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 ③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④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⑤明年,丞相薨,吾去汴京,汝不果来。 ⑥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⑦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⑧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⑩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A、①②⑦⑩ B、④⑤⑥⑧ C、②④⑦⑨ D、②⑥⑨⑩ |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3 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①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
③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④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⑤明年,丞相薨,吾去汴京,汝不果来。
⑥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⑦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⑧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⑩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A、①②⑦⑩
B、④⑤⑥⑧
C、②④⑦⑨
D、②⑥⑨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 B.
韩魏之经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
- C.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可怜焦土
- D.
秦人不暇自哀怵然为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高二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09-2010学年 第17期 总第173期 人教课标版(选修)
题型:0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5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也退,故进之——退:退缩
B.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政:政事
C.由也兼人,故退之——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情
D.弃而违之——违:离开
2.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也退,故进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皆以美于徐公
C.未知。焉得仁——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之一邦——之二虫,又何知
3.下列各句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句是( )
A.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B.三已之,无愠色
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D.赤也惑,敢问
4.下面对于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的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B.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
C.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白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
D.在孔子看来,“忠”和“清”只是“仁”的一个方面,仅有“忠”和“清”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
5.翻译下列各句。
(1)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曾国藩实验学校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耶?”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置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卢。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
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
朝取一人焉,拔其尤 尤:特别优秀的
|
B. |
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 缙绅:官员的代称
|
C. |
愈糜于此,不能自引去 糜:被束缚
|
D. |
资二生以待老 资:资助
|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 |
A. |
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②罗而置之幕下
|
B. |
①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
②于是以石生为媒
|
C. |
①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D. |
①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
②村中有少年好事者
|
|
(3)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 |
A. |
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
|
B. |
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
|
C. |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也
|
D. |
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
|
|
(4) |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 |
A. |
本文是韩愈担任河阳县令时为送处士温生赴任而写,联系写作背景和内容,体裁应视之为古代特有的赠序。
|
B. |
文中运用了比喻,把伯乐比作大夫乌公,把千里马比作温生,极力称颂乌公的知人善用和温生的品德才学。
|
C. |
作者用“私怨于尽取”反衬乌公“为天子得文武适于幕下”的难能可贵,似怨实颂,且比正面称赞更有力。
|
D. |
乌公虽然慧眼识贤者,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给东都带来了种种不良影响,从而使作者不禁扼腕叹惜。
|
|
(5)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耶?
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
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①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②。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释:①指制定整顿朝仪典章。 ②肄:学习、练习。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①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①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译文:
(2)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①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②。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释:①指制定整顿朝仪典章。 ②肄:学习、练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 |
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
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 |
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B.①及项梁之薛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
C.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
D.①度吾所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3分)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
【小题5】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译文:
(2)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吴川市200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
题型:048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随文帝年号)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检书史,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十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 治:统治
|
B. |
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 晏如:平静安定的样子
|
C. |
论者以此贵之 贵:显贵
|
D. |
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逾:越过
|
|
(2) |
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
A. |
①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
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B. |
①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C. |
①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
②儿渺然不知所往
|
D. |
①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
②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
(3)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文博“性贞介鲠直”的一组是
①守道居贫,晏如也
②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③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
④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⑤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⑥唯文博不改其操
|
[ ] |
A. |
①③④
|
B. |
②④⑤
|
C. |
①③⑥
|
D. |
①⑤⑥
|
|
(4)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
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朝廷中没有适合他的官职可干,就调出做县丞,几年不升迁,后薛道衡遇到他,才让他做了从事。
|
B. |
房玄龄的话引起了李文博的强烈感慨,并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的现实,认为应当从根本上治理朝政。
|
C. |
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帷中披检史书,以此观察薛道衡自己如何做事,由于李文博评论政事中肯得体,薛道衡对他的话欣然从之。
|
D. |
李文博能保守清高的操守,不胡乱地交往宾客,又能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人们都很敬畏他。
|
|
(5)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典校坟籍,守道居分
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
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