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
      绩”和“武功”是反语,这句话既揭露了段政府的暴行与中外反动派的屠戮一脉相承,又指出了这次
      暴行是空前的。)
B.“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
      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用“煤的形成”作比喻,说明请愿不属于革命斗争的范畴,为此而牺牲没
      有意义,表明作者不赞成徒手请愿。)
C.“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把“我”失去战友的苦痛,
      把对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的深深体味公之于世,以揭露反动派,控诉社会的黑暗。)
D.“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正勇
      猛的革命志士,能直接面对反对派统治下的血腥屠杀,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
      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和“武功”是反语,这句话既揭露了段政府的暴行与中外反动派的屠戮一脉相承,又指出了这次暴行是空前的。)
B.“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用“煤的形成”作比喻,说明请愿不属于革命斗争的范畴,为此而牺牲没有意义,表明作者不赞成徒手请愿。)
C.“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把“我”失去战友的苦痛,把对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的深深体味公之于世,以揭露反动派,控诉社会的黑暗。)
D.“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直接面对反对派统治下的血腥屠杀,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志鸿系列训练必修一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和“武功”是反语,这句话既揭露了段政府的暴行与中外反动派的屠戮一脉相承,又指出了这次暴行是空前的)

B.“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用“煤的形成”作比喻,说明请愿不属于革命斗争的范畴,为此而牺牲没有意义,表明作者不赞成徒手请愿)

C.“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把“我”失去战友的苦痛,把对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的深深体味公之于世,以揭露敌人,控诉社会的黑暗)

D.“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直接面对反对派统治下的血腥屠杀,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贵州省遵义四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於是信孰视之,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①连敖:接待宾客的小官。

(1)

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屡次

B.

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犯法

C.

数以策项羽,羽不用    谋取

D.

於是信视之        熟悉

(2)

全都能体现韩信是难得的人才的一组句子是

①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③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④虽为将,信必不留。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

滕公感到韩信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一开始就很赏识韩信,觉得他才能出奇超众,就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C.

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D.

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要汉王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留住韩信。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________________

(2)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兴宗幼为父廓所重,与亲故书曰:“小儿神气似可,不入非类室,不与小人游。”少好学,以业尚素立见称。兴宗行已恭恪,光禄大夫北地傅隆与父廓善,兴宗常修父友之敬。

  后拜郎中,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孝武新年拜陵,兴宗负玺陪乘。及还,上欲因以射雉,兴宗正色曰:“今致虔因陵,情敬兼重,从禽犹有余日,请待他辰。”上大怒,遣令下车,由是失旨。又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亲戚故人无敢瞻进,兴宗时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

  时殷琰据寿阳为逆,(上)遣辅国将军刘励攻围之。四方既平,琰婴城固守。上使中书为诏譬琰,兴宗曰:“天下既定,是琰思顺之日,陛下宜赐手诏数行。今直使中书为诏,彼必疑非真。”不从。琰得诏,对刘劾诈造,果不敢降,久乃归顺。其先见如此。

[注]①廓:指蔡兴宗的父亲蔡廓。②孝武:指宋孝武帝。③玺:皇帝的印鉴。④请急:请假。⑤婴城:调兵绕城。⑥譬:晓谕。

(1)对下列四句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无所顾
惮:害怕
B.致陵园
虔:拜祭
C.请急,郎别
诣:前往
D.不敢降
果:果然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见”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见”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C.两个“见”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见”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语句在文中正确的理解。

(3)从禽犹有余日,请待他辰

[  ]

A.跟随皇上射猎还有机会,请等别的日子(再去打)吧。

B.打猎以后还有空闲时间,请等别的日子(再去打)吧。

C.打猎以后还有空闲时间,让我找其他时间(再奉陪)吧。

D.跟随皇上射猎还有机会,让我找其他时间(再奉陪)吧。

(4)①神气似可 ②由是失旨

[  ]

A.①神态似乎还可以
②因此违背了皇帝的命令
B.①神情气质还不错
②从此失去皇帝的欢心
C.①神态似乎还可以
②从此失去皇帝的欢心
D.①神情气质还不错
②因此违背了皇帝的命令

(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兴宗自幼为父亲器重,遵循父亲教导,不与小人游,故在朝能直言劝谏,无所畏惧。

B.兴宗为人坚毅正直,“谏射雉”、“诣朗别”两件事都能不惜冒杀身之祸而犯颜强谏。

C.兴宗对待父亲的朋友,能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而在朝中敢直言得失,触怒皇上。

D.兴宗在朝,能正言得失,无所顾忌,善于分析形势,对朝政大事常具先见之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兴宗幼为父廓所重,与亲故书曰:“小儿神气似可,不入非类室,不与小人游。”少好学,以业尚素立见称。兴宗行已恭恪,光禄大夫北地傅隆与父廓善,兴宗常修父友之敬。

  后拜郎中,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孝武新年拜陵,兴宗负玺陪乘。及还,上欲因以射雉,兴宗正色曰:“今致虔因陵,情敬兼重,从禽犹有余日,请待他辰。”上大怒,遣令下车,由是失旨。又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亲戚故人无敢瞻进,兴宗时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

  时殷琰据寿阳为逆,(上)遣辅国将军刘励攻围之。四方既平,琰婴城固守。上使中书为诏譬琰,兴宗曰:“天下既定,是琰思顺之日,陛下宜赐手诏数行。今直使中书为诏,彼必疑非真。”不从。琰得诏,对刘劾诈造,果不敢降,久乃归顺。其先见如此。

[注]①廓:指蔡兴宗的父亲蔡廓。②孝武:指宋孝武帝。③玺:皇帝的印鉴。④请急:请假。⑤婴城:调兵绕城。⑥譬:晓谕。

(1)对下列四句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无所顾
惮:害怕
B.致陵园
虔:拜祭
C.请急,郎别
诣:前往
D.不敢降
果:果然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见”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见”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C.两个“见”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见”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语句在文中正确的理解。

(3)从禽犹有余日,请待他辰

[  ]

A.跟随皇上射猎还有机会,请等别的日子(再去打)吧。

B.打猎以后还有空闲时间,请等别的日子(再去打)吧。

C.打猎以后还有空闲时间,让我找其他时间(再奉陪)吧。

D.跟随皇上射猎还有机会,让我找其他时间(再奉陪)吧。

(4)①神气似可 ②由是失旨

[  ]

A.①神态似乎还可以
②因此违背了皇帝的命令
B.①神情气质还不错
②从此失去皇帝的欢心
C.①神态似乎还可以
②从此失去皇帝的欢心
D.①神情气质还不错
②因此违背了皇帝的命令

(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兴宗自幼为父亲器重,遵循父亲教导,不与小人游,故在朝能直言劝谏,无所畏惧。

B.兴宗为人坚毅正直,“谏射雉”、“诣朗别”两件事都能不惜冒杀身之祸而犯颜强谏。

C.兴宗对待父亲的朋友,能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而在朝中敢直言得失,触怒皇上。

D.兴宗在朝,能正言得失,无所顾忌,善于分析形势,对朝政大事常具先见之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邢台二中200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叶,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

——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①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1)

对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 不相能者:与他不和的人。

B.

逮事康宗 逮事:逮捕伏侍。

C.

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 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

D.

韩王亨改广宁尹 会:恰逢。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金铸之/斜也赃免

B.

由是复用会宁牧/斜也

C.

海陵猎胡剌浑水/斜也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

D.

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徒单恭贪鄙自私的一组是

①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

②斜也编列围场

③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

④强纳兀鲁为室

⑤尽夺查剌家财

⑥岂千虑无一得乎?

[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徒单恭是个很会玩花样的人,他为了弄钱,居然请画师画一佛像而仿铸之,但勒索百姓钱财后,又不见其真铸佛像。

B.

徒单恭很会糊弄皇上,居然自己做主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而且乘机鞭打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C.

徒单恭为政贪鄙自私,挟恨报复,后因其妻兀鲁被谗怨望事而被免官,不久又被任命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

D.

徒单恭之所以能够逍遥法外,是因为有皇上的庇护,皇上几次都为他说好话,他死后皇上更是亲临慰问,并安排其后事。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也。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始事徐帅时溥,为列校,溥甚器之,后以勇略见忌。唐大顺二年冬,率所部二千人来降,即署为军校。知俊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冠诸将。太祖命左右义胜两军隶之,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故当时人谓之“刘开道”。天祜三年冬,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三年五月,封大彭郡王。

    时知俊威望益隆,太祖雄猜日甚,会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见诛,知俊居不自安,乃据同州叛,分兵以袭雍、华。太祖闻知俊叛,遣近臣谕之曰:“朕待卿甚厚,何相负耶?”知俊报曰:“臣菲背德,但畏死耳!王重师不负陛下,而致族灭!”太祖复遣使谓知俊曰:“朕不料卿为此。昨重师得罪,盖刘捍言阴结郡、凤,终不为国家用。我今虽知枉滥,悔不可追。

致卿如斯,我心恨十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知俊不报,遂分兵以守潼关。太祖率兵进讨,攻潼关,下二寻而王师继至,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岐王李茂贞厚待之,加检校太尉。寻命率兵攻围灵武。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师次邻州长城岭,为知俊邀击,怀英败茂贞说,署为泾州节度使。

    既而为茂贞左右石简颥等间之,免其军政,寓于岐下。茂贞犹子继崇镇秦州,因来宁觐,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颗等以安其心。继崇又请令知俊挈家居秦州,刊丰给,茂贞从之。未几,邪州乱,茂贞命知俊讨之。时郡州都校李保衡纳款于朝廷,末帝遣霍威率众先入于郡,知俊遂围其城,半栽不能下。会李继崇以秦州降于蜀,知俊妻孥皆迁于成:遂解邻州之围而归岐阳。以举家入蜀,终虑猜忌,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蜀王王建待之甚至,即授武信军节度使,寻命将兵伐岐,不克,班师。久之,复命为都统领军伐岐。时部将皆王建旧人,多违节度,不成功而还,蜀人因而毁之。先亦,忌之,尝谓近侍日:“吾渐衰耗,恒思身后。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伪蜀天汉年冬十二月,建遣人捕知俊,斩于成都府之炭市。

    (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三》,有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       寻:不久

    B.昨重师得罪           得罪:获罪

    C为知俊邀击         邀:拦截

    D.蜀人因而毁之    毁:败坏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刘知俊骁勇善战和反复无常的一组是(    )

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                轮剑人敌,勇冠诸将

    A.     B. 

率所部二千人来降                   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             遂解邻州之围而归岐阳 

    C.     D.

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    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知俊本来在徐州镇主帅时溥手下做列校,后来被猜忌而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

       祖曾任命他担任左开道指挥使,所以当时人又称他“刘开道”。

    B.太祖的猜忌、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被杀使刘知俊惶恐不安,于是刘知俊占据同    乱,和太祖分庭抗礼,后又逃跑到凤翔投奔岐王李茂贞。

    C.投奔李茂贞后,刘知俊先是担任检校太尉,后因为击败康怀英的军队立下战功又担    州节度使,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贞的猜忌被剥夺了军政大权。

    D.刘知俊才能突出,蜀王王建虽然优待他,但对他也很猜忌,因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    驾驭刘知俊,于是派人逮捕刘知俊,并把他处死以绝后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卿如斯,我心恨恨,,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

   (2)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颗等以安其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12分)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为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注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马彦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马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晋书·郭崇韬传》
注:继岌:即李继岌,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太子,是刘皇后的亲生儿子,当时被封为魏王。
【小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以材干称见:被
B.崇韬之,无异皇居第:等级
C.因与从袭等共之构:陷害
D.崇韬以为然遂:于是,就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C.向延嗣诬陷郭崇韬把蜀地的宝货据为己有,并有谋反的意图。庄宗对此大怒,就派马彦圭传圣旨处死了他。
D.破蜀后,郭崇韬就派遣使者招抚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他们,使他们归顺,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
(2)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