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逍遥于天地之间
B.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C.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逍遥于天地之间
B.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C.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厦门六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各种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呼喊,它表明诗人归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的田地无人收拾,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

B.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C.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集中概括了滕王阁所处的雄伟地势。

D.

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之境,则应“无所待”,这反映了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同时也是作者既无法解决社会矛盾,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反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高二版 2009-2010学年 第5期 总第161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

比较下列各句的句式,其中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B.

彼且奚适也

C.

此小大之辩也

D.

此亦飞之至也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未有知其者      修:长

B.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羊角:旋风

C.

负青天,然后南    图:按地图

D.

南冥也       适:到,往

(3)

下列句子中各组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抟扶摇羊角上者/我腾跃

B.

此亦飞至也/斥

C.

适南冥也/年九十

D.

名为鲲/广数千里

(4)

下面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汤之问棘”这段文字和前文是重复的,但前文是源于说怪异事物的书,于是在这里又讲了这样一个典故,使故事内容较前文显得更加明白。

B.

这里的“斥笑之”和前面的“蜩与学鸠笑之”都是和“鹏”的一个对比。以“斥”、“蜩与学鸠”之小,比“鹏”之大;以“数仞而下”之低,比“九万里”之高;以“榆枋”、“蓬蒿之间”之近,比“北冥”往“南冥”之远;以“时则不至,而控于地”之用时短,比“去以六月息者”之用时长。

C.

这个“小大之辩”是全篇的关键,只有明白了“小大之辩”才能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D.

“汤之问棘”这段文字假托古人的话,再次描绘了鲲鹏的神奇之处,但文中小鸟对大鹏的讥笑也是有道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
【小题1】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 
B.《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C.《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D.《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B.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C.《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D.《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于无心,自然流露,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 
B.《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其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C.《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也形成了《庄子》的想象虚构,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 
D.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
小题1: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
B.《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C.《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D.《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B.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C.《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D.《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于无心,自然流露,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
B.《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其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C.《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也形成了《庄子》的想象虚构,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
D.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色作:改变
B.者吾未仁也意:猜想
C.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痛苦
D.景行行止景行:大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虽不能至,然心乡往②余低回留不能去云
B.①于是相与发徒役②召子路而问
C.①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陈情表》)
D.①譬使仁者必信②举世誉之不加劝(《逍遥游》)
小题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予一以贯之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吾何为于此D.人之不我信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仍诵读歌唱并批评教育信心不足的学生。
B.面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问题,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因他在“穷”境之中流露出了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C.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忘返;并且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小题5:用“/”给文中加曲线的语段断句。(4分)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3分)
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题4分,共20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选自《渔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也善:擅长
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者也待:依赖
C.新沐者必冠,新浴者必振衣弹:拍打
D.屈原放,游于江潭既:已经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彼其世,未数数然也何故至
B.宋荣子犹然笑之圣人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C.彼奚适也彼恶乎待哉
D.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见放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令放为?
A.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C.此小大之辩也。
D.以为莫己若也。
【小题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像宋荣子和列子这样的人之所以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无己”。
B.渔父和屈原的价值冲突体现为面对浊世是坚持理想还是顺势变通。
C.逍遥游的状态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但却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
D.《渔父》中的“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与《逍遥游》中的“圣人无己”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4分)
译文:                                      
(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题4分,共20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选自《渔父》)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也善:擅长

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者也待:依赖

C.新沐者必冠,新浴者必振衣弹:拍打

D.屈原放,游于江潭既:已经

2.下列各组划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彼其世,未数数然也何故至

B.宋荣子犹然笑之圣人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C.彼奚适也彼恶乎待哉

D.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见放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令放为?

A.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C.此小大之辩也。

D.以为莫己若也。

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像宋荣子和列子这样的人之所以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无己”。

B.渔父和屈原的价值冲突体现为面对浊世是坚持理想还是顺势变通。

C.逍遥游的状态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但却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

D.《渔父》中的“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与《逍遥游》中的“圣人无己”有异曲同工之妙。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4分)

译文:                                      

(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题4分,共20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选自《渔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也善:擅长
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者也待:依赖
C.新沐者必冠,新浴者必振衣弹:拍打
D.屈原放,游于江潭既:已经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彼其世,未数数然也何故至
B.宋荣子犹然笑之圣人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C.彼奚适也彼恶乎待哉
D.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见放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令放为?
A.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C.此小大之辩也。
D.以为莫己若也。
小题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像宋荣子和列子这样的人之所以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无己”。
B.渔父和屈原的价值冲突体现为面对浊世是坚持理想还是顺势变通。
C.逍遥游的状态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但却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
D.《渔父》中的“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与《逍遥游》中的“圣人无己”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4分)
译文:                                      
(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然不报,幸勿为过。      见责

B.《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异的事情

C.用之所趋异也。          因为他们

D.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B.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去以六月息者也

C.不知老之将至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D.怒而飞                           水浅而舟大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开头先列具写信人的官职姓名,这是古代书信的一般写法,这里也是一句客套话。

B.选文中司马迁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为世俗所轻,表明自己地位低下,“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更是不应该,这样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

C.《逍遥游》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具有极强的生动性、可读性;文章想像丰富,夸张奇特,文笔变化多端,体现出庄子激情与超脱相结合的特点。

D.选文中庄子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表现大鹏也要凭借辽阔的空间和大风才能在九万里的高空飞翔,表明万物都有所凭借,它们都是不自由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