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各句的加粗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酒客,诵明月之诗 ②浩浩乎如虚御风 ③肴核既尽,杯盘狼 ④自余为

A、①②④是通假字,③不是。
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
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
D、均是通假字。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的加粗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举酒客,诵明月之诗 ②浩浩乎如虚御风 ③肴核既尽,杯盘狼 ④自余为
A、①②④是通假字,③不是。
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
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
D、均是通假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

1)苏子愀然,正襟

2)酾酒

3)一世之雄也

4)吾与子之所共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字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哀吾生须臾  ②惟江上清风  ③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④寄蜉蝣天地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对第二段的词语和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一句是化用《论语·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意思完全相同。

B.“惟江上之清风……吾与子之所共适。”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人生观。

c.“且夫天地之间……虽一毫而莫取”四句,与孔子的“富贵于我如浮云”一样洒脱,表现了作者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达观。

D.作者用“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来说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

1)苏子愀然,正襟

2)酾酒

3)一世之雄也

4)吾与子之所共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字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哀吾生须臾  ②惟江上清风  ③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④寄蜉蝣天地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对第二段的词语和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一句是化用《论语·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意思完全相同。

B.“惟江上之清风……吾与子之所共适。”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人生观。

c.“且夫天地之间……虽一毫而莫取”四句,与孔子的“富贵于我如浮云”一样洒脱,表现了作者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达观。

D.作者用“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来说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新教材同步导学(高一·下) 题型:01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亭以雨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bi4n 高兴、喜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y9,助词)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亭以雨名,喜也
志:记。
B.雨麦于岐山之
阳:山的南面
C.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客而告之
属:嘱咐,吩咐。
D.民曰太守,太守不
有:据有。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B.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C.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D.归之太空,太空冥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亭以雨,志喜也。

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B.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

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

C.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成。

先主斜趋汉津,与羽船相会。

D.使天而雨珠,寒者不以为襦。

诚不已。

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喜之大小不一。

②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可得耶?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

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5.对“雨”字的解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

A.是岁之春,麦于岐山之阳。

B.乙卯乃,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C.十日不则无禾。

D.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

6.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公得禾,以(周公)名其书。

B.引流种树,以(流、树)为休息之所。

C.忧者以喜,病者以(喜)愈,而吾亭适成。

D.归之(于)天子,天子曰不然。

7.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示不忘一也--他们表示不会忘记这是一桩喜事。

B.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因为亭子在堂屋的北面,所以在南面便开凿了一口池塘。

C.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然而过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D.无麦无禾,岁且荐饥--没有麦没有禾稻,年成自然荒歉了。

8.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文围绕“喜雨亭”命名原因记事抒怀,体现了作者关心农事、与民同乐的思想。

B.作者引用周公、汉武、叔孙“有喜名物”的先例,表明自己继承古代的传统习俗,遵循先祖的遗训。

C.官吏、商贾、农夫、忧者、病者、各层人等对喜降甘雨如此高兴,作者在和客人饮酒对话之中,通过议论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

D.文章以歌作结。从大守、天子、造物到太空,均居得雨之功,涉笔成趣,与全文轻松幽默的风格相谐和,对写透一个“喜”字,是很好的补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亭以雨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bi4n 高兴、喜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y9,助词)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亭以雨名,喜也
志:记。
B.雨麦于岐山之
阳:山的南面
C.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客而告之
属:嘱咐,吩咐。
D.民曰太守,太守不
有:据有。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B.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C.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D.归之太空,太空冥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亭以雨,志喜也。

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B.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

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

C.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成。

先主斜趋汉津,与羽船相会。

D.使天而雨珠,寒者不以为襦。

诚不已。

(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喜之大小不一。

②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可得耶?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

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5)对“雨”字的解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

A.是岁之春,麦于岐山之阳。

B.乙卯乃,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C.十日不则无禾。

D.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

(6)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公得禾,以(周公)名其书。

B.引流种树,以(流、树)为休息之所。

C.忧者以喜,病者以(喜)愈,而吾亭适成。

D.归之(于)天子,天子曰不然。

(7)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示不忘一也--他们表示不会忘记这是一桩喜事。

B.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因为亭子在堂屋的北面,所以在南面便开凿了一口池塘。

C.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然而过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D.无麦无禾,岁且荐饥--没有麦没有禾稻,年成自然荒歉了。

(8)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文围绕“喜雨亭”命名原因记事抒怀,体现了作者关心农事、与民同乐的思想。

B.作者引用周公、汉武、叔孙“有喜名物”的先例,表明自己继承古代的传统习俗,遵循先祖的遗训。

C.官吏、商贾、农夫、忧者、病者、各层人等对喜降甘雨如此高兴,作者在和客人饮酒对话之中,通过议论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

D.文章以歌作结。从大守、天子、造物到太空,均居得雨之功,涉笔成趣,与全文轻松幽默的风格相谐和,对写透一个“喜”字,是很好的补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未,以名其书;汉魏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秋,以名其予: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作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多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亭以雨名,喜也
志:记
B.其为有年
占:占卜
C.既而月不雨
弥:接连
D.于是举酒于亭上以
属:劝(饮)

(2)比较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民方以为
可得耶
②民以为未足
又可忘耶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对下面四个句子中“雨”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雨麦于歧山之阳
②既而弥月不雨
③始旱而赐之以雨
④皆雨之赐

A.①②词性相同,意义相同;③④词性相同,意义相同。

B.①②词性相同,意义不同;③④词性相同,意义相同。

C.①②词性不同,意义不同;③④词性相同,意义不同。

D.①②词性不同,意义相同;③④词性不同,意义不同。

(4)“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今天干旱才开始,就给这里的老百姓送来了及时雨。

B.今天没有抛弃这里的老百姓,刚刚开始干旱就送来了及时雨。

C.现在上天在刚刚开始干旱时,就给这里的老百姓送来了及时雨。

D.现在上天不抛弃这里的老百姓,在干旱一开始时就以雨赐之。

(5)“无麦无禾,岁且荐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不种麦子,不种谷子,年岁将要发生灾荒。

B.不种麦子,不种豆子,年岁将要发生灾荒。

C.收不到麦子,收不到谷子,年岁将要连续饥荒。

D.收不到麦子,收不到豆子,年岁将要连续饥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未,以名其书;汉魏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秋,以名其予: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作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多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亭以雨名,喜也
志:记
B.其为有年
占:占卜
C.既而月不雨
弥:接连
D.于是举酒于亭上以
属:劝(饮)

(2)比较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民方以为
可得耶
②民以为未足
又可忘耶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对下面四个句子中“雨”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雨麦于歧山之阳
②既而弥月不雨
③始旱而赐之以雨
④皆雨之赐

A.①②词性相同,意义相同;③④词性相同,意义相同。

B.①②词性相同,意义不同;③④词性相同,意义相同。

C.①②词性不同,意义不同;③④词性相同,意义不同。

D.①②词性不同,意义相同;③④词性不同,意义不同。

(4)“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今天干旱才开始,就给这里的老百姓送来了及时雨。

B.今天没有抛弃这里的老百姓,刚刚开始干旱就送来了及时雨。

C.现在上天在刚刚开始干旱时,就给这里的老百姓送来了及时雨。

D.现在上天不抛弃这里的老百姓,在干旱一开始时就以雨赐之。

(5)“无麦无禾,岁且荐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不种麦子,不种谷子,年岁将要发生灾荒。

B.不种麦子,不种豆子,年岁将要发生灾荒。

C.收不到麦子,收不到谷子,年岁将要连续饥荒。

D.收不到麦子,收不到豆子,年岁将要连续饥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舶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节选)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B.方其破荆州,江陵——下:下面
C.酾酒临江,横赋诗——槊:长矛
D.是造物者之无尽也——藏:宝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苏子愀
②何为其
③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我之死,有子存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对文中“客”与“苏子”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高度称赞了曹操这样的英雄,委婉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
B.客人大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苦恼和无可奈何。
C.苏子的思想则较为积极,水长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
D.苏子还认为,只要投入大自然,能及时捕捉造化的各种美,人生就是幸福快乐的了。
4.对这两段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主客对答实际上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客的观点代表了苏轼的生活苦恼,主的观点则代表了苏轼的超脱领悟。
B.本文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C.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从中看得出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是积极乐观旷达的,是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
D.这两段选文,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写入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高一人教新课标第三单元测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赤壁赋》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坐立不安

C.

而卒莫消长也    消长:消减和增长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共同享受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2)①自其不变者而观 ②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  ]

A.

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

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

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

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3)

把“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果要加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如果……,即使……也……

B.

只要……,虽然……也……

C.

只要……,即使……那么……

D.

如果……,虽然……那么……

(4)

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  ]

A.

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

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

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

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5)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怀古从诵古诗句写起,再写目中所见地形,后写古人曹操。

B.

“方其”以下八句,是推测,是想像,极力渲染,此即“铺”,是赋之正统写法。

C.

“寄蜉蝣”以下八句,表现的是客人的出世思想和消极情绪,这是苏轼所不能赞同的。

D.

体现这一段主要内容的重点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一导练语文(苏教)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而未尝也      往:流逝。

B.

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

C.

其破荆州      方:当。

D.

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2)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

下列句子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

A.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

下列对文中的句子出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正襟危坐”一语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原文为“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C.

“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国“赤壁之战”中周瑜巧用连环计,打败曹军的事实。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5)

文章通过哪些对比写出人生的短暂?请举例说明。

(6)

作者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7)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