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挑衅)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准备) 长吾女与汝女(成长) B.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乃能衔哀致诚(表达) 纵一苇之所如(往) C.寻(不久)蒙国恩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亏) 举酒属(嘱)客 D.不矜(自夸)名节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就) 晚有儿息(媳)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3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 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 |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 |
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 |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 |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 |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甘肃天水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 )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昊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依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
答:
(2)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
答:
(3)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嫂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日:“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日:“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日:“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3分)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吴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元吴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依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
答: ▲
(2)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
答: ▲
(3)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答: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①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②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③者,其去几④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⑤而忍⑥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注:①庑wǔ:有走廊的大屋子。②禽鹿:泛指禽兽。③胥人:小人。
④几jī:时机。⑤瑕衅:可乘之机。⑥忍:下狠心。
【小题1】 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斯闻得时无怠怠:危险 |
B.秦之乘胜役诸侯 役:控制 |
C.由灶上骚除骚:通“扫”,“骚除”,即“扫除” |
D.诸侯复强,相聚约从从:通“纵”,合纵。 |
A.李斯者,楚上蔡人也。昔者秦穆公之霸 |
B.秦之乘胜役诸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D.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其如是,孰能御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A.李斯认为: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
B.周室卑微,诸侯相兼;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
C.“楚王不足事”,“六国皆弱”,而“秦王欲吞天下”,李斯想借说秦、助秦以求取功名富贵。 |
D.欲助秦“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以求名垂史册。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舍:学舍 |
B.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佚:散失 |
C.翰林阙人如之何阙:削减 |
D.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摄:代理,辅助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⑤⑥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⑥ |
A.党怀英祖籍冯翊,因其父卒于泰安军录事参军而在泰安安家。少时聪颖,悟性极高, 后师从亳州刘瞻,诗文方面在当时与辛弃疾齐名。 |
B.党怀英担任《辽史》刊修官时,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及记述辽 代史事的文字,全部被送交到官府。 |
C.金章宗喜好和崇尚文辞,他认为起草诏书文字,党怀英最优秀,增修曲阜宣圣庙时, 敕令党怀英撰写碑文。 |
D.党怀英深受皇帝器重,屡得迁职,他文才出众,在许多方面都“独步金代”;担任泰宁军节度使期间,治政有方,人自服化。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训练必修二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选自《文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夙遭闵凶闵:通“悯”,此指所忧愁的事。 |
B.至于成立成立:成人自立。 |
C.形影相吊吊:安慰。 |
D.拜臣郎中郎中:医生 |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项伯杀人,臣活之 |
B.急于星火 于人为可讥 |
C.有所希冀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D.臣以险衅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
C.作者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祖母年老体弱,全靠自己侍奉汤药。 |
D.作者从年岁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古来稀有,风烛瓦霜,瞬息可灭。自己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江西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价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桓温,字元予,宣城太守彝之子也。太原温峤见之,日,: “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日:“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名之日温。
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年十八,会播已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温备。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杀之,时人称焉。
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幔善,幔尝称之日:“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
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时康献太后临朝,温将发,上疏而行。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及军次彭模,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将步卒直指成都。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楚等御之,福退走。温又击权等,三战三捷,贼众散,自间道归成都。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呜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温乘胜直进,焚其小城,势遂夜遁九十里,至葭萌城。其将邓嵩、昝坚劝势降,乃面缚舆榇请命。温解缚焚榇,送于京师。
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百姓成悦。军未旋而王誓、邓定、隗文等反,温复讨平之。振旅还江陵,进位征西大将军。温既负其才力,久怀异志,欲先立功河朔,还受九锡。锡文未及而薨,时年六十二。
【注】①磔:张开。②九锡:天子锡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诡称吊宾,得进。诡:欺诈 |
B.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流:同类 |
C.及军次彭模。次:次序 |
D.温既负其才力。负:依仗.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温诡称吊宾,得进。诡:欺诈 |
B.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流:同类 |
C.及军次彭模。次:次序 |
D.温既负其才力。负:依仗.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