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 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 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⑩然力足以至焉
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
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⑩然力足以至焉
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
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⑩然力足以至焉
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 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
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 |
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1分)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数罟不入洿池(密) |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查) |
C.卒然问曰(同“猝”,突然) |
D.今夫天下之人牧(统治者) |
2.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B.河东凶亦然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
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水为之,而寒于水 |
3.下列划横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B.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C.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4.下列特殊句式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申之以孝悌之义 |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5.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孟子认为,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
B.(甲)文,孟子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显示了高超的讲话艺术。 |
C.(乙)文,孟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和“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等言论,既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并没有把梁襄王列入“嗜杀人者”之列。 |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甲文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乙文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 |
6.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分)
(2)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白颊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的体长为45―62厘米,体重5―7千克。体毛长而粗糙,雄兽以黑色为主,混有不明显的银色,只是面颊的两旁从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白色或黄色的毛,故由此得名。
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两条灵活的长臂和钩形的长手,使它们穿林越树如履平地,无论觅食、玩耍、休息、求偶、生殖、哺育幼仔等全部在树上进行。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武术家还以此为据,创造了一套“通臂拳”的拳法。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不过,当它们偶尔到地上行走时,就显得非常笨拙、滑稽可笑了。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颓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乌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它们过着“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在一起的家庭式群居生活,常在树林的一L层活动,有领域性,每群所占领地的面积大约为5平方千米,觅食、睡觉、活动的地点都较为固定,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较为温和,很少争斗。雌兽通常每两年生育一次。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
极其嘹亮。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
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
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山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它们的这种习性,既是群体内互相联系,表达情感的信号,也是对外显示存在,防止入侵的手段。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国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白颊长臂猿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云南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从70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百科知识》2008年第1期,作者:李湘涛)
6.下列对文中“歌唱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颊长臂猿特别喜欢鸣叫,而且形式多样: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
B.白颊长臂猿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常由成年雄兽领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亚成体单调的应和。
C.白颊长臂猿这种鸣叫的习性,既是群体内部互相联系、表达情感的信号,也是对外显
示它们存在,防止敌人入侵的特殊手段。
D.白颊长臂猿合唱的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山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但
没有想到这往往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7.对“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一句理解最合理的一项是
A.白颊长臂猿有两条灵活的长臂和钩形的长手,凭借着它们穿林越树如履平地,无论跳跃觅食、玩耍、休息、求偶、生殖、哺育幼仔等几乎都在树上进行。
B.白颊长臂猿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悬挂在树枝上,像荡秋千一样在空中荡越向前;雌猿有时还能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幼仔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C.我国古代传说“通臂猿”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能力,能使一臂缩短另一臂变长,武术家以此为据,创造了一套“通臂拳”拳。
D.白颊长臂猿动作灵活、优美,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很多高难动作,如同飞鸟一般,使
人惊心动魄,甚至睡觉都在树枝的末端,被称之为高空的“杂技演员”。
8.下列对原文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颊长臂猿体毛长而粗糙,雄兽以黑色为主,混有不明显的银色,只是面颊的两旁从
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白色或黄色的毛,故由此得名。
B.白颊长臂猿喉部长有喉囊,可以胀得很大,这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其鸣唱一般发生
在清晨以及傍晚.每次鸣唱持续时间的长短则视情况而定。
C.白颊长臂猿过着“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在一起的家庭式群居生活,觅食、睡觉、活动地点都较为固定,群体之间的关系也较为温和,很少争斗。
D.白颊长臂猿现在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中国西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其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几个国家。
9.根据原文,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根据被神化了的长臂猿想象出一种叫“通臂猿”的动物,它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许跟这有着某种关联。
B.偷猎者正是根据白颊长臂猿的歌声找到并偷猎它们,如果希望白颊长臂猿不被灭绝,那么逐渐改变白颊长臂猿这种因天气变化而鸣唱的习性就有必要。
C.白颊长臂猿喜欢吃植物的果实、树叶、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要保护白颊长臂猿,保护森林就应该放在首位。
D.从白颊长臂猿甘愿冒着跌下的危险,选择又细又长,差不多刚能承受它体重的树枝末端来睡觉这一事实来看,白颊长臂猿也许有着不一般的思维能力。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浙江台州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6分)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是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颜色 ,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这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一些人用基因来解释这个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联觉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备同样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数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能力与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许多专家指出,联觉现象的研究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打开了大门。一些针对联觉现象的研究提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
【小题1】下列关于“联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联觉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和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
B.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
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
D.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到,形状能够“嗅”到,等等。 |
B.联觉现象只是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 |
C.联觉现象的研究对于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
D.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近山浓抹,远树轻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托尔斯泰传
罗曼·罗兰
一个世纪以前,在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曾经是照耀我们青年时代的最纯洁的光芒。在19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它是那抚慰人的星辰,它的目光吸引着、安抚着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很多人认为托尔斯泰远远不止是一位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最好的朋友,是欧洲全部艺术中的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艺术和生命是统一的。就作品与生命的密切联系而言,没有胜过托尔斯泰的了。他的作品几乎常常具有一种自传的特点,从他二十五岁起,他的作品就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他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补充我们对他的认识,使我们一天一天的明了他的意识的演化,能把他的天才所胚胎,他的心灵所借以滋养的世界再现出来。
他经历了“青少年荒漠时期”。荒凉的沙漠,一阵阵狂风猛烈地刮着。他很孤单,他的头脑处于持续不断的狂热状态。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又为自己找到了并实验着种种学说。在这当中,他丧失了所有的信念。十六岁时,他便不再祈祷,不再去教堂。他满脑子的仁慈梦幻,他想卖掉自己的马车,把卖的钱分给穷人,还想把自己财产的十分之一拿出来散发给他们,他想不雇佣仆人…… “因为他们是同我们一样的人。”病中,他写了一本《人生规则》,书中天真的为自己定下了责任,“研究一切,深化一切:法律、医学、语言、农业、历史、地理、数学,在音乐和绘画中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他坚信“人类的命运在于;再断的完善”。
托尔斯泰冷静地观察世界,他发出非难战争的呼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在这片繁星点缀的广袤天空下,人们难道不能安适地生活吗?他们在这里怎么会保存着凶狠、仇恨和毁灭同类的情感?人类心中所有恶的东西都应该在与大自然接触时消失掉,这是美与善的最直接的表现。”
《战争与和平》是时代最浩瀚的史诗。众多的人物和激情涌动其中。在波涛汹涌的人类的汪洋大海中,一颗灵魂巍然雄踞着,镇定自若地鼓动着和遏制着暴风雨。在凝视默思这部著作时,我不止一次地想到了荷马和歌德,尽管精神和时代都大不相同。然而,我看出,在托尔斯泰创作的那个时期,他的思想确实是从荷马和歌德:那儿汲取了营养。为了很好地感受这部作品的威力,必须体会它潜在的统一性。大多数的读者有点近视,只看见其中的无数细枝末节,他们迷失在这片人生的森林之中。必须登高远眺,用目光去环抱那自由的天际以及那一片树林和田野;那我们就会窥见这一部著作的荷马式的精神、永恒法则的静寂、命运气息的有力节奏、所有细节与之相连的整体情感,以及如同《创世纪》中的威临海上的上帝似的驾驭着其作品的艺术家的才华。
开始时,大海平平静静。和平,战争前夕的俄罗斯社会。前一百页以一种沉着镇静的精确性和卓绝的嘲讽,反映出灵魂之虚幻。可是,波涛开始涌动,俄罗斯军队挺进奥地利,宿命在主宰着。在这发泄着一切兽性的场合——战争中,宿命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有力地主宰着一切。听凭命运的摆布就是好!纯粹行动的幸福,正常而健康的状态。被扰乱了的精神重新找到了平衡。然而,生活恢复了,波涛止息了。心灰意冷、焦躁不安的芸芸众生又在沮丧绝望,在城市的混浊气氛中,在黑夜中,四处徘徊,游荡。对于这些贫血的心灵,是到了用战争的风暴来重新刺激一下的时候了。祖国遭受侵略。一切心灵通过热情的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对神明的律令的屈从而结合在一起了。“严肃地、认真地接受战争那可怕的在所难免……最艰难的考验就是让人的自由屈从于神明的律令。心灵的纯朴在于对神明的意志的屈服。”总之,俄罗斯民族那显而不露的悲壮的宿命观,终于获得了精神的解脱和神秘的欢乐。
那数百个英雄,各有特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他们是士兵、农民、贵族、俄罗斯、奥地利人和法国人,他们特殊的生命力又如何去看呢?这里面没有任何的临时编造。对于这一系列欧洲文学中毫无雷同的肖像,托尔斯泰事先作过无数的草图,他说“那是由数百万个构思组织起来的”,他在各个图书馆里查询,动用了家庭档案、自己从前的笔记以及他个人的记忆。
的确,《战争与和平》的荣光在于整个一个历史时代的复活,在于民族的那些变迁与民族战斗的复活。它真正的英雄,是各民族人民。
(摘编自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陈筱青译)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传记采用评传结合的手法,从生活经历、思想发展、作品价值、艺术才华等众多角度全景式再现了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全貌。 |
B.托尔斯泰曾经满脑子的仁慈梦幻,为自己定下众多责任,他相信命运在于不断的完善,可见他当时处在探索、找寻、尝试的“青少年荒漠时期”。 |
C.托尔斯泰冷静地观察世界后,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大自然如此美妙,人们为什么不能安适地生活,为什么保存凶狠、仇恨的感情。 |
D.托尔斯泰认为在战争中宿命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有力地主宰一切,《战争与和平》是他非难战争的典型作品。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