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吾其还也”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其问诸水滨 B、又欲肆其西封 C、君知其难也 D、云霏霏其承宇(涉江)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盛衰之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负而前驱 |
C.其后用兵其意气之盛 |
D.盛以锦囊而告以成功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寻除著作佐郎 寻:不久 |
B.博求贤俊,共弘政道 弘:改变 |
C.而无间言焉 间:嫌怨 |
D.上乃起,整衣危坐 危:端正 |
A.两个“见”相同,两个“与”也相同。 |
B.两个“见”相同,两个“与”不同。 |
C.两个“见”不同,两个“与”相同。 |
D.两个“见”不同,两个“与”也不同。 |
A.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
B.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
C.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
D.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
A.苏绰之所以能做官,是因为他的堂兄苏让的推荐。开始,他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后来因为许多官员找他解决疑难问题,才逐渐引起皇帝的注意。 |
B.苏绰非常有才学,尤其对于政治和历史有独到的见解。在随皇帝去昆明池的时候,苏绰详细陈述了帝王安帮定国的根本道理,委婉地劝谏皇帝不要享乐误国。 |
C.大统三年齐兵入侵,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挡,只有苏绰的想法得到了周文帝的认同,结果证明苏绰的计策是正确的。 |
D.苏绰为人俭朴,不经营私人田产,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广泛寻求优秀人才,周文帝也是诚心诚意地委任他,有些事情,甚至可以不经皇帝,由他作主安排实行。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名师全程点拨丛书·高一语文 题型:048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1.给划线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2.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燕________②徙________③说________
④曩________⑤盖(聂)________⑥好(书)________
3.找出“吾曩者目摄之”、“荆轲嘿而逃去”两句中的通假字并注明通哪一个字。
4.找出文段第二节中的一个成语。
5.“固”的义项:
A.坚固
B.巩固
C.坚决
D.本来
E.当然
给下句中的“固”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 ]
②江山险固。
[ ]
③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 ]
④蔺相如固止之。
[ ]
⑤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6.“盖聂怒而目①之,荆轲出”,“吾曩者目②摄之”。解释“目”的意义并说明其语法作用。
目①________
目②________
7.“而之①燕”,“燕之②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③”,解释“之”的意义并说明词性。
之①:________
之②:________
之③:________
8.翻译下句列子。
①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译文:________
②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译文:________
9.填空。
①(《史记》)凡百三十篇,亦欲以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②盖文王拘而演《________》;仲尼厄而作《________》;屈原放逐,乃赋《________》;左丘失明,厥有《________》;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________》;韩非囚秦,《________》《________》;诗三百篇,大抵________。
10.给下列诗句填上作者姓名。
①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
②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
11.下列句子中“国”的意义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 ]
A.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D.此头须向国门悬。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发:演奏 |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偿还 |
C.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首:带头揭发 |
D.乃假所善王将军假: 借助 |
A.为清议所斥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
B.姬为其养女其人有高义 |
C.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 |
D.非结客者王将军者殊怏怏 |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③④ |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被定罪判刑,为清议所斥。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
D.本文章选材精当,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情义深重的歌伎形象。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①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粪土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伺:等待 |
B.鱼即出首,因斫杀之。因:趁机 |
C.女觉遽反遽:急忙 |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
A.命其左右履之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
B.因诈女曰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将以遗兮远者 |
D.一夕,为海潮所沦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
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①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粪土堆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伺:等待
B.鱼即出首,因斫杀之。因:趁机
C.女觉遽反遽:急忙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命其左右履之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B.因诈女曰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将以遗兮远者
D.一夕,为海潮所沦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4.翻译文中划线句(9分)
(1)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3)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伺:等待 |
B.鱼即出首,因斫杀之。因:趁机 |
C.女觉遽反遽:急忙 |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
A.命其左右履之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
B.因诈女曰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将以遗兮远者 |
D.一夕,为海潮所沦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
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羁縻不得还
B.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帝高阳之苗裔兮
D.恐年岁之不吾与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邻之厚,君之薄也。”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翻译下面句子。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试题。
①世民,高祖次子也。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
②高祖已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高祖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围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阵。高祖率建成居其东,太宗及柴绍居其南。老生兵薄东阵,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军却。太宗自南原驰下坂,分兵断其军为二,而出其阵后,老生兵败走,遂斩之。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破之。
③刘武周据并州,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得兵三万而破贼。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
④赞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选自《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有删节)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 从:跟从
B. 文静坐李密事系狱 坐:因……犯罪
C. 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 次:驻扎
D. 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致:达到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 ①乃因裴寂告高祖
②因击沛公于坐
C. ①会天久雨,粮且尽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 ①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与“由汉以来未之有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 蚓无爪牙之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善于审时度势,结交豪杰。在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事逃命的时候,太宗把他们藏起来;同晋阳县令刘文静特别友好,曾经晚上到狱中探望。
B. 唐兵向西征战,要到霍邑时,天气不好,下了很久的雨,高祖准备回太原。经太宗多次劝谏,使高祖省悟,采取补救措施,终于攻下霍邑。
C. 高祖害怕刘武周等,下诏由河东退守关中。太宗认为不能丢弃河东,他与部队两天没有吃东西,忍受饥饿,仍坚持行军作战,最终使刘武周逃到突厥。
D. 在攻击宋老生的时候,太宗和柴绍在南面。宋老生的部队靠近东边高祖的部队,迫使高祖的部队后退。太宗从南边冲下山坡,分兵将对方的军队冲成两段,同时袭击敌人的阵后,使宋老生兵败逃走。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太 宗 谏 曰 义 师 为 天 下 起 也 宜 直 入 咸 阳 号 令 天 下 今 还 守 一 城 是 为 贼 尔 高 祖 不 纳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
(2)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