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躬自厚薄责于人

A.杀鸡为黍食之
B.斯人也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
D.父子莞尔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躬自厚薄责于人
A.杀鸡为黍食之
B.斯人也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
D.父子莞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所给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舜有天下,选众,举皋陶
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
B.仲尼岂贤子乎
C.躬自厚而薄责
D.必不得已而去,斯三者何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新华东师大版 一课一练 (S版)高一第一学期 题型:048

课外阅读分析

错误让我如此美丽

林鸣

  (1)我有两位性格迥异的挚友。

  (2)一个没完没了地惹祸,被众人讥为“三分钟一个主意”。少年时骑自行车去内蒙古探险,险些叫狼叼了去;曾上过战场,枪炮一响,吓尿了裤子。面对不断的打击和挫折,他每回都能踉跄着爬起来。一连串磕头绊腿的生活经历倒像勋章,挂在他相当自信的胸前。奇怪,这盏并不省油的灯,不仅事业小成,在人群中还是个受欢迎的人物。

  (3)另一位则乖得很:从幼儿园、上学到工作单位一直担任领导职务,每天洗脸,不讲脏话,从不擅自去运河游泳,上课不说话,开会不打盹,家中收藏最多的就是他历年所得的镜框奖状,现为公认的副局级好人。然而副局级好人也有苦恼,一次听他吐了句真言:一生像一张白纸,没感觉,没劲。由于他的婚姻是遵父母之命而来,现在儿子都上街打酱油了,他连一次“我爱你”也没对老婆说过。上回两口子吵架,这位仁兄按捺不住,平生头回口中带出个脏字儿。事后,他怪新鲜地悄悄介绍体会:嘿,别说,骂人真的挺痛快!

  (4)第一只猿猴“错误”地下树直立行走,所以今天的人类才不用趴着敲电脑;尼克松总统“错误”地偏离当时美国的既定政策,于是叩开中美关系的大门。自古以来,无论科技政治,柴米油盐,因意外或错误而发现并促进社会前进的例子多多。错误也分上中下三等,笨蛋级的错误,每日里人人在犯。惟独悟性极高的高手,才有资格犯下高层次的错误。这类错误的发生,则意味着创新的又一抹曙光。

  (5)错过了犯错误的年龄,也是错误。读过港报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写道:“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6)然而,我们仍在一厢情愿地制造着完美。为了少出错儿,智者热衷在人间设置条条框框,然后再将大家的鞋带系在上面,那叫一颗健康的心如何奔跑?日前欣赏到一奇文,四言诗体裁,好像叫什么新时代儿童道德准则。整整齐齐一大张,一条条地将做人的高风亮节啰嗦个遍,满篇旧时《女儿经》的滥腔调。最后,谆谆教导孩子应该条条做到。暂且不论新时代有无培养呆头圣人的必要,只斗胆问一句作者:小的时候,您没惹妈生气?现在您老恁大岁数,究竟落实几条几款?正如北京的一位大妈早起遛弯儿,正逢附近小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学生们阵容整齐,齐刷刷向国旗敬礼。她扭头瞥见队尾的老师们,或蹲着,或叉腰,正菜咸醋酸地侃得欢实呢。老人感动之余,添了些气不顺。

  (7)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正如一辈子不离开地面,自然避开溺水的危险。但只有经历呛水和疲惫,才能领略另类生活的风采和快乐。

1.对本文文章结构分析正确的是(3分)

[  ]

A.(1)/(2)(3)/(4)(5)(6)/(7)

B.(1)(2)(3)/(4)/(5)(6)/(7)

C.(1)(2)(3)(4)/(5)(6)/(7)

D.(1)(2)(3)/(4)(5)/(6)(7)

2.(5分)

联系全文看本文第(2)节的故事主要是为了论证□□□□□□□□□□□□□□□□□□□□(不超过20字)

第(3)节的故事主要是起到________的作用,其中划线句“一生像一张白纸,没感觉,没劲”的深层含义是:□□□□□□□□□□□□□□□□□□□□□□□□□(不超过25字)

3.(3分)根据第(4)节的内容可以知道本文的论题“错误”的真正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4.(2分)第(5)节加粗词语“事事追求完美”与下文中________短语意思相近。

5.(3分)第(6)节列举事例是为了告诉人们面对正值“犯错误的年龄”的青少年,________________。

6.(3分)第(7)节加粗词“必要时”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分)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  ]

A.引用论证
B.正反论证
C.比喻论证
D.举例论证

8.(3分)本文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新昌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听政  权:权且

B.

范仲淹以教生徒      延:邀请

C.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利 规:规范

D.

以不视疾为        恨:遗憾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神童荐之     旌其所为

B.

群材以更治   相如持璧却立

C.

宸妃生圣躬天下主 窃大王不可取也

D.

辅臣例宣借者   其一气之余烈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因而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

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也曾轻视诏令、役使官兵,因而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从中暴露出了古代文人的性格弱点。

C.

晏殊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可见,晏殊具有文才武略。

D.

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以此突出晏殊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断句。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________________

(2)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民车,人未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解:解州,地名。

(1)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大民车   籍:征用

B.

人未县官意  谕:告诉

C.

二事俱    寝:停止

D.

契丹知不可  夺:改变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治废田,救水患     威用其民

B.

但可施于无事日尔    括得地讼籍数十

C.

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  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

争盖三十里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小贩一样平庸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的图谱仪器,大多全然不懂。

B.

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市易司担心蜀地私盐贩卖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蜀地。

C.

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沈括到枢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几年商定边境的文件。

D.

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

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

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

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5)

第二大题文言文《沈括传》中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民车,人未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解:解州,地名。

(1)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大民车   籍:征用

B.

人未县官意  谕:告诉

C.

二事俱寝    寝:停止

D.

契丹知不可  夺:改变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治废田,救水患     威用其民

B.

但可施于无事日尔    括得地讼籍数十

C.

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  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

争盖三十里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

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小贩一样平庸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的图谱仪器,大多全然不懂。

B.

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市易司担心蜀地私盐贩卖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蜀地。

C.

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

沈括到枢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几年商定边境的文件。

D.

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

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

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

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

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5)

文言文《沈括传》中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粤教版 2009-2010学年 第48期 总第204期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①”一坐惊异。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复诘难,殊不能对。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诏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试不中格,更下国子试讲经,复第一,遂赐第。调钜鹿主簿、和川令,发强擿②伏,一时能吏自以为不及。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使深文③峻诋。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巨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因言天子方属公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又条陈所更法令不合众心者,劝使复旧,至面刺其过,安石怒,变色如铁,恕不少屈。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①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②擿(zh@):挑,揭发。

  ③深文:法律条文苛细。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人假《汉》《唐书》,月皆归之  阅:阅读

B.

又面转运使深文峻诋       数:责备

C.

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    诿:委托

D.

宋次道亳州           知:主管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恕魏、晋以后事

②故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B.

①宜恢张尧、舜之道佐明主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

①恕能言行事始终

②芳菲菲弥章

D.

①尽其书

②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恕有才华的一组是

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②凡二十问,所对皆然

③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

④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

⑤上下数千载间,巨微之事,如指诸掌

⑥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恕从小就十分聪慧,书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八岁时就通晓《论语》,还不到二十岁,就登进士第。

B.

刘恕为人很重情义,守信用,他虽然弹劾了郡守,但体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像对待自己的骨肉一样。

C.

刘恕十分爱好史学,上下数千年间的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因此被司马光挑选来参与编写《资治通鉴》。

D.

刘恕与王安石有老交情,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以至于当面指责王安石的过失,并且没有丝毫屈从。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

________________

②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江苏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足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

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C.

人怀异意,以新政  沮:阻止

D.

五闰矣,未能成书  更:经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蔡京以官僚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

推讲力行之耳

连衡斗诸侯

C.

不见卿久,今日闻嘉言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D.

疾卒,年七十九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  ]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绩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绩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

徐绩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

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

皇帝曾命令徐勋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劫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________

(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译文:________

(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译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5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肜也。”(《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为:做,担当
B.无欲速,无见小利——速:速度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使……足够,充足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停留
2.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子贡问政(于孔子)
B.(子贡)曰:“去兵。”
C.民(若)无信不立
D.逝者如斯夫,不舍(于)昼夜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可以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去:离开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立:富足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躬自厚薄责于人
A.杀鸡为黍食之
B.斯人也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
D.夫子莞尔
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的统治必不可少的德行。
B.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百姓是不是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
D.文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