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这句话的主干,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A.大会在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B.大会闭幕。
C.经过谈判,大会闭幕。
D.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名师全程点拨》丛书高三语文 题型:048

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的两句话,回答1~3题。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1.用提取单句主干,提取复句正句的方法,由这两句话归纳出两条认识论原理。

原理一:________;

原理二:________;

2.请举实例证明上面的原理。

3.两句话与下文的关系应怎样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有一种进取的状态叫做“疯”

忆 君

谢娜出生在一个文艺家庭,父母都是当地的文艺骨干。六岁那年,谢娜跟随父母演出,她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媒婆居然引得全场爆笑,让人们第一次见识了她的舞台魅力。1994年,谢娜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次得奖让谢娜大受鼓舞,她壮着胆子,一个人离开家人来到北京参加全国推新人大赛,但因为普通话不标准,初赛就被淘汰了,宣布结果那一刻,她当场大哭起来……

出师不利后,谢娜从中江来到成都表姐那里散心。一次和表姐的同学吃饭时,表姐劝说谢娜去报考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童年时期的表演欲望再次被激发了,谢娜想试一试。于是,表姐通过熟人找到了院长,让谢娜先到学校做一年的旁听生,第二年再考,院长答应了,留下了她。

谢娜的普通话里带着四川话,四川话中又带着中江话,只要她一说话,同学们就会笑她。但谢娜这丫头一点不害臊。每天拿着一本书在教室的走廊上练口齿,坐在那儿大声念着顺口溜:“八百标兵奔北坡……”“O”“P”不分的发言,引来同学们不耐烦地喝斥:“你别在这儿发疯丢人啦。”她心里难过得不行,却依旧不挪身子,在那儿摇头晃脑:“八百标兵奔北坡……”旁听了一年之后,谢娜以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考入了本校表演系,令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她刮目相看。

三年后,当谢娜第二次站在全国推新人大赛上时,和第一次的茫然失措相比,此时的谢娜成熟得像是换了一个人。她在比赛设定的短剧中饰演一名充满爱心的盲女,逼真的表演感动了每位评委,获得了那一年的推新人大赛影视表演十佳金奖。

得了冠军,马上就有人找谢娜拍戏。有一个正在三亚拍戏的导演说戏里正缺一个角色,要她过去演这个角色。接到邀请后,谢娜又激动又兴奋,打起行装直奔三亚。可是,一到那里,她整个人都沉入了谷底,剧组因为她是个新人,又没读过北电什么的,根本就没她的戏。一个月时间里,她就在剧组里给“腕儿”们梳头,帮他们用吸油纸在脸上吸油。后来,在她的恳求下,导演才勉强让她演了一个小角色。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是,演的角色根本没有她挑选的余地。这让她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好强的她决定去考学。从三亚回来,谢娜又“疯”了个够,令家人瞠目结舌:她竟然一口气报考了北电、中戏、军艺三个学校!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三战皆输的谢娜无颜也不愿回四川,决定继续留在北京寻找机会。

2004年,是她最难忘的一年,她第一次脱下戏装,拿起了话筒站在主持人的舞台上,从没有主持经验的她,从头到尾都在笑在闹。一二期节目下来,观众的反应很不好,她走进网吧打开网页,网上骂声连天,句句如刀似枪!她泪流满面地走出网吧,回到住处。她给搭档何炅打电话说:“我不想做了,做主持人可能不适合我,还是安安心心去演个小角色挣点小钱。”何炅劝她:“你在台上这么闹腾,这么开心,我觉得挺好的。不如这样吧!你干脆一‘疯’到底……你再坚持几期,哪怕每期多一个人喜欢你,都是一种成功。”她答应何炅再坚持几期,继续用自己的疯劲儿去驱散观众心头的不快和沉闷。从那时到现在的四年时间里,谢娜在节目中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总是“突发”式的,让人忍俊不禁。每次只要她一出场、一开口,就会笑倒一大片,乐翻一大堆。

“疯”是一门技术活。《快乐大本营》比原来更火了,谢娜也火了!人们对谢娜的评价是:“她的主持轻快、活泼,非常有亲和力,只有快乐的人,才能传递快乐!”

人生不可能没有困难和挫折。当人生遭遇不顺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呢?像谢娜一样“疯一疯”吧,直到日子慢慢变好,直到雾散云开,直到自己在群星中闪耀。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A.因为有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媒婆即获成功的经历,谢娜不甘于在演讲比赛中仅获二等奖,因此决定进京参赛。

B.报考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除了谢娜本人从童年起就有表演欲望外,她表姐的劝说因素更是不可忽视。

C.在念顺口溜招致同学喝斥后,谢娜依然摇头晃脑地念着“八百标兵奔北坡”,这是她在抗议同学对她的不尊重。

D.获得“影视表演十佳金奖”后,当谢娜接到拍戏邀请,她以为自己已正式进入演艺生涯,因此“又激动又兴奋”。

E.从“骂声连天”到“乐翻一大堆”,“闹腾”“开心”的主持风格不仅成就了谢娜本人,也成就了《快乐大本营》栏目。

在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主持人之前,文中提到谢娜曾经遭遇的挫折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

 

在作者看来,当人生遭遇不顺的时候,应该“像谢娜一样‘疯一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疯”的含义的理解。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试题。

大木结构是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维修工程的性质。抢险加固工程,是针对古建筑险情所采取的、临时性的、加支撑等附加构筑物应急的安全措施;维护保养工程,主要是指以日常保养性的工作为主的维护工程。如屋面除草、零星的小修小补、室内油饰、粉刷以及零星的补配等;维修工程,又可分为一般性维修和重点维修工程。一般性维修包括:少量的大木修补和墩接、屋面局部揭瓦、墙体修补、局部拆砌、地面修补局部挖补、油饰彩画以及化学保护等;重点维修工程包括挑顶打牮拨正,局部及全部大木落架①及墙体大面积重新拆砌等。

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技术规范(1)中强调的“损坏程度超过规范(2)应优先考虑加固”的这一环节,只注意强调“超过规范(3)必须更换”,文物建筑在维修中木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经过大修甚至一般维修,文物原构件及价值损失量就已很大,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更换,就可能使修缮后的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降低很多。

在古建筑的维修工程中,勘察柱子是否糟朽时,普遍的现象是,工程涉及的柱子,凡有包砌,都要拆开检查。这种比较盲目的常见检查方式,会使许多古建筑中没有问题柱子两侧的墙体也同样被“开膛”,所以,应采取钻探等一些更科学的办法,尽量减少因对古建筑的修缮而给文物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修缮方案中,常见到的一句话就是“糟朽严重”,好一点的,描述一下糟朽高度和深度,未做勘查的则在说明中注明“待施工中进一步勘查后再定”,在实际修缮中这类方案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给工作带来难度。所以,需要仔细研究、具体分析,查清糟朽原因、深度、高度和具体位置,同时说明结构的安全状况,尽可能用数字量化。

选用维修木材也是文物保护工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木材含水率普遍较高,如果使用这些含水率较高的构件,日后木材易变形糟朽,从而给古建筑埋下新的隐患。即使修缮时木料含水率符合要求,但修复中由于施工和天气的原因,还会出现二次含水率超标的问题。所以不要只看木材表面干了就进行油饰封护,应该恢复隔年开春油饰这种好的传统,以确保古建筑百年大计。

注解:①落架:将建筑各部件按照严格顺序拆下,然后再按拆时顺序逐一组装的维修方法。

据《北京日报》报道,举世瞩目的故宫太和殿维修工程,工程性质为“现状保护维修”,具体项目有:墩接、修补腐朽的木柱;更换破碎琉璃瓦、恢复瓦面釉色,清洗加固装饰构件;复原外檐彩画……从上述描述来看,这一工程最接近文中提到的哪一类工程?

A.抢险加固

B.维护保养工程

C.一般性维修工程  

D.重点维修工程

下列对第二段划线语句中三处“规范”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1)与(2)不同,(2)与(3)相同。

B.(1)(2)(3)都相同。

C.(1)与(2)相同,(2)与(3)不同。

D.(1)(2)(3)都不相同。

作者所强调的“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这一观点,主要针对以下哪种操作误区?

A.维修工程中,木制构件的更换量往往过大。

    B.勘察柱子时,对柱子包砌的拆开范围过大。

    C.制定方案时,对糟朽细节未做详细的勘查。

    D.常选用含水率较高的木制构件,埋下隐患。

从全文看,修缮从哪些方面给古建筑带来损失?请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门神俱乐部

殷 罗 毕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问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挑符。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有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闻着难受的气味,那么鬼也一定同样难以消受而却步。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都成了门神。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有威力的门神。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大鬼说:“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出来。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胶、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现在到周围各户人家的门上去看看,于是看到了我们当下众多门神;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熊猫、小熊猫、大头娃娃……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名单上,还在门上。

1.下列关于“门神”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挑水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

门两边,称之为挑符。

B.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了宋代才终于定型不变了。

C.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D、从秦琼、尉迟恭、钟馗、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武将。

2.对于文中句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中“很实在的一面”指古人选择桃木为仙木的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因为挑水气味辛恶能辟邪。

B.“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是对我们祖先的

赞扬,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节俭的影子。

C.“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意思是中国的神

灵的活动和凡人百姓混杂在一起,神灵的故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D.“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的“相同的功能”指门神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和强大的暗示力,满足人们的祈福愿望。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老的《山海经》《典术》尽管较为严肃,却为我们描绘了神仙鬼怪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亦庄亦谐。

B.桃木被选为辟邪震鬼之物,是因为在《山海经》《典术》这些古老的杂书中都记载了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

C.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是一个虚构的人。

D.有皇上的御旨,再加上名画师吴道子的妙笔,秦琼、尉迟恭两位大英雄便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门神。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神话中的神灵的活动与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人和神难以分清。

而西方的神话,例如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具有的是一个纵向垂直的等级结构,神

灵们各自掌管着人间的一个部门,但又并不与人生活在一起。

B.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小熊猫、大头娃娃等只是因为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走进门神队伍的。

C.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并不存在的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

平展开这一思路所创造的神仙世界。

D.从神荼、郁垒到大小熊猫、大头娃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

门神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门神俱乐部

殷 罗 毕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问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挑符。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有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闻着难受的气味,那么鬼也一定同样难以消受而却步。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都成了门神。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有威力的门神。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大鬼说:“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出来。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胶、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现在到周围各户人家的门上去看看,于是看到了我们当下众多门神;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熊猫、小熊猫、大头娃娃……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名单上,还在门上。

1.下列关于“门神”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挑水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

门两边,称之为挑符。

B.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了宋代才终于定型不变了。

C.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D、从秦琼、尉迟恭、钟馗、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武将。

2.对于文中句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中“很实在的一面”指古人选择桃木为仙木的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因为挑水气味辛恶能辟邪。

B.“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是对我们祖先的

赞扬,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节俭的影子。

C.“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意思是中国的神

灵的活动和凡人百姓混杂在一起,神灵的故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D.“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的“相同的功能”指门神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和强大的暗示力,满足人们的祈福愿望。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老的《山海经》《典术》尽管较为严肃,却为我们描绘了神仙鬼怪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亦庄亦谐。

B.桃木被选为辟邪震鬼之物,是因为在《山海经》《典术》这些古老的杂书中都记载了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

C.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是一个虚构的人。

D.有皇上的御旨,再加上名画师吴道子的妙笔,秦琼、尉迟恭两位大英雄便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门神。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神话中的神灵的活动与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人和神难以分清。

而西方的神话,例如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具有的是一个纵向垂直的等级结构,神

灵们各自掌管着人间的一个部门,但又并不与人生活在一起。

B.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小熊猫、大头娃娃等只是因为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走进门神队伍的。

C.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并不存在的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

平展开这一思路所创造的神仙世界。

D.从神荼、郁垒到大小熊猫、大头娃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

门神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门神俱乐部

殷 罗 毕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问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挑符。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有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闻着难受的气味,那么鬼也一定同样难以消受而却步。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都成了门神。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有威力的门神。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大鬼说:“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出来。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胶、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现在到周围各户人家的门上去看看,于是看到了我们当下众多门神;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熊猫、小熊猫、大头娃娃……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名单上,还在门上。

1.下列关于“门神”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挑水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

门两边,称之为挑符。

B.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了宋代才终于定型不变了。

C.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D、从秦琼、尉迟恭、钟馗、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武将。

2.对于文中句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中“很实在的一面”指古人选择桃木为仙木的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因为挑水气味辛恶能辟邪。

B.“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是对我们祖先的

     赞扬,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节俭的影子。

C.“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意思是中国的神

     灵的活动和凡人百姓混杂在一起,神灵的故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D.“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的“相同的功能”指门神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和强大的暗示力,满足人们的祈福愿望。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老的《山海经》《典术》尽管较为严肃,却为我们描绘了神仙鬼怪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亦庄亦谐。

B.桃木被选为辟邪震鬼之物,是因为在《山海经》《典术》这些古老的杂书中都记载了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

C.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是一个虚构的人。

D.有皇上的御旨,再加上名画师吴道子的妙笔,秦琼、尉迟恭两位大英雄便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门神。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神话中的神灵的活动与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人和神难以分清。

而西方的神话,例如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具有的是一个纵向垂直的等级结构,神

灵们各自掌管着人间的一个部门,但又并不与人生活在一起。

B.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小熊猫、大头娃娃等只是因为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走进门神队伍的。

C.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并不存在的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

平展开这一思路所创造的神仙世界。

D.从神荼、郁垒到大小熊猫、大头娃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

门神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测试题 题型:048

门神俱乐部

殷罗毕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问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挑符。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有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闻着难受的气味,那么鬼也一定同样难以消受而却步。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都成了门神。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这两位杀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有威力的门神。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大鬼说:“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出来。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胶、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现在到周围各户人家的门上去看看,于是看到了我们当下众多门神;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熊猫、小熊猫、大头娃娃……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名单上,还在门上。

(1)

下列关于“门神”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挑水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两边,称之为挑符。

B.

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了宋代才终于定型不变了。

C.

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D.

从秦琼、尉迟恭、钟馗、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武将。

(2)

对于文中句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中“很实在的一面”指古人选择桃木为仙木的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因为挑水气味辛恶能辟邪。

B.

“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是对我们祖先的

赞扬,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节俭的影子。

C.

“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意思是中国的神

灵的活动和凡人百姓混杂在一起,神灵的故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D.

“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的“相同的功能”指门神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和强大的暗示力,满足人们的祈福愿望。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古老的《山海经》《典术》尽管较为严肃,却为我们描绘了神仙鬼怪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亦庄亦谐。

B.

桃木被选为辟邪震鬼之物,是因为在《山海经》《典术》这些古老的杂书中都记载了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

C.

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是一个虚构的人。

D.

有皇上的御旨,再加上名画师吴道子的妙笔,秦琼、尉迟恭两位大英雄便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门神。

(4)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神话中的神灵的活动与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人和神难以分清。而西方的神话,例如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具有的是一个纵向垂直的等级结构,神灵们各自掌管着人间的一个部门,但又并不与人生活在一起。

B.

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小熊猫、大头娃娃等只是因为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走进门神队伍的。

C.

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并不存在的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这一思路所创造的神仙世界。

D.

从神荼、郁垒到大小熊猫、大头娃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门神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时间的作品

韩少功

  那一次艰难的夜行,山路泥泞,冷雨瓢泼,简直让人觉得已经在地狱里死过一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行也许会在回忆中逐渐变得轻松、有趣、回味无穷、甚至成为自我夸耀的资本。事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位混上了官职的庸才,到任之时让人们惊讶和刺眼。但只要他把这个官一直当下去,若干年以后就可能让人们心平气和,一旦责令他去职,有些人甚至反而会不习惯,甚至会为坐到台下去的他感到委屈。在这一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同一次夜行,在数年前与数年后,已经味道大异;同一个庸官,在数年前和数年后,也已经是印象迥别。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魔术师。它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可以使荒唐变成正常。它还可以抚平伤痕,溶化仇恨,磨损心志,销蚀良知,甚至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像坚如磐石。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是可靠的吗?公正的吗?以为善行都得善报而恶行都得恶报,这一套公平交易足尺实秤的市井规则,与一笔历史的糊涂账有什么关系?

  我们总是在时间里,一切所为也总是被时间之手操控。欲速不达,事缓则圆,是指办事切忌求快。兵贵神速,夜长梦多,则是指办事务必求快。这都是对人类活动的各种不同时间变量的描述,出自人们杂乱无章毫无定规的时间经验。于是,“时机成熟”便成为一句谶言密咒似的日常用语,常常焦聚着人们决策时的全部直觉和全部思虑。“时”与“机”,一是时间,二是机缘。如果说机缘是可以观察、可以分析、可以把握、可以创造的各种具体条件,那么时间则常常承担着无可捉摸的神秘命运,或者说是实现着人们无法穷知的无限因果之网对我们的暗中规定。

  事情就是这样:处于特定的时机,正义可能遭到践踏,谣言可能奉为真理,诚实可能遭到唾弃,恶俗可能蔚为时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切好心人在这个时候只能接受自己虚弱无能和四处碰壁的“生不逢时”。但同样是因为特定的时机,不可一世的强权转眼间不攻自溃,众口一辞的欺骗转眼间云散烟消,多少显赫逼人的风云人物不知不觉就成了垃圾,而多少智慧不凡的忠告穿过历史的岩层重新被人们聆听。种种时间的作品实属奇迹。考虑到这一点,一切在逆境中的好心人其实无须气馁。如果说,他们以善抗恶常常没有什么现实优势的话,那么他们至少还可寄望于一个最后亦即最大的优势:时间。日久见人心者, 日久得人心也。他们必须明白,不仅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者需要“持久战”,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事业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持久战”的事业,从来都需要以时间积累作为制胜的筹码。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历史又是可靠的和公正的。因为各种对历史的扭曲和误读无论怎样有效,但总是面临着一定的极限,即难以完全失真和永远失真的极限。瓦釜雷鸣或指鹿为马,往往只能得逞于一地一时。一切超过失真极限的历史虚构,特别是有悖于大多数人正当利益目标的历史虚构,往往经不起时间的沉淀和淘洗。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半乐观主义地说,历史常常显得既公正又不公正:公正于大体,不一定公正于小节;公正于久远,不一定公正于短暂;公正于群类,不一定公正于个人。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双重品格。这与任何概率只能显现于大数统计而无法验证于局部个别的两重性,是差不多的道理。但这有什么不好吗?站在一个千年的终结之处,我们回望身后一代代人的战争、革命、劳苦建设以及后来种种毁誉褒贬,感慨历史之剑多少次及时劈开了人间正道,但也感慨历史之雾多少次遮蔽了人们的双眼,而且还有多少不公正的个人故事可能将永远深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下,多少个基督、佛陀、老子、柏拉图、马克思、爱因斯坦作为历史的小数已被删除,永不为我们相识。也许这正是历史的悲哀所在,但这也正是历史得以灿烂动人的前提。

  又一个千年即将到来,我们面对滚滚而来的无限光阴,不知道时间这一片透明的流体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记忆和想像,不知道还会遭遇自己怎样的惊讶和醒悟。听着嘀哒嘀哒的声音,我们等着。

(1)作者用文章前两段中的两例分别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历史具有“双重品格”。根据文意,对历史的这种“双重品格”进行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种种时间的作品实属奇迹”。根据文意,再列举两件“时间的作品”。(不得与文中的内容重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从时间有着巨大的力量、人类应珍惜时间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新颖独到。

B.作者将时间比喻成魔术师,生动地写出了时间能够改变我们的记忆和想像,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像紧跟如磐石的特点。

C.作者引用中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事件,是为了说明一切正义的事业终究会打败邪恶,取得最后的胜利。

D.作者认为,由于历史的不公正,应该有许多杰出人物被埋没,但这也是使得历史得以灿烂动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E.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一些具体鲜活的事件,十分讲求语言的形象化,所以这篇文章虽以言理为主,但读来却饶有趣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时间的作品

韩少功

  那一次艰难的夜行,山路泥泞,冷雨瓢泼,简直让人觉得已经在地狱里死过一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行也许会在回忆中逐渐变得轻松、有趣、回味无穷、甚至成为自我夸耀的资本。事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位混上了官职的庸才,到任之时让人们惊讶和刺眼。但只要他把这个官一直当下去,若干年以后就可能让人们心平气和,一旦责令他去职,有些人甚至反而会不习惯,甚至会为坐到台下去的他感到委屈。在这一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同一次夜行,在数年前与数年后,已经味道大异;同一个庸官,在数年前和数年后,也已经是印象迥别。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魔术师。它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可以使荒唐变成正常。它还可以抚平伤痕,溶化仇恨,磨损心志,销蚀良知,甚至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像坚如磐石。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是可靠的吗?公正的吗?以为善行都得善报而恶行都得恶报,这一套公平交易足尺实秤的市井规则,与一笔历史的糊涂账有什么关系?

  我们总是在时间里,一切所为也总是被时间之手操控。欲速不达,事缓则圆,是指办事切忌求快。兵贵神速,夜长梦多,则是指办事务必求快。这都是对人类活动的各种不同时间变量的描述,出自人们杂乱无章毫无定规的时间经验。于是,“时机成熟”便成为一句谶言密咒似的日常用语,常常焦聚着人们决策时的全部直觉和全部思虑。“时”与“机”,一是时间,二是机缘。如果说机缘是可以观察、可以分析、可以把握、可以创造的各种具体条件,那么时间则常常承担着无可捉摸的神秘命运,或者说是实现着人们无法穷知的无限因果之网对我们的暗中规定。

  事情就是这样:处于特定的时机,正义可能遭到践踏,谣言可能奉为真理,诚实可能遭到唾弃,恶俗可能蔚为时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切好心人在这个时候只能接受自己虚弱无能和四处碰壁的“生不逢时”。但同样是因为特定的时机,不可一世的强权转眼间不攻自溃,众口一辞的欺骗转眼间云散烟消,多少显赫逼人的风云人物不知不觉就成了垃圾,而多少智慧不凡的忠告穿过历史的岩层重新被人们聆听。种种时间的作品实属奇迹。考虑到这一点,一切在逆境中的好心人其实无须气馁。如果说,他们以善抗恶常常没有什么现实优势的话,那么他们至少还可寄望于一个最后亦即最大的优势:时间。日久见人心者, 日久得人心也。他们必须明白,不仅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者需要“持久战”,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事业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持久战”的事业,从来都需要以时间积累作为制胜的筹码。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历史又是可靠的和公正的。因为各种对历史的扭曲和误读无论怎样有效,但总是面临着一定的极限,即难以完全失真和永远失真的极限。瓦釜雷鸣或指鹿为马,往往只能得逞于一地一时。一切超过失真极限的历史虚构,特别是有悖于大多数人正当利益目标的历史虚构,往往经不起时间的沉淀和淘洗。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半乐观主义地说,历史常常显得既公正又不公正:公正于大体,不一定公正于小节;公正于久远,不一定公正于短暂;公正于群类,不一定公正于个人。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双重品格。这与任何概率只能显现于大数统计而无法验证于局部个别的两重性,是差不多的道理。但这有什么不好吗?站在一个千年的终结之处,我们回望身后一代代人的战争、革命、劳苦建设以及后来种种毁誉褒贬,感慨历史之剑多少次及时劈开了人间正道,但也感慨历史之雾多少次遮蔽了人们的双眼,而且还有多少不公正的个人故事可能将永远深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下,多少个基督、佛陀、老子、柏拉图、马克思、爱因斯坦作为历史的小数已被删除,永不为我们相识。也许这正是历史的悲哀所在,但这也正是历史得以灿烂动人的前提。

  又一个千年即将到来,我们面对滚滚而来的无限光阴,不知道时间这一片透明的流体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记忆和想像,不知道还会遭遇自己怎样的惊讶和醒悟。听着嘀哒嘀哒的声音,我们等着。

(1)作者用文章前两段中的两例分别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历史具有“双重品格”。根据文意,对历史的这种“双重品格”进行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种种时间的作品实属奇迹”。根据文意,再列举两件“时间的作品”。(不得与文中的内容重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从时间有着巨大的力量、人类应珍惜时间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新颖独到。

B.作者将时间比喻成魔术师,生动地写出了时间能够改变我们的记忆和想像,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像紧跟如磐石的特点。

C.作者引用中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事件,是为了说明一切正义的事业终究会打败邪恶,取得最后的胜利。

D.作者认为,由于历史的不公正,应该有许多杰出人物被埋没,但这也是使得历史得以灿烂动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E.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一些具体鲜活的事件,十分讲求语言的形象化,所以这篇文章虽以言理为主,但读来却饶有趣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十校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题匾“子冈楼”
徐城北
①我母亲姓彭,名雪珍,后来从事新闻工作,笔名用的是“子冈”。她是苏州人,曾在著名的“振华女中”就读,1934年高中毕业。“振华女中”一直是苏州名校,今名“苏州十中”,是整个江苏省的中学示范校,这在今天是比“重点中学”还要高的荣誉。
②我上世纪80年代曾在苏州报刊写稿,后来该校领导给我写信,我便与学校取得了联系。学校的校舍特别美丽,有大片的草坪,有诸多庭园与楼阁。校舍所在地曾是曹雪芹的祖居,清乾隆六下江南曾居于此,江南三大太湖石之一的“瑞云峰”也伫立在校园内。我曾多次趁出差机会访问十中,渐渐感情越来越浓,因为我把对母亲的爱与她的母校凝结成了一体
③那一年我又到苏州,新校长送我出校门时,指着隔壁很大的一所古典建筑说:“这是市政府新近修出来的,这个地点是你们家的祖业。你外祖父是清朝的秀才,而再往前——你妈妈家,考中了两位状元,他们是祖孙……”校长还告诉我,学校准备选取几座教学楼,以当年校友的名字命名,“你妈妈也是其中的一位,你回北京后,用毛笔写出来,一竖一横,然后寄给我……”我听后笑笑,深谢他的美意,但又不置可否。因为我知道,校友中的著名者极多,如费孝通、杨绛、何泽慧……其后才能轮到我母亲。在学校董事中,更有蔡元培等前辈。与这些人相比,我母亲“真不能算什么”,所以这话我听过也就忘了,没有当真。
④不料当年夏天放暑假时,校长从苏州打来长途电话,催问我这匾额究竟写了没有,并说学校趁暑假已经动工,要我赶快写出来,以特快专递寄给他……我这才当真,于是找出纸笔,又找出《中国书法大词典》,把不好写的几个字分别查看一下,看究竟如何搭配才算协调。匆匆写毕,寄出。随后又去忙自己的事了。
⑤也真是巧,就在这时,我又与母亲初中时的母校上海松江二中接上了关系。松江二中是上海市的重点中学,同样鼎鼎大名。随后,我趁去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节活动的机会,到松江转了一圈。等到了那里才知道,我外祖父上世纪30年代初期还担任过那里的校长。学校刚刚举行过百年校庆,历届毕业生中的名人特多……
⑥参观后,松江二中的办公室主任亲自开车送我去苏州。到苏州时已近午。苏州十中校领导早就等急了,一下车就让我来个“急转弯”,让我回身去看刚才走过的那个通道——一边是“(蔡)元培楼”,另一边则是“子冈楼”。两楼之间是学校的大门。我仰望那“元培楼”上的字迹,校长解释说:“蔡先生的后代,直系子侄许多都不在世了,再往下人数更多,我们一不知道找谁,二不知道谁的毛笔字好,所以没办法,只能从字帖中集字……”而我写的那个竖的“子冈楼”,被“做”到三层楼的侧面,上首有“品戏斋”迎首章,下边是我的署名与名章。我写的另一幅横的,干脆就“做”到传达室的门边,与人等高。校长叫来学校管照相的人,让我在“子冈楼”下照相。
⑦半年后,苏州十中校长为了筹备百年校庆,带了几个人来北京,事先委托我找了几位我妈妈班上的老同学,都是1934年毕业的。学校带了苏州的土特产,松子糖之类,包装很鲜艳,大红的,与老太太们的白发对比很强烈。
⑧我插空还带领他们拜访了我的母校北京三中,从前叫北京男三中。它如今已有270年的建校历史,高擎着两面大旗:一是曹雪芹,曹雪芹曾在北京三中的前身右翼宗学当过“职员”,《红楼梦》前八十回就是在三中校舍里写的,这已经得到许多红学家的认可;二是老舍,他是1912年的毕业生,三中历来在人文方面出的人才多。
⑨中午,北京三中校长请客人在酒楼吃饭,吃的是北京小吃,包括炒麻豆腐、豆汁、焦圈。看得出来,苏州客人吃得直咬牙。席间,我代苏州校长发出邀请,请三中校长到苏州参加十中的百年校庆。完事之后,还可以顺便到上海松江一游……三中校长笑呵呵答应了,还说“你也一块儿去”。两位校长笑着闹着,就把这事“说定了”。
⑩您也许会问,人家学校不会自己联络吗?要你从中瞎搅合干什么?我看着两位校长的脸,能猜出他们的心理,干脆借着酒热,就把话说透了:“我就是无事忙——看见你们双方办学都很好,又不缺钱,找个理由每年都组织教学骨干到对方学校走走看看,了解一下对方的文化背景。在这上头花些钱,等于是长期投资,肯定是值得的。”
⑾啊,我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母爱还在,我有我自己的母校,还有母亲的母校,母亲有她初中的母校,更有高中的母校。这弯弯曲曲的母爱,真像连环套一样包围着我……退休的人了,没事儿自己找个乐儿吧。愿母爱能够笼罩更多的人心!
(选自2012.2.17《中国教育报》第4版 有删节)
1.第⑧段中横线处提到的老舍,其代表作有                        (2分)
2.请分析第①段在构思上的作用:                                (2分)
3.第②段中,作者为何说“我把对母亲的爱与她的母校凝结成了一体”?    
                                                              (2分)
4.第⑥段中提到蔡元培先生,我们高二学过的《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一文中,冯友兰先生认为蔡先生的教育有两端:一个是                  ,一个是                  。并简单地解释这“两端”的意思。(4分)
5.选出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6分)

A.第②段中提到的“瑞云峰”,这块北宋年间太湖的灵石,它因与宋徽宗采集江南花石纲有关,被写入了《水浒传》。

B.作者的外祖父是清朝的秀才,30年代初期还担任过上海松江二中的校长;作者的妈妈和他本人都考取了状元。

C.苏州十中培养了一大批名人:社会活动家费孝通、高能物理学家何泽慧、作家杨绛、记者彭子冈等。

D.第⑦段划线句,在“红包装”和“白发”的强烈对比中,突出了土特产的珍贵和妈妈班上老同学精神的可嘉。

E、曹雪芹曾在北京三中的前身北京男三中当过“职员”,《红楼梦》前八十回就是在三中校舍里写的。
F、名人是一所学校的财富和骄傲,他们所具有的超群品质,更能励师生之志。但作者在本文中提及众多名人,有抬高他母亲声望之嫌疑。
6.文章的最后一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