刑人     执:捉拿

B.

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列举罪过,指责。

C.

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  众人:像大多数人一样

D.

于是襄子大之     义:认为……合乎正义

(2)

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豫让为“义人”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②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③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④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⑤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⑥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  ]

A.

②⑤⑥

B.

③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

A.

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

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C.

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

豫让最后一次行刺赵襄子以失败收场,赵襄子没有再次赦免他,但还是同意了他“请君之衣而击之”的要求,满足了他以这一特殊形式回报智伯的愿望。

(4)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史记·屈原列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B.则虽死不恨:仇恨
C.女为说己者容:打扮D.今日之事,臣固诛伏:服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2分)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他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B.赵襄子开始放掉行刺未果的豫让,是因为豫让是个义士,后来赵襄子不想释放再次行刺的豫让,是因为赵襄子认为自己对待豫让已经仁至义尽了。
C.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D.豫让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或课内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4分)
(2)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3分)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3分)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陕西省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来源:Zxxk.Com]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B.则虽死不恨:仇恨

C.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D.今日之事,臣固诛伏:服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2分)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他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B.赵襄子开始放掉行刺未果的豫让,是因为豫让是个义士,后来赵襄子不想释放再次行刺的豫让,是因为赵襄子认为自己对待豫让已经仁至义尽了。

C.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D.豫让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

4.把阅读材料中或课内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4分)

(2)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3分)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3分)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12月质检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B.则虽死不恨:仇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D.子不事范、中行氏乎尝:曾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去事智伯不如因其机遂取之
B.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入臣祸至燕
C.襄子数豫让曰平明,汉军觉之
D.吾所为者极难耳公子纵轻胜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3分)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