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词语中全是复合构词的一项是

A.第一 是非 坎坷 理解
B.词义 绿化 车辆 拼音
C.心疼 基础 老虎 检测
D.作者 小张 年轻 偏偏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全是复合构词的一项是
[     ]
A.第一 是非 坎坷 理解
B.词义 绿化 车辆 拼音
C.心疼 基础 老虎 检测
D.作者 小张 年轻 偏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山西省沁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礼:用礼节来……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小题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礼:用礼节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高二第一学段考试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造化
D.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卒:死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被授予大司农的官职,百姓也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宁夏中卫市高二第一学段考试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      化:造化

D.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卒:死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被授予大司农的官职,百姓也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帝悉不报。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而其时于玉立、黄正宾辈附丽其间,颇有轻浮好事名。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疏入,不报。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凡救三才者,忤魏忠贤者,率指目为东林,抨击无虚日。借魏忠贤毒焰,一网尽去之。杀戮禁锢,善类为一空。崇祯立,始渐收用。而朋党势已成,小人卒大炽,祸中于国,迄明亡而后已。
(节选自《明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朝廷内外B.裁量人物品评
C.宪成姿性人超越D.宪成殁比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顾宪成“品行端正,敢于忤上”的一组是(   )(3分)
①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                   ②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
③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         ④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
⑤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               ⑥借魏忠贤毒焰,一网尽去之
A.①②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宪成聪明过人, 幼年就有志于圣学。无锡旧有东林学院修复落成后, 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等人在其中讲学, 学者称他为泾阳先生。
B.顾宪成曾经说: “在朝廷做官, 志向并不在皇上, 在边地做官, 志向不在民生, 居于水边林下, 志向不在世道, 君子是不这样做的。”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 多和他遥相呼应。
C.顾宪成为淮南巡抚李三才说话,徐兆魁之徒于是以此为攻击东林党的口实。顾宪成后来也觉得这一做法有些出格,为此后悔。
D.崇祯登基后,贤明之士才渐渐有所任用。但朋党势力已经形成, 无耻小人势力大张, 使国家受害, 明代灭亡后才停止。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5分)
(2)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鱼台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论述文阅读 (7-9每题3分,共9分)
建筑审美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隐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幽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拉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等。
【小题1】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合作劳动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
B.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
C.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的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审美因素。
D.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们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小题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的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的健康发展。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小题3】下列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的课题缺陷。
B.文章的第一段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演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C.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说明了人们对建筑的感受是具体的。
D.文章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学法则入手来研究建筑美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为之“暖足”。余族伯祖丽山先生与有姻连,时周之。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与余族祖绵庄为至契,绵庄好治经,先生晚年亦好治经,曰:“此人生立命处也。”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又七日而先生殁矣。先数日,以囊中余钱,召朋友酣饮。醉,辄诵樊川“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而竟如所言,异哉!先生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论曰: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素不习生治:经营

B.辛酉、壬戌间,至余家延:推迟

C.当异日耳俟:等待

D.吾胸中自有笔墨,不是也烦:担心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3分)

①窘极,则以书易米            ②夙构者莫之为胜

③饮酒歌呼穷日夜              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木先生即吴敬梓,本文写他生性聪慧,祖业富裕,为人豪爽,又不愿参加科举以致更加穷困的故事。

B.文木先生因不满巡抚推荐自己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竟不去参加廷试,乃至从此终生不应科举。

C.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4.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3分)

(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论述文阅读 (7-9每题3分,共9分)
建筑审美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隐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幽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拉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等。
1.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合作劳动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

B.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

C.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的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审美因素。

D.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们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的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的健康发展。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3.下列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的课题缺陷。

B.文章的第一段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演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C.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说明了人们对建筑的感受是具体的。

D.文章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学法则入手来研究建筑美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贵州省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往往是环境不能再承载的时候,才会想起环保;往往是在华南虎已经灭绝、中华鲟接近灭绝的时候才会开始环保。许许多多环保宣传采用的策略是“恐吓”式的:如果再不节约用水,设想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想一想,都会令人生畏;如果碳排放再没节制,温室效应会融掉南极冰山,想一想,就会想到电影《2012》。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就姑且把古人的一些做法也称做环保吧。商代的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没有逃生的路了。
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中的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想往左飞就往左飞,想往右飞就往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看到天还没下雨,就砍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祝款、竖拊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免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作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不是君子之行。
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外的动植物。
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爱”
、“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
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着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
(节选自《文汇报》2010年11月20日)
1.下列关于古人“环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和曾子以“君子”标准积极倡导环保,前者遵守“君子之行”,后者主张“君子之态”。

B.古人的环保与今人的环保发出的信号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友好的,后者却是不友好的。

C.古人的环保是怀着仁德的爱心、宽阔的胸襟和高远的气度进行的“兼爱”“推恩”式环保。

D.商汤和子产对环保是运用权力进行强制执行,前者要求明令整改,后者则进行严厉惩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语言表述上,文中的直接引用增强了论据的确切性、可信性,而间接转述则增强了文章的活泼性、可读性。

B.作者在文中大量援引古人有关“环保”的主张和做法,不仅有力地支撑自己的观点,而且启发了今人的思考。

C.在人与自然交往的规则上,孔子言行一致,他既主张“不以其时,非孝也”,又恪守“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D.姜太公的直钩钓鱼完全是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而世人却因一己臆断而误读,武断地说他“钓的其实是文王”。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合适合宜”地对待环境,而它有待于每个人心胸、气度等素养整体提升。

B.古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观点中反复强调的“以时”,体现了尊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朴素思想。

C.“网开三面”不仅表现了商汤的仁德之心,而且客观上也起到了保护长远利益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D.今人的环保都是“恐吓”式的,其本质上是利己的,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和大自然的友好相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