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知老之将至        ② 而计其长不盈寸
③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迹 ④ 信臣精卒利兵而谁何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不知老之将至        ② 而计其长不盈寸
③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迹 ④ 信臣精卒利兵而谁何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 2002年审查) 人教版 题型:013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不知老之将至

②而计其长不盈寸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④信臣精卒利兵而谁何

[  ]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有关中外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中,觉慧在高老太爷临终时,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说明他后悔曾经与祖父像两个敌人,意识到自己错了,可惜已经迟了。(《家》)
B.爱斯梅拉达被误认为是刺杀弗比斯的凶手,最终判以绞刑。荷兰塔里的隐修女居第尔并不知道她是自己的女儿,反而感到一阵复仇的狂喜。(《巴黎圣母院》)
C.王熙凤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娶亲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紫鹃在侧,凄绝惨绝;主理丧事的是寡嫂李纨。(《红楼梦》)
D.平定黄巾军后,刘备任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巡行至县,作威作福,逼勒县官吏。张飞见后大怒,将其扯到县衙前马栓上绑住,折下柳条痛打。(《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名著导读

下列各项中有关中外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中,觉慧在高老太爷临终时,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说明他后悔曾经与祖父像两个敌人,意识到自己错了,可惜已经迟了。(《家》)
B.爱斯梅拉达被误认为是刺杀弗比斯的凶手,最终判以绞刑。荷兰塔里的隐修女居第尔并不知道她是自己的女儿,反而感到一阵复仇的狂喜。(《巴黎圣母院》)
C.王熙凤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娶亲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紫鹃在侧,凄绝惨绝;主理丧事的是寡嫂李纨。(《红楼梦》)
D.平定黄巾军后,刘备任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巡行至县,作威作福,逼勒县官吏。张飞见后大怒,将其扯到县衙前马栓上绑住,折下柳条痛打。(《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有关中外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中,觉慧在高老太爷临终时,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说明他后悔曾经与祖父像两个敌人,意识到自己错了,可惜已经迟了。(《家》)
B.爱斯梅拉达被误认为是刺杀弗比斯的凶手,最终判以绞刑。荷兰塔里的隐修女居第尔并不知道她是自己的女儿,反而感到一阵复仇的狂喜。(《巴黎圣母院》)
C.王熙凤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娶亲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紫鹃在侧,凄绝惨绝;主理丧事的是寡嫂李纨。(《红楼梦》)
D.平定黄巾军后,刘备任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巡行至县,作威作福,逼勒县官吏。张飞见后大怒,将其扯到县衙前马栓上绑住,折下柳条痛打。(《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高考语文模拟卷1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朗陵令;彧父绲,济南相。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同郡辛评等,皆为绍所任。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①为奋武将军,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②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是时,董卓威陵天下,太祖以问彧,彧曰:“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略,至颍川、陈留而还,乡人留者多见杀略。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众疑惑。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又使豫州刺史郭贡中立,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自徐州还击布濮阳,布东走。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且河、济,天下要地也,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以不先定。”太祖乃止,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布败走,兖州遂平。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彧以为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注:①太祖,曹操。②张良,字子房,曾助汉高祖夺得天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短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颍川,四战之地也    四战之地:四面受敌的争战之地

B.

是时,董卓威陵天下   威陵天下:威势凌驾于天下

C.

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卒全三城:最后夺取了那三座城

D.

太祖……击布濮阳,布东走   布东走:吕布向东边逃跑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待彧上宾之礼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来之

B.

彧弟谌及同郡辛评等,为绍所任   不者,若属且为所虏

C.

至颍川、陈留还    信臣精卒陈利兵谁何

D.

程昱计,使说范、东阿    秦伯说,郑人盟

(3)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

乡人多怀土犹豫

B.

彧度绍不能成大事

C.

使豫州刺吏郭贡中立

D.

彧知邈为乱,即勒兵

(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荀彧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①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之才也。”

②彧独将宗族到冀州

③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

④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⑤彧曰:“……且河、济,天下要地也,不可以不先定。”

⑥祖乃止,复与布战

[  ]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荀彧出身于官宦人家,在他少年的时候,就有人看出了他未来的政治才华。

B.

荀彧才能突出,常能深谋远虑,对形势的认识判断都很深刻;他为人忠直,也敢于直言,最后忧郁而死。

C.

荀彧投奔曹操,曹操十分高兴,说荀彧是张良那样的人才,所以曹操凡事全都听从荀彧的建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D.

曹操在征陶谦、定兖州、击吕布过程中,深受荀彧指点,不断成功;而荀彧早亡,也反映了曹操气度不宏。

(6)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译文:

(2)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乌丹二中2006-2007高中三年级补班摸底试卷(2)、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朗陵令;彧父绲,济南相。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同郡辛评等,皆为绍所任。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①为奋武将军,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②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是时,董卓威陵天下,太祖以问彧,彧曰:“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略,至颍川、陈留而还,乡人留者多见杀略。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众疑惑。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又使豫州刺史郭贡中立,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自徐州还击布濮阳,布东走。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且河、济,天下要地也,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以不先定。”太祖乃止,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布败走,兖州遂平。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彧以为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注:①太祖,曹操。②张良,字子房,曾助汉高祖夺得天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短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颍川,四战之地也  四战之地:四面受敌的争战之地

B.

是时,董卓威陵天下  威陵天下:威势凌驾于天下

C.

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卒全三城:最后夺取了那三座城

D.

太祖……击布濮阳,布东走  布东走:吕布向东边逃跑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待彧以上宾之礼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

彧弟谌及同郡辛评等,皆为绍所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至颍川、陈留而还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

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  秦伯说,与郑人盟

(3)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

乡人多怀土犹豫

B.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

C.

又使豫州刺吏郭贡中立

D.

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

(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荀彧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①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之才也。”

②彧独将宗族到冀州

③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

④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⑤彧曰:“……且河、济,天下要地也,不可以不先定。”

⑥祖乃止,复与布战

[  ]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荀彧出身于官宦人家,在他少年的时候,就有人看出了他未来的政治才华。

B.

荀彧才能突出,常能深谋远虑,对形势的认识判断都很深刻;他为人忠直,也敢于直言,最后忧郁而死。

C.

荀彧投奔曹操,曹操十分高兴,说荀彧是张良那样的人才,所以曹操凡事全都听从荀彧的建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D.

曹操在征陶谦、定兖州、击吕布过程中,深受荀彧指点,不断成功;而荀彧早亡,也反映了曹操气度不宏。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3分)

译文: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2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②,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②旁午:交错;纷繁。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抚循:抚恤
B.而岁大水,上田皆不登适:适合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先例
D.朝廷方更化立法更化:改革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寡求不争            蟹六跪二螯
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   古之学必有师
C.譬如人有生必有死  凌万顷茫然
D.故具载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中借他人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C.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D.文章第三段以议论的方法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
小题5:把下面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
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   【注】①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迕:触犯。
B.趣入见趣:急速。
C.巷战不克克:能够。
D.讳吾言敌讳:忌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       ②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邈慨然复起就道               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⑤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   ⑥邈愤,诋毁甚力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辞严地斥责。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5分)
②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