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来吾道夫先路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来吾道夫先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浙江省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来吾道夫先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D.来吾道夫先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1 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来吾道夫先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D.来吾道夫先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陈情表》一文,回答1—5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3.根据文章的思路,简析李密行文中 “陈情”与“明理”的关系。

4.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李密请求                                ,其理由是“                                 ”。

5.本文以四字句为主,而又穿插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它们在表达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9分,每小题3分)

    邝埜(Kuàng 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营造北京,执役者钜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

    十六年有言秦民群聚谋不轨者,擢埜陕西按察副使,敕以便宜调兵剿捕。埜白其诬,诏诛妄言者。宣德四年振关中饥。在陕久,刑政清简。父忧服除,擢应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税皆酌其平。

    正统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诏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

    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景泰初,赠埜少保,官其子仪为主事。成化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       按:查办,追究

B.埜白其诬,诏诛妄言者       白:昭雪

C.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     托:假托

D.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       次:停留,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说明邝埜为百姓着想的一组

①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          ②营造北京,执役者钜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

③埜白其诬,诏诛妄言者。                 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

⑤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         ⑥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倭寇进犯辽东,戍守海防的将士有一百多人违反军纪应判处死刑,幸亏邝埜察按实情,将值得同情之处禀报皇帝,这些人得到明成祖的宽恕。

B.邝埜父亲去世后,邝埜被提拔为应天府尹,到任后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

C.也先入侵中原之时皇帝御驾亲征,邝埜最初极力反对,后来为保护皇帝主动随驾出征,最后战死沙场。

D.邝埜父亲教子甚严,邝埜从政后想任命父亲为乡试考官,结果受到父亲的批评。

11.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2)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9分,每小题3分)
邝埜(Kuàng 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营造北京,执役者钜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
十六年有言秦民群聚谋不轨者,擢埜陕西按察副使,敕以便宜调兵剿捕。埜白其诬,诏诛妄言者。宣德四年振关中饥。在陕久,刑政清简。父忧服除,擢应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税皆酌其平。
正统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诏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
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景泰初,赠埜少保,官其子仪为主事。成化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      按:查办,追究
B.埜白其诬,诏诛妄言者      白:昭雪
C.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    托:假托
D.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      次:停留,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说明邝埜为百姓着想的一组(3分)
①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          ②营造北京,执役者钜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
③埜白其诬,诏诛妄言者。                 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
⑤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         ⑥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倭寇进犯辽东,戍守海防的将士有一百多人违反军纪应判处死刑,幸亏邝埜察按实情,将值得同情之处禀报皇帝,这些人得到明成祖的宽恕。
B.邝埜父亲去世后,邝埜被提拔为应天府尹,到任后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
C.也先入侵中原之时皇帝御驾亲征,邝埜最初极力反对,后来为保护皇帝主动随驾出征,最后战死沙场。
D.邝埜父亲教子甚严,邝埜从政后想任命父亲为乡试考官,结果受到父亲的批评。
11.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2)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三)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下面试题。

人品与器识的评鉴

南怀瑾

各人有各人的品质,人之所以成功,自有他的器度,有优良的品质。而看人的器度好坏,也如同鉴定东西品质好坏,从外形上即可看出一样,从人的言默举止之间,即可看出此人之气质如何。如所谓“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对帝王人物的评语,就是对器度的描写。如形容汉高祖的隆准、龙颜等等,表面像龙的那个样子,鼻子高高的,下面大大的像一颗独蒜头,嘴巴阔到耳根边,睁大了两个眼睛,好看不好看呢?不去管他。也有人说明太祖朱元璋的相很像猪,指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张朱元璋画像是假的,而在庐山天池寺的一张才是真的。我看过庐山天池寺那一张被指为真的明太祖画像,真的就像一个猪头,所谓五岳朝天,嘴唇特厚。在我看来,庐山那张是假的,故宫那张是真的才对,否则一个皇帝长成那个猪头样子,实在难看!事实上也不可能。这是讲历史故事的闲话。

大人物的情形如此,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气质。有这样一则笑话:清朝末年,国库空虚,于是鬻官卖爵,设立捐班,定下价格,捐多少钱,便可做多大的官,以资敛取。当时有一个发了横财的船夫,捐了一大笔钱,得了一个七品项戴,也在礼部学了礼,大概用苦功学了一段时间,在场面上也能摆出一副官架子来了。可是有一次,和一些同一阶层的官员们在一起吃饭,这位捐班出身的大人,在拿起筷子来夹菜之间,仍不改他在船上吃饭时的习惯,右手拿的筷子往左掌心一戳,把两根筷子弄得齐平。他的这个小动作,被同席的人看见了,一猜就知道他是捐班一出身,而且以前可能是做船夫的。这还是小事,饭后大家坐下来喝茶聊天,其中有一位进士出身的清廉县知事,穿的一双靴子破了,但他仍毫无愧色地伸在前面摆开了八字脚。这位捐班的船夫看见了,于是说,某大人!你的靴子破了。这位县知事听了不但没有难为情,反而举起脚来 说:“我这靴子的面子虽然破了,可是底子好得很。”船夫羞红了脸垂下头去。这就是气质的不同了。

可是看人的气度,有时也是不简单的。像这位船夫大人在手心里齐筷子,是很明显的所谓职业的习惯性动作,但也有时一些似是而非的外表,那可就要别具慧眼来辨别了。像《吕氏春秋》说的:相玉者,患石似玉。相剑者,患剑似吴干将。贤主患辨者似通人,亡国之君似智,亡国之臣似忠。

识人如辨物,那一种似是而非的赝品,最会把人难倒,玉和石,是很容易分辨得出来的。但是遇到一块很像玉的石头,那么珠宝店的专家,也感到头痛了。至于评断宝剑也是一样,普通的生铁所铸,锋刃不利的,一望而知。但是样子很像什么干将、莫邪的古代名剑,也会令古董商人头痛。物目如此,对人的认识就更难。因为人是活着的,是动的,会自我巧饰,所以一个很贤能的君主,也怕遇到那种耍嘴皮子能说善道的辩士,弄得不好就误认他是有真才实学的通人,予以重用而终于误国。历史上更有许多亡国之君,看来非常聪明;一些亡国之臣,看来非常忠心的。例如大家最崇拜的诸葛亮,也把马谡看走了眼,而自叹不如刘备的知人。

鉴识人,见其器度固难,即使是从言默举止有了认识,也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个性。在荀说的《申鉴》中,有一段讨论到气度的反面个性说:“安舒沉重者,患在后世。”安于现实的人,一定不会乱来,但他往往是跟不上时代的落伍者。“好古守经者,患在不变。”尊重传统,守礼守常的,又往往会食古而不化,死守着古老的教条,于是就难有进步。“勇毅果敢者,患在险害。”现代语所谓有冲劲,有干劲的人,在相反的一面,又容易造成危险的祸害。

所以认识了一个人的气度,同时还要看他这一种气度在反面有什么缺陷,那么“事上”也好,“用下”也好,才能达到知人善任的目的。

孟子一见到梁襄王,就说他“望之不似人君”。这是孟子的善于识人。历史上的确有许多不像皇帝的职业皇帝,尤其是生下来就是太子的人,常有不像样的。野史的资料,记载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有一次拿起元朝后代皇帝的画像来看,他说:“左看右看,只像是个牛医,哪里像个君临天下的帝王相。”牛医就是兽医的意思。清代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有许多人是见过的,他的照片,大家差不多都看过,虽然清秀,但却带着点“我见犹怜”的味道,的确也是“望之不似人君”的一种典型。

从“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两句话,就知道孟子的心目中,已经认为这位魏国新王是扶植不起来的,这时也已经注定了孟子将要离开魏国的命运。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作者积累丰富,有深厚的国学功底,文章旁征博引,在娓娓道来中阐述人品与器识评鉴的方法及意义。

B.本文在材料的运用上独具匠心,按照由外形到器度再到人的个性的顺序组织材料,由 表及里,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作者认为庐山那张朱元璋画像是真的,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则是假的,充分说明了人 不可貌相的道理。

D.作者引用《吕氏春秋》的话,旨在阐明对似是而非的事物辨别的难度,进而阐述要准确评鉴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E.文章的最后写到元朝后代皇帝的画像与宣统皇帝的照片,以及孟子见梁襄王的例子, 旨在突出表现外形在评鉴人物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15.“我这靴子的面子虽然破了,可是底子好得很。”这位县知事的话有什么深意,为什么会使船夫垂下头去?

答:

16.在个人性格方面,有人因为怠惰简慢而自哀自怜,也有人因为优柔寡断而自怨自艾,“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文意并联系社会实际作简要的分析。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三)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下面试题。

人品与器识的评鉴

南怀瑾

各人有各人的品质,人之所以成功,自有他的器度,有优良的品质。而看人的器度好坏,也如同鉴定东西品质好坏,从外形上即可看出一样,从人的言默举止之间,即可看出此人之气质如何。如所谓“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对帝王人物的评语,就是对器度的描写。如形容汉高祖的隆准、龙颜等等,表面像龙的那个样子,鼻子高高的,下面大大的像一颗独蒜头,嘴巴阔到耳根边,睁大了两个眼睛,好看不好看呢?不去管他。也有人说明太祖朱元璋的相很像猪,指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张朱元璋画像是假的,而在庐山天池寺的一张才是真的。我看过庐山天池寺那一张被指为真的明太祖画像,真的就像一个猪头,所谓五岳朝天,嘴唇特厚。在我看来,庐山那张是假的,故宫那张是真的才对,否则一个皇帝长成那个猪头样子,实在难看!事实上也不可能。这是讲历史故事的闲话。

大人物的情形如此,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气质。有这样一则笑话:清朝末年,国库空虚,于是鬻官卖爵,设立捐班,定下价格,捐多少钱,便可做多大的官,以资敛取。当时有一个发了横财的船夫,捐了一大笔钱,得了一个七品项戴,也在礼部学了礼,大概用苦功学了一段时间,在场面上也能摆出一副官架子来了。可是有一次,和一些同一阶层的官员们在一起吃饭,这位捐班出身的大人,在拿起筷子来夹菜之间,仍不改他在船上吃饭时的习惯,右手拿的筷子往左掌心一戳,把两根筷子弄得齐平。他的这个小动作,被同席的人看见了,一猜就知道他是捐班一出身,而且以前可能是做船夫的。这还是小事,饭后大家坐下来喝茶聊天,其中有一位进士出身的清廉县知事,穿的一双靴子破了,但他仍毫无愧色地伸在前面摆开了八字脚。这位捐班的船夫看见了,于是说,某大人!你的靴子破了。这位县知事听了不但没有难为情,反而举起脚来 说:“我这靴子的面子虽然破了,可是底子好得很。”船夫羞红了脸垂下头去。这就是气质的不同了。

可是看人的气度,有时也是不简单的。像这位船夫大人在手心里齐筷子,是很明显的所谓职业的习惯性动作,但也有时一些似是而非的外表,那可就要别具慧眼来辨别了。像《吕氏春秋》说的:相玉者,患石似玉。相剑者,患剑似吴干将。贤主患辨者似通人,亡国之君似智,亡国之臣似忠。

识人如辨物,那一种似是而非的赝品,最会把人难倒,玉和石,是很容易分辨得出来的。但是遇到一块很像玉的石头,那么珠宝店的专家,也感到头痛了。至于评断宝剑也是一样,普通的生铁所铸,锋刃不利的,一望而知。但是样子很像什么干将、莫邪的古代名剑,也会令古董商人头痛。物目如此,对人的认识就更难。因为人是活着的,是动的,会自我巧饰,所以一个很贤能的君主,也怕遇到那种耍嘴皮子能说善道的辩士,弄得不好就误认他是有真才实学的通人,予以重用而终于误国。历史上更有许多亡国之君,看来非常聪明;一些亡国之臣,看来非常忠心的。例如大家最崇拜的诸葛亮,也把马谡看走了眼,而自叹不如刘备的知人。

鉴识人,见其器度固难,即使是从言默举止有了认识,也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个性。在荀说的《申鉴》中,有一段讨论到气度的反面个性说:“安舒沉重者,患在后世。”安于现实的人,一定不会乱来,但他往往是跟不上时代的落伍者。“好古守经者,患在不变。”尊重传统,守礼守常的,又往往会食古而不化,死守着古老的教条,于是就难有进步。“勇毅果敢者,患在险害。”现代语所谓有冲劲,有干劲的人,在相反的一面,又容易造成危险的祸害。

所以认识了一个人的气度,同时还要看他这一种气度在反面有什么缺陷,那么“事上”也好,“用下”也好,才能达到知人善任的目的。

孟子一见到梁襄王,就说他“望之不似人君”。这是孟子的善于识人。历史上的确有许多不像皇帝的职业皇帝,尤其是生下来就是太子的人,常有不像样的。野史的资料,记载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有一次拿起元朝后代皇帝的画像来看,他说:“左看右看,只像是个牛医,哪里像个君临天下的帝王相。”牛医就是兽医的意思。清代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有许多人是见过的,他的照片,大家差不多都看过,虽然清秀,但却带着点“我见犹怜”的味道,的确也是“望之不似人君”的一种典型。

从“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两句话,就知道孟子的心目中,已经认为这位魏国新王是扶植不起来的,这时也已经注定了孟子将要离开魏国的命运。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作者积累丰富,有深厚的国学功底,文章旁征博引,在娓娓道来中阐述人品与器识评鉴的方法及意义。

B.本文在材料的运用上独具匠心,按照由外形到器度再到人的个性的顺序组织材料,由 表及里,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作者认为庐山那张朱元璋画像是真的,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则是假的,充分说明了人 不可貌相的道理。

D.作者引用《吕氏春秋》的话,旨在阐明对似是而非的事物辨别的难度,进而阐述要准确评鉴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E.文章的最后写到元朝后代皇帝的画像与宣统皇帝的照片,以及孟子见梁襄王的例子, 旨在突出表现外形在评鉴人物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15.“我这靴子的面子虽然破了,可是底子好得很。”这位县知事的话有什么深意,为什么会使船夫垂下头去?

答:

16.在个人性格方面,有人因为怠惰简慢而自哀自怜,也有人因为优柔寡断而自怨自艾,“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文意并联系社会实际作简要的分析。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