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与例句加线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A.穷益坚,不附青云之志
B.存者偷生,死者长已矣
C.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与例句加线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A.穷益坚,不附青云之志
B.存者偷生,死者长已矣
C.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华伦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虚诈,便收送。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方技》)

【注】 ①壮:针灸术语。艾炙时,灼一次为一壮。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差:病愈

B.当引某,若至,语人                           许:一会儿

C.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其异                   难:质疑

D.若妻病,赐小豆四十斛                          信:果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若虚诈,便收送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B.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貌有壮容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须臾便如醉死,无知                渔人一一为具言

D.若其虚诈,便收送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华佗医术造诣高深的一组是               (  )

①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②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③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④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⑤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⑥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华佗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即可,他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也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的禁忌及注意事项,病人很快就能痊愈。

B.华佗在实施腹部外科手术时使用“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这样就开刀取出病人腹内的结积物。他在针灸的用穴、进针、灸壮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C.郡守府中的官吏倪寻、李延同时到来就诊,病痛的症状相同。华佗却认为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的方法也不同。次日早晨两人即都已病愈,行动自如。

D.华佗所处的社会医生属于“方技”,被视为“贱业”,但是华佗却能够以医术养活自己并以服务人民群众而自豪,最终因不愿意成为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医官,被曹操杀害。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译文:                                   

(2)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译文:                                      

(3)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分别选出与下列词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 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A.欲盖彰           B.天大谎

C.补过失           D.留之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

1.对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纵一苇之所(往)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享有)

崖石有阁曰松风阁(靠近)    ⑤若无罪而死地(走向)

为小渠(渐渐地)            ⑥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瞒)

⑦天下之欲其君者……(憎恨)  ⑧此惟救死而恐不(供养)

A. ①③⑤⑦     B. ③④⑥⑧     C. ①②⑤⑥         D. ②④⑦⑧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B.

C.              D.

4.下列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余光绪己亥四月          ②周缭垣

吾一日长乎尔            ④毋吾

⑤则何哉                  ⑥吾力足举百钧

⑦明教我                  ⑧申之孝悌之义

A. ①②相同,⑤⑥不同           B. ③④相同,⑥⑦不同

C. ②⑤相同,③⑥不同           D. ①③不同,⑥⑧不同

5.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      ④渐行渐豁,斗见天光

⑤鼓瑟希,铿尔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④⑥⑦⑧

C. ②④⑥⑦⑧           D. ②③④⑤⑦

6.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 望武昌                 B. 顺流而

C. 侣鱼虾而麋鹿           D. 兴甲兵,士臣,构怨于诸侯

7.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客有吹洞箫者

B.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 百姓之不见保

D.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8.翻译。(4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④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⑤,公与监军使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鸟得无情哉?”公应日:“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日:“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③大号:年号。④中书舍人太原王公:指王仲舒,曾任中书舍人,太原人。⑤浃和:和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辞 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寄目偿所愿焉 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于此阁 燕:通“宴”,设宴席

D.愈既以未得观为叹 造:建造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系官朝      令修庭户数日之间

B.十四年,言事斥守揭阳    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C.此屋不修,坏      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词列三王次,有荣耀焉    且夫水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5.下列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言事斥守揭阳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

C.受约束于下执事    D.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3分)

(2)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求谏(节选)
吴兢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欲知过,必忠臣/藉:借助。
B.凭直言鲠议/冀:希望。
C.实愿其狂瞽/罄:竭尽。
D.自古帝王多情喜怒/任:使用。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皆失举措②吾还也
B.①幸诸公数匡救②未得与项羽
C.①愚臣处不讳朝②哀民生多艰
D.①是天下丧乱,莫不由此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均能表现太宗“求谏”的一项是(    )
①欲自照,必须明镜。
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③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④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⑥公等亦须受人谏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④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
B.唐太宗以隋朝灭亡的史实为例,指出隋朝的灭亡虽然是隋炀帝的暴虐所致,但是臣子不能极言规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C.唐太宗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在他看来,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
D.唐太宗认为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最后结果只能导致“天下丧乱”。为避免这种情况,大臣们应该“尽情极谏”。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幾,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岂其之未周与?/虑:考虑、思虑。
B.晋之惩魏,各其所由亡而为之备/惩:惩罚,引申为灭亡。
C.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求:请求。
D.其于治乱存亡之,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幾:通“机”,机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不知子孙卒困敌国②师不必贤弟子
B.①良医子多死于病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C.①盖智者可以谋人,不可以谋天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①而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②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B.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C.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
D.笼络当世之务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第一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第三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5.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太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选自《孟子》)
  注:①雪宫:齐宣王出巡时休息的行官。②转附:山名,可能是今天山东的芝罘山。下面的“朝舞”也是山名。③睊睊胥谗:群人侧目而视,怨声载道。睊睊,侧目而视的样子。胥,都。谗,谤。④慝:邪恶。⑤方:违抗。⑥畜:制止。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不得,则其上矣/非:非议。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法度。
C.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粮食:粮食被消耗掉。
D.其诗曰:“畜君何?”/尤:突出。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得,非其上矣/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B.为民上不与民同乐者/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C.今也不:师行而粮食/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景公说,大戒国/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3.以下六句话分成四组,全属于“与民同乐”的思想或行为的一组是(       )
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②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③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④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⑤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⑥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
B.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逼真地再现了齐相晏子的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
C.晏子先引用谚语肯定君主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接着,晏子又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与治国相结合的,而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
D.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
【小题1】对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纵一苇之所(往)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享有)
崖石有阁曰松风阁(靠近)   ⑤若无罪而死地(走向)
为小渠(渐渐地)           ⑥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瞒)
⑦天下之欲其君者……(憎恨) ⑧此惟救死而恐不(供养)

A.①③⑤⑦B.③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②④⑦⑧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B.
C.D.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B.
C.D.
【小题4】下列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余光绪己亥四月         ②周缭垣
吾一日长乎尔           ④毋吾
⑤则何哉                 ⑥吾力足举百钧
⑦明教我                 ⑧申之孝悌之义
A.①②相同,⑤⑥不同B.③④相同,⑥⑦不同
C.②⑤相同,③⑥不同D.①③不同,⑥⑧不同
【小题5】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     ④渐行渐豁,斗见天光
⑤鼓瑟希,铿尔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A.①②④⑤⑥B.①④⑥⑦⑧
C.②④⑥⑦⑧D.②③④⑤⑦
【小题6】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望武昌B.顺流而
C.侣鱼虾而麋鹿D.兴甲兵,士臣,构怨于诸侯
【小题7】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客有吹洞箫者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百姓之不见保
D.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小题8】翻译。(4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坐危:端正
B.沧海之一粟渺:渺茫
C.火尚足以也明:照明
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以”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余与四人拥火入    ②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夫夷近,则游者众
④挟飞仙遨游        ⑤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③/⑤
C.①④/②⑤/③D.①③/②/④/⑤
【小题3】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下江陵                    ⑥不知老之将至          ⑦夙兴夜寐              
A.①⑤/②④/③⑥B.①/②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⑥/④⑦D.①⑤/②④⑥/③⑦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D.偭规矩而改错
【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何为其然也
A.而今安在哉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可胜道也哉
【小题6】下列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B.于是余有叹焉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共事二三年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B.《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C.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E.人要观赏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