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
      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编辑部小李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用词恰当,真可谓疏而不漏,令读者叹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9 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编辑部小李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用词恰当,真可谓疏而不漏,令读者叹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齐桓公求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君加惠于臣               加:增加
B.治国家不失其柄           柄:根本
C.是以滨于死               滨:同“濒”,迫近
D.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       生:活着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B.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派人迎回管仲的故事,表现了鲍         叔对管仲之才正确而深刻的了解。
B.文章叙述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理由,目的是反映出鲍叔和管仲的深厚友         谊,赞颂鲍叔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C.文章通过叙述齐桓公倾听鲍叔推荐管仲的理由并采纳他建议的过程,赞扬了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D.文章选取了鲍叔和齐桓公关于求取贤才管仲的一段精彩言论,语言时而缜密,        时而简括,充分显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11.以上两则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分)
译文:
(2)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4分)
译文:
(3)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3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齐桓公求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君加惠于臣                加:增加

B.治国家不失其柄            柄:根本

C.是以滨于死                滨:同“濒”,迫近

D.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        生:活着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B.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派人迎回管仲的故事,表现了鲍          叔对管仲之才正确而深刻的了解。

 B.文章叙述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理由,目的是反映出鲍叔和管仲的深厚友          谊,赞颂鲍叔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C.文章通过叙述齐桓公倾听鲍叔推荐管仲的理由并采纳他建议的过程,赞扬了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D.文章选取了鲍叔和齐桓公关于求取贤才管仲的一段精彩言论,语言时而缜密,         时而简括,充分显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11.以上两则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译文:

(2)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译文:

(3)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遂宁市高三2007级十月检测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选自〈〈国语·齐语〉〉)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使不冻  馁:饥饿,挨饿

B.

治国家不失其  柄:根本

C.

君若而反之,夫犹是也  宥:宽恕

D.

王之甚矣  蔽:蒙蔽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君之赐也。

②臣凡人……岂足托夫?

B.

为其君动也。

管子,天下之才也。

C.

①若必治国家者,则管夷吾孚。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孚?。

D.

①邻厚,君之薄也。

②夫管子,天下才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管仲曾经背叛了齐桓公,他带兵截杀齐桓公时亲自射中了齐桓公的衣带钩,差点儿要了齐桓公的命。

B.

鲍叔与管仲本来就是好朋友,鲍叔不仅没有嫉妒管仲,而且还竭力举荐他,并设计把他接回了齐国。

C.

选文赞扬了齐桓公不计前嫌的宽广胸怀和重视人才的宝贵精神。

D.

鲍叔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3分)

译文:

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3分)

译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2007年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模拟样卷、高三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日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常枕则膝卧,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日:“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日:“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注]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选自《三国志》)

  [注]槎桎(ch2 zh@):拦截野兽的围栏。

(1)

对文段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少以学行闻  学行:学问品行。

B.

公府,皆不就  辟:躲避。

C.

求而得之,不贵也  足:值得。

D.

德流沙漠  沙漠:指西域。

(2)

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所在之处都传颂他的威名。

B.

苏则很有管理才能,他体恤百姓,安抚异族,赏罚分明。他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使他们丰衣足食,颇有政绩。

C.

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后被别人阻止。

D.

苏则为人正直,无论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表现出鲜明的爱憎。因而,他的谥号为刚侯。

(3)

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

(2)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

(4)

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难也;然越为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其于化民也,若风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秦族训》)

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也                正:正确

B.死不还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而民和                唱:倡导

D.其党与                  察:仔细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被创流血,难也          碧水东流此回

B.然越人为以求荣也        若风摇草木

C.百工维时,遮绩熙        群贤毕至,少长

D.圣王在上,明好恶示之    各小大之材处其位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作用那些对自己惟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6.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联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联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己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毋丘俭作乱,遣健步赉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司马景王至,遂据之。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钦奔吴。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

   ……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太子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有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泰始中,羌虏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史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筑坞焉。

(选自《三国志》)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行为:行为是

   B.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 足以:足够来

   C.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 以后:后来

   D.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 要害:非常重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军兴众,泛舟而下 艾以与贼势相远

   B.吾尝终日而思矣 动以朝廷为辞

   C.顷之,维果向祈山 维与艾争险,不克

   D.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孤当与孟德决之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称代前文的邓艾的观点

   B.艾斩之,兼道进军 称代前文的“毋丘俭”

   C.司马景王至,遂据之 称代前文的“乐嘉城”

   D.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称代前文的“姜维”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艾“作战智谋”的一组是

   ①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②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域,作浮桥

   ③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

   ④检御将士,无所虏略

   ⑤修治障塞,筑起城坞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自幼失去父亲,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颖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做文和作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针对寿春一带田良水少的情况,提出开辟河渠的建议,并写入其著作《济河论》中。宣王大加赞赏,全部按他的建议实施。

   C.毋丘俭叛乱后,邓艾根据当时的形势,日夜兼程进军,并在乐嘉城设置浮桥。后又追到丘头,一举消灭了毋丘俭及其党羽文钦、孙峻。

   D.泰始年间,羌人大乱,多次杀死镇西刺史,内地通往西域重镇凉州的道路被切断。而当地百姓却能凭靠邓艾以前修筑的城堡一保平安。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