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多选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A、佯狂不知所
B、惟陈言务去
C、何厌
D、微夫人力不及此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6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选自《归去来兮辞》)
【题文1】对下列句中“以”字用法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2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题文2】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2分)
A.乐夫天命复奚疑
B.奉晨昏于万里
C.彼且奚适也
D.之二虫又何知
【题文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小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篇》)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3分)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6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选自《归去来兮辞》)
【题文1】对下列句中“以”字用法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2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题文2】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2分)
A.乐夫天命复奚疑
B.奉晨昏于万里
C.彼且奚适也
D.之二虫又何知
【题文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小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篇》)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3分)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③耨:nòu,锄草。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夺不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忠信悌:孝敬父母。
C.天下方于合从连衡务:努力从事。
D.退而与万章之徒《诗》、《书》序:依次序整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亦将有以利吾国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
B.①夫谁王敌
②备他盗出入非常也
C.①南辱
②得复见将军
D.①而孟轲述唐、虞、三代之德
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一项是(     )
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②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③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④故曰:“仁者无敌。”
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⑥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和这些统治阶级是合不来的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广东省高三8月测评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从噩梦中醒来”

[美]安东尼·刘易斯

【新闻背景】安东尼·刘易斯作为《华盛顿每日新闻》报的记者,自1953年12月始写下一系列文章,使被看成危害国家安全而遭解职的海军雇员得以平反复职。这篇1954年9月1日发表的文章荣获1955年普利策全国报道奖。

海军雇员亚伯拉罕·查萨诺在被勒令停职期间,与对他提出的安全指控进行了1年多的抗争,今天终于获得了胜利。

海军部最终正式撤销了对他的所有指控,命令恢复他在水文测量局的职务,同时公开承认使他蒙受了“极大的冤屈”。

海军部助理部长詹姆斯·史密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该案已导致海军安全计划在程序上的变化,具体做法正在酝酿之中。查萨诺先生也出席了这次发布会。

这次史无前例的新闻发布会格外激动人心,从未有过记者在场而政府及其官员承认错误的先例。

查萨诺先生43岁,家住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里奇路11—T号。他于1953年7月29日受到指控并被停职。其时他已在水文测量局工作了23年,停职前任海军海图供应处处长。

对他的指控涉及整个格林贝尔特社区。他被控属于该区一个强大的“激进集团”。许多格林贝尔特的领导人认为,这个指控很可能来自对市区安居工程计划吹毛求疵的居民。

该区领导还说,海军调查人员力图迫使他们说不利于查萨诺的话,但他们随后又作了实际上很友善的评价。

史密斯先生说,当那些匿名告密者再次受讯问时,他们新的供述仅可得出两个结论:自第一次讯问后他们已改变主意,或者调查人员没有正确报告被查者的供述。

本报首次将查萨诺案公之于众是去年12月。本报关于安全方案的两篇连续报道对此案作了详尽描述。

今年4月另一组连续报道对该案的真实性展开了讨论。

查萨诺先生是一位被十分得体地称为“美国中产阶级”的普通公民。他一直是格林贝尔特“市民联盟”和“家长—教师协会”的官员。在他的西服前领上还戴着一枚“雄狮俱乐部”的徽章,他的妻子领导着“红十字会”和“募集救济金”运动。

查萨诺夫妇有4个孩子。菲利斯,15岁,就在她父亲被停职前获得了全国性的国庆节论文竞赛奖。

海军部最初对查萨诺先生提出8项指控,每项都与被指称的共产党组织有关,他们中大多数人集中在格林贝尔特。

在去年9月一次为期3天的听证会上,查萨诺先生出具了他朋友和一些组织的97份宣誓书,他们一致认为他是保守派。

一些人发誓说,在一次市镇集会上,他们听过查萨诺先生向所有格林贝尔特居民发出的忠诚誓言。一位邮递员自愿读出以下辩护誓词:“我熟知那种激进分子散发给他们支持者的传单,我从未听说过他接受过那种论调、思想。我知道他心中充满着对他的家庭、上帝和美利坚的挚爱。”

这个3人听证委员会于10月9日发现,那些查萨诺先生被控所属的多个组织要么是清白无辜,要么就根本就不存在。该委员会说他们不相信在格林贝尔特有这么一个“激进分子集团”,并认为查萨诺先生是一位“温文尔雅、积极上进、思想保守和有影响力的人”。

7个月来查萨诺先生未获得任何音讯。4月7日,助理海军部长史密斯先生在水文学家和海军安全申诉委员会的建议下,命令开除查萨诺先生。他们未对否决听证委员会的裁决作任何说明。

查萨诺先生和他的律师约瑟夫·法内利认为,除了将案件公之于世外,别无选择。4月15日他们举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新闻发布会,格林贝尔特市长、市政官员、普通职员、牧师、犹太法学家都支持查萨诺先生。

法内利先生请求史密斯部长重新考虑他作出的“终审决定”。5月4日,在被观察家称作史无前例的行动中,史密斯先生下令重新审理此案,彻底从头开始。

法内利先生指出,史密斯先生愿意重新考虑已作出“终审”决定的此案,并非出于规章制度的要求。

他称赞史密斯是一位“正直而有勇气”的人,并感谢新闻界出于对此案的关注而提供的“公众服务”。

海军部希望能强调以下情况:新听证委员会发现查萨诺先生是一名优秀而忠实的美国公民……为政府长期光荣地作着贡献……有公民心和爱国心,家庭生活也堪称楷模。

人们问及查萨诺先生的感受时,他说:今天早晨我从噩梦中醒来。”“阳光普照,鲜花盛开,百鸟欢唱。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1.是哪些因素促使海军部最终撤消了对查萨诺的所有指控?(5分)

                                                                                       

2.分析文中划线语句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4分)

                                                                                    

3.试从新闻的价值和记者的职业操守两个角度,探究本新闻获奖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擢天德三年进士第,调崞县丞。改东京市令。世宗判留务,甚爱重之。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世宗改元于辽东,或劝赴之,富贵可一朝遂,大节曰:“自有定分,何尔。”随例补尚书省令史,擢秘书郎、大理司直。会左警巡使阙,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遂授大节。俄以杖杀豪民为有司所劾,削一阶解职。未几,授同知洺州防御使事。

入为太府丞、工部员外郎。卢沟水安次,承诏护视堤城。擢修内司使,推排东京路户籍,人服其平。进工部郎中。时阜通监铸钱法弊,与吏部员外郎麻珪莅其事。积铜皆窳①恶,或欲征民先所给直,大节曰: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以其事闻,卒得免征。就改户部郎中,定襄退吏诬县民匿铜者十八村,大节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召授工部侍郎,改户部。世宗东巡,徙太府监,谕之曰:“侍郎与太府监品同,以从行支应籍卿办耳。”

章宗即位,擢中都路都转运使,因言河东赋重宜减,议者或不同,大节以他路田赋质之,遂命减焉。乞致仕,不许,徙知太原府,以并、代乡郡,故优宠之。近郭有男子被杀者,闻其妻哭声不哀,召而审之,果为奸夫所杀,人以为神。西山有晋叔虞祠,旧以钱输公使库,大节还其庙以给营缮。选授河东路提刑使,未赴,留知大兴府事,治有能名。

阅岁,移知广宁府,复请老,授震武军节度使。部有银冶,有司以为争盗由此生,付河东、西京提刑司与州同议,皆以官榷为便,大节曰:“山泽之利,当与民共。且贫而无业者,虽严刑能禁其窃取乎?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上从其议。复乞致仕,许之,仍擢其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为忻州刺史,以便禄养。承安五年卒,年八十。

(选自《金史》,有删改)

【注】①窳(yǔ):粗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有定分,何尔    遽:奔赴              B.卢沟水安次       啮:侵蚀

C.大节得其实        廉:查访              D.旧以钱输公使库   施:施舍来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表明张大节受到皇帝“爱重”的一组是(   )

①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           ②会左警巡使阙,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

③推排东京路户籍,人服其平。           ④徙知太原府,以并、代乡郡,故优宠之。

⑤留知大兴府事,治有能名。             ⑥仍擢其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为忻州刺史,以便禄养。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大节因用杖刑打死土豪而被弹劾,被削减一个等级的官阶并解除职务,但没过多久,又授予他同知洺州防御使事的职务。

B.世宗东巡时,调任张大节为太府监,对他说:“侍郎和太府监等级相同,只是因为随行人员的供给与应付要靠你办理罢了。”

C.章宗即位之后,张大节上奏说河东路赋税重,应当减收,有人反对,大节根据其他路的田赋标准据理力争,皇上下命令将他降职。

D.太原府州城附近有个男子被杀,凶手是与死者的妻子通奸的奸夫。张大节听到死者的妻子哭声并不哀痛,便将她召来审问,由此找出了凶手,百姓都认为张大节断案神奇。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前两句为上文划线句,后两句为课内句)(20分,每题5分)

(1)大节曰:“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以其事闻,卒得免征。

(2)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③耨:nòu,锄草。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夺不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忠信悌:孝敬父母。

C.天下方于合从连衡务:努力从事。

D.退而与万章之徒《诗》、《书》序:依次序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亦将有以利吾国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

B.①夫谁王敌

②备他盗出入非常也

C.①南辱

②得复见将军

D.①而孟轲述唐、虞、三代之德

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一项是(     )

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②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③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④故曰:“仁者无敌。”

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⑥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和这些统治阶级是合不来的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有表现的人物与无表现的人物

钱  穆

①我们通常听人说,某人无所表现,似乎其人无所表现即不值提。但在中国历史上,正有许多伟大人物,其伟大处,则正因其能无所表现而见。此话似乎很难懂,但在中国历史上,此种例,多不胜举,亦可说此正是中国历史之伟大处,也即是中国文化之伟大处。

②例如吴太伯,又如伯夷、叔齐,在历史上皆可谓无所表现,而为孔子所称道。孔子曰:“太伯其至德矣乎!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又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似乎孔子乃在其无表现中赞扬其已有所表现。而且是表现得极可赞扬。我们也可说,此乃是在人群社会中,在历史上,一种不沾染不介入的表现,一种逃避脱离的表现。

③后来太史公作《史记》,又将《吴太伯世家》列为三十世家之首,将《伯夷列传》列为七十列传之首。他在《伯夷列传》中,屡屡提到因伯夷之无所表现而无可称道,甚至其人若犹在或有或无可信可疑间,只因孔子称颂了他。太史公又用颜渊作陪衬,他说:“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其实颜渊也就无所表现,故太史公引来推崇伯夷无表现之伟大,而褒然列之于列传之首。

④以下中国历史上遂搜罗了极多无所表现的人物,而此等人物,亦备受后世人之称道与钦敬。故我说此乃中国之史心,亦即中国文化传统精义所在。诸位只有精读中国史,深研中国历史人物,始能对此有了悟。

⑤如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他并不是不能有表现,却又不想表现。后来刘先主三顾草庐,始肯出许驰驱。他在《出师表》中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今且问,此两语是否当时诸葛真意?我且举其友作证,一是徐庶,他知诸葛最深,应亦是一有作为人。初事刘备,曹操获其母,庶乃辞备归操。虽仕至御史中丞,然在历史上,终不见徐庶曾为曹操设一谋,划一策。其人便如此无表现而终了。又一人如庞德公,时荆州刺史刘表屡以礼延,不能屈,隐鹿门山,采药以终。诸葛孔明常拜于其床下,可见其人亦非不能有表现,只是宁为一无表现人。

⑥此种尊崇无表现人物之传统,又影响到小说。如唐人《虬髯客传》,即是故意要描写一个无表现之英雄。又如《水浒传》叙述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开始却有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此人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也是一无表现人物。《水浒传》作者,把此一人闲闲叙在前面,真使后面忠义堂上宋江以下一百零八位好汉,相形减色。此种笔法,可谓与太史公《史记》三十世家以吴太伯为首,七十列传以伯夷为首,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是能直探史心的一种大手笔,诸位莫轻忽过。

⑦今天诸位也可说是各处在衰乱之世,不免有生不逢辰之感。然诸位一读历史,知道研究历史人物,便知我们尽可做一不得志和失败的人,或甚至做一无表现之人。这一时代是失败了,但处此时代之人,仍可各自有成,并可有大成。只要人能有成,下面时代便可挽转,不使常在失败中。若人都失败了,则一切完了,下面亦将无成功时代可期。孟子曾说:“禹、稷、颜回同道,易地则皆然。”禹、稷是有表现的人,颜回则是无表现的人,这只因时代不同。但不论有表现无表现,历史传统,文化精神,却同样主持在他们手里。孟子又说:“人必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不为正是无表现。所以若时代不许可,我们尽可不强求表现。一旦时来运转,风云际会,到那时自有出来表现的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留得有人,还怕历史中断吗?

(选自作者1961年在香港的学术讲座《如何研究中国历史人物》,有删节。)

【注】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高中肄业,自学成才。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教授,香港大学、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现代历史学家,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晚年定居台湾。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按正确的给分,多选不给分)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正因为无所表现,而体现出伟大。

B.孔子赞扬吴太伯,是因为吴太伯能在无表现中有所表现。

C.司马迁并不真心推崇伯夷,也不赞成孔子对伯夷的评价。

D.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许以驰驱,但此后一直无所表现。

E.无表现人物的特点是:能有所表现,却主动选择不表现。

2.关于作者的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远离社会,不沾染不介入,是一种逃避脱离的错误做法。

B.作者认为,大量搜罗无表现的人物,说明中国人有盲目崇古的传统。

C.作者认为,《水浒传》里,真正的英雄不是一百零八将,而是王进。

D.作者认为,孟子所说的“人必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是至理名言。[来源:Zxxk.Com]

3.第五段中列举徐庶和庞德公的例子,有哪两方面的作用?(4分)

 

4.结尾一段的划线句,先说“我们尽可做一不得志和失败的人,或甚至做一无表现之人”,接着又说“仍可各自有成,并可有大成”,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根据文意,作具体说明。(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擢天德三年进士第,调崞县丞。改东京市令。世宗判留务,甚爱重之。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世宗改元于辽东,或劝赴之,富贵可一朝遂,大节曰:“自有定分,何尔。”随例补尚书省令史,擢秘书郎、大理司直。会左警巡使阙,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遂授大节。俄以杖杀豪民为有司所劾,削一阶解职。未几,授同知洺州防御使事。
入为太府丞、工部员外郎。卢沟水安次,承诏护视堤城。擢修内司使,推排东京路户籍,人服其平。进工部郎中。时阜通监铸钱法弊,与吏部员外郎麻珪莅其事。积铜皆窳①恶,或欲征民先所给直,大节曰:“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以其事闻,卒得免征。就改户部郎中,定襄退吏诬县民匿铜者十八村,大节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召授工部侍郎,改户部。世宗东巡,徙太府监,谕之曰:“侍郎与太府监品同,以从行支应籍卿办耳。”
章宗即位,擢中都路都转运使,因言河东赋重宜减,议者或不同,大节以他路田赋质之,遂命减焉。乞致仕,不许,徙知太原府,以并、代乡郡,故优宠之。近郭有男子被杀者,闻其妻哭声不哀,召而审之,果为奸夫所杀,人以为神。西山有晋叔虞祠,旧以钱输公使库,大节还其庙以给营缮。选授河东路提刑使,未赴,留知大兴府事,治有能名。
阅岁,移知广宁府,复请老,授震武军节度使。部有银冶,有司以为争盗由此生,付河东、西京提刑司与州同议,皆以官榷为便,大节曰:“山泽之利,当与民共。且贫而无业者,虽严刑能禁其窃取乎?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上从其议。复乞致仕,许之,仍擢其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为忻州刺史,以便禄养。承安五年卒,年八十。
(选自《金史》,有删改)
【注】①窳(yǔ):粗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有定分,何尔遽:奔赴B.卢沟水安次啮:侵蚀
C.大节得其实廉:查访D.旧以钱输公使库施:施舍来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表明张大节受到皇帝“爱重”的一组是(  )
①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          ②会左警巡使阙,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
③推排东京路户籍,人服其平。          ④徙知太原府,以并、代乡郡,故优宠之。
⑤留知大兴府事,治有能名。            ⑥仍擢其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为忻州刺史,以便禄养。
A.②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大节因用杖刑打死土豪而被弹劾,被削减一个等级的官阶并解除职务,但没过多久,又授予他同知洺州防御使事的职务。
B.世宗东巡时,调任张大节为太府监,对他说:“侍郎和太府监等级相同,只是因为随行人员的供给与应付要靠你办理罢了。”
C.章宗即位之后,张大节上奏说河东路赋税重,应当减收,有人反对,大节根据其他路的田赋标准据理力争,皇上下命令将他降职。
D.太原府州城附近有个男子被杀,凶手是与死者的妻子通奸的奸夫。张大节听到死者的妻子哭声并不哀痛,便将她召来审问,由此找出了凶手,百姓都认为张大节断案神奇。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前两句为上文划线句,后两句为课内句)(20分,每题5分)
(1)大节曰:“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以其事闻,卒得免征。
(2)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