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学生公寓到图书馆只有二三里,从图书馆到教学楼只有三四里,这段距离并不远。
B、考古学家对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的时代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为了防止这次大检查不走过场,中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D、出现别里科夫这类人的主要原因,是沙皇反动专制的统治所造成的。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4 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学生公寓到图书馆只有二三里,从图书馆到教学楼只有三四里,这段距离并不远。
B、考古学家对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为了防止这次大检查不走过场,中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D、出现别里科夫这类人的主要原因,是沙皇反动专制的统治所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湖南省长沙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送杨寘序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也。既而学琴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之,不知其疾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②其湮郁,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③。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引:一种乐曲体裁。句意为“学弹了以宫声为主的几支曲子”。②道:通“导”,意为排遣。③尉:县尉。剑浦:地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退而闲居,不能也   治:医治

B.

受宫声数引,久而之  乐:以……为乐

C.

道其湮郁,其幽思   写:书写

D.

是其心有不平者    固:本来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不知其疾在体也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B.

既而学琴友人孙道滋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

C.

能郁郁以久乎     吾还也

D.

故予作琴说赠其行   常身翼蔽沛公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

B.

杨寘因没中进士,不得不到千里之外去当一个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

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意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喜 怒 哀 乐 之 未 发 谓 之 中 发 而 皆 中 节 谓 之 和 中 也 者 天 下 之 大 本 也 和 也 者 天 下 之 达 道 也 致 中 和 天 地 位 焉 万 物 育 焉。

(取材于《中庸》,《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读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送杨真序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②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③。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选自《古文观止》)

①引:一种乐曲体裁。句意为“学弹了以宫声为主的几支曲子”。②道:通“导”,意为排遣。③尉:县尉。剑浦: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退而闲居,不能也      治:医治

B. 受宫声数引,久而之     乐:以……为乐

C. 道其湮郁,其幽思      写:书写

D. 是其心有不平者       固:本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其疾在体也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B.既而学琴友人孙道滋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

C.能郁郁以久乎

还也

D.故予作琴说赠其行

身翼蔽沛公

3.下列各项中,都属于表达音乐特殊功能的一项是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②夫琴之为技,小矣  ③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  ④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⑤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⑥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

A.① ②  = 6 \* GB3 = 3 \* GB3 = 4 \* GB3 = 5 \* GB3 = 1 \* GB3 = 3 \* GB3 = 4 \* GB3 = 4 \* GB3 = 5 \* GB3 ⑤ = 6 \* GB3 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

B.杨寘因没中进士,不得不到千里之外去当一个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意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

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

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

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马怀素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又应制举    举:考取

B.则天令怀素按鞫      按:审查

C.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    坐:质问

D.擢拜中书舍人    擢:提拔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马怀素“谦逊好学”与“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A.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        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

B.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        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

C.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                 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

D.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     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怀素是丹徒人,寓居在江都,年少时拜李善为师,家境困窘连灯烛都没有,就白天打来柴草,夜间点燃柴草用以照明读书。

B.崔贞慎等人为魏元忠送行,张易之就让人诬告崔贞慎等人为同谋,武则天让马怀素审讯,想把崔贞慎等定成同谋罪,怀素却没有听从。

C.武则天恼怒怀素没有按照她的旨意办案,怀素认为,元忠的罪不比彭越,昔日栾布为彭越辩解尚不被治罪,他为元忠辩解也不应该受到连累。

D.马怀素处事公平,待人宽容,当时受到人们称赞。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他从不阿附依顺谁,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升为中书舍人。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

译文:                                                               

(2)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烧窑的用破碗
张晓风
小时候,听人说:“烧窑的用破碗”,蒙蒙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渐渐长大才知道世间竟真是如此,用破碗的,还不只是窑户哩!完美的瓷,我是看过的,宋瓷的雅拙安详,明瓷的华丽斗艳都是古今不再一见的绝色了,然而导游小姐常冷静地转过头来,说:
“这样一件精品,一窑里也难得出一个啊,其他效果不好的就都打烂了!”
大概因为是宫窑吧?所以惯于在美的要求上大胆越分,才敢如此狂妄的要求十全十美,才敢于和造化争功而不忌讳天谴。宫里的瓷器原来也是如此“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我每对着冷冷的玻璃,眷那百分之百的无憾无暇,不免微微惊怖起来,每一件精品背后,都隐隐堆着小冢一般的尖锐而悲伤的碎片啊!   
而民间的陶瓷不是如此的,民间的容器不是案头清供,它总有一定的用途。一只花色不匀称的碗,一把烧出了小疙瘩的酒壶都仍然有生存权,只因为能用。凡能用的就可以卖,凡能卖的就可以运到市场上去,每次窑门打开,一时间七手八脚,窑便忽然搬空了。窑大约是世上最懂得炎凉滋味的一位了,从极热闹极火炽到极寂寞极空无——成器的成器,成形的成形,剩下来的是陶匠和空窑,相对峙立,仿佛散戏后的戏子和舞台,彼此都疑幻疑真起来。
设想此时正在套车准备离去的陶瓷贩子忽然眼尖,叫了一声:“哎!老王呀,这只碗歪得厉害呀,你自己留下吧!拿去卖可怎么卖呀,除非找个歪嘴的买主!”
那叫老王的陶匠接过碗来,果真是个歪碗哩!是拉坯的时候心里惦着老母的病而分了神吗?还是进窑的时候小么儿在一边吵着要上学而失手碰撞了呢?反正是只无可挽回的坏碗了,没有买主的,留下来自己用吧!不用怎么办?难不成打破吗?好碗自有好碗的造化,只是歪碗也得有人用啊!
捏着一只歪碗的陶匠,面对着空空的冷窑,终于有了一点落实的证据——具体而微温,仿佛昨日的烈焰仍未褪尽。
在满窑成功完好的件头中,我是谁?我只愿意是那只瑕疵显然的歪碗啊!只因残陋,所以甘心守着故窑和故主,让每一个标价找到每一个买主,让每一种功能满足每一种市场,而我是眷眷然留下来的那一只,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成年后读梅尧臣写瓦匠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张俞写蚕妇的诗也类似:
昨日到城廓, 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原来世事多半如此吗?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注定只供外销吧?① 守着年老父母的每每是那个憨愚老实的儿子。如果这是一个瓦匠买不起瓦的世界,英雄豪杰或能鼎革造势,而我不能,我只愿是低低的茅檐,为那老瓦匠遮蔽一冬风雪。如果蚕妇无法拥有罗绮,我且去作一袭黯淡发白的老布衣,贴近她愤愤不平的心胸。至于那把一窑的碗盘都卖掉的陶匠,我便是他朝夕不舍的歪碗,或喂水,或饮粥,或注酒,或服药,我是他造次颠沛中的相依。他或者知道,或者并不知道,或者感激,或者因物我归一也并不甚感激,我却因而庄严端贵如同唐三藏大漠行脚时御赐的紫金盂。        
(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花城出版社)
①  注:作者写作此文时,大批台湾学子留学并定居海外。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从“烧窑的用破碗”入题,写出作者对这一俗语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有了深切领悟的认知变化。
B.作者在旅游时为完美的瓷所吸引,导游小姐的话更让他知道精品得来的不易,感受到精品的珍贵。
C.作者将陶匠和空窑比作散席后的戏子和舞台,形象地写出了窑搬空之后,陶匠内心的寂寞和失落感。
D.作者在文中引用梅尧臣写瓦匠和张俞写蚕妇的诗,意在抨击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对贫贱者的深切同情。
E.作者寓深情于“歪碗”中,运用了想象、对比和比喻等手法,以毫不伪饰之笔娓娓道来,展现出真情至性。
【小题2】为什么说瑕疵显然的歪碗“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烧窑的用破碗

张晓风

小时候,听人说:“烧窑的用破碗”,蒙蒙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渐渐长大才知道世间竟真是如此,用破碗的,还不只是窑户哩!完美的瓷,我是看过的,宋瓷的雅拙安详,明瓷的华丽斗艳都是古今不再一见的绝色了,然而导游小姐常冷静地转过头来,说:

“这样一件精品,一窑里也难得出一个啊,其他效果不好的就都打烂了!”

大概因为是宫窑吧?所以惯于在美的要求上大胆越分,才敢如此狂妄的要求十全十美,才敢于和造化争功而不忌讳天谴。宫里的瓷器原来也是如此“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我每对着冷冷的玻璃,眷那百分之百的无憾无暇,不免微微惊怖起来,每一件精品背后,都隐隐堆着小冢一般的尖锐而悲伤的碎片啊!   

 而民间的陶瓷不是如此的,民间的容器不是案头清供,它总有一定的用途。一只花色不匀称的碗,一把烧出了小疙瘩的酒壶都仍然有生存权,只因为能用。凡能用的就可以卖,凡能卖的就可以运到市场上去,每次窑门打开,一时间七手八脚,窑便忽然搬空了。窑大约是世上最懂得炎凉滋味的一位了,从极热闹极火炽到极寂寞极空无——成器的成器,成形的成形,剩下来的是陶匠和空窑,相对峙立,仿佛散戏后的戏子和舞台,彼此都疑幻疑真起来。

设想此时正在套车准备离去的陶瓷贩子忽然眼尖,叫了一声:“哎!老王呀,这只碗歪得厉害呀,你自己留下吧!拿去卖可怎么卖呀,除非找个歪嘴的买主!”

那叫老王的陶匠接过碗来,果真是个歪碗哩!是拉坯的时候心里惦着老母的病而分了神吗?还是进窑的时候小么儿在一边吵着要上学而失手碰撞了呢?反正是只无可挽回的坏碗了,没有买主的,留下来自己用吧!不用怎么办?难不成打破吗?好碗自有好碗的造化,只是歪碗也得有人用啊!

捏着一只歪碗的陶匠,面对着空空的冷窑,终于有了一点落实的证据——具体而微温,仿佛昨日的烈焰仍未褪尽。

在满窑成功完好的件头中,我是谁?我只愿意是那只瑕疵显然的歪碗啊!只因残陋,所以甘心守着故窑和故主,让每一个标价找到每一个买主,让每一种功能满足每一种市场,而我是眷眷然留下来的那一只,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成年后读梅尧臣写瓦匠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张俞写蚕妇的诗也类似:

昨日到城廓, 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原来世事多半如此吗?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注定只供外销吧?① 守着年老父母的每每是那个憨愚老实的儿子。如果这是一个瓦匠买不起瓦的世界,英雄豪杰或能鼎革造势,而我不能,我只愿是低低的茅檐,为那老瓦匠遮蔽一冬风雪。如果蚕妇无法拥有罗绮,我且去作一袭黯淡发白的老布衣,贴近她愤愤不平的心胸。至于那把一窑的碗盘都卖掉的陶匠,我便是他朝夕不舍的歪碗,或喂水,或饮粥,或注酒,或服药,我是他造次颠沛中的相依。他或者知道,或者并不知道,或者感激,或者因物我归一也并不甚感激,我却因而庄严端贵如同唐三藏大漠行脚时御赐的紫金盂。       

 (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花城出版社)

①   注:作者写作此文时,大批台湾学子留学并定居海外。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从“烧窑的用破碗”入题,写出作者对这一俗语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有了深切领悟的认知变化。

B.作者在旅游时为完美的瓷所吸引,导游小姐的话更让他知道精品得来的不易,感受到精品的珍贵。

C.作者将陶匠和空窑比作散席后的戏子和舞台,形象地写出了窑搬空之后,陶匠内心的寂寞和失落感。

D.作者在文中引用梅尧臣写瓦匠和张俞写蚕妇的诗,意在抨击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对贫贱者的深切同情。  

E.作者寓深情于“歪碗”中,运用了想象、对比和比喻等手法,以毫不伪饰之笔娓娓道来,展现出真情至性。

1.为什么说瑕疵显然的歪碗“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2.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6、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7、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 ⑧②       B、 ⑥⑤      C、 ①③      D、 ⑦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末段划线处断句。(3分)

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4分)

译文:

②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3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