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句中,表述有误的一句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经
      传”即这六种经书的经文和传文。
B.“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而“六艺”指
      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00多年的历
      史。作者是班固。
D.元杂剧的角色主要有旦、末、净、杂四类;正旦是女主角,女配角有小旦、贴旦、搽旦,正末是男主
      角,男配角有外末、冲末等;元杂剧的表演一般由唱、白、科三部分构成。唱即指曲词部分,是剧中
      人物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待剧情。白即“宾白”,包括对白、自白及带白、
      背白等;科即动作表演,又称为“介”。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表述有误的一句是
[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经传”即这六种经书的经文和传文。
B.“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而“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00多年的历史。作者是班固。
D.元杂剧的角色主要有旦、末、净、杂四类;正旦是女主角,女配角有小旦、贴旦、搽旦,正末是男主角,男配角有外末、冲末等;元杂剧的表演一般由唱、白、科三部分构成。唱即指曲词部分,是剧中人物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待剧情。白即“宾白”,包括对白、自白及带白、背白等;科即动作表演,又称为“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小题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也是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小题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清淡”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种音乐的最高层面只有古琴才能达到。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C.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江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也是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清淡”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种音乐的最高层面只有古琴才能达到。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C.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2 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小题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意境深远,其精髓在于“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
D.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诠释了弹古琴要达到天人交融的意境。
【小题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B.“琴者,禁也”,儒家希望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儒家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江门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③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⑤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⑥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范晔《张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从容淡静           (从容,休闲舒缓。)

B.不好交接俗人         (俗人,世俗之人。)

C.举孝廉不行           (不行,没有去。)

D.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B.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精思傅会,十年成             自此以后,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而无骄尚情                   妙尽璇玑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张衡的科学成就的一组是(3分)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衡         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     ④著《灵宪》《算罔论》

⑤复造候风地动仪             ⑥乃作《思玄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1段,作者用了“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了张衡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B.第4段,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地动仪检测地震的准确无误。

C.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

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由衷敬仰之情。

5.断句(2分)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2分)

②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③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⑤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⑥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范晔《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从容淡静(从容,休闲舒缓。) 
B.不好交接俗人(俗人,世俗之人。) 
C.举孝廉不行 (不行,没有去。) 
D.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B.精铜铸成,员径八尺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精思傅会,十年成自此以后,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而无骄尚情妙尽璇玑正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张衡的科学成就的一组是(3分)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衡        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    ④著《灵宪》《算罔论》
⑤复造候风地动仪            ⑥乃作《思玄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1段,作者用了“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了张衡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B.第4段,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地动仪检测地震的准确无误。 
C.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 
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由衷敬仰之情。 
【小题5】断句(2分)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2分)
②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小题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小题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D.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儒道两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无骄尚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③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⑤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⑥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范晔《张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从容淡静           (从容,休闲舒缓。)

B.不好交接俗人         (俗人,世俗之人。)

C.举孝廉不行           (不行,没有去。)

D.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B.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精思傅会,十年成             自此以后,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而无骄尚情                   妙尽璇玑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张衡的科学成就的一组是(3分)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衡         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     ④著《灵宪》《算罔论》

⑤复造候风地动仪             ⑥乃作《思玄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1段,作者用了“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了张衡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B.第4段,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地动仪检测地震的准确无误。

C.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

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由衷敬仰之情。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2分)

②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