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云青青兮欲——虎瑟兮鸾回车
B.闻舟中弹琵琶者——商人重利别离
C.整顿衣裳起敛容——铁骑突出刀枪鸣
D.二世——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28 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A.云青青兮欲——虎瑟兮鸾回车
B.闻舟中弹琵琶者——商人重利别离
C.整顿衣裳起敛容——铁骑突出刀枪鸣
D.二世——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山听雨

熊召政

    (1)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叭叭掉下来。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

    (2)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大雨就滂沱而至。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3)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雨中孵出的暮蔼,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

    (4)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

    (5)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

    (6)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高官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

    (7)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

    (8)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抱,黄山才迎我以雨。

    (9)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过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10)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

    (11)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12)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13)雨是越下越浓了。

    (14)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

    (15)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并细细品味:哪是鰲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

    (16)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

    (17)酒尽了,兴犹未尽。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季送来。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啜饮它,佐以泉鸣飞瀑。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

    (18)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欲不见稍歇。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1.第(2)段划线句的意思是                                。

2.阅读(3)—(8)段,简单分析作者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3.在第(9)自然段中所提到的古代文人中任选一个为例,来说明第(9)段划线句的意义。

4.任选一个角度,鉴赏(15)段内容。

5.对全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首尾呼应, 以游览黄山为线索,表现了黄山的冷峻的境界,给作者以人生的启示。

    B.黄山听雨,使落拓诗人与古人相通,对黄山美景有了更深刻的观照。

    C.雨中饮茶饮酒,既是助兴,同时也丰富了作者听雨时的感受。

    D.由于黄山听雨对作者极有意义,他希望这雨能一直落下去,让他好好欣赏。

    E.本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描摹了作者在雨中所见、所闻、所感,心灵在雨的滋养下更为强健。

6.第(11)段“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他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请写出四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上海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1分)
黄山听雨
熊召政
(1)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叭叭掉下来。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
(2)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大雨就滂沱而至。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3)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雨中孵出的暮蔼,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
(4)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
(5)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
(6)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高官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
(7)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
(8)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抱,黄山才迎我以雨。
(9)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过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10)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
(11)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12)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13)雨是越下越浓了。
(14)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
(15)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并细细品味:哪是鰲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
(16)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
(17)酒尽了,兴犹未尽。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季送来。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啜饮它,佐以泉鸣飞瀑。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
(18)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欲不见稍歇。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1.第(2)段划线句的意思是                               。(1分)
2.阅读(3)—(8)段,简单分析作者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4分)
3.在第(9)自然段中所提到的古代文人中任选一个为例,来说明第(9)段划线句的意义。(3分)
4.任选一个角度,鉴赏(15)段内容。(3分)
5.对全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文章首尾呼应, 以游览黄山为线索,表现了黄山的冷峻的境界,给作者以人生的启示。
B.黄山听雨,使落拓诗人与古人相通,对黄山美景有了更深刻的观照。
C.雨中饮茶饮酒,既是助兴,同时也丰富了作者听雨时的感受。
D.由于黄山听雨对作者极有意义,他希望这雨能一直落下去,让他好好欣赏。
E.本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描摹了作者在雨中所见、所闻、所感,心灵在雨的滋养下更为强健。
6.第(11)段“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他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请写出四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其后1~4题。

邵燕祥

  报载:日本中村建筑公司计划在美国的纽约或芝加哥建一座高1950米的楼,此楼设想有700层,内装三节快速电梯,从底楼到顶层需20分钟。预计将耗资3250亿美元。

  如果没有巨资,尤其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包括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生产技术),这样一座高层建筑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不惟想象,而且可能付诸实现了。

  新闻标题做得好:《楼高可摘星》。我们过去的楼名也有叫“摘星”之类的,不过是一种想象;现在说此楼可以摘星,同称高楼为摩天大厦一样,也仍然是一种修辞,诗意的形容,却并不觉得夸张了。楼高或许无止境,人的身高不过昂藏七尺,从人的水平视野望去,不用说拟建的这座700层高楼,即使目前世界最高建筑芝加哥希尔斯大厦,以及汉考克大厦,仰望也已是名副其实的耸入云天,那云气时常缭绕在楼头甚至楼腰。遥想来日,将会有低层掩在雨帘雾幔中,而高层翘首碧空艳阳下的景观。

  这是现代化的风景线。我们熟悉的中国古典文学中,从《文选》的赋、唐宋诗词,到明清小说,有多少关于楼馆的描写。“满楼红袖招”多么旖旎,“独倚望江楼”多么凄清,前者大概高不过两层,后者也许只是江边的吊脚木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我想只存在于游子的凝望之中,从那望不断的云山,一片虚无缥缈之中幻出了思妇的“明月楼”吧。然而这些诗句,不因它写到的绣楼其实或只是寻常百姓家那清瓦粉墙一窗如洞的丈许危楼而减色,因为情是真的,使你不觉其夸饰,并且相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楼也罢,路也罢,在这里只是一个形象的符号罢了,与高楼相类,“深院”“幽径”也莫不如此。艺术夸张从艺术情趣漫漶到生活情趣中去,也许这就是一些纵谈中国文化的学人们好说的,艺术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毕竟也已远远大于盆景了。

  然而世界上有了真正的高楼大厦,中国大地上也开始有了完全用现代建筑材料营造的高楼大厦。只是在诗歌或其他文学样式中还没有产生相应的作品,无论就其宏伟或玲珑,神秘或深窎,就像过去那些不仅与旧时楼阁的建筑艺术相称,而且在艺术荚上容或超过了实际建筑物的诗词曲一样。莫非现代化真是诗歌之敌吗?但我总难相信伴随现代建筑的只能有《大酒店》,更难相信大酒店一类场景中只有情欲、暗算、开打和侦破的题材。

  这里也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时性发展的问题吗?中国古代写楼所达到的水平,比起建楼的水平,是高出一筹的:金谷园固然豪富,但绿珠所坠的楼,也顶多两三层吧?

  注释 ①漫漶:本指文字图画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这里是浸润融合的意思。②深鸾:深远。③金谷园:晋代巨富石崇,建园于洛阳的金谷,楼台池馆富丽堂皇。石崇有一歌妓名为绿珠,善吹笛。石崇遭捕杀时,绿珠跳楼而殒。

(1)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切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所引关于外国建造1950米高、700层高楼的新闻,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兴趣,自然地引出话题。

B.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呼唤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诗歌作者,向古代诗歌学习,要写出与当今建楼艺术相媲美的诗歌来。

C.艺术的夸张是一种情趣,不能太计较其真实性,因此古诗词中的“高楼”“深院”“曲径”都是形象的符号,实际未必有多“高”多“深”多“曲”。

D.本文引用古诗名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形成了和现代诗歌的鲜明对比,增添了文章的审美情趣。

E.从文章结尾一句话的语气看,绿珠所坠的楼不会是巍峨的名楼;但历代咏叹绿珠殒命的诗文却为人称道,具有很高的水平。

(2)作者对描写楼馆之高的古典文学作品“不觉其夸饰”,对现在用“摘星”“摩天”表述高楼之高也“不觉得夸张”,作者这两种认识的根据各是什么?

(3)作者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毕竟也已远远大于盆景了。”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对“陋室”这类词有一个概括性的表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对表达本段中心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第五段说:“莫非现代化真是诗歌之敌吗?”这个疑虑表现了作者对现代化建设怎样的思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其后1~4题。

邵燕祥

  报载:日本中村建筑公司计划在美国的纽约或芝加哥建一座高1950米的楼,此楼设想有700层,内装三节快速电梯,从底楼到顶层需20分钟。预计将耗资3250亿美元。

  如果没有巨资,尤其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包括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生产技术),这样一座高层建筑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不惟想象,而且可能付诸实现了。

  新闻标题做得好:《楼高可摘星》。我们过去的楼名也有叫“摘星”之类的,不过是一种想象;现在说此楼可以摘星,同称高楼为摩天大厦一样,也仍然是一种修辞,诗意的形容,却并不觉得夸张了。楼高或许无止境,人的身高不过昂藏七尺,从人的水平视野望去,不用说拟建的这座700层高楼,即使目前世界最高建筑芝加哥希尔斯大厦,以及汉考克大厦,仰望也已是名副其实的耸入云天,那云气时常缭绕在楼头甚至楼腰。遥想来日,将会有低层掩在雨帘雾幔中,而高层翘首碧空艳阳下的景观。

  这是现代化的风景线。我们熟悉的中国古典文学中,从《文选》的赋、唐宋诗词,到明清小说,有多少关于楼馆的描写。“满楼红袖招”多么旖旎,“独倚望江楼”多么凄清,前者大概高不过两层,后者也许只是江边的吊脚木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我想只存在于游子的凝望之中,从那望不断的云山,一片虚无缥缈之中幻出了思妇的“明月楼”吧。然而这些诗句,不因它写到的绣楼其实或只是寻常百姓家那清瓦粉墙一窗如洞的丈许危楼而减色,因为情是真的,使你不觉其夸饰,并且相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楼也罢,路也罢,在这里只是一个形象的符号罢了,与高楼相类,“深院”“幽径”也莫不如此。艺术夸张从艺术情趣漫漶到生活情趣中去,也许这就是一些纵谈中国文化的学人们好说的,艺术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毕竟也已远远大于盆景了。

  然而世界上有了真正的高楼大厦,中国大地上也开始有了完全用现代建筑材料营造的高楼大厦。只是在诗歌或其他文学样式中还没有产生相应的作品,无论就其宏伟或玲珑,神秘或深窎,就像过去那些不仅与旧时楼阁的建筑艺术相称,而且在艺术荚上容或超过了实际建筑物的诗词曲一样。莫非现代化真是诗歌之敌吗?但我总难相信伴随现代建筑的只能有《大酒店》,更难相信大酒店一类场景中只有情欲、暗算、开打和侦破的题材。

  这里也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时性发展的问题吗?中国古代写楼所达到的水平,比起建楼的水平,是高出一筹的:金谷园固然豪富,但绿珠所坠的楼,也顶多两三层吧?

  注释 ①漫漶:本指文字图画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这里是浸润融合的意思。②深鸾:深远。③金谷园:晋代巨富石崇,建园于洛阳的金谷,楼台池馆富丽堂皇。石崇有一歌妓名为绿珠,善吹笛。石崇遭捕杀时,绿珠跳楼而殒。

(1)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切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所引关于外国建造1950米高、700层高楼的新闻,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兴趣,自然地引出话题。

B.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呼唤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诗歌作者,向古代诗歌学习,要写出与当今建楼艺术相媲美的诗歌来。

C.艺术的夸张是一种情趣,不能太计较其真实性,因此古诗词中的“高楼”“深院”“曲径”都是形象的符号,实际未必有多“高”多“深”多“曲”。

D.本文引用古诗名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形成了和现代诗歌的鲜明对比,增添了文章的审美情趣。

E.从文章结尾一句话的语气看,绿珠所坠的楼不会是巍峨的名楼;但历代咏叹绿珠殒命的诗文却为人称道,具有很高的水平。

(2)作者对描写楼馆之高的古典文学作品“不觉其夸饰”,对现在用“摘星”“摩天”表述高楼之高也“不觉得夸张”,作者这两种认识的根据各是什么?

(3)作者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毕竟也已远远大于盆景了。”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对“陋室”这类词有一个概括性的表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对表达本段中心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第五段说:“莫非现代化真是诗歌之敌吗?”这个疑虑表现了作者对现代化建设怎样的思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贵州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19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齐谐》者,怪者也志:记载

C.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D.而于地而已矣控:落下

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待”的一组是(  )(3分)

A.①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C.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逍遥游》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B.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给这个寓言故事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

C.庄子用漫画式的笔触刻画了蜩与学鸠对大鹏鸟的奚落和嘲笑,其自鸣得意的口吻正表现出这两个小虫本身的可笑和可怜,亦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D.《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待”,算不上“逍遥游”。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5分)

⑵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8 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 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节选自 庄子《逍遥游》)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云气,负青天——绝:穿越
B.此亦飞之也——至:到达
C.故夫知一官——效:胜任
D.而御六气之——辩:变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小大辩也——审容膝易安
B.且举世誉之不加劝——门虽设常关
C.彼其世,未数数然也——州司临门,急星火
D.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何年
3.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荣子嗤笑那才智、品行、道德、能力俱佳的人,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有懈怠。
C.列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逍遥游是摆脱现实生活中各桎梏之后的精神上达到的绝对自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19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齐谐》者,怪者也志:记载
C.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D.而于地而已矣控:落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待”的一组是(  )(3分)
A.①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C.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逍遥游》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B.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给这个寓言故事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
C.庄子用漫画式的笔触刻画了蜩与学鸠对大鹏鸟的奚落和嘲笑,其自鸣得意的口吻正表现出这两个小虫本身的可笑和可怜,亦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D.《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待”,算不上“逍遥游”。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5分)
⑵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贵州省晴隆民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19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齐谐》者,怪者也志:记载
C.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D.而于地而已矣控:落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待”的一组是(  )(3分)
A.①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C.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逍遥游》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B.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给这个寓言故事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
C.庄子用漫画式的笔触刻画了蜩与学鸠对大鹏鸟的奚落和嘲笑,其自鸣得意的口吻正表现出这两个小虫本身的可笑和可怜,亦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D.《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待”,算不上“逍遥游”。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5分)
⑵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