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划线的实词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求木之长者——博强志
B、春华秋——叶徒相似,其不同
C、长策而御宇内——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而欲流长也——不深而望流之远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划线的实词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臣求木之长者——博强志
B、春华秋——叶徒相似,其不同
C、长策而御宇内——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而欲流长也——不深而望流之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虽在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B.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帝位) 
C.凡百元首,承天命(景:美好的)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路人)
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臣闻求木长者  无如寡人用心者 
B.必竭诚待下 蔺相如徒口舌为劳
C.德不厚望国之治  去今之墓葬之       
D.宜深慎 为巡船物色
3.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与“必固其根本”的“固”字,词类活用状况相同的一项是
[     ]
A.越国以
B.下无地
C.既来之,则
D.春生秋
4.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D.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凡百元首,承天    景:大。

  C.人君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走在路上。

  2.对下列句中划线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求木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

  ③人君当神器

  ④岂取之易守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组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以之

  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4.对以上两段文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就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阐明了目的和行为的关系。

  B.第一段委婉含蓄地对唐太宗奢靡的生活作风进行了讽谏。

  C.魏征认为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应该善始善终。

  D.帝王开国时一般能做到竭诚以待下,打下天下来以后,纵情傲物者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凡百元首,承天    景:大。

  C.人君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走在路上。

  2.对下列句中划线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求木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

  ③人君当神器

  ④岂取之易守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组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以之

  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4.对以上两段文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就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阐明了目的和行为的关系。

  B.第一段委婉含蓄地对唐太宗奢靡的生活作风进行了讽谏。

  C.魏征认为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应该善始善终。

  D.帝王开国时一般能做到竭诚以待下,打下天下来以后,纵情傲物者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水上封事
岑文本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又安,方隅宁谧,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弊之馀,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开辟犹少。覆焘之恩著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至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之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则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勿休,日慎一日者,良为此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於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橐弓矢,而无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心,唯愿陛下思之而不怠,则至道之美与三、五比隆,亿载之祚与天地长久。虽使桑榖为妖,龙蛇作孽,雉雊于鼎耳,石言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祥。况雨水之患,阴阳常理,岂可谓天谴之而系圣心哉?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
(摘自《全唐文》)
[注]①休:美善,福禄。②三、五:三皇五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教之风矣      被:遍及
B.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  根本:植物的根
C.为此也        良:的确
D.察安危之       机:机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功既难/吾还也
B.疮痍未复/倚柱
C.是古人譬之种树/臣供养无主
D.凡此数/不,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指出,开创事业艰难,但守住已经成就的事业鞋袜更难,因而帝王都要居安思危,才能稳固基业。
B.作者认为,帝王只有实行仁政来包含养育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样才能避免人民产生离叛之心。
C.作者引用了帝舜、孔安国、孔子的话来说明帝王与人民的关系,其目的是告诉帝王,人民是可怕的。
D.帝王如果把人民放在心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在遇到危机时能转危为安,国家也能长治久安。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过即政,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5分)
(2)况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遣而系圣心哉、(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水上封事

岑文本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又安,方隅宁谧,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弊之馀,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开辟犹少。覆焘之恩著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至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之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则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勿休,日慎一日者,良为此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於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橐弓矢,而无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心,唯愿陛下思之而不怠,则至道之美与三、五比隆,亿载之祚与天地长久。虽使桑榖为妖,龙蛇作孽,雉雊于鼎耳,石言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祥。况雨水之患,阴阳常理,岂可谓天谴之而系圣心哉?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

(摘自《全唐文》)

[注]①休:美善,福禄。②三、五:三皇五帝。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教之风矣      被:遍及

B.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  根本:植物的根

C.为此也        良:的确

D.察安危之       机:机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功既难/吾还也

B.疮痍未复/倚柱

C.是古人譬之种树/臣供养无主

D.凡此数/不,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指出,开创事业艰难,但守住已经成就的事业鞋袜更难,因而帝王都要居安思危,才能稳固基业。

B.作者认为,帝王只有实行仁政来包含养育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样才能避免人民产生离叛之心。

C.作者引用了帝舜、孔安国、孔子的话来说明帝王与人民的关系,其目的是告诉帝王,人民是可怕的。

D.帝王如果把人民放在心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在遇到危机时能转危为安,国家也能长治久安。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过即政,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5分)

(2)况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遣而系圣心哉、(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人君神器之重(当:主持、掌管)②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B.①承天命(景:大)②能终者盖寡(克:能够)
C.①夫在忧(殷:深切)②能见可欲(诚:如果真的,表假设)
D.①则思谦冲以自(牧:放牧)②能而任之(简:选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罚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②秋毫不敢有
B.①择善从之②终苟免不怀仁
C.①震之威怒②既得志,则纵情傲物
D.①将有作,思知止有安人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题3】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人才实在繁多,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来源:学科网ZXXK]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人君神器之重(当:主持、掌管)②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B.①承天命(景:大)②能终者盖寡(克:能够)

C.①夫在忧(殷:深切)②能见可欲(诚:如果真的,表假设)

D.①则思谦冲以自(牧:放牧)②能而任之(简:选拔)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罚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②秋毫不敢有

B.①择善从之②终苟免不怀仁

C.①震之威怒②既得志,则纵情傲物

D.①将有作,思知止有安人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人才实在繁多,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廖冀亨,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四十七年,授江苏吴县知县。值岁旱,留漕赈饥,不足,自贷金易米以济。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吴中赋额甲天下,县尤重,冀亨减火耗,用滚单,民皆称便。太湖中有芦洲,或垦成田,或种莲养鱼,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以自利。冀亨曰:“湖荡偶尔成田,未可久持,今增其赋,朝廷所得几何,而民累无尽期。”一无所问。
  初,冀亨莅任时,有吴人语之曰:“吴俗健讼,然其人两粥一饭,肢体薄弱,凡讼宜少准、速决,更加二字曰'从宽'。”冀亨悚然受之。收词不立定期,民隐悉达。尝自谓讼贵听,听之明,乃能速决而无冤抑。在吴三年,非奸盗巨猾,行杖无过二十,盖守此六字箴也。
  有庠生授徒盐商家,自刎死,勘得实。或有谤其受贿者,冀亨无所避,卒释盐商勿罪。东山巡检报乡人弑父屠嫂,未遂,自尽。冀亨渡湖往验,大风,舟几覆,从者色变。冀亨曰:“县官伸冤理枉而来,神必佑之,何惧!”须臾抵岸。讯得父故杀状,巡检得贿诬报,俱论如律。
  冀亨既有声于吴,他县疑狱,往往令推治。会有宜兴知县诬揭典史故勘平民为盗,刑夹致死,冀亨奉檄按验。知县者总督噶礼之私人也,或告宜少假借,冀亨不为动。检踝骨无伤,原揭皆诬。狱上,噶礼屡驳诘。再三审,卒如冀亨议,以是忤总督。时巡抚张伯行以清廉著,深契冀亨,布政使陈鹏年尤重之;而噶礼不怿于伯行,尤恶鹏年。四十九年,鹏年被劾,并及冀亨,以亏帑夺职。逾年,噶礼败,冀亨始复原官,以病不赴选。及卒,吴人祀之百花书院。
  注:①火耗:征收赋税时比额定数量多收一部分,用作铸钱时的耗损。②滚单:康熙年间以规定户数为单位挨次催缴租税的一种单据。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冀亨任时  莅:到
B.民悉达  隐:内情,忧患
C.他县疑  狱:牢狱
D.以亏帑职  夺:剥夺,削除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能速决而无冤抑  臣敢上璧
B.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自利  勇气闻于诸侯
C.人两粥一饭,肢体薄弱  以无礼于晋
D.不怿伯行  郡之贤士大夫请当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廖冀亨任吴县知县时,逢大旱之年发生了饥荒,他就留下了本该外运的粮食救济灾民,不够的部分就自己借钱买粮补上。
B.廖冀亨听取了当地人的提醒,随时收取百姓诉状,即使对大奸大恶之人行刑也不超过二十杖,结果反而没有冤案错案。
C.有个秀才在盐商家自杀了,廖冀亨查得实情,但有人说他得了盐商的好处,他不避流言,照直判处,没有治盐商的罪。
D.宜兴知县诬告典史故意把平民审为盗匪,并用刑致死。廖冀亨奉命审理时,不怕得罪上司,照直议处。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18.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                         曹刿请见

B.日薄西山                         不薄今人爱古人

C.寻蒙国恩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

19.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刘夙婴疾病                    拔剑撞破之

B.臣险衅,夙遭闵凶              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不胜犬马怖惧情   臣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州司临门,急星火              零丁孤苦,至成立

2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21.翻译句子。(4分)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分)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