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 |
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关羽杀到,三笑而张飞出 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 B.《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之前,两次落了“两三滴眼泪”,也许是求生的欲望,或许是家道中落的痛 苦,甚至是深深的忏悔,表现了高老太爷的复杂内心世界。 C.《欧也妮·葛朗台》以葛朗台的家庭专制、葛朗台与银行家及公证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的爱情 悲剧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贯串小说,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D.《天狗》中诗人用“吞”“飞奔”“狂叫”“燃烧”“爆”等来写“天狗”,既显示了“天狗”磅礴 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 E.《雷雨》中四凤与侍萍有三次矛盾冲突:侍萍不让四凤去公馆做事,侍萍不让四凤再与周家的人来 往,侍萍不让四凤与周萍共同生活。面对侍萍的苦口婆心,四凤选择了顺从。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湖北武汉重点中学(五校)高一下期期中统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B.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其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一个古巴渔民面对失败时的顽强拼搏精神,此书获得普利策奖,其本人也于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C.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
D.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之所以以“高老头”命名,是由高老头悲剧在文中的深刻意义所决定的。高老头的悲剧是伏脱冷社会教育的最重要的一课,远比表姐鲍赛昂夫人和在逃苦役犯拉斯蒂涅给他上的那两课深刻得多,是伏脱冷野心家性格形成过程中所受的最有力的一鞭。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
B.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其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一个古巴渔民面对失败时的顽强拼搏精神,此书获得普利策奖,其本人也于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C.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 |
D.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之所以以“高老头”命名,是由高老头悲剧在文中的深刻意义所决定的。高老头的悲剧是伏脱冷社会教育的最重要的一课,远比表姐鲍赛昂夫人和在逃苦役犯拉斯蒂涅给他上的那两课深刻得多,是伏脱冷野心家性格形成过程中所受的最有力的一鞭。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1 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纠结”一词可形容事态,可表达心情,也可描述性格,能恰到好处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
B.新华社和《新周刊》的稿件都用到“纠结”一词,表明该词语有着广泛深刻的群众基础。 |
C.“纠结”让今天的人们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形容自身难以言说的心情。 |
D.文章以美国大学生发起禁食汉堡包运动例子作类比,论证人们应该分清真假纠结,准确把握事物本质。 |
A.在让今人“一吐为快”时,纠结背后潜伏的社会文化心灵密码不值得思考。 |
B.回望社会前行的足迹,不会有哪个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会如此迅猛。 |
C.执著于生活,难以超脱,不具阳光心态,没有辨别力,因而烦恼、挫折、不满、迷茫,这些所谓的纠结都是伪纠结。 |
D.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境地,个体必然不会有疼痛感,而当纠结成为一种社会心理标签,其间产生的价值迷失会成为社会之痛。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验收(5)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礼节:礼仪 |
B.凡人不能教子女者 凡人:普通人 |
C.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楚挞:用棍杖殴打 |
D.顽鲁者亦当矜怜 矜怜:夸耀同情 |
A.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B.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C.为父所宠,失于教义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D.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
A.作者在本文中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他认为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得再多也不起作用。 |
B.作者认为胎教与儿童的成长密切相关,比如学习孝、仁、礼、义等知识,小孩一出生就能识得别人的脸色、懂得别人的喜怒。 |
C.作者在文中引经据典,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方式和结果进行正反对比,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
D.作者举出“共叔之死”与“赵王之戮”分别是“母实为之”“父实使之”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之爱子,罕亦能均。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①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④,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沉没也。
(选自《望溪文集》,有删改)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本成为两份。⑤革:危急。⑥亲身之椑:贴身之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文龙将卒反将:率领 |
B.先生则躬樵汲樵:木柴 |
C.亲身之椑,弗能易也易:改换 |
D.顾视从孙某,趣易棺顾:回头 |
A.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B.其从孙某以书诣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C.定附身衾衣,乃卒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D.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图穷而匕首见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 |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 |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题型:048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