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以为莫己若者 ②泾流之大 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④不辩牛马 ⑤故夫知效一官 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以为莫己若者 ②泾流之大 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④不辩牛马 ⑤故夫知效一官 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③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美为尽在己。④顺流东行,至于北海。⑤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⑥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对文段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文段中两个通假字是: 通 , 通 。
3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出两个四字成语 , 。
4.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⑴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⑵“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
⑶“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
⑷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
1.对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③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靠近) ⑤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
④浸为小渠(渐渐地) ⑥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瞒)
⑦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 ⑧此惟救死而恐不赡(供养)
A. ①③⑤⑦ B. ③④⑥⑧ C. ①②⑤⑥ D. ②④⑦⑧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B.
C. D.
4.下列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余以光绪己亥四月 ②周以缭垣
③以吾一日长乎尔 ④毋吾以也
⑤则何以哉 ⑥吾力足以举百钧
⑦明以教我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
A. ①②相同,⑤⑥不同 B. ③④相同,⑥⑦不同
C. ②⑤相同,③⑥不同 D. ①③不同,⑥⑧不同
5.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 ④渐行渐豁,斗见天光
⑤鼓瑟希,铿尔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④⑥⑦⑧
C. ②④⑥⑦⑧ D. ②③④⑤⑦
6.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 东望武昌 B. 顺流而东也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7.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客有吹洞箫者
B.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 百姓之不见保
D.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8.翻译。(4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①③⑤⑦ | B.③④⑥⑧ | C.①②⑤⑥ | D.②④⑦⑧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①②相同,⑤⑥不同 | B.③④相同,⑥⑦不同 |
C.②⑤相同,③⑥不同 | D.①③不同,⑥⑧不同 |
A.①②④⑤⑥ | B.①④⑥⑦⑧ |
C.②④⑥⑦⑧ | D.②③④⑤⑦ |
A.东望武昌 | B.顺流而东也 |
C.侣鱼虾而友麋鹿 | D.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
A.客有吹洞箫者 |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C.百姓之不见保 |
D.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
【小题1】对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③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靠近) ⑤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
④浸为小渠(渐渐地) ⑥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瞒)
⑦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 ⑧此惟救死而恐不赡(供养)
A.①③⑤⑦ | B.③④⑥⑧ | C.①②⑤⑥ | D.②④⑦⑧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①②相同,⑤⑥不同 | B.③④相同,⑥⑦不同 |
C.②⑤相同,③⑥不同 | D.①③不同,⑥⑧不同 |
A.①②④⑤⑥ | B.①④⑥⑦⑧ |
C.②④⑥⑦⑧ | D.②③④⑤⑦ |
A.东望武昌 | B.顺流而东也 |
C.侣鱼虾而友麋鹿 | D.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
A.客有吹洞箫者 |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C.百姓之不见保 |
D.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能力培养与测试(高一·下) 题型:0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识疾苦知节俭
九月,癸酉,上饯衡阳王义季于武帐冈。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设馔;日旰①,不至,有饥色。上乃谓曰:“汝曹少长丰佚,不见百姓艰难。今使汝曹识有疾苦,知以俭御物耳。”
裴子野论曰:“善乎太祖之训也!夫侈兴于有余,俭生于不足,欲其隐约,莫若贫贱!习其险艰,利以任使。为其情伪,易以躬临。太祖若能率此训也,难其志操,卑其礼序,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则无怠无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枝,崇树襁褓;后世遵守,迭据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诲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旰(g4n):天色晚。
1.加粗字的解释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敕诸子且勿食
②汝曹少长丰佚
③汝曹少长丰佚
④太祖若能率此训也
2.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释义。
今使汝曹识有疾苦,知以俭御物耳
[ ]
A.现在让你们知道疾苦的滋味,知道以节俭的态度来使用东西。
B.现在假使你们尝到了疾苦的滋味,就懂得使用东西要节俭。
C.现在让你们知道世间还有疾和苦,懂得节俭地使用东西。
D.现在让你们尝尝疾病和困苦的滋味,懂得节俭,会理财物。
3.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释义。
欲其隐约,莫若贫贱
[ ]
A.想让他们地位不显赫,不若让他们饱尝贫贱之苦。
B.想让他们暗暗地自己管束自己,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
C.想让他们依稀尝到贫贱的滋味,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
D.想让他们当国君的意识模糊,不如让他们先当当普通老百姓。
4.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释义。
为其情伪,易以躬临
[ ]
A.把给他们描述事情的真伪情状,变成亲自去体验。
B.正因为给他们描述事情难免虚伪,才让他们去亲自体察。
C.因为有许多事情是虚假的,应该让他们去亲自体验。
D.向他们描述事情的真伪艰难,而让他们去体验是容易的。
5.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释义。
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
[ ]
A.既然国家的命运不是由他们来维系,那么趁早把注意力放在百姓身上。
B.既然国家的命运并不是由他们来维系,却过早地让他们居于万民之上。
C.国家的存亡,并不在于他们的好坏,应该让老百姓多一些自由。
D.国家的存亡,他们是指望不上的,不如让他们趁早和老百姓一样。
6.本文用“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的事例,意在说明
[ ]
A.国家不太平,连诸王的后代也难保命。
B.诸王之后养尊处优,是不会长命的。
C.权位之争愈演愈烈,已无骨肉亲情。
D.国之存亡所系,不在诸王的小孩子身上。
7.下面的分析,不合乎裴子野之论的一项是
[ ]
A.帝王的后代应该在贫贱中历经磨难。
B.帝王的后代应该亲自体察民间的疾苦。
C.赞扬宋太祖执行了利于诸子继位的教诲。
D.帝王的后代应该磨炼情志,降低地位与待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百练一胜新编中学同步习题与解答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识疾苦知节俭九月,癸酉,上饯衡阳王义季于武帐冈。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设馔;日旰①,不至,有饥色。上乃谓曰:“汝曹少长丰佚,不见百姓艰难。今使汝曹识有疾苦,知以俭御物耳。”
裴子野论曰。“善乎太祖之训也!夫侈兴于有余,俭生于不足,欲其隐约,莫若贫贱!习其险艰,利以任使。为其情伪,易以躬临。太祖若能率此训也,难其志操,卑其礼序,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则无怠无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枝,崇树襁褓;后世遵守,迭据方岳。及乎秦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诲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旰(g4n):天色晚。
1.加粗字的解释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敕诸子且勿食②汝曹少长丰佚③汝曹少长丰佚④太祖若能率此训也
[ ]
A.且(将) 少长(sh4o zh3ng) 佚(益) 率(l])
B.且(暂且) 少长(sh4o zh3ng) 佚(逸) 率(shu4i)
C.且(全) 少长(sh3o ch2ng) 佚(逸) 率(shu4i)
D.且(暂且) 少长(sh4o zh3ng) 佚(益) 率(l])
2.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释义。(共12分)
①今使汝曹识有疾苦,知以俭御物耳。(3分)
[ ]
A.现在让你们知道疾苦的滋味,知道以节俭的态度来使用东西。
B.现在假使你们尝到了疾苦的滋味,就懂得使用东西要节俭。
C.现在让你们知道世间还有疾和苦,懂得节俭地使用东西。
D.现在让你们尝尝疾病和困苦的滋味,懂得节俭,会理财物。
②欲其隐约,莫若贫贱。(3分)
[ ]
A.想让他们地位不显赫,不若让他们饱尝贫贱之苦。
B.想让他们暗暗地自己管束自己,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
C.想让他们依稀尝到贫贱的滋味,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
D.想让他们当国君的意识模糊,不如让他们先当当普通老百姓。
③为其情伪,易以躬临。(3分)
[ ]
A.把给他们描述事情的真伪情状,变成亲自去体验。
B.正因为给他们描述事情难免虚伪,才让他们去亲自体察。
C.因为有许多事情是虚假的,应该让他们去亲自体验。
D.向他们描述事情的真伪艰难,而让他们去体验是容易的。
④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3分)
[ ]
A.既然国家的命运不是由他们来维系,那么趁早把注意力放在百姓身上。
B.既然国家的命运并不是由他们来维系,却过早地让他们居于万民之上。
C.国家的存亡,并不在于他们的好坏,应该让老百姓多一些自由。
D.国家的存亡,他们是指望不上的,不如让他们趁早和老百姓一样。
3.本文用“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的事例,意在说明:(3分)
[ ]
A.国家不太平,连诸王的后代也难保命。
B.诸王之后养尊处优,是不会长命的。
C.权位之争愈演愈烈,已无骨肉亲情。
D.国之存亡所系,不在诸王的小孩子身上。
4.下面的分析,不合乎裴子野之论的一项是:(3分)
[ ]
A.帝王的后代应该在贫贱中历经磨难。
B.帝王的后代应该亲自体察民间的疾苦。
C.赞扬宋太祖执行了利于诸子继位的教诲。
D.帝王的后代应该磨炼情志,降低地位与待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贾谊《过秦论》中篇
(1)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
①南面称帝,以养四海:_______________
②强凌弱,众暴寡:_______________
③周室卑微:_______________
④即元元民冀得安其性命;_______________
(2)以下词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
C.是以诸侯力政。
D.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3)写出以下各句中“是”指代的内容。
①若是何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以诸侯力政。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上有天子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①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 ]
A.专权和威望可以定下功业,国家安定的根本,在此一举。
B.专门的威势,既定的功业,是国家安定的关键,全在这时了。
C.保持威势,成就功业,安定危困局面的关键就在这里。
D.保持威风,成就大功,安定危困局面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②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 ]
A.秦始皇心地贪婪、鄙陋,依仗自以为高明的才智,一意孤行。
B.秦二世心地贪婪、见解偏狭,推行自以为出人之上的智谋。
C.秦二世怀有贪婪、鄙陋的居心,自作聪明,一意孤行。
D.秦始皇心地贪婪、鄙陋,推行自己奋发的才智,
③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 ]
A.不行王道而施行自己欣赏的霸道,焚烧典籍,残酷施行刑罚制度。
B.废除王道的仁政,建立自己喜爱的制度,那就是焚书愚民和使刑法更加严酷。
C.不行王道而让自己的亲信掌权,大搞焚书和残酷刑罚。
D.废除仁政的王道,建立私人喜爱的霸道,烧掉自家书籍,奴役天下百姓。
④先诈力而后仁义。
[ ]
A.先有欺诈的力量,后实行仁义政策。
B.把欺诈和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放在次要地位上。
C.注重欺诈和暴力,轻视施行仁义的政策。
D.使欺诈和暴力在国内先推行,然后再考虑仁义。
⑤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
[ ]
A.搞兼并战争的人都有高超的欺诈手段和暴力,求平安的人们都认为顺从权威的做法可贵。
B.搞兼并战争的人祟尚欺诈和暴力,安定危困局面的人重视顺应民心和权宜之计。
C.兼并别国的作法有极高的欺诈能力,安于现状的君王以顺认为贵。
D.兼并别国的行为抬高了欺诈和暴力的地位,使安于现状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只好顺从强权。
⑥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 ]
A.孤独的人如果有了危险,他的死亡甚至在站立时都会降临。
B.孤立无援的秦国已有了内乱,所以它的死亡命运指日可待。
C.孤立并且孤独的秦国占有天下,他的灭亡可以立刻等到。
D.孤立无援的秦国占有天下,它灭亡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5)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贾谊《过秦论》中篇
(1)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
①南面称帝,以养四海:_______________
②强凌弱,众暴寡:_______________
③周室卑微:_______________
④即元元民冀得安其性命;_______________
(2)以下词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
C.是以诸侯力政。
D.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3)写出以下各句中“是”指代的内容。
①若是何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以诸侯力政。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上有天子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①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 ]
A.专权和威望可以定下功业,国家安定的根本,在此一举。
B.专门的威势,既定的功业,是国家安定的关键,全在这时了。
C.保持威势,成就功业,安定危困局面的关键就在这里。
D.保持威风,成就大功,安定危困局面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②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 ]
A.秦始皇心地贪婪、鄙陋,依仗自以为高明的才智,一意孤行。
B.秦二世心地贪婪、见解偏狭,推行自以为出人之上的智谋。
C.秦二世怀有贪婪、鄙陋的居心,自作聪明,一意孤行。
D.秦始皇心地贪婪、鄙陋,推行自己奋发的才智,
③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 ]
A.不行王道而施行自己欣赏的霸道,焚烧典籍,残酷施行刑罚制度。
B.废除王道的仁政,建立自己喜爱的制度,那就是焚书愚民和使刑法更加严酷。
C.不行王道而让自己的亲信掌权,大搞焚书和残酷刑罚。
D.废除仁政的王道,建立私人喜爱的霸道,烧掉自家书籍,奴役天下百姓。
④先诈力而后仁义。
[ ]
A.先有欺诈的力量,后实行仁义政策。
B.把欺诈和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放在次要地位上。
C.注重欺诈和暴力,轻视施行仁义的政策。
D.使欺诈和暴力在国内先推行,然后再考虑仁义。
⑤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
[ ]
A.搞兼并战争的人都有高超的欺诈手段和暴力,求平安的人们都认为顺从权威的做法可贵。
B.搞兼并战争的人祟尚欺诈和暴力,安定危困局面的人重视顺应民心和权宜之计。
C.兼并别国的作法有极高的欺诈能力,安于现状的君王以顺认为贵。
D.兼并别国的行为抬高了欺诈和暴力的地位,使安于现状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只好顺从强权。
⑥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 ]
A.孤独的人如果有了危险,他的死亡甚至在站立时都会降临。
B.孤立无援的秦国已有了内乱,所以它的死亡命运指日可待。
C.孤立并且孤独的秦国占有天下,他的灭亡可以立刻等到。
D.孤立无援的秦国占有天下,它灭亡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5)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