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qiān)期 

垝垣
(guǐ héng) 

(sháng)

骙骙
(kuí kuí )

(qiǎo)然
B、修(kuā ) (suì)  (zhuó)侘傺(chà chì ) (shāng)
C、(zhì)鸟 (gāo) (lǎo) 伶俜(líng pīng) (pán)石嗟悼
D、(jī)钱 泰(pǐ ) (chěng)怀 踯躅(zhí zhuó) (shāng)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3 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qiān)期  垝垣(guǐ héng)  (sháng) 骙骙(kuí kuí ) (qiǎo)然
B、修(kuā ) (suì)  (zhuó) 侘傺(chà chì ) (shāng)
C、(zhì)鸟 (gāo) (lǎo) 伶俜(líng pīng) (pán)石嗟悼
D、(jī)钱 泰(pǐ ) (chěng)怀 踯躅(zhí zhuó) (shā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进仕,屡次辞去诸侯的聘请。无怀氏、葛天氏均是上古社会帝王。

1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 自(yù)       曾不情(lìn)         其志(lè)

    B. 然(xiāo)     衔赋诗(shāng)       天氏(gě)

    C. 酒(shì)      短穿结(hè)          读书(hǎo)

    D. 娄(qián)     瓢屡空(dān)         如也(ān)

12. 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B.

    C.

    D.

13. 下列各组划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 登峰极    饮辄醉

    B. 颇示已    此其不在小

    C.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在必醉

    D. 不吝情去留    而计其长短不盈寸

14. 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B. 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喜欢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求懂个大概。

    C.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酒招待他。

D.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

15. 关于本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抒志趣的文章,作者是陶渊明。

B. 本文描绘的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知识分子形象。

C. 五柳先生喜好喝酒,到亲朋好友家饮酒时总是大醉方休,并且醉后就向主人告辞。

D. 由于五柳先生品行高洁,因而受到了黔娄妻子的赞赏,称他不因为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富贵而到处投机钻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训练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进仕,屡次辞去诸侯的聘请。无怀氏、葛天氏均是上古社会帝王。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自(yù)           曾不情(lìn)         其志(lè)

    B. 然(xiāo)     衔赋诗(shāng)           天氏(gě)

    C. 酒(shì)          短穿结(hè)              读书(hǎo)

    D. 娄(qián)     瓢屡空(dān)         如也(ān)

 2. 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B.

    C.

    D.

3. 下列各组划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登峰极    饮辄醉

    B. 颇示已    此其不在小

    C.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在必醉

    D. 不吝情去留    而计其长短不盈寸

 4.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B. 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喜欢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求懂个大概。

  C.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酒招待他。

  D.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

5.关于本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抒志趣的文章,作者是陶渊明。

B. 本文描绘的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知识分子形象。

C. 五柳先生喜好喝酒,到亲朋好友家饮酒时总是大醉方休,并且醉后就向主人告辞。

D. 由于五柳先生品行高洁,因而受到了黔娄妻子的赞赏,称他不因为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富贵而到处投机钻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进仕,屡次辞去诸侯的聘请。无怀氏、葛天氏均是上古社会帝王。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自(yù)  曾不情(lìn) 其志(lè)
B.然(xiāo) 赋诗(shāng) 天氏(gě)
C.酒(shì) 穿结(hè) 读书(hǎo)
D.娄(qián) 瓢屡空(dān) 如也(ān)
2.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亦不其姓字(详细地知道) 每有会意(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
B.环堵萧然(环视墙壁)    箪瓢屡空(经常空着)
C.晏如也(安然自得)     以此自终(度过自己的一生)
D.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不汲汲于富贵(极力营求的样子)
3.下列各组划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A.登峰极——饮辄醉
B.颇示已——此其不在小
C.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在必醉
D.不吝情去留——而计其长短不盈寸
4.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B.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喜欢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求懂个大概。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酒招待他。
D.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
5.关于本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抒志趣的文章,作者是陶渊明。
B.本文描绘的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知识分子形象。
C.五柳先生喜好喝酒,到亲朋好友家饮酒时总是大醉方休,并且醉后就向主人告辞。
D.由于五柳先生品行高洁,因而受到了黔娄妻子的赞赏,称他不因为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富贵而到处投机钻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

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

A.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

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  ]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⑥⑧

C.

①③⑤⑧

D.

②④⑥⑦

(3)

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  ]

A.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

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

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练习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流而上

B.酾酒江,横槊赋诗临:靠近,临近

C.苏子愀然,正襟坐危:端正

D.吾生之须臾哀:哀叹,感慨

2.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3.对文本节选部分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饮酒乐甚”一句,点出“乐”字。“乐”借“酒”来助兴,“酒”又增添“乐”趣。古人往往“痛饮”伴随以“狂歌”,作者在“饮酒乐甚”之后自然也情不自禁地“扣舷而歌之”了。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这位为苏轼歌唱伴奏的客,正是按照苏轼的感受吹箫的,因而那箫声就别是一种悲凉幽怨的调子。

C.“何为其然也?”一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这篇赋写“客之悲”文字来,这句承上写“乐”,启下写“悲”。通过“客曰”,从反面揭示一个“悲”字。

D.客人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但是,“知不可乎骤得”,因而忧伤愁苦,并把这忧伤愁苦通过冷清秋风里的箫声传达出来,“托遗响于悲风”,点出了“悲”字。

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闽,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对下列句中加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不同用一个灶头,意思是分了家)

  B.墙往往而是(常常)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表示初成年,十五岁)

  D.余扃牖而居(关闭窗户)

  3.下列句子括号中的字词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选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

      A.家有老妪,(妪)尝居于此         B.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C.(娘)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D.吾儿,久不见若影,(若)何竟日默默在此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子(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

  B.几再变矣—总共变化多次了。

  C.某所,而母立于兹—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立在这里。

  D.殆有神护者—大概有神灵保护。

  5.表现大母对儿子的期待的一句是( )

  A.儿寒乎?欲食乎?

  B.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D.某所,而母立于兹。

  6.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先写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接着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全段突出一个“悲”字。

  B.第二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焚的事,是“悲”的进一步补充。

  C.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典型细节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D.语言明快简洁,叙事、描写和议论融于一体,读来荡气回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黑龙江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水势很大
B.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渺渺:悠远的样子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草木等)深绿色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B.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C.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D.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3.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而今安在哉?
5.《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D.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南省息县一高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后赤壁赋

[宋]苏轼

  ①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而乐之,行歌相答。

  ②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③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④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⑤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是岁十月之(农历每月十五日)

B.

(看)而乐之

C.

(踏,攀)巉岩

D.

攀栖鹘之(危险)巢

(2)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  ]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3)

下列对原文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既指出了两次有赤壁景色变化的巨大,也隐伏着日月如梭、世事多变、人生坎坷艰难的感伤。

B.

苏轼秋天写完《前赤壁赋》三个月后,情犹未尽,又在初冬写了一篇《后赤壁赋》。《后赤壁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

《前赤壁赋》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更像一篇游记;《后赤壁赋》则说理谈玄,议论人生,寓悲愤于旷达,最后以浪漫的梦境收束全文。

D.

《后赤壁赋》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情感。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份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第Ⅱ卷(表达题)

(4)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