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划线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三江而带五湖

A.秋水
B.天下之君子皆知而
C.雄州
D.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三江而带五湖
A.秋水
B.天下之君子皆知而
C.雄州
D.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伶官传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绳索) (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而皆(背叛)晋以归梁    抑(推究)其成败之迹
C.(装着)以锦囊     乱者四应,仓皇(向东)出
D.(匣子)梁君臣之首 凯旋而(收藏)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①与所以失之者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B.①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独伶人也哉
C.①契丹与吾约兄弟②天下笑
D.①自然理也②莫能与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8 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词语中划线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襟坐(端正)
B.苏子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C.渔樵于江之上(江水)
D.酒临江(斟酒)
2.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托遗响于悲风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5.把文言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②侑:劝人饮酒进食。 ③酡:饮酒脸红。④媒蘖:酝酿,此处比喻定计陷害。

1.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瓶已                   罄:尽

B.烛酌酒校书             然:通“燃”

C.会主人有罪下狱,不     果:实现

D.出狱装                 治:管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他故遣之出/景翳翳将入

B.遭戆者道/俨骖騑上路

C.主能言不能行/定内外之分

D.戆者攘臂前曰/刘夙婴疾病

3.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迁谪以如归

A.宁许以秦曲                    B.赢粮而

C.三江而带五湖                      D.园涉以成趣

4.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夺瓶还,谏曰                         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2) 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②侑:劝人饮酒进食。 ③酡:饮酒脸红。④媒蘖:酝酿,此处比喻定计陷害。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瓶已罄:尽
B.烛酌酒校书然:通“燃”
C.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实现
D.出狱装治:管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他故遣之出/景翳翳将入
B.遭戆者道/俨骖騑上路
C.主能言不能行/定内外之分
D.戆者攘臂前曰/刘夙婴疾病
【小题3】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迁谪以如归
A.宁许以秦曲 B.赢粮而
C.三江而带五湖 D.园涉以成趣
【小题4】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夺瓶还,谏曰                        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2) 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②侑:劝人饮酒进食。 ③酡:饮酒脸红。④媒蘖:酝酿,此处比喻定计陷害。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瓶已罄:尽
B.烛酌酒校书然:通“燃”
C.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实现
D.出狱装治:管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他故遣之出/景翳翳将入
B.遭戆者道/俨骖騑上路
C.主能言不能行/定内外之分
D.戆者攘臂前曰/刘夙婴疾病
小题3: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迁谪以如归
A.宁许以秦曲B.赢粮而
C.三江而带五湖D.园涉以成趣
小题4: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夺瓶还,谏曰                        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①④⑥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2) 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河南省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2分,共8分)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划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运不齐,命途多: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终军之弱冠: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

D.北海虽,扶摇可接:远

2.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3.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望长安于日下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都督阎公之雅望

C.怀帝阍而不见

D.俨骖騑于上路

4.下列划线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贾谊于长沙

B.宾主尽东南之

C.外连横而诸侯

D.徐孺陈蕃之榻

5.翻译下列语句:(第一、第二句各3分,第三句4分,共10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A、时运不齐,命途多 舛:__________________
B、所赖君子见,达人知命 机:__________________
C、北海虽,扶摇可接 赊:__________________
D、阮籍猖狂 猖狂:________________
2、与例句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A、关山难越,谁失路之人?
B、三江而带五湖。
C、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D、四具,二难并。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借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人。“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情怀和心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普宁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读音和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舻千里,旌旗蔽空    舳:zh*,船头

B.

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li2o,盘绕

C.

樽以相属       匏:p2o,葫芦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之上  渚:zh(,江中小洲

(2)

找出与例句“鱼虾而麋鹿”中加粗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

范增数项王

B.

稍稍宾客其父。

C.

见相如。

D.

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3)

分析上面文字,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这段文字表现出一种消极的社会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B.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句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观情怀。

C.

“而今安在哉?”翻译为“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的“蜉蝣”比喻人在天地间的渺小。

(4)

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多于南亩之农夫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不能容于远近

D.

月出于东山之上

(5)

(1)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 徽 始 教 契 丹 建 牙 开 府 筑 城 郭 立 市 里 以 处 汉 人 使 各 有 配 偶 垦 艺 荒 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资治通鉴·后梁记》)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B.匏樽以相属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遗响悲风
B.今安在哉/侣鱼虾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诗乎/固一世雄也
D.寄蜉蝣天地/月出东山之上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D.鱼虾而友糜鹿
小题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为其然也?
小题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哪一首诗?
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
小题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