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人所罕至焉——及其所既倦
B、录所述——孰能讥之乎?
C、叶叶交通——会不从许 
D、同心离居——今安在哉?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3 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人所罕至焉——及其所既倦
B、录所述——孰能讥之乎?
C、叶叶交通——会不从许 
D、同心离居——今安在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四川省古蔺县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1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1未遑(huáng):没有闲暇。2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属:连缀,写)
B.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秀才:才学优异)
C.乃贾生曰。(短:说坏话)
D.自以寿不得长,又以去,意不自得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廷尉言贾生年少;今君亡赵走燕。
B.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相如持璧却立。
C.居顷,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填然鼓
D.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第Ⅱ卷(共120分)
完成下列各题。(共36分)
【小题4】文言翻译、断句。(共10分)
1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4分)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4分)
3请用“/”线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2分)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选自《颜氏家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6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尊敬兄长

2.下列各组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士有自京师来然不敢辞,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告之因蜀之资,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公独不识欲须臾忘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流如火热,如水之湿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3分)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5.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22分)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①,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劭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方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兆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殓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选自《三国志·吴书》)
注:①堂构:堂,立堂基。构,盖屋。比喻父兄的遗业
1.对下列句子中加划线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率群僚而辅之立:立即

B.而以陛下老臣属:嘱咐

C.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谏争:直言规劝

D.若乃垂心易虑,以偷荣取容取容:得到别人的欢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昭率群僚立辅之②臣病未至,请见谅

B.①若变心易虑②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①遣中使劳问,请见昭②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D.①“……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用亡郑以陪邻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
①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②常笑而不答
③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张昭是三国时吴国孙策、孙权两代的大臣。孙策死前,将孙权托付给他,而他忠心耿耿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

B.张昭对孙权的缺点错误,毫不留情地指出。对张昭的劝谏,孙权或是只承认不改正,或是避而不答。

C.丞相孙邵死后,百官都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则认为张昭性情刚烈,对自己的话他不愿意听从,不能给他增加权力。

D.蜀国使者来吴,满口称颂蜀汉的美德,而吴国的群臣没有一人能对付得了。孙权想到了张昭,便派人去慰问并请求拜见张昭,但张昭表示仍旧不能改变耿介的品格。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4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母立于兹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         ④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           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

   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           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

2.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臣具以表闻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下列各句中全都能够表现祖母关爱孙子的一组是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1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1未遑(huáng):没有闲暇。2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属:连缀,写)
B.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秀才:才学优异)
C.乃贾生曰。(短:说坏话)
D.自以寿不得长,又以去,意不自得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廷尉言贾生年少;今君亡赵走燕。
B.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相如持璧却立。
C.居顷,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填然鼓
D.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第Ⅱ卷(共120分)
完成下列各题。(共36分)
小题4:文言翻译、断句。(共10分)
1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4分)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4分)
3请用“/”线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2分)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选自《颜氏家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高祖①践阼,为后军鄱阳王(萧)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其它事率多如此。江左多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者。
后起为武康令。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高祖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俸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不敢非,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治状。顷之,出为信武将军,监吴郡。在吴颇有酒失,迁东阳太守。远在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远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以此多为俗士所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何远传》,有删改)
【注】①高祖:梁武帝。②摙:担运。③糗:干粮。④近畿:京城附近地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它事多如此率:一般,大抵
B.士类益以此之多:赞赏
C.民不敢,畏而惜之非:非议
D.众共之,不能记也伺:伺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近代未有也生物以息相吹也
B.吏民多细事受鞭罚者臣险衅,夙遭闵凶
C.择民尤穷顾视无可置
D.复受罚者所谤然此可智者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馈遗秋毫无所受、每以钱买民井寒水、每食干鱼数片、田秩俸钱并无所取及妻子
饥寒如下贫者等,都表现了何远勤政廉洁的思想品质。
B.文中写何远因性格刚毅果断,为官公正,责罚严明,视富豪强霸之人为仇敌,所以他被受罚者诬告而免除官职。
C.对太守王彬何远仅提供干粮、饮水,表明何远不喜逢迎;而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并拿自己的俸禄为最贫困的百姓交税,说明其尽职爱民。
D.本文由点及面,既写何远耿直无私,尽心执政,关心百姓,淡泊荣辱,深受人民的爱戴,也妙用“士类益以此多之”一语推及其他士大夫之品行。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远 本 倜 傥 尚 轻 侠 至 是 乃 折 节 为 吏 杜 绝 交 游 馈 遗 秋 毫 无 所 受
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刺谬乎?(3分)
(2)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以此多为俗士所恶。(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西省康杰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文言文阅读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不可得。如火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

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报答

D.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2)

下列各组加粗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士有自京师来

然不敢辞,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

告之

因蜀之资,争天下

C.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公独不识

欲须臾忘不可得

D.

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

如火热,如水之湿

(3)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  ]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

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

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

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5)

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________________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知识(共12分)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未量(轻易)云气,负青天(直上云霄)
B.岂得杀身自(献出)秦贪,其强(凭借)
C.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特意) 与秦相较(倘若)
D.此言之(适宜,得当)岂伶人也哉(只,仅仅)
【小题2】下列各项的划线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A.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B.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
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小题3】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梁君臣之首 ②琴书以消忧 ③谨拜表以 ④此天之我 ⑤朝夜弦,为秦宫人
⑥单于其节   ⑦亦使后人而复后人也  ⑧则获邑,大则得城  ⑨垣墙周庭 
⑩宾主尽东南之
A.①⑤⑨/②④⑥/③/⑦/⑧⑩B.①⑤⑥/②/③④/⑨/⑦⑧⑩
C.①⑤/④⑨⑧/⑥/②③/⑦⑩D.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⑧⑩
【小题4】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垣墙周庭,当南日(表目的的连词,来) 勇气闻于诸侯(用)
B.其远无所至极耶(表因果关系)臣以神遇不以目视(表并列关系)
C.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苟以天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D.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彼奚适也(将要)
【小题5】下列各句中固定结构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难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为什么要……呢?)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难道是……吗?)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因此)
【小题6】下列各项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D.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湖南衡阳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8—10题。(6分,每小题2分)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迎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收天下之(士兵)
B.以黔首(愚弄)
C.会盟而谋弱秦,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D.长策而御宇内(通“震“,震动)
【小题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作《师说》贻之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五亩之宅,树以桑
C.执敲扑鞭笞天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小题3】下列划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无憾乃使蒙恬筑长城而守藩篱
B.不相师以天下之民
C.外连衡而诸侯吞二州而诸侯
D.至尊而制六合吾从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