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用文中的三个关键词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正确的选项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截至2月28日10时,我国已从利比亚共撤出近2.9万人。其中约2500人已回国,约2.3万人已安置在第三国,约3400人正在赴第三国途中。专家分析,此次撤侨是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次,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正经受考验。
  至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的海外撤侨机制已经经受住了考验。此次撤侨人数近3万,是1991年海湾战争时撤侨人数的20几倍,再加上利比亚国内的形势非常不明朗,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导致撤离时间非常紧急。而正是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我国仅用三四天时间,就撤离出逾2万同胞,占到在利比亚全部华人的6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高效率。

A、我国(中国) 海外保护机制   撤侨成功
B、撤侨(撤侨机制) 时间紧急  高效率
C、我国(中国) 大规模撤侨 时间紧急
D、我国(中国) 撤侨(撤侨机制) 经受考验(或高效率)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新闻

用文中的三个关键词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3分)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截至2月28日10时,我国已从利比亚共撤出近2.9万人。其中约2500人已回国,约2.3万人已安置在第三国,约3400人正在赴第三国途中。专家分析,此次撤侨是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次,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正经受考验。

    至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的海外撤侨机制已经经受住了考验。此次撤侨人数近3万,是1991年海湾战争时撤侨人数的20几倍,再加上利比亚国内的形势非常不明朗,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导致撤离时间非常紧急。而正是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我国仅用三四天时间,就撤离出逾2万同胞,占到在利比亚全部华人的6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高效率。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28 模拟题 题型:材料题

用文中的三个关键词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截至2月28日10时,我国已从利比亚共撤出近2.9万人。其中约2500人已回国,约2.3万人已安置在第三国,约3400人正在赴第三国途中。专家分析,此次撤侨是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次,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正经受考验。
  至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的海外撤侨机制已经经受住了考验。此次撤侨人数近3万,是1991年海湾战争时撤侨人数的20几倍,再加上利比亚国内的形势非常不明朗,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导致撤离时间非常紧急。而正是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我国仅用三四天时间,就撤离出逾2万同胞,占到在利比亚全部华人的6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高效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语言表达

用文中的三个关键词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3分)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截至2月28日10时,我国已从利比亚共撤出近2.9万人。其中约2500人已回国,约2.3万人已安置在第三国,约3400人正在赴第三国途中。专家分析,此次撤侨是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次,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正经受考验。
至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的海外撤侨机制已经经受住了考验。此次撤侨人数近3万,是1991年海湾战争时撤侨人数的20几倍,再加上利比亚国内的形势非常不明朗,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导致撤离时间非常紧急。而正是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我国仅用三四天时间,就撤离出逾2万同胞,占到在利比亚全部华人的6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高效率。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热词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

“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其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

网络热词为什么这么“热”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角色定位日趋理性、合理,由此而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某些事件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都空前地增强;而人们的关心和参与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并有非常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就体现了很强的批判意识。

从最初的网络流行语到现在的网络热词,其实已经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由网友们别出心裁、主要只是自娱自乐的新奇样式转而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新锐话语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热词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热词,它们往往直接反映某一个或一些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并且这种反映还是即时性的。比如“涨价系列”的“蒜(算)你狠”、“油(由)不得你”、“糖(唐)高宗”等。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对当今的社会文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向作出概括的话,那就是“多元”。多元的社会,一定具有高度的文化包容性,而网络热词的走热,正是这种包容的结果。而网络热词本身也是多元的:从内容来说,既有针砭时弊的,也有弘扬正气的,既可直指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细枝末节的小事;从形式来看,既有符合语言规范和发展规律的创新,也有随心所欲、兴之所至的“编造”;而在品位方面,则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种“品类”。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网络热词也正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热词除了反映当今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外,更直接地表现出当今社会表达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

一是“雷人”心理。在网络热词的创造者一方,“语不雷人死不休”,不惜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奇乃至于怪异的形式;而就接受和使用者一方来说,往往也是喜闻乐用、趋之若鹜。

二是“调侃”心理。这里的调侃早已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文字游戏,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层面的无奈、排遣与宣泄。看一看、想一想“逗(豆)你玩”吧,人们对绿豆涨价的不满和无奈,竟然采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人把无房、无车、无女朋友的“三无”男青年称为“低碳哥”,堪称现代版的黑色幽默。

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至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网络热词的表达为什么“怪”

从表面上看,网络热词的表达往往新颖、怪异,在社会话语体系中独树一帜,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这里面有修辞的力量、网民的巧思。另一方面,关涉至这种文化景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民意表达。

网络热词的出现最初是网民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如2008年,虎照谎言被戳穿,“周老虎”一词成了指代“蓄意造假和欺世盗名”的代名词。去年的“躲猫猫”,源自云南省晋宁县被拘押男青年李荞明意外死亡事件,当地警方称该狱犯是在与同监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身亡。之后的“欺实马(70码)”、“楼脆脆”等热词都折射出网络舆论对于不靠谱结论的不信任,想了解事实真相的急切心情。网友乐此不疲地运用这些网络热词,一定程度而言,既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也是一种意见表达。

其次是反映民生热点。去年随着电视剧《蜗居》的热播,蚁族、蜗牛、杯具、餐具等网络热词,成为众多网民喜欢的网络新语言。今年以来,蚁族群体广受关注,深度报道屡见报端。同年,“逃离北上广”成为一些白领们热捧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出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的生存压力。

还有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在各种调查中屡屡“被代表”的网友,通过“被XX”的传播,诉说出一些无奈和委屈,但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其权利诉求。“我爸是李刚”事件发生后,网民蜂拥跟帖,戏仿“我爸是李刚”的诗词、歌曲、顺口溜等铺天盖地,显示了网民对恃权作恶、违法乱纪行为的义愤。

尽管我们说网络热词是一种社会表达。但网络生态异常复杂,不可避免会出现泥沙俱下的现象,出现低俗化、过度阐释、泛娱乐化等问题。那些“泥沙”之流,是一些无聊者的恶搞和游戏,甚至是网络热词推手的别有用心,它们只能昙花一现,注定没有生命力。

网络热词是互联网时代产生并与之相适应的一种崭新的语言方式和文化景观,它真实地折射出这个时代大众的社会诉求和心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未来的发展轨迹,也必然与时代需求与发展走向相契合。

(《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日,有删改)

1.网络热词这么“热”,其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全文,如何客观评价网络热词的社会文化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这些网络词语或概括社会现象,或宣泄某种集体情绪,但不管哪一种,它们都与我们这个时代密切相关。请你举出一个你熟悉的网络词语,谈谈你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与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崔思兢,则天朝,或告其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告者先诱藏宣家妾。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杀之,投尸于洛水。行岌按,略无状。则天怒,令重按。行岌奏如初。则天曰:“崔宣反状分明,汝宽纵之。我令俊臣勘,汝毋悔。”行岌曰:“臣推事不若俊臣,陛下委臣,须实状。若顺旨妄族人,岂法官所守?臣必以为陛下试臣耳。”则天厉色曰:“崔宣若实曾杀妾,反状自明矣,不获妾,如何自雪?”行岌惧,逼宣家令访妾。

  思兢乃于中桥南北多置钱帛,募匿妾者。数日,略无所闻,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思兢揣家中有同谋者,乃佯谓宣妻曰:“须绢三百匹,顾刺客杀告者。”而侵晨伏于台前。宣家有馆客姓舒,婺州人,言行无缺,为宣家服役,宣委之同于子弟。须臾,见其人至台赂阍人,以通于告者。告者遂称云:“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台中惊扰。思兢素重馆客,不知疑。密随之,到天津桥,料其无由至台,乃骂之曰:“无赖险獠,崔家破家,必引汝同谋,何路自雪?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遗汝五百缣,归乡足成百年之业。不然,则亦杀汝必矣。”其人悔谢。乃引思兢于告者之家,搜获其妾。宣乃得免。

 (刘肃《大唐新卷??卷494》)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不赂而胜之之势。

B.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杀之。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须臾,见其人至台阁赂阍人。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思兢乃于中桥南北多置钱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选出全是描写“同谋者”言行的一组

①先诱藏宣家妾。②侵晨伏于台前。③言行无缺。④至台赂阍人。 

⑤其人悔谢。⑥引思兢于告者之家。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发生在武则天时期的一件冤案:崔宣被人陷害谋反,几遭杀身之祸。

B.御史张行岌开始处理这个案件时,找不到一点证据,最后逼着崔宣家找妾,终于为崔宣洗雪冤屈。

C.由于每次在家中暗地里商量的事情,诬告者都能很快知晓,崔思兢由此断定家里有内奸,于是将计就计,查出内奸,搜获崔宣的妾。

D.崔思兢假装不知情,像对待自家子弟那样,委派姓舒的馆客到御史台,买通看门人,向诬告者传递崔家要雇主刺客的假消息。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宣的妾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她被诬告者所收买,被藏起来,她能否被找出来,就成了办案的关键。

B.武则天开始相信诬告者的话,认为崔宣是谋反的,如果不是御史的坚持,崔宣早就被杀了。

C.御史张行岌是一位以事实为依据、执法严明的法官,他始终不畏淫威,并亲自明查暗访。

D.崔思兢平素非常重情义,这次崔思兢对忘恩负义的馆客说,只要他能找出崔家的妾,就送给他五百缣让他养老,否则他必遭杀身之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或告其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陛下委臣,须实状。若顺旨妄族人,岂法官所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崔思兢,则天朝,或告其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告者先诱藏宣家妾。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杀之,投尸于洛水。行岌按,略无状。则天怒,令重按。行岌奏如初。则天曰:“崔宣反状分明,汝宽纵之。我令俊臣勘,汝毋悔。”行岌曰:“臣推事不若俊臣,陛下委臣,须实状。若顺旨妄族人,岂法官所守?臣必以为陛下试臣耳。”则天厉色曰:“崔宣若实曾杀妾,反状自明矣,不获妾,如何自雪?”行岌惧,逼宣家令访妾。
思兢乃于中桥南北多置钱帛,募匿妾者。数日,略无所闻,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思兢揣家中有同谋者,乃佯谓宣妻曰:“须绢三百匹,顾刺客杀告者。”而侵晨伏于台前。宣家有馆客姓舒,婺州人,言行无缺,为宣家服役,宣委之同于子弟。须臾,见其人至台赂阍人,以通于告者。告者遂称云:“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台中惊扰。思兢素重馆客,不知疑。密随之,到天津桥,料其无由至台,乃骂之曰:“无赖险獠,崔家破家,必引汝同谋,何路自雪?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遗汝五百缣,归乡足成百年之业。不然,则亦杀汝必矣。”其人悔谢。乃引思兢于告者之家,搜获其妾。宣乃得免。
(刘肃《大唐新卷?卷494》)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不赂而胜之之势。
B.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杀之。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须臾,见其人至台阁赂阍人。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思兢乃于中桥南北多置钱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选出全是描写“同谋者”言行的一组
①先诱藏宣家妾。②侵晨伏于台前。③言行无缺。④至台赂阍人。 
⑤其人悔谢。⑥引思兢于告者之家。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发生在武则天时期的一件冤案:崔宣被人陷害谋反,几遭杀身之祸。
B.御史张行岌开始处理这个案件时,找不到一点证据,最后逼着崔宣家找妾,终于为崔宣洗雪冤屈。
C.由于每次在家中暗地里商量的事情,诬告者都能很快知晓,崔思兢由此断定家里有内奸,于是将计就计,查出内奸,搜获崔宣的妾。
D.崔思兢假装不知情,像对待自家子弟那样,委派姓舒的馆客到御史台,买通看门人,向诬告者传递崔家要雇主刺客的假消息。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宣的妾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她被诬告者所收买,被藏起来,她能否被找出来,就成了办案的关键。
B.武则天开始相信诬告者的话,认为崔宣是谋反的,如果不是御史的坚持,崔宣早就被杀了。
C.御史张行岌是一位以事实为依据、执法严明的法官,他始终不畏淫威,并亲自明查暗访。
D.崔思兢平素非常重情义,这次崔思兢对忘恩负义的馆客说,只要他能找出崔家的妾,就送给他五百缣让他养老,否则他必遭杀身之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或告其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陛下委臣,须实状。若顺旨妄族人,岂法官所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